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478
颗粒名称: 发展的十年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210-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孤贫院度过了艰难日月,开始发展。20年代至30年代,是它兴旺发达的时期。
关键词: 泰山 孤贫院 安临来

内容

孤贫院度过了艰难日月,开始发展。20年代至30年代,是它兴旺发达的时期。
  1922年,安临来为摆脱白太理等人的攻击而造成的困境,与妻子亚娃回到了美国募捐。由于他们虔诚的信仰和能说善辩的才能,重获部分宗教人士的同情信任,募集了一笔资金,邀来了一些肯赞助他的朋友。这些人士中,有的会技术、善经营,有的懂医道,有的是工匠。在友人们的赞助下,安临来办工商业,组织生产自救,孤贫院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28年,全院已有房屋220余间,耕地36亩;织布机22台,面粉钢磨5台,织袜机18台;还有柴油机、发电机及制鞋、针织等机械设备。并成立了刺绣房、漂染房、铁木业、土木建筑业和奶牛场、农艺场等。其收入可供全院人员生活费用的一半。
  早在建院初期,安临来就从济南郭天成工厂购买了机械设备,办起了织布厂。嗣后,又建了制鞋、针织、刺绣房等。他们生产的棉布、鞋子,除供本院人员穿用外,每年都有大批上市;生产的毛衣、绒袜、皮鞋等,销售于泰安、济南等地;纱布推销南北许多医院;刺绣品运往美国芝加哥等地推销,换来数以千计的美元。1925年,孤贫院购买了磨面机和发电机设备,办起了面粉厂。发电机组除供本院生产、照明用电外,还供泰城东关一带的路灯用电。
  泰山孤贫院面粉厂,时为泰安两家面粉厂之一。男工25人,女工50人,童工50人。无定额,视工作闲忙而由主持人在全院收容的贫民孤儿中调度之,故每年产量亦无一定,面粉价格每袋平均售价3元2角。
  随着实业的发展,院内修建了男、女浴室,成立了图书室、医疗所。30年代初,购买了电影放映机,组织了业余剧团,购置了一部汽车,还成立了发行所、展销部。在济南和美国芝加哥都设立了办事处。收养人员通常达600余人,公务人员有150余名。
  1929年,鲁西逢大灾,大批灾民流入泰安。安临来把他们收容入孤贫院内,做工、种田,修整堤堰。孤贫院北有一条顺泰山而下的河流,传说是王母娘娘“梳头洗脸”的“圣溪”,故名“梳洗河”。古时,此水清澈秀丽,环城而过,注入汶河,故又名“环水”。由于历年灾荒、战乱,河道失修,雨季河水涨时,漫淹两岸,成为当地群众之害,也浸害孤贫院的农田。孤贫院成立后,让孩子们抬石垒堤,年修年坏,水患未除,河滩越冲越宽。1929年,安临来组织入院的灾民,修筑了2,700多公尺长的河堤,治理了这段河道。这一年,孤贫院的收养人员达1,140人。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兴友洪
责任者
范永年
责任者
郑新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