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的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04
颗粒名称: 抗战前的情况
分类号: F832
页数: 3
页码: 102-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20年德州银行业抗战前的情况。
关键词: 德州 银行业 概述

内容

民国9年(1920),官府道台废除,银漕撤销,银钱业代收官方税款,亦随锐减。适值军阀马良拥兵北上,故青岛、济南之棉纱、面粉倾销德州,再转销邻县等地,获利颇厚。于是各银铺钱业相继改营棉纱、面粉。是时中国银行(原名大清银行,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中国银行)首次来德县筹设办事处,未成即归。迨至民国20年(1931),中国银行济南分行来德县建办事处。至此,德县金融业又得以复苏。当时德县除中国银行外,尚有山成玉、裕鲁、日升恒、协记、长泰祥等银行也相继成立。那时德县有大小工商店铺300余家,虽不甚发达,而市场状况却非常繁荣。例如:为济南、天津等地代客买卖棉花、煤油、煤炭和杂货等物,货栈及银行业得到发展。
  在国民党时期有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作为国家的四大银行,操纵着旧中国整个经济命脉。由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制约利用。其发行的纸币统称“法币”。那时的金融业任其自由发展。中国银行初作抵押贷款、办理汇兑。各银行仅呈送中央银行月报表一张,由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权代为受理。而这一时期的银行,均由官僚资本组成,对市场之调剂以营利为目的。一切政策,法令的推行首先涉及银行本身利益,至于国计民生之有利与否皆不考虑。于是国家银行之间互相竞争,中央与地方银行亦貌合神离,形成对峙。公私银行与私营银号之间,又争相吸收存款作为投机操纵的资本。故金融遂陷于混乱状态。
  各银行以存款、放款、汇兑、贴现、兑换之五项业务为主,每晨九时开始营业,在营业之前即派员上关。所谓上关是银钱业的习惯用词,即为公共交易所。上关时公定市价,互为交易,而存放款的利率,汇兑行情,兑换之价格,均由关上议定。初有脚行(即经纪人)从中介绍,继而进行直接成交。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本书收德州教案、我所知道的德州绿营兵、日军投降前后德州的日、伪、顽、杂军队记述、宋达民其人、忆我在德州的一段经历、德州解放前夕一家三易其名的报社、记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在德州、德州解放前汉族丧葬风俗、德州古瓷窑考、解放前德州儿歌选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一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