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同丰受命收编但无结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10
颗粒名称: 曲同丰受命收编但无结果
分类号: K257.9
页数: 5
页码: 337-3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大洲、薄子明虽然采取了以上措施,地方上对吴、薄军的存在仍感不安,对整饬军纪,也没信心,仍然到处造不利于他们的舆论。曲同丰受命收编但无结果。
关键词: 曲同丰 护国军政府 收编

内容

吴大洲、薄子明虽然采取了以上措施,地方上对吴、薄军的存在仍感不安,对整饬军纪,也没信心,仍然到处造不利于他们的舆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代总统,出示文告,有废除党禁,重开议会,宣抚与整编各省反对帝制的军队,追究“筹安会”首要分子等内容。北京政府派陆军部少将参议曲同丰为宣抚使,来到山东。
  对吴、薄军的态度,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形成了两派意见,一种意见以商会会长王遂善和几个会董周嘉坦(后为北京众议院议员)、石彝祚、仇相雯为代表,认为周村军假护国军之名,抢夺扰民,形同盗匪,主张追剿;另一派以周村山东银行经理张崇德为代表,则主张收编。两种意见都围绕着陆军少将曲同丰开展。7月间,张崇德偕同省议会副议长王采亭、省议员刘兰阁到周村与吴大洲和薄子明接触,商谈收编事宜,经过张崇德等人的串通,收编的主张占了上风,即得到商会方面的承允,也为吴、薄等人所接受,新任省长孙发绪与曲同丰也表示同意。
  曲同丰沿胶济线调查了解,协调各方面的意见,经过20来天的宣抚活动,回到济南,向督军张怀芝、省长孙发绪等汇报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提出了一个整编方案。即把驻潍县的尹锡五和驻周村的吴大洲,各编成一个步兵旅,周村护国军,经两次火并,兵员不足三千,军械不整,兵多羸弱,曲张均有意借此机会,抽调其他部队士兵予以补充,这样既可提高部队“素质”,又可改变吴、薄一统的局面。这个方案以督军署名义上报,由曲同丰带回北京。
  吴大洲、薄子明同意改编,但不满足于一个陆军旅,他们的价码是编成一个混成旅(比一般陆军旅配备全、兵马多、地位高)。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招兵买马,扩充兵员,一方面由吴大洲出马,到北京寻找关系游说当道。
  在吴大洲入都后,地方势力也通过众议员和舆论界对北京当局施加影响。8月9日,王遂善、周嘉坦等致电北京,电文如下:
  北京
  大总统
  国务院总理 钧鉴:
  山东事久无解决之方,内部人民水深火热。查市廛队之地,周村为济东繁盛之区,长此因循,恐三百非驻扎军年商买所经营,数十县生灵所托命,从此一蹶不振,惩前毖后,可为寒心!闻民军首领吴大洲入都,万恳就近磋商,从速解决,实属焦眄。现今禾麻被野,遍地萑苻、救溺拯焚,似无回翔之余地。谨鸣肺腑,鹄候钧裁。
  某某等同叩佳之后,王遂善转赴天津,广造舆论。又以山东旅津同乡会会长王维藩(诸城人)名义致电北京当局,历述吴大洲在周村之种种作为有甚于盗贼,因请兵剿除,以安百姓。这篇电文,还在《益世报》上刊登出来。
  8月底,北京方面将整编方案批了回来。张怀芝的意见,为使整编能顺利实施,在公布前最好再到周、潍两地征求一下意见,此任仍由曲同丰担当,由督军署派人陪同。临行前,曲同丰对张怀芝说:“这次回来,不管情况如何,我也该回京复命了。”
  张怀芝说:“完成了,我为你请功。”(曲同丰在此期间晋升为陆军中将)。
  这次来去10天。曲回来见张怀芝时,脸色不大好看。他说:“潍县那一路好说,一点就透,没有异议。周村是吴大洲,头真难剃,他正在张罗扩军,一心要编成混成旅,咋说也听不进去。志帅(张怀芝字子志),我的使命怕是完不成了,放我回去吧!”
  曲同丰与吴大洲在整编为陆军旅和混成旅的问题上,互相抵牾,成了难题,张怀芝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督军署参谋长朱泮藻献计说:“何不以省府和督署名义发个请帖,让他们到济南来见见面,以宣慰会形式,出其不意,宣布整编令,造成既成事实,顺从则已,若是抗命,按军法行事。”这个意见被采纳后,由张怀芝和孙发绪联名发出邀请,并按张怀芝的意见,把接见的人扩大到两部分人的中级官佐,约七八十人。
  在此之前,张怀芝与吴大洲、薄子明没有直接接触。但张怀芝作为一个政治上的保守派和北洋军的老军人,对吴等没有好感,对吴军的处置上,一直奉行强硬路线。
  张怀芝是袁世凯的老部下,袁世凯从察哈尔调张怀芝任山东督军接替靳云鹏,对张是寄托希望的。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利用他请于军事和在山东的优势(驻济南第五师是他组建清军第五镇的旧班底,师长张树元是其门生,参谋长张怀斌是其胞弟),对付包括吴大洲、薄子明在内的反袁武装。当张怀芝以桑梓宜避(张是山东东阿人,按旧例不宜在本地做官),伤且未愈(曾坠马伤肩)辞谢时,袁世凯则用自己署名的电报“寄托干城,关心桑梓,解民倒悬”急催,并派总统专列送他上任。
  张怀芝到济南,从车站到珍珠泉督军署的路上,周村在济甫之“难民”与其他民众于火车站、筐市街口、芙蓉街口三拦公车,递交“请愿书”40余份,其中一半与周村护国军有关,张怀芝对吴大洲的不良印象,深入脑际,化为成见。
  但张怀芝与护国军公然对立,也有顾忌,一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兴起的反袁大潮,二是山东的护国军都在胶济线上,胶济线当时在日本人控制之下,弄不好会引起外交纠纷,一旦出事,即是袁世凯也不会给他承担责任。所以他避免锋芒暴露,多留余地,可进可退。
  曲同丰来山东,张怀芝尽量把他推在第一线,自己明为协助,实是旁观。如今,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觉得朱泮藻的主意可行,准备软硬兼施,迫吴大洲“就范”。
  宣慰会在珍珠泉督军署的大堂举行,北面一列长条桌,就坐的武东文西,武官方面从中间开始,督军张怀芝、参谋长朱泮藻,第五师师长张树元和几位旅长,还有约来作陪的兖州、德州、青州包括田中玉在内的几个镇守使;文官方面有省长孙发绪,几位厅长,还有邀请的省议会长和各政党的头面人物。张与孙中间坐着北京派来的宣抚使曲同丰。南面摆的也是长条桌,潍周两部分东西分开,官职由大到小排坐。开始前,先一一见面,行礼后,军政首脑作宣慰讲话,接着就由参谋长朱泮藻宣读了陆军部的《整编令》。这时大厅内,气氛严肃,鸦雀无声,吴大洲面带愠容,也未说话。会后就地摆了十几桌酒席,以示慰劳。
  这次会,层层布防,戒备森严。动用了督军署的卫队,张怀芝从察哈尔带来的马卫连亲兵,还调来第五师的部分直属部队。靠近大堂北窗又暗置两挺马克辛机枪。参加会议的人一一检查,严防携带武器。张怀芝久经沙场,面对这些护国军的徒手军官,严加防范,如临大敌,似乎小题大做。据张事后透露,并非借此显显威风,实则有个“怕”字。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障天
责任者
张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曲同丰
相关人物
吴大洲
相关人物
薄子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