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员王鸿一生平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763
颗粒名称: 同盟会员王鸿一生平纪略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152-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同盟会员王鸿一生平事迹。
关键词: 王鸿一 传略 山东省

内容

王鸿一先生,名朝俊,字黉一,别号鸿一,山东鄄城县人,是我省早期同盟会员和省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我生也晚,未能亲受教诲;所幸早年聆听家叔若尧公(先生的学生)的忆述,并随家叔到先生陵园(座落在济南四里山北麓)扫墓。得以瞻仰先生遗象及遗物,故对先生留日、入盟、倒袁等活动略知一二。今以年为纲,谨缀先生事迹如下:
  1875——1902年
  先生于1875年生于山东省濮州河东沈口(今鄄城县张志门乡)刘楼一个农民家庭,先祖是山东省郓城县人,自先生曾祖、祖父迁移并居于此地后,世代均为濮、鄄籍。先生之父王瑞珍早逝。家计艰难,只好随母投靠外祖父生活,并得以在外祖父家读完私塾。1902年,先生参加秀才考试,名列榜首为附生,旋以优良成绩被选送到济南省立高等学堂攻读。
  1903——1906年
  先生于高等学堂毕业后,与丁惟汾、宋绍唐、杜坦之、丛连珠等以公费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留学期间,先生思想进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为在曹州振兴教育事业,先生创办了普通中学(即后来的山东省立第六
  中学,今菏泽第一中学的前身)、桑园女校、黄庵工艺局和自新学堂,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先生学识渊博和人格高尚的影响,一时的土匪大杆子头如时思禅、冯君銮、王金妮、刘言、杨占先、郑金贵、刘昌久等数10人都进入自新学堂,接受先生教范走自新之路。有的学生如王金妮、时思禅等后来成为反清革命的先锋。
  1908——1910年
  由于先生兴办教育成绩卓著,被委任为山东省提学使司学务公所视学员。但由于自新学堂的学生有的重犯劫掠罪行,牵累了先生。曾支持设立自新学堂的曹州知府丁镗,竟以对自新学生管教不严的罪责,将先生捕捉收狱。在狱二年,先生勤奋读书,曾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
  1911年
  因山东独立取消,先生与刘汉辰联合曹州地区十一县的学界士绅举行起义的计划未能实现,当时的提学使逃离山东,先生便以视学员身份,联系山东省十个府的视学员,结成“十人团”主持山东省教育工作。
  1912年
  先生又组成“十府同乡会”,由同乡会发动每县推荐一名议员,组织了临时省议会。先生并举荐张映竹(字子安,菏泽人,留日学习政法)为议长;宋绍唐(字尧臣,菏泽人,留日,毕业于普通中学)为副议长。趁同盟会改为国民党的机遇,先生与张、宋、彭(青岑,濮县人)等人,成立了山东省国民党党组。并在曹州组成“尚志社”,准备与刘汉辰等率自新队轰炸曹州镇守署,但未成功。
  在全国反袁运动中,黄兴电约先生响应,不料被袁的心腹探知,袁便命令督鲁的周自齐(字子仪、单县人)进行捕杀,周固知先生为人,因而先生不但得到意外的释放,而且出任了山东省提学使。先生向周自齐说明:曹州地区所以多盗匪,是地瘠民贫的必然结果,只有大力发展地方企业,使贫民有致富之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和彻底清除盗源。周采纳了先生的建议,报请总统府批准,由藩库拨银24万两,作为曹州善后局的基金,先生便在曹州所属十一县内普遍开设草帽辫传习所。濮县传习所设在红船集,聘请孙则让(字廉泉,红船北孟庄人,先生的高足弟子)为所长,丁肃亭(日本留洋生)作教师,并在红船种桑养蚕,两项事业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扩大曹州地方企业的资金,先生还在济南、上海开设了“大东制帽公司”,在包头开设了电灯公司。在先生呕心沥血的经营下,曹州地方企业一时得到很大发展。
  1913——1917年
  周自齐调任中央财政总长后,靳云鹏接任山东都督,先生又与靳合作,在淄博一带开发矿藏,后因袁世凯排斥国民党,先生愤而辞去提学使要职,回菏泽自任第六中学校长,准备组织革命武装倒袁,袁命山东盐运使夏继泉(字莲居,郓城人)查办,并有“如事情属实,就地正法”的手谕,所幸夏氏敬佩先生人格,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复命袁世凯,先生得免杀身之祸。
  1918——1920年
  先生接受山东督军兼省长张树元的举荐,任山东省议会第一副议长,复膺选为议长并兼任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张树元去职后由田中玉任山东督军兼省长,先生不拥护田而另荐财政厅长龚积炳为省长。田中玉深恐先生利用绿林英雄的暴力与他作对,便恫吓先生说:“你在山东,我不保你安全!”先生不得已,辞去议长职,寓居北平东交民巷。
  先生通过国务总理周自齐的资助,选拨杨展云、桑义章、张里元等到察哈尔、绥远考察勘估可以开垦移民的有利地区,得出“河套最适于垦植”的结论。
  1923——1926年
  先生一面约请梁漱溟到济南讲学后到菏泽执教于曹州中学,一面在北平创办《中华日报》,以宣传“实行移民,促进村治”为宗旨。在此三四年间先生为移垦事业奔走呼吁,锲而不舍,深得基层社会拥戴,因而遭到北方军阀的嫉忌,他们曾悬赏五万元以缉拿先生。
  1927——1928年
  先生在北平转入地下,活动了一个时期,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籍友人掩护下,得脱虎口。先生先和河北省的米迪刚、河南省的胡××在包头召开直、鲁、豫三省同乡会会议,商讨移民大西北问题,当时鲁西南得以移垦河套五原地区的贫民,约有三千户。由于这个机缘,先生得与阎锡山、冯玉祥建立私谊关系。先生在太原发表《为大学院废止祀孔问题致蔡孑民先生书》,并在豫、陕、甘三省设计委员会上提出《伦理为文化重心》案,大力推行孙中山“忠于国、忠于民”的主张。同时,创办了《村治月刊》社,自任社长。在出版的《村治月刊》中,以“到乡村去,到边疆去”为中心内容。
  1929年
  先生在北平南苑拜会了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将军,建议冯、阎共同反蒋。冯便请先生赴山西与阎联系,阎锡山优礼相待。先生住在晋祠名胜区写成《三十年来衷怀所志之自剖》,交梁漱溟校阅。为了在全国推行“村本政治”,还发表了《民主政治下考试、选举两权并用之精神》的重要论文。
  1930年
  先生陪同冯玉祥、阎锡山到河南省百泉参观河南村治学院,并在河南省政府举办的区长训练所作以《中国民族之精神及今后之出路》为题的讲演。
  先生在天津《大公报》上公开发表“于国有利,虽汤火在前必干。与蒋合作,加入政府则决不干”这个掷地有声的谈话。南京国民政府请他当内务部次长,先生一笑置之,说:“吾岂志是哉”。为了便于“连横”活动,先生接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为阎锡山,副总司令为冯玉祥、李宗仁)高级顾问的聘任书。
  先生为促成冯、阎联合,逼蒋下野,致使肺病复发,便入北平德国医院诊治。在弥留之际,先生念念不忘村治事业;对弟先死、子年幼、如何使72岁老母免于冻馁的问题,内疚的难以瞑目。先生在口述完约500字的《遗言》后逝世,享年55岁。
  先生生前,两袖清风;身后事,受到冯、阎两人的关怀,分别打电报给以资助。阎电表示:“鸿一身后事,弟与诸兄共负其责,不使有所遗憾也。”冯电表示;“惟是菽水无资,抚育需费,经纪永久,义所应为。……玉祥不敏,敢不竭其愚钝,勉尽驰驱,以慰逝者之灵。”
  这位“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真人”,给我们留有的政治形象,不外“三反”(反清、反袁、反蒋)、“三爱”(爱国、爱民、爱乡);生前,荣中有哀;死后,哀中有荣。
  先生逝世后,旅梓滞留于北平达数年之久。1936年,公葬于济南佛山之旁,公葬文献,因时久史缺,已不能窥其全貌。本文所引用的公葬办事处、山东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以及冯玉祥将军等三篇祭文。是笔者于40年代从济南王鸿一先生陵园办公室辑藏的公祭文献中抄录下来的,现存40多年了。
  (一)公葬办事处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四日,公葬办事处同人赵正印等,谨以香花醪羞之仪,致祭于鸿一先生之灵曰:“呜乎!”行有真伪,道有浅深;识起时彦,志迈群伦;功德夙积,中于人心,胡为闻先生之逝,使同人唏嘘而不可禁。先生之仁,胞与为怀;先生之义,金石为开,庇寒畯以广厦,化萑苻为良材。固宜其戴而感泣,英杰倾心以归来。鼎新之初,掌教秉铎,齐鲁丕变,勋绩以铄,窍国者忌,当禁忽作。远行以挂冠,何气节之磊落!既而出领议坛,联结群英;振导实业,利济民生,惧洪水泛滥,则思若己弱,既然而志切澄清。揭伦理之纪纲,教阐邹鲁;树文化之中心,议建枢府。欧风奚醉,帮贵自主,谠论匡时,学融今古。植国基则首创村治;拓地利则累抒边筹。矫士习于即靡,作砥柱于中流。综厥言行,盖醉心于经国大计,而未尝以温饱自求,其经纶于抱负,岂寻常小儒之所堪匹俦。胡天不吊,萎我哲人!厥志未竞,中寿归真!孰支危厦,孰渡迷津!而况身后萧条,旅梓久厝,能不望燕云而恸怆伤神。乃议公葬,归梓茔北,以妥英灵,以崇有道。论私则知交游咸从,激于悲思哀感之缭绕;论公则先生之高风景行,将借以昭垂不朽。呜乎!世变方亟,邦瘁人亡,以先生夙昔之热诚、毅力,爱护桑梓,知英魂侠气,当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明湖之畔,佛山之旁,沥痛陈辞。其价以觞,尚飨!
  (二)山东省中等学校联合会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四日,山东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谨以生花酒醴,致祭于王公鸿一之灵曰:“呜乎!”我公盛德,乡党倾城,我公学硕,中外蜚声。英年倜傥,负笈东瀛,翌遵共和,纯笃忠贞。掌教司徒,骅骝争奋;领导议席,万流仰镜;木铎传薪,斯文宏振,边塞垦植,生民以润,方期亨惠,广播仁风;胡天不吊,庵忽潜纵,河山阻隔,杳杳音容。老成凋谢,令德有终。呜乎哀哉!赫赫岱宗,家山如昨。魂兮归来,故乡城郭。挽歌千人,街巷漠漠,凭式典型。哀忱永托。尚飨!
  (三)冯玉祥将军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四日。冯玉祥谨具花圈薄采芹藻,以不克亲奠,遣代表闻承烈致祭于王鸿一先生之灵前而言曰:“我公行诣,晚近有几?行儒骨侠,为世所希,学归瀛海,志清疆畿,发奸摘伏,见义勇为;因材施教,惟仁是依,昭昭道范,绵绵德微,忆昔订交,永佩弦韦。玉祥不才,企慕余辉,公形虽殁,公神长凝;千人会葬,百事其兴;兹当挽奠,掬诚以鸣,鸣乎尚飨!”
  信然,不朽之人,不朽之文,将永远得到后辈志士仁人的传颂。

知识出处

辛亥革命在山东

《辛亥革命在山东》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展现了从初期同盟会员的酝酿活动到促成山东独立及各市县的起义和光复,短短几年中,接连不断,此伏彼起,声震北方大地。它是全国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揭示了山东革命的特有风貌与在全国革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山东革命者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中华振兴、社会进步而创造的光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谌耀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鸿一
相关人物
张映竹
相关人物
宋绍唐
相关人物
周自齐
相关人物
孙则让
相关人物
丁肃亭
相关人物
夏继泉
相关人物
王金镜
相关人物
公葬办事处祭文
相关作品
冯玉祥将军祭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