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忆书画家黄立孙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55
颗粒名称:
忆书画家黄立孙先生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213-221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作者黄庭梁追忆黄立孙先生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黄立孙
人物传略
济南
内容
黄立孙先生(1904—1976)是我市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他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很深,他的书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以及省、市所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有的作品还流传到国外,深受广大观赏者的赞誉。
黄先生名荦,号立孙,祖籍陕西省大荔县,1904年生于济南市。自幼天资聪颖,五岁启蒙在私塾读书。他刻苦学习,勤于课业,并且能学以致用,受到老师们的赞许。十年寒窗,使他在文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六岁时在济南尚实英文学社学英文,而后即进入铁路局工作,当一名小职员。解放以后,他以社会知名人士身份,曾被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
他从小就热爱绘画和书法,曾随他的外祖父王官澄学画,后来又拜清末小名家松小孟(松年)为师,加上他有较深的文学修养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因而在国画和书法艺术上进步很快,十岁的时候就能给亲友们写画扇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他的国画艺术和书法艺术逐渐成熟。1924年,他刚满二十岁,那时在上海出版的刊物《神州吉光集》上就刊登过他的山水画作品,并附有对他书画的介绍和评论,说他“十一、二岁时习山水画已楚楚有致,字仿吴兴,俨若成人。见者咸赞叹不止。”他还曾就学于不少当代的著名画家,如齐白石、于非闇、徐燕孙、汪慎生、吴镜汀、赵梦朱、吴光宇等都对他的书画艺术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些省内外的著名画家都是他的朋友,如我市的关友声、黑伯龙等,北京的李苦禅、陆鸿年、陈志农、呼禾斋等,都曾在一起切磋技艺。
黄立孙先生以写意山水画著称,以雄浑秀逸、博大深邃的风格见长,无论在构思、取景、着墨以及表现技巧上都有独到的功力。早年宗法于清代“四王”,随着见闻的增长,实践和理论的逐步上升,他突破了“四王”的严谨拘泥而开始博采众长,吸收历代著名画家的优点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他对继承传统方面,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力求在“传神”上下功夫,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国画艺术既能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去传统的精髓,这样,才能把祖国光辉灿烂的国画传统艺术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例如在构思上,他接受了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在点景方面,则采纳和运用了吴仲圭的笔法;因此,他的山水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早在五十年代,他的作品“泰山南天门之十八盘”就曾在第二次全国国画展览会上展出。这幅画层次深远,错落有致;笔墨腴润而苍劲;浓墨不
浊,淡墨不薄,见出他在运用“墨分五色”上的得手应心。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愈发苍劲老练,跌宕多姿,更受到广大国画爱好者的赞扬。我省、市历次举办的书画展览,都有他的作品展出。他留下的作品不少,一部分保存在省、市的文化部门,一部分流传于社会,尚有一部分传至国外。
黄先生的书法功夫也不亚于国画,二者可以相媲美。他写的字飞动而稳健,腕力挺劲,儒雅俊逸,起笔落笔皆有格致,真草隶篆都能得其精华。和国画一样,他在书法上也是能“食古而化”、“入古出新”。他写的字有赵孟頫的沉着潇洒,笔法妍丽,湿墨分浓淡,下笔有轻重;也有颜真卿的隐劲于园,藏巧于拙;还有黄庭坚的结体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集诸家之长,融于一体。而他在书法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要算汉隶,他的隶书气势饱满,浑劲遒丽,给人以亭
亭玉立、珠圆玉润之感,看起来真是墨韵流动,气魄沉雄,艺术的魅力引人入胜。每当人们登上千佛山的时侯,在兴国寺门前就可望见那矗立的牌坊上有“云径禅关”四个金色大字,那就是1972年黄立孙先生以汉隶体撰写的。飞动流畅的字迹与苍松翠柏互相掩映,为这古老的名胜增添了几分秀色。十年动乱之前,济南市曾有不少他的笔迹,可惜大部分在动乱中被砸毁。现在尚存的除千佛山牌坊外,还有杆石桥艺新小馆以及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
黄先生不仅在国画和书法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而且对文学和诗词也颇有研究。他的诗词严谨工整,格调清新,感情充沛,寓意深刻,其特点就是能即兴而作,每有感于中,则出口成句。十年动乱期间,学生们只闹革命不学习,荒废了学业,他面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慨,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朝气芃芃正早春,泺源两岸净
无尘。多栽杨柳添生意,不种桃花误后人。”1974年中秋节夜晚,他观看了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有感,随即赋诗:“今岁中秋夜,壶觞喜共倾。风来深巷冷,月在上新(那时他住在上新街)明。影事高句丽,悲欢姊妹情。曲终齐下泪,断肠卖花声。”六十年代初期,他参与了整修大明湖的规划,那些大型游船上的对联都是他自编自写的,每副对联的内容都能把大明湖优美秀丽的湖光山色体现出来。这些作品经过一场文化大革命,如今都已荡然无存了。
黄先生的书画格调和他的人品一致,凡是了解他的人无不称赞他为人忠厚老实、朴实大方、待人和蔼可亲。对前来求教的青年人他都是耐心的教导,细致的讲解,并且亲手给他们修改作业,对他们的进步他感到高兴,对他们的缺点,则善意提出批评,他常常以“业精于勤”,“临池学书”等谚语来要求自己和勉励青年一代。他
这种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受到青年学习者的尊敬。黄先生热爱艺术,热爱祖国,当日寇侵华的时候,他不甘心为敌伪效劳,毅然辞去铁路局的职务,闭门在家,潜心于书画艺术的研究,而这数年的磨练,为他晚年攀登艺术高峰,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解放以后,黄先生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党和人民政府给了他较高的政治待遇,这是他一生中最感荣幸的事,虽然当时他已年逾五十,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积极的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而努力。他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一幅幅祖国的锦绣河山画图,撰写了无数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的诗句。在任市政协委员期间,他对省、市历史文物的研究方面,也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黄先生虽然曾拜师学艺,但是他艺术上的成就,主要靠自学成材。他一生勤学苦练,从不间
断,无论在物质生活比较困难的环境里,或是龙年老多病的情况下,都照样坚持习书作画。十年浩劫期间,他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那时侯街道上一些“造反派”对这位艺术家横加批斗,因而他内心郁闷,致使身体日渐衰弱。然而在这逆境之中他也没有放弃艺术,仍然埋头于古籀文的研究和撰写。他对当时的极左路线很不满,盼望着能有一次革命来粉碎“四人帮”的横行,于是他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为题挥毫作画,抒发内心的情感。可惜他没有等到这一天,无情的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他逝世的时侯正是1976年春天,“四害”尚未铲除,没有人召开追悼会。这样一位著名的艺术家竟然无声无息的谢世了。1981年是他逝世五周年,《大众日报》曾以《忠于艺术、勤于功业》为题,介绍了他的书画艺术;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中国书画》上,刊载了他用古籀
文撰写的对联;山西省出版的《云岗文艺》上,也登载了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示了对这位艺术家的怀念。
黄立孙先生从事书画艺术六十年之久,他殚见洽闻、博学多才,不仅在国画和书法艺术上卓有成就,而且精通诗词,是不可多得的文艺人材。他虽然已去世多年,但是他在国画和书法上的成就,却永远可作为后学者的师承。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片段”、“大和惨案纪实”、“山东抗日自卫团博山第一团的诞生”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庭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