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敌驻我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31
颗粒名称:
敌驻我扰
分类号:
K265
页数:
6
页码:
16-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3年下半年,德县八九区大部分村庄在游击战斗中形成了抗日根据地,从边临镇到袁桥一带的七区,在张龙等同志的带领下,游击活动也十分活跃。
关键词:
德县
抗日
游击队
内容
1943年下半年,抗日斗争的形势有所好转。秋收后,抗战军民算是渡过了42年和43年上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所造成的濒临死亡的艰难岁月。德县八九区大部分村庄在游击战斗中形成了抗日根据地;从边临镇到袁桥一带的七区,在张龙等同志的带领下,游击活动也十分活跃;抗日斗争由东向西不断延伸,迫使敌人只能白天出来骚扰,夜间蜷缩在据点炮楼里不动,一到夜幕降临大部分地区就成了我们的天下。
尽管如此,我们的军事装备和敌人相比,还是明显的敌强我弱。这时候,德县抗日军民根据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战斗方针,机动灵活地同敌人搏斗。
1943年11月中旬,在一个隆冬的深夜,八区区长王中民(即刘玉斌),在申家湾小学里召开“扩瓦”大会,“扩瓦”就是扩大我们的力量,瓦解分化敌伪力量,所谓“大会”,也只是有四十多个村干、教员和“开明士绅”参加。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团结抗日的指示精神,布署了我们德县八区的战斗任务,主要内容是瓦解伪军工作。
会议结束后,王中民同志约我到申书奎家商量封锁和瓦解边临镇伪军据点的事,当晚我们进行了较周密的研究。
当时,边临镇敌伪军驻守的情况是,鬼子驻在西街和南门里两个炮楼里,伪警备队驻在北街原刘铭曾的宅院,白天东西北门各有一个班驻扎的哨所,晚上都撤到其警备队部去,街中心十字路东驻有一个伪警察所,敌、伪、警、特总计约有两个中队不到二百人,但他们可随时给德州、陵县联系调遣。伪军的中队长是董树斋、陈少发、王善同等人,都是本地人所共知的惯匪,下边所属士兵,绝大部分都是当地人,有的当过土匪,有些是吸食毒品的懒汉二流子,也有一部分是42、43年因严重灾荒为混饭吃当了伪军,他们家属分布在德县、陵县、吴桥各地并都在我们掌握之中。
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王中民同志率领八区区队到了边临镇东门外的东小庄,他在边临镇大桥布署了一个班警戒,派通讯员小王通知我到了边镇东门外的战壕里,我和小王的任务是待王区长喊话开始,即迅速走到东门,将事先写好的伪军“黑红榜”贴在东门上,并将渤海军区印制的宣传品扔进圩子墙内,汉奸“黑红榜”就是根据伪军的不同表现,在他的名字上画黑红点。死心投敌,对群众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罪恶累累地画黑点,出身较好,罪恶轻微的画红点。伪军班长和士兵大部分是红点,当时,就连警备队小队长王善同也画了红点。这种活动曾一度起了分化瓦解敌人的作用。
王中民同志拿着喊话筒,隐蔽在东小庄西头一堵半人高的墙头边,刚讲了四、五分钟,我这时正同小王在东门上刷浆糊贴“黑红榜”,似乎感觉头顶上空“哧”地响了一下,紧接着在王区长的喊话处“轰”地一声爆炸声,喊话顿时停止了。我和小王迅速跑到战壕里,静听了约十分钟,没有动静,刚站起来在壕内向北走,忽然在东门房顶上露出一个人头来,轰的一声向我们两人打了一枪,听声音象是土枪,把浆糊桶打掉了,小王的左臂挂了彩。我扶着小王顺战壕跑到北头,爬上来急急忙忙走到马颊河边,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给他包扎一下,到陈李庄找到村干部,派人把他送到王集去,我就隐蔽着回了夏庄学校。
第二天,派年龄较大的学生夏守功,去边镇东门外探听消息,回来说昨晚八路军喊话,被汉奸陈少发的掷弹筒打中了,墙下流了一滩血。
晚上,我连夜跑到五槽碾马庄找到王中民同志,见他躺在炕上,胸前被掷弹筒炮弹皮炸伤,好在伤势还不甚重,也知道了区队一名队员同志被炸死。
当时,我们研究考虑,敌人为什么打的这样准,能够正中目标?应该做些调查研究。因为事先我们知道,夜间敌人在东门没有布岗,站岗放哨的都是边临镇街的居民群众,他们被迫轮流打更值班,敌人从据点放炮距离较远,为何能这样准确?
事后,我们通过关系了解,说是陈少发中队刚由德州领到掷弹筒,向这个喊话方向试射,碰准了。但是我们也总结出一条教训,就是两月前王中民同志曾在这个地方进行过一次“喊话”宣传,这次又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有可能给敌人的射击提供了测绘条件。吃一堑,长一智,血的代价也给我们以后的游击战术提供了经验。
1943年旧历春节年三十晚,农村传统习惯刚“烧香、请神”完毕,县政府通讯班刘应涛来我家说:“金秘书带领通讯班在夏庄南道沟里,叫我告诉你今晚封锁边临镇据点,扰乱敌人,不叫他们痛快过年。因你地形熟悉,叫你带几个通讯班战士围绕据点周围的村庄,挂一圈灯笼,然后通讯班向据点炮楼鸣枪射击。”我想了想说:“挂这一圈灯笼有七八个村,用的时间较长,最近敌伪特务有时夜间出来敲诈勒索,为防备万一发生敌情,最好叫本村贾春立也参加。”我一提此事,他很赞同,因他对贾也有所了解。
贾春立原在八区(惠王庄)伪区公所当区丁,区丁就是给区长跑腿送信,听差打杂的,由于对群众有些勒索行为,所以造成群众不满。他在边临镇街有亲戚郭某,开大车店(即停车住宿饭店),属地方劣绅之流。他因家景富裕,开饭店旅馆,就和伪警备队、警察所勾结联系,敌伪抓捕群众敲诈勒索,受害群众托人求情,送礼行贿时,常常住在他的店里。他就是一个中介说合、挑词驾讼、从中渔利、为敌人服务的地方势力。
我告诉刘应涛先找贾春立,叫贾再来找我,这样避免暴露身份。有贾参加万一遇到敌情甚至或被捕,有利于与敌人周旋。
约一小时后,贾春立来敲我的大门,这是先由刘应涛把他叫到金秘书处,进行“训话”后又到我这里来的。我给他开门后,他很神秘地给我说:“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此路过,驻了很多村。一位县政府的负责人给我谈了话,因咱俩是本地人地形熟悉,叫咱围边临镇各村挂一圈灯笼警戒敌人……”我做出极不情愿的样子说:“大年三十了,还叫人办这提心吊胆的事!”出门后,见有两个武装通讯班队员,拿着灯笼和一包蜡烛,没有说话就悄悄地先去边镇西边的洼李庄。这次行动贾春立虽然表现有点惊慌,但为了做“贡献”却很积极,还附带谈了些据点内部的情况。
我们四人由洼李庄、王泽庄、簸箕王、马才、侯庄、王纪口转了一圈,贾春立爬到树上挂灯笼,我给他点燃递送,两个队员负责观察动静和警戒。最后走到贾庄南湾崖,刚挂完最后一个灯笼,事先埋伏在周围的县政府通讯班向边镇据点开枪射击,煞时间,枪声四起,步枪声、机枪声(是用大火鞭、爆竹装在煤油桶内燃放,音似机枪声)、炮声(是集束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响彻四野。于是边临镇据点内象炸了锅,吹哨集合,跑步呼喊,鸡飞狗跳,一片混乱。
县政府通讯班总计20多人,一阵枪鸣炮响之后,即兴高采烈地转移到根据地过年去了。
第二天,各村群众出于对鬼子、汉奸的仇恨,在互相“拜年”之际,自发地“以讹传讹”,纷纷舆论,说:“昨晚八路军的主力军过来了,部队过了大半夜,直到快明天才过完。”“听说是贺龙的部队,由桑园那边过来向东走,还有马队、炮车!”群众听到后,都笑逐颜开。
鬼子、汉奸提心吊胆,一夜没睡觉,大年初一据点象坟墓似的死一样沉寂。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