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洲羁縻京城,身陷囹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16
颗粒名称: 吴大洲羁縻京城,身陷囹圄
分类号: K257.9
页数: 3
页码: 348-3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大洲被召入都后,所住的大同公寓,有兵警把守,监视甚严。实际上已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行动自由。被捕下狱,判无期徒刑,后死于狱中
关键词: 吴大洲 软禁 被捕

内容

吴大洲被召入都后,所住的大同公寓,有兵警把守,监视甚严。其间,他给薄子明的信中说:“郁郁久居,如困樊笼。”实际上已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行动自由。
  1917年初,吴军混乱,滋事扰民,不可禁止,就有些国会议员兴意将吴大洲放回周村,约束部队。地方上听到这个传闻,赶紧致电北京,说:“吴大洲穷凶极恶,神人共愤,请勿听丧心病狂议员之邪说,轻易放回。”深怕放虎归山。
  当时,也有冒名王仲衡、仇晓峰、王冠铭致电北京政府为吴大洲辩护的,县长张吟堂等在济南《公言报》上予以披露,王仲衡等电文大致内容是:“民军肆扰,诚属难免。然平心而论,吴大洲首应义旗,厥功正伟,岂容泯没”云云。
  其中署名之一的仇晓峰,就是商会会董仇相雯。仇自己出来声言伪造,他本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并致电中央,以证为冒名。
  吴大洲的部队编遣以后,基础瓦解,势威烟消,护之者渐隐,而攻之者日繁。他被推在被告席上,去承担吴军上下的一切罪责,成了众矢之的。告发最力的还是周村的商界头领,同时在京告状的还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有旅京公民团的周梅鹤,淄川的高庆麟,博山石金声之子石毓尧等。
  3月中旬,陆军部派法官吴士先(汉阳人)、曾宗瀚(闽侯人)下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报陆军部。周村商民得知调查要点后,对某些结论很不满意。4月11日派仇相雯入京,到陆军部申述意见,其中三点,与吴曾调查针锋相对:
  其一是不同意:“行军时代,军队骚扰,在所难免。”理由是:初驻周村至农历五月六日前尚可以此说掩盖,农历五月六日正式政府已经成立,便不能再以此说推诿。况且,吴、薄部下焚杀抢掠,以秋冬为甚,难以“初驻”自圆其说,特别是在收编过程中,借口曲中将、张督军没有诚意,放兵四出,奸淫掳掠乃吴、薄纵容,更是责无旁贷。
  其二是不同意“所列罪恶必吴、薄躬亲者方能立案”的说法。认为不能把都督、司令之尊视同凡庶,部下作孽,上峰负责,自古如此,天经地义。
  其三是不同意吴大洲“不负直接责任”。举出彭家庄彭姓之子和柴念墀之勒赎案,张法函等三商人、张景绪等两委员之被害案,劝业道石金声之缢死案,都是吴大洲亲自参与、亲手造成,应负具体罪责。
  由于告状人紧追不舍,轮番追案,至5月经陆军部审讯终结,吴大洲被捕下狱,判无期徒刑,后死于狱中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障天
责任者
张志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