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创兴报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24
颗粒名称: 卷二 创兴报杜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5
页码: 372-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革命党之始事,以传播主义始,所以同盟会初立是就开始创兴报杜。
关键词: 山东 革命党 创兴报杜

内容

革命党之始事,以传播主义始。总理有言曰:“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又尝谕于党人,兵力不能使人心服;使人人效死革命,必赖于主义传播。故同盟会初立而民报兴,吾山东分部肇基而晨钟杂志出焉。
  杂志始于光绪三十二年秋,丁惟汾等于日京刊行之。惟汾与有撰述,总编辑蒋衍升,分任编辑者于庭樟、孙柳溪,皆本省党人也。江苏刘光汉,民报编辑,知名士也,尝为晨钟杂志撰稿。杂志所论甚广,要之以革命为主,尤恫斥有清一代吏治,然摘发贪酷,案定故实,不为偏激。清吏耿焞、田文镜为政于山东之日,贪狠罕匹,三齐父老有遗恨,杂志言之尤恫,而于乡先正孔伪约、郝兰皋、桂未谷、周永年诸先生之为学,又数表彰之,谓其征定故训,羽翼群籍,精邃独辟,远非后学小儒所能及,其实事求是之道,一皆合于近世科学家之所谓归纳法者,其恫斥虐政以见满洲之必不复兴也,其表彰先正以见革命建国其事至大,尤赖有通方淹雅之学乃能胜任,而无流弊也,其志深而其论美。时秘传之,国中学者购致如获异宝,转相传示,鲁东西各校少年因之入党者日众。其冬十二月二日为民报出刊周年纪念日,著论讨满,特出一刊,名曰天讨,各省皆刊布讨满洲檄,山东讨满洲檄于是始登天讨。山东自明季左懋第唱义以来,豪杰举事,遗民反虏者,前后相属,而世人多不能举其名字,盖已逼近京师,发难肘腋,难成而易败,旋起而旋仆,清廷又严督察,深忌讳,即如栖霞武举人于乐吾之起兵,清史书为乱民于七,其务毁灭烈士名迹以愚天下,事多类此,故后世知者少也。然私家记载,遗老传闻,于吾乡幸有存者。自莱阳左懋第以下,其郡邑、姓字、事迹略可考见者尚十余人,讨满州檄表而出之,然后先民旧闻遗烈具彰于天下。满洲入关肆虐于鲁东西,如旗兵之屠略,疆吏之淫贪,檄文揭发更为无遗,观者莫不切齿。杂志七日一刊,刊二十余期,其费党人分任之,国中亦有捐输。既刊,明年党人多还乡实行革命,撰稿者继去,又绌于资,刊遂中辍。未几,民报也遭禁而辍刊。
  当晨钟报之兴于东京也,济南已先有山东白话报,烟台渤海日报亦同时继起。白话报者,党人刘冠三之所创也。冠三高密人,名恩扬,以字行。学于济南师范学堂,愤嫉吏贪政乱,危亡莫恤,号召各校少年以结会、罢课、游行、威惩贪吏为事。学籍被黜,始刊白话报,以发其意。论政首斥贪污,论学首崇新知,引而归之革命。辟报社于趵突泉之白雪楼,诗人李沧溟旧墅也。本省党人李子元、张树德及江苏徐粹庵先后任编辑。旬日一刊,刊始光绪三十二年春。山东有报,报以语体文出之者此其始。然以言论激切,数遭封禁,卒于明年夏辍刊,而烟台渤海日报独存。
  日京取缔学生之明年也,谢鸿焘等于烟台创东牟公学。海外党人多来归,于是渤海日报兴。党人陈命官为社长,齐树裳、丁训初、李瑞芝等为编辑。三十二年始刊,至民国兴未尝中辍。革新之风气日张,党人之居留无难,渤海报不无功焉!
  方济南倡白话报,烟台兴渤海日报,其明年,徐镜心更创盛京时报于奉天,辽、吉、黑三省豪杰,闻革命之说而奋起者,盛京时报尝有先驱之力。
  山东党人孳孳于主义之传播,其大者为晨钟杂志,为山东白话报,为烟台渤海日报,为奉天盛京时报,而党人栾志杰搜求名籍,于青岛设局刊印,其功亦有足述者。志杰尝得木皮子残本刊印之。其书于历代皇帝无不嘲骂,演为鼓辞,词浅诣深,语谐意愤。不知作于何时,名氏隐矣,相传明季遗老嫉东胡主中国之辞也,或曰此明进士滋阳贾凫西之所作也。凫西伤心世变,佯狂不羁,乡人怪斥,莫识其趋,乃益恣为诙诡笑骂之辞,用以抒其愤懑之旨,自伤身废不用,徒垂空言,言又骇俗,为小儒所訾,故书成名隐,自嘲木皮子。斯书刊布,四方争来购取,以为睥睨万古,仇毁帝制,二百年前有此宏识,真所谓豪杰之士矣!故见者咤为天下奇书,当时传诵无数。栾志杰刊印佚籍,播宣主义之功,此其最著者云。
  自同盟会肇兴以来,山东党人于日京刊布之文,中多散佚,仅得数篇,录之于后。曰山东讨满洲檄,曰晨钟杂志之诛贪污、明正学、纪栖霞于乐吾起兵,后有君子取而观之,庶足见其略云:
  山东讨满洲檄
  今告山东父老……原文有括弧者改为夹注
  诛贪污(晨钟杂志)
  礼记檀弓篇……
  明正学
  乾嘉之际……
  纪栖霞于乐吾起兵
  清圣祖康熙元年,明武举人栖霞于乐吾唱义海上,兵败入嵘山,嵘山今之劳山也。乐吾又称孟熹,世所传于七即其人也。少怀大志,精技击,明亡,日求死士欲复仇,于是登莱豪杰之士多归乐吾。乐吾与之讲习兵法,决计起兵,未发事泄,清兵三十队猝至,乐吾率众奋勇出击。乐吾故善刀,〓刀横入敌阵,当者立碎,乘胜追击,三十队俱溃。当是时乐吾斩杀过当,清廷大震,未几,使大将军祖泽溥率大军至,环而围之,乐吾之众遂陷重围,外无救援,势大窘,乃从十余人退据县之锯齿牙山,山势崭岩峭削,群峰排列,望之如锯齿牙,故名,外口狭仅通人,乐吾身当其隘,提刀而立,旁置大釜,汤方沸,清兵至,辄毙刀下,血凝刀,以汤拂洗之,汤为赤,如此者三昼夜,清兵终莫能入。乐吾知不可久,会天微雪,倒履遁,倒履防兵也,遂奔劳山,入下清宫。方丈问知其乐吾也,哀其志,引入一室,急以沸汤洗其面,面如痘起。清兵至,搜捕莫能得,遂免,亲族友生坐诛,死者无算,父老哀之,时有谚云:“人血流至血管亭,无故发起红河水。”甚言死者之多也。栖霞农人至春耕时,往往于土中得血块,疗贫血疾至效,土人宝之。余闻长老言,鲁东各县旧家谱牒,于氏为最乱,于氏之谱大抵不详所出,彼此莫能相通,初颇怪焉,后乃知其避乐吾之祸也。乐吾既遁,终老山中,山中人莫能识也,将死,谓其徒曰:“余有刀藏之山门外阶石下,若为吾往取之。”其徒至,发石,十余人莫能举,乐吾自往,揭石而刀在焉,得刀舞之良久,投刀而殁,徒审其刀,上有镌文曰于孟熹,始知其乐吾也。或曰乐吾有后,至五世孙某复为清所诛,或曰非也,乐吾无后。
  乐吾起兵,旧日州县各志莫敢详载,莱州府志仅书康熙元年大将军祖泽溥率师过境讨栖霞于乐吾,寥寥数语,无由考其颠末,父老所传语多俶诡,又传者皆称于七,而名字不详,今据莱州府志知于七为乐吾也,栖霞为新志,得于七之刀,于是又知于七为孟熹也,然乐吾、孟熹名字何属,弗可考矣!或曰七为孟熹合音,清代于汉人起兵者,官史多易其名以示贬,乐吾、孟熹不传,官史独书于七,易名示贬之例,与今无征,莫能定其名字,父老传闻未足尽信,谨择其言尤雅驯者而论次之。
  赞曰:自古闾巷崛起之杰,成则为天下雄,败则为万世僇,非达识君子,孰能为之表微阐幽者乎?清兵已定中原,而乐吾崛起海隅与之抗,功虽不就,志固伟矣!二百年后,鲁东西少年蜂起驱胡讨虏,乐吾实为前驱。当其困守山岗,手歼强敌,乘隙自脱,卒老荒岩,智勇过人远矣!俗论不察,清纲方密,以其败而视同乱民。乌乎!是井蛙之见耳,焉能识豪杰之士哉!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丁惟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