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亥革命后的山东出版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437
颗粒名称: (二)辛亥革命后的山东出版业
分类号: G23
页数: 10
页码: 116-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知识界空前活跃,新思想、新文化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省,推动着社会前进、山东出版业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洋学堂替代私塾,“共和国教科书”也逐渐替代四书五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思想、旧礼教的新书报、新杂志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关键词: 建国前 山东省 出版业

内容

1911年辛亥革命后,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知识界空前活跃,新思想、新文化的潮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省,推动着社会前进、山东出版业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洋学堂替代私塾,“共和国教科书”也逐渐替代四书五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思想、旧礼教的新书报、新杂志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五四至抗战前,这一时期山东出版业状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期刊杂志大量涌现
  山东的期刊、杂志在晚清时是很少见的,据查清末山东仅有《国文报》(后改名《山东国文报》,旬刊,光绪三十二年创刊于济南)、《山东官报》(旬刊,山东抚署办,光绪三十二年,济南)和《晨星报》(烟台,月刊)等寥寥数种,且刊物和报纸的界线不太分明。五四以后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一是品种显著增多;二是针对性强、对象较明确。如《学生周刊》(省一师,1919年)、《泺源新刊》(省一师,1920年)、《灾民号》(省一中,1920年)、《励新》(励新学会,1920年)、《新山东》(省学联,1921年)《工人周刊》(1921年)、《青州学生联合会会刊》(1923年)、《十日》(平民学会,1923年)、《齐鲁青年》(齐鲁书社,1924年)、《平民课》(青州平民学会,1924年)、《前冲》、《柔锋》、《炬轮》(省一乡师,1931年)、《蔷薇》(泰安师范讲习所,1932年)等等。
  目前残存的较有影响的有:
  泺源新刊》,三日刊,八开,四版,1920年10月1日创刊,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出版部编辑出版,以宣传新思潮、揭露社会陋习,批评旧教育,倡导教育改革为主要内容。王瑞俊(即王尽美)曾在该刊上发表过《乡村教育大半如此》、《我对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等。目前知出版到40期。(1921年6月)。
  《灾民号》,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出版部编辑出版,其中1920年10月10日出版的一期,除邓恩铭写《灾民的我见》一文外,尚有《我们为什么赈灾,我们为什么演戏赈灾》、《我的赈灾策》、《赈灾与娱乐》、《灾民与社会》、《灾荒记》、《灾民血泪记》等文。
  《励新》,创刊于1920年12月15日,它是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等组织的励新学会编辑出版的会刊。以宣传新思潮、介绍新文化、揭露社会黑暗、主张社会改革、倡导民众教育为中心。《励新》刊登过邓恩铭的《改造社会的批评》,王尽美的《女子装束问题》、《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等文。
  《新山东》,创刊于1921年7月,是山东学生联合会办,16开本,约50页,创刊号的宣言旗帜比较鲜明,喊出了“山东人去改造山东”的口号,“我们现在处的山东是被盗贼统治的山东,是人吃人的山东;我们理想中的未来的新山东是平民专政的山东。是自由平等的山东。传播之、实现之,是我们山东学生的责任。”第一期曾刊登过以下论说文:《理想的新山东》、《国家组织与社会组织》、《山东建设问题》、《新山东和旧山东》、《我们为什么出新山东》、《我对于新山东的希望》、《对于山东女学生的希望》、《我对于山东师范教育的感想》等,倾向性是很明确的。
  这些刊物大都是进步师生、国民党左派人士创办的,办刊的有一批人以后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山东党组织也以刊物这种宣传形式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党组织的刊物有的是公开的、面向群众的,也有一些是党内秘密的,因环境恶劣,这些刊物存在时间都不太长,保存下来的极少,从残存的期刊内容看,大都着力分析形势,宣传党的主张,体现党的路线、方针,以唤醒民众,奋进变革。如:
  《山东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22年7月9日,编辑人亦即支部的负责人是王尽美同志。该刊出刊目的是:“促一般劳动者的觉悟,好向光明的路去寻人的生活”。所以办刊的方针指出:“一、增进劳动者的知识;二、提高劳动者的地位;三、改造劳动者的生活。”该刊第一号刊登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宣言》,号召劳动者要不分地域,不分帮派,不分男女老幼地组织起来,号召那些已经成立的真正劳动团体加入到劳动组合书记部中来统一行动,认为“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
  《红旗》,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刊物,创刊于1928年11月25日,油印,《开头的话》就曾开门见山地点明:“本刊是中国共产党山东党部发行的机关报,是代表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众说话的”,“要唤醒和鼓动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团结起来自救,指示他们自救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我们的教训》,是1930年任国桢任山东省委书记时期办的,是用来训练党员,进行支部教育的,仅存的第三期系油印64开的小册子,刊登的文章有“到群众中去”、“防止党内的清谈”、“省委给潍县中心县委的指示信”、“省委给广饶县委的指示信”。版面整齐美观,蝇头小楷工整秀丽。
  其他如《现代青年》(1924年,中共山东地方执委编)、《铁路工人》(1924年,青岛)、《老百姓》(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平民周报》(中共山东省委)、《省委通讯》(1927年,中共山东省委)、《政治通讯》(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党内生活》(1931年,中共山东省委)、《大众》(1931年,中共青岛市委)、《赤锋》(1932年,共青团益都县委)、《沂水红旗》(1933年,中共沂水县委)等等,无法一一介绍。
  二、旧书业依然存在,新书业不断崛起
  清末民初是改朝换代、新旧交替的时期,出版事业也处在新旧交替状态。旧书业特别是老字号的书业依旧销售线装的四书五经等“老书”,但为了生存,也渐渐兼卖“共和国新书”。据济南市不完全统计,1911年至1937年先后存在过的书店有69家,有10余家是继续经售木版线装古籍的,且兼营碑帖、字画、笔墨纸砚,有的还兼营古玩、珠宝,在这些书业中,声誉较高的有济南的山东书局,北京翰文斋济南分号,艺德堂书庄等。山东书局在民国时期销售的书籍有以下几类:一、诗文、诗话、子书类;二、尺牍、书札、公牍类,政治类,新书提要类;三、经书类,学校读本自修参考书类;四、地图、杂志、英法日德文类、青年培德、儿童用书、女子用书类;五、作文论说、法帖、笔记掌故、说部类、警察类;六、正史、别史类,医书类,篆文、金石、书画、考试、印谱、钟鼎、说文、字书、韵书类;七、画谱弈谱词曲类;八、道书、善书、劝戒宣讲类,楹联、杂书,滑稽、常识类;九、名人对联、堪舆星卜相法类;十、木版经史子集类、佛经类等。书籍品种不下3,200种。
  醒人耳目的是新书业的崛起,进步书店陆续开办,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共和国新书”占领了阵地,这些书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不仅形式新,一改过去木版雕刻而为石印、新式铅印所代替,更主要的是内容新颖,“适合共和政体”,山东都督府、巡按使公署都曾为采用教育部审定的商务版教科书发过训令,要各地采用“适合共和政体的教科书”,以“巩固共和,宣示天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的新书成为新书业的主要货源,有的成了商务、中华的代销店,如聊城文华书局后改中华书局东昌分局,包销东临道29个县的中华版图书。山东境内如青岛成文堂、济南东方书社、泰安新华书局、聊城摄西书局、振东书局、济宁荣华堂书局、高密文和堂书局、临淄闻韶书局等等,都和商务、中华、世界书局、北新书局、现代书局、神州国光社、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公司、上海舆地学社等出版发行单位建立过业务往来,这些书店出售左翼作家的进步文艺作品、苏联翻译小说及宣传三民主义的图书,周围形成了新的读者群。在山东诸多新书业中,有几家值得专作介绍:
  商务印书馆济南分馆,该馆建于1907年2月,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总馆设在济南的发行分支机构,在山东来说是经营新书最早的单位,地址在布政司街南头路北,1925年扩充,迁院西大街43号。辛亥革命后发行商务版全套中小学教科书,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以及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商业学校等用的教科书、教授法,严译名著,英译小说,《华英初阶》、《华英进阶》、《辞源》等。1921年以后发行商务版新法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新时代教科书、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大学丛书、中国文化丛书、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教育大辞典》、《学生字典》、《英汉大辞典》等各类辞书,并同时销售进步期刊,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学生杂志》、《教育杂志》、《儿童世界》、《英语周刊》等。1932年“一·二八”前分馆增至30余人,在青岛设立商务支馆,“一·二八”后裁员减薪,保留10余人,薪水发80%。1937年济南沦陷后留七、八人售文具,坚不代售日伪新民图书社发行的日伪课本等。1945年日降后销售旧有存书和文具。直到1952年1月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济南分公司成立,商务分馆才告结束,历时50余年。
  齐鲁书社,建于1919年10月,是省议会议员王乐平组建的,原称齐鲁通讯社,是联络各地文界的一个机构,其中附设卖书部,“贩卖各项杂志及新出版物”。1920年9月正式称齐鲁书社,社址在济南布政司街路东,系股份有限公司,招300股,集资3,000元,董事会公推王乐平为正社长,聂湘溪为副社长,确定“以传播文化为宗旨”,“不纯粹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为主要目的”,贩卖的书籍“不注重教科书而以参考书为主”。曾介绍和销售过《社会科学大纲》、《资本论入门》、《辩证法》、《俄国革命史》等,它以销售进步书刊赢得了一批进步读者的信任,联络了各地的进步青年和知识界人士,其社址也就成了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出入进行进步活动、革命活动的场所,王尽美、邓恩铭等经常假齐鲁书社进行各项活动,“凡秘密集会、通讯及通融经费等皆假该社为之,实为一省革命势力之代表”。(见台湾出版的《山东文献》第三卷第三、四期)。该社1926年夏被军阀查封。
  东方书社,1929年开业,地址在院西大街107号,经理王畹芗,以经营各地进步书刊为主,成为上海开明书店、北新书局、儿童书店三家的代销分店。济南沦陷前转移到四川,在成都、重庆设立分社,日降后在上海福州路崇让里19号开店,发行过姚雪垠主编的《现代史料丛刊》(出版者济东印书社,发行人王畹芗)。1951年参加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济南分公司。
  当时进步师生办的还有王祝晨等人办的济南教育图书社(1923年)、曲阜省二师的黎明书社(1920年)、临沂省五中先后办的琅琊书社(1928年)、沂蒙书店(1933年),济宁国民党左派人士办的晨光书店(1930年)等等,这些新书业都在“趋时势”,“改良教育”,唤起人们觉醒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以书店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
  山东党组织建立后,要生存、要发展、要活动,常常择书店为立足点、联络点,如博山的集成石印局(1925年)、青岛的青岛书店(1928年)、荒岛书店(1933年)、滕县的国民书店(1930年)、邹县合作书店、鼎新书店(均1931年)、莱芜的文成书局(1933年)、宁津的云蒸书店(1934年)、东平的文化书店(1937年)等。这些书店大都有以下特点:(一)有的是共产党员自己凑集资金兴办的,有的党员为办书店卖地、押地,莱芜文成书局就是如此,党员刘夏峰把一块土地卖得50元钱,王其仁家把地作抵押,贷了300元钱,书店的经费就是这样凑成的。(二)销售的书籍有公开、秘密之别,革命的书籍作了伪装。民国18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下令“严密查禁”时亦披露:“有假托本党刊物名义与式样,或用小说名称印成封面,而内容则纯系宣传共产谬论,企图掩饰,冀便流传”。(三)以串乡、串村、串学形式销书,因人销售,以书会友,除联络党内同志外,觅得一些志同道合者,逐步扩大党的队伍。(四)冒着生命危险从事书店业务,很多党员为此被捕、牺牲。
  四、出现一些编辑出版机构:
  战前山东出版业以销售发行图书者居多,编辑出版业极少,除一些堂号,象掖县张氏丽忍堂、潍县丁氏(丁锡田)、青岛赵氏永厚堂等民国后继续刊印、排印书籍外,省内设有编辑机构、配有编辑人员来编辑书籍的单位极少。战前称得上出版单位的有:
  山东通志馆,民国19年5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曾颁布过“山东通志馆组织章程”,山东通志馆“属于山东省政府修辑省通志事宜”,设馆长、副馆长各1,设编纂委员会(总编纂1人,编纂委员16人)及分纂者(30人),下设总务部、征集部、绘缮部,各设部主任1人、干事2至4人,并聘请顾问(名誉职)与各县的采访员(名誉职)。后因战乱而中断。
  山东私立通俗教育评书词曲社,建于1923年11月,社长郑勉,主要编辑出版各种改良小说、词曲、剧本,以冀“根本改善成良善之社会,奠国家于久安”。编印出版的有《五三国耻纪念哀山东》(弹词)、《抗毒丸》(通俗鼓词)等。
  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1929年8月建立,系合并山东旧有的公立通俗图书馆、社会教育经理处、通俗讲演所三者而成,设出版部。第一任馆长王书林,后为杨承荣、董淮。编辑出版过10余套丛书。如《社会常识丛书》、《合作丛书》、《农业丛书》、《教育戏剧丛书》、《民教设施丛书》、《民教辅导丛刊》、《通俗讲演丛书》、《国耻小丛书》、《新文字丛书》、《卫生常识丛书》、《民众文艺丛书》、《注音民众读物》、《注音连环画》、《山东民俗丛书》等。仅《山东民俗丛书》就包括《山东谚语集》、《山东歌谣集》、《山东谜语集》、《山东庙会调查》、《山东民间娱乐》、《山东民间传说》等。并编辑出版《民众教育月刊》(后改称《山东民众教育月刊》、《民众教育》)、《民众周刊》、《小学与社会》、《民教资料》等期刊。是距今所知战前山东编辑出版书籍最多的单位。
  除省立民众教育馆外,有些县的县立民众教育馆也编辑出版过一些书籍,如沂水县立民众教育馆、黄县县立民众教育馆等。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与乡村书店,系梁漱溟乡村运动的产物,研究院建于1931年1月,内设出版股,后设乡村书店。乡村书店总办事处设在济南按察司街41号,邹平为分办事处,在邹平东关大街79号。曾以乡村书店和研究院的名义出版过一大批乡村建设方面的书籍,如梁漱溟著《乡村建设的理论》、《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论文集》、《中国之地方自治向题》、《自述》、《朝话》、《乡村教育》、《教育研究》、《乡农学校专号》,其他人的著作有《邹平的乡村乡学》、《邹平乡村自卫实验报告》、《邹平实验县实验规程汇编》、《社会调查与邹平社会》等。出版的期刊有《山东乡村建设》、《乡村运动周刊》等。
  此外就是两所高等学府了。齐鲁大学在民国期间仅期刊一项,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就出版过28种之多,该校文学院出版过舒舍予(老舍)著《文学概论讲义十五讲》;国学研究所编辑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如《山东文化史研究》(张立志编,分甲、乙两编)、《中国古代农民运动的研究》、《隋唐时代农民运动的研究》(均为范迪瑞著)等等。国立山东大学设有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过《科学的青岛》、《科学的山东》、《科学丛刊》、《文史丛刊》等等。
  战前的出版业概况及特点大致如此。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