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麟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99
颗粒名称: 周瑞麟生平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17-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沂水县北关人周瑞麟生平事迹。
关键词: 周瑞麟 生平 山东

内容

周瑞麟,名建镐,字次丰,号瑞麟,山东沂水县北关人。幼读儒书,天资聪慧,20岁中秀才。
  1903年,他怀着一颗救国赤心,毅然出国,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念及祖国濒临危亡,常常绕室徬徨,仰天痛苦。在日本学习期间,他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参加了同盟会。
  1906年,他毕业返国,在家乡鼓吹革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次年,他挪出居室充当校舍,自筹经费,办起了沂水县第一公学,作为同盟会活动基地,暗中发展会员,扩大革命力量。不久,同盟会的活动被沂水封建劣绅刘南宅察觉。刘氏祸心顿起,乃于同年冬,指使其豢养的一伙地痞,将第一公学捣毁。
  在学校遭受破坏后,周瑞麟革命意志愈挫愈坚,他不畏险阻,继续奔波四处,联络委员,又于1908年正月成立了沂水第二公学,并在师生中公开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全校教员及年龄大的学生,大都参加了同盟会。他遂被选为县同盟会负责人。
  1909年冬,在济南活动的同盟会会员刘溥霖等准备武装起义,经费艰窘。其时,沂水县衙向省解款,周侦得消息,即驰告刘溥霖。刘乃组织力量,中途截获,充作革命经费。
  其间,他辞掉劝学员,往来青岛沿海,与徐镜心、丁惟汾、刘溥霖、吕子人等筹商大计。武昌举义后,沂水青年学子皆联袂而起,参加革命,都是周瑞麟积极倡导的结果。
  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周瑞麟为理事。次年,袁世凯擅政,取消国民党,周瑞麟怒火中烧,即由反清转向倒袁。逆境中,他志不稍沮,组织工会,联合农众,密谋大举。同年冬,袁世凯下令逮捕革命党人。刘南宅囿故仇新,以为时机已到,乃将沂水同盟会员开具名单,密告官府。
  1914年正月,周瑞麟、郑瑞麟、高筱山、杨宝林四人被捕,递解济南入狱。周等四人在狱中坚贞不屈,周瑞麟、郑瑞麟被判死判,以各方营救,改判徒刑。7月20日,周瑞麟瘐死济南第一监狱,时年41岁。他那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一直为沂水各界所敬仰。
  1927年,为纪念革命先烈,经国民政府批准,于翌年春,在沂水县原第二公学旧址,建立新校,命名“瑞麟小学”,同时,特颁“见义勇为”匾额,以旌殊烈。沂水县民众教育馆立碑,以垂不朽。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周瑞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