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洪深在山东大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691
颗粒名称:
洪深在山东大学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6
页码:
109-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洪深从1934年9月至1936年3月,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的情况。
关键词:
洪深
山东大学
内容
洪深从1934年9月至1936年3月,在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在这民族危机深重的年月里,他在文化教育战线上,与青岛左联的战友和山东大学的学生们一道,为救亡图存而辛勤工作、英勇斗争。
赴青岛
1930年,洪深为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抗议美国罗克主演的辱华影片《不怕死》在上海的上映,大闹大光明电影院,接着又毅然参加了左联。从这以后,国民党对洪深的迫害随着文化围剿的加深加剧而日甚一日。1933年6月,洪深等15人在他主编的上海《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了《我们的陈诉》,严正地表明他们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坚持进步、宣传苏联的态度不变!国民党的反共嗅觉很灵:一方面加强电影检查,对进步电影事先扣留剧本,事后删节胶片;另一方面对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迫害,并严厉取缔所谓“宣传赤化”的影评。就在这种白色恐怖中,洪深坚决退出《晨报·每日电影》的编辑工作,以示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抗议;又因国民党C·C魔掌这时已经伸进上海的几所大学,洪深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的教学工作也无法继续下去,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应山东大学校长赵畸之聘,赴山东大学任教。临行前,戏剧界和电影界的朋友们特选“九·七”纪念日为他饯行。在饯行会上,洪深对国民党4年多来对他的监视和迫害十分气愤,同时又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对前途事业又感惆怅。田汉针对老朋友的心境,当即赋诗相送。鼓励洪深要“为突破民族危机而奋起”。洪深把老朋友的希望牢记在心,两天后,在《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了《告戏剧界的诸位朋友》,便携家北上青岛。
支持海鸥剧社
1934年9月,洪深来到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
洪深来山东大学前,学校里有个名叫俞启威(黄敬)的中共党员学生,因为他姐姐俞姗几年前在上海参加“南国社”,俞启威才有了机会与洪深、田汉、田洪相识。1932年俞启威考入山东大学物理系,暑假他到上海,便向左翼戏剧家联盟提出,在山东大学成立剧联小组。俞从上海回到山东大学不久,就回信给左翼剧联,说他已经成立了“海鸥剧社”,并同时附了海鸥剧社的成员名单。为了避免学校当局日后找麻烦,海鸥剧社特聘既是戏剧家又是校长的赵畸作导师。海鸥剧社成立后,为了配合抗日救亡活动,不但在校内演出反映抗日救亡的剧目,还深入到青岛附近的农村,演出了根据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改编的《在饥饿线上》。海鸥剧社的演出活动,特别是同学们的爱国激情,都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洪深到山大后,虽然任的是外文系主任,但他对校内校外的戏剧活动,特别是对海鸥剧社,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帮助同学们编排、答疑。当时的山大学生柳即吾曾撰文说:“洪深先生亲自导演过几个话剧,最成功的是大型话剧《寄生草》,当时在山大公演,轰动了青岛市。”洪深自己也曾粉墨登场,在《打棍出箱》中饰范仲禹。在出箱时,他可以把帽子用脚一下子踢到头上,出箱后踉踉跄跄地冲向台口,又猛地刹住。这种自控的身段、精湛的技艺博得满堂的喝彩声。洪深唱京戏,善须生。与他同时到校的老舍也善唱京戏,以演老旦著称。洪深在山东大学虽不到两年,他的艺术实践却给素称“文化沙漠”的青岛带来一派新气象,并且给以后胶东人民抗日救亡的文艺宣传活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创办《民报》副刊《避暑录话》
洪深在山东大学任教期间,共发表了33篇文章,出版了4个话剧剧本、8个电影剧本、8本专著。教课之外,还能如此劳作,是他热爱影剧艺术又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表现;也是他“不算老”、“阅历既深精力饱”的具体体现。1935年暑假,由洪深倡议,与王统照、老舍、臧克家、吴伯箫、孟超、王亚平、杜宇等作家一起,在青岛《民报》上办了副刊,洪深命之为《避暑录话》,并且亲自执笔写了《发刊词》,以一个比一个增大的字号写着:“我们要避暑!避暑!避暑!!”表明了不仅避暑天之暑,还要避反动派的炎威。
《避暑录话》从1935年7月14日至9月15日共出10期。15个作者发表了76篇文章,其中写文章最多的4个人,每人发表了9篇文章,洪深就是其中的一个。特别令人钦敬的是他在《避暑录话》第3、4期上,发表了田汉的《友人狱中诗》和《友人狱中词》,洪深还作了注。田汉在参加了左联和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对左翼文艺事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写了不少具有新思想意识的电影剧本,如《三个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把乌烟瘴气的中国电影界,引向一条新的道路,这就必然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们害怕田汉撒播左翼思想的种子,在1935年2月,趁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文委遭到破坏之机,国民党当局逮捕了文委成员田汉、阳翰笙、林伯修等人,关在上海公安局拘留所。狱方迫令留手印,田汉愤而赋《打手印后》,表明自己因为“平生一掬忧时泪”,才“今日从容作楚囚”的。这就把国民党迫害关押左翼爱国进步作家的罪恶揭露无遗。洪深基于与田汉同样的政治目的,在《避暑录话》第3期上发表时,加注说:“他的长子海南,尚在小学读书,寄了一封信给他,故第五句云云。”洪深就是这样把田汉被捕的消息披露出来,使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国民党在失了黑吉辽以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仍在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田汉被捕的第二天,洪深恰好因事到上海,朋友们聚集在他下榻的东方饭店里,商讨如何营救田汉。洪深向大家表示要亲自去南京交涉。他说:“假如他们说田汉是‘左联’的人物才被捕的,我可以告诉他们,我也是‘左联’的人,叫他们把我也捉起来和田先生关在一起好了。”洪深这话虽然有些憨直,但为朋友尽责、为祖国尽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义勇精神,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参加救亡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东北三省,继又制造了伪满州国,随后又制造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面对大好河山一年年的沦丧,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山东人民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博兴暴动、益都暴动、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特别是1935年,胶东特委领导的有胶东6县人民参加的“一一·四”暴动,声势浩大、威震四方。一部分武装起来的人民还上了昆嵛山,组织起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阀韩复榘及侵占东北的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对峙。山东特别是胶东这种政治、军事的形势,势必要影响当时洪深所在的青岛。不久,北平学生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青岛,山大群情振奋,地下党组织贴出通告,倡议召开学生大会,组织“山东大学抗日救国会”,并推选陈燕熙、李声簧、王广义、熊德邵、韩珍组成山东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会。他们向全国各地发出响应和声援北平学生抗日救亡义举的通电,并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同时,山东大学学生还联合了青岛市的礼贤中学、铁路子弟中学、市立女子中学等校,组成了“青岛市学生抗日救国会”。洪深置身在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山东大学,压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1936年2月7日,青岛市国民党政府举行三号码头落成典礼,山东大学的学生抗日救国会利用这个时机,在会场散发传单,发表演说。青岛市当局拘留5名救国会的骨干。山大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强烈抗议,使当局终觉众怒难犯,而不得不释放被拘留者。这样一来,更加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把抗日救亡的运动扩及到工厂、商号和各界人士中间去。
国民党为了执行他们的“攘外必先安内”反共反人民的总政策,下令严厉取缔学生的爱国活动。山东大学当局以行动越轨、破坏校纪的罪名,将致力于救国运动的学生李声簧、陈燕熙、王广义、韩珍、熊德邵、周文煜等6人开除。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立即召开学生大会,对学校开除6名同学提出抗议,要求当局立即收回成命,并通电北平、上海各大学给予声援。学校当局对学生的正当要求不予采纳。次日,全校罢课。同学们砸了学校的办公楼,撕了学校开除6名同学的布告,切断了电话总机,并宣布:学校如不收回成命,坚决斗争到底。学校当局见学生会对罢课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就想方设法阻止学生,他们说罢课学生“掌握凶器和化学毒药”、“他们有背景,背后有人操纵”,以此蛊惑人心、瓦解学生。因为学生爱国心切,众志成城,致使学校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校当局指令洪深、老舍、王守恒等教授,作为“教师代表”,以帮助被开除的6位学生转学的名义,要求学生宣布复课。同学们知道学校当局的意图,对他们的复课要求坚决不答应。
山东大学的学生运动,震惊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他们密令青岛特别市市长兼海军陆战队司令沈鸿烈,对山东大学学生进行武装镇压。3月11日,海军陆战队于黑夜在山大校舍后山上架起了机关枪,凌震2点左右包围了学生第四宿舍。他们每人手持棍棒和盾牌,由特务学生引路,破门而入。同学们也以棍棒、石头为武器,奋力自卫,终因寡不敌众,轻伤10余人,重伤4人,被捕33人,其中何文祥同学头部被木棒打破,流血竟日,仍被囚禁在狱中。学校又开除13人,同学们愤怒至极。他们在当时的《救国时报》上郑重地宣称:“反动派有雪白的刀,我们有鲜红的血,相信在恶势力之下的牺牲者是光荣的。大家已经抱定非死到最后一个,决不放弃救国的责任,更不能任凭一班汉奸卖国贼把大片国土送给敌人。”
被捕入狱的学生,向青岛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同时提出两点要求:(1)允许在押同学互相见面;(2)允许接见校内来探望的同学。这两点要求当局拒不答应,他们只好举行绝食斗争。经过3天的绝食,当局才被迫答应了学生的要求。校内同学每天络绎不绝地到监狱探望被捕同学,洪深也在繁忙的备课、著译工作中,抽出时间,亲自到公安局探望被捕同学。他对国民党上上下下镇压学生的爱国行动十分不满,当即在青岛《民报》上发表了四五百字的《辞职启事》,对学生因为爱国被关押深表同情,对自己在学生运动中受学校当局之骗充当“教师代表”十分内疚,在《辞职启事》中,公开向学生道歉。然后悲愤地离开青岛山东大学,结束了他为期不到两年的教学生涯。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毛泽东主席首次来济南、忆山东省首次民间旅游团赴苏联、朝鲜、访苏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乔彩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洪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