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时的一些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336
颗粒名称: 留学美国时的一些回忆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7
页码: 178-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玉声1938年在上海交大读完大学后进了美国的发电厂收获不多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留学 孙玉声 美国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重庆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工作。那时我有个想法,抗战胜利后,要在国内从事工业建设。正巧,当时资委会决定要派遣一批技术人员到美国去学习。1943年,资委会在其内部举行考试,我被录取,由资委会出资,派往美国学习两年。我于1947年初由上海动身,乘船去美国。在海上航行近一个月,到达旧金山,然后乘火车到纽约,由设在纽约的资委会驻美办事处帮助安排我的学习计划。按资委会的要求,我们在美国,以到工厂或工地跟班实习为主。我在美国两年,到过五六家电力公司、发电厂和供电系统实习,还在一家电力设计顾问工程公司学习发电厂的设计。到1948年底,才从旧金山乘船回到上海。在美国期间,跑过一些地方,接触到一些美国人士,其中虽也有少数经理、高级职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但绝大部分都是工人、初中级职员和初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同去的一些留美人员,都借住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或租住在一些廉价的低档公寓内,因此有机会了解美国的一般情况。现在已经40多年了,以下就个人回忆到的一些情况和个人当时的感触,简单回顾如下:
  我是1938年在上海交大读完大学的。当时上海、南京等地都已为日军占领。毕业后,我辗转到了后方,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发电厂,做过拆迁、安装和生产运行工作。当时后方的发电厂都是一些机器陈旧、容量很小、不过几百、几千瓦的小电厂。到了美国,看到了几万瓦或几十万瓦的发电厂,觉得很是了不起,一心想好好学习,学一些实际的、能直接应用的技术知识。但是进了美国的发电厂后,一般先由厂里的主要技术人员对我进行几个小时的情况介绍,带我到厂房各处参观一周,随后即安排我到各个车间去实习。名为实习,实际上并没有人来带领和指导我,也没有什么系统的学习材料。有时也安排我去跟一个老师傅做一些助手工作,或者叫我去看一些拆卸检修的机器设备。大部分时间,没有人来管我,我是很自由的,可以在车间内随处跑。我只要看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就到处打听。应该说,大多数美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对我是友好的,他们竭力设法回答我的问题,尽量满足我的要求。但是他们的许多回答,对我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例如当我看到机器的一个部件损坏后,问起损坏的原因和怎样修复时,他们简单地告诉我去向原制造厂订购,买一个,并且拿出制造厂的产品目录来,指出部件的系列编号,告诉我按系列编号去订购就可以了。有一台汽轮机的叶片损坏了,要更换新叶片,我对这工作十分感兴趣,要去看他们怎样更换新叶片。厂里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回说不知道,说这工作是厂里请原制造厂来包修的,并且为了维持现场秩序(我估计是对我保密),还不让我去看叶片是怎样安装到汽轮机上去的。叶片装好了,汽轮机在再起动前,要进行动平衡。我也想学习怎样做动平衡。他们却告诉我,他们用的动平衡仪器,是哪个制造厂生产的,什么型号,给了我一本这种仪器的产品目录,还说你回国后,也买一台这种仪器,就可以做动平衡了。因此我知道,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就业竞争是很剧烈的,他们必须对专业技术知识保密,许多中、初级技术人员和老师傅,他们可能自己确实也不清楚一些较深的技术知识。并且为了做生意,总是不忘记推销他们的产品。后来在我回国后,50年代初期,苏联专家来支援中国,举办了一些学习班和讲座,编写了一些讲义教材,这些我在美国学不到的知识,全部都向我公开了。那时我才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资本主义由于它的本质,人际关系就是要复杂得多。
  我曾到一个设计顾问工程公司去学习发电厂的设计技术。这个公司和资源委员会有业务关系,他们承担设计美国卖给中国的10个5000瓦发电厂。所以我去后,他们表面上接待我很客气、很热心,总经理亲自接见我,给我安排了一间办公室。但谈到设计技术,他们只是让我看这10个5000瓦发电厂的设计资料、设备规范和产品目录。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设备,设计中对于安全、经济运行是怎样考虑的等等,电厂的专业问题,一点都没有指导我,也没有让我看什么设计规程、设计守则等技术资料。他们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派人派车送我去参观了五六个由这个公司设计的容量为3至5万瓦的发电厂,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由于时间仓促,走马看花,我对这些厂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细节了解很少。总之,他们对待我,不是指导我怎样做好电厂设计,而只是从业务关系角度,对我进行一些宣传,希望今后能和资委会继续发生业务而已。因此我在这个公司的实习,收获也是不很多的。
  我在工厂内看到过几件事,对我印象很深。
  1.当我在底特律一个发电厂的电气车间实习时,有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去电厂,人们告诉我在高压开关室内,有一个老工人吊死在那里。我问起情况,原来这个老工人,在上星期五下午发放工资时,厂里宣布他被解雇了,下个星期不用再来上班。于是他根本没有回家,就在高压开关室内自缢身死。星期六、星期日两天周末,没有人进开关室,直到星期一早上才被发现。据了解,这个工人家境较困难,那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复员军人很多,就业比较困难,竞争剧烈,被解雇后,感到没有前途,就走了绝路。我看到这件事后,好几天一直心绪不宁,也不知道这位老工人的家庭以后是怎么样了。
  2.在另一个发电厂,有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安排在厂内实习。美国的大学毕业生,进厂后要去各个车间轮流实干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才被正式录用。我在电气车间,有时和他在一起实习,他工作很努力,在休息时和我闲聊,他问我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日本已经投降,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还在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老百姓吃亏。他又说在美国有很多有钱的中国青年,都是中国大官僚的子弟,他在大学读书时,就有两个中国留学生很有钱,阔气得很,不好好读书,花天酒地,整日玩。他说,据说中国现时在闹革命,看来就得把这些大官僚的命革一下。在我看来,他对中国情况,并不太了解,但看得出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有的老工人跟我说,不要和他多接近,他的思想左倾。有一次在工作中,他不小心损坏了一台电气仪表。我当时认为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后来几天我没有看到他,问别人时,才知道已被解雇了。理由是他弄坏了贵重仪器。那时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到处迫害进步人士。我想这个青年,一定也是这臭名昭彰的“主义”的牺牲品。
  在美国两年,总的感觉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但是他们对中国的情况则知之不多,或者有些误解。我在工厂遇见的一些美国工人是这样,在社会上碰到的一些美国人也是这样。我在宾州的雷亭和在南方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实习时,都借住在当地居民家,和房东相处得都很融洽。感恩节晚上,房东还请我吃饭。当然我也要送些小纪念品,例如由中国带来的小玩意儿之类。在南方公共汽车内,白人和黑人还是分坐在两个车厢内,我就坐到白人车厢内,白人也主动拉我坐到他们的车厢内。有些习惯、风俗和观念,美国人就和我们不一样。例如在一个电厂内,有两个工人,是兄弟俩,同住在一个郊区。弟弟经济情况较好,自己有辆汽车(那时二次大战刚结束,私人有汽车的还是较少的),哥哥则乘公共汽车,还要走一段路来上班。后来弟弟同意让哥哥搭他的汽车,但每星期要付多少钱,付的钱比乘公共汽车还要贵一些。哥哥不太愿意,谈了几次才统一意见。我当时认为既是兄弟俩,何必那么认真,弟弟支援一下哥哥是好事。但许多工人认为应该付钱,这是买卖,哥哥不能无偿占有弟弟的劳动。我认为这也是中美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分歧。我在上海乘船去美国时,因为是初次出国,担心吃不惯西餐和晕船,因此带了一些中国的酱菜、榨菜之类的食品,放在舱里桌子上。白人服务员来收拾房间时,说这种东西,味道难闻极了,怎么能吃?不征求我的意见,开了窗户,都给扔到海里去了。这都说明中美习俗和价值观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生活上和观念上的分歧,但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妨碍人民之间的友谊。
  在国外稍久,常常惦念着国内的亲人和家乡,因此也都愿意和中国人在一起。我在底特律时,当地中国人不多,但每到星期六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家中国餐馆,吃顿中国饭,聊天摆龙门阵,至少可以多听听乡音。对国内的新闻时事都十分关心,不少人都想着早日回国。在国外愈久,愈加想念祖国,愈加爱国。现在许多老华侨到中国来寻根,就是这个道理。
  1948年是美国第33任总统的选举年。我刚好在美国,亲眼看到了美国一向认为自由民主的典型的大选。从那年6、7月份开始,美国的两大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另外还有些小党如进步党等),就开始在党内竞选该党的总统候选人。8月以后,两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各自开展竞选旅行和演说,要和选民直接见面,向选民宣传他的政纲和当选后要做些什么好事。当时民主党的候选人是在任总统杜鲁门,共和党的候选人是纽约州州长杜威。竞选十分剧烈。杜鲁门在8至10月三个月内,旅行了3万英里,作了竞选演说300多次,和600万选民直接见了面。他利用32届总统民主党的罗斯福在二次大战期间,在世界上和国内树立的威望,大肆宣扬民主党在位期间的政绩,同时攻击有的共和党人曾提出的史塔生等禁共提案。宣称当选后要废除1947年通过的反民主的塔夫脱——哈特莱法。还提出要降低房价,扩大社会福利和全国卫生计划,还说要把工人的最低工资从每小时45美分提高到75美分,好话讲了不少。从报纸上的照片看到,他在竞选旅行和演说时,和普通选民亲密联系,一点没有现任总统的官架子。11月2日举行大选投票。我曾到我住处附近一个投票点去参观,选民们排队依次投票,秩序井然,一点没有骚乱。当时我对这样的选举,感到既新鲜又认为确能代表民意。选举结果,杜鲁门比杜威多200万张选票,当选为美国第33任总统。
  但以后4年的政绩,实际是怎样呢?回顾一下历史,杜鲁门宣布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他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还向新中国进行原子讹诈。竞选演说中宣扬要为选民做的好事,都因战争加大了财政开支,一般没有下文了。实际上选举前的竞选活动,不论杜鲁门还是杜威,每个人都要花上千万元。没有大资产阶级做后台,杜鲁门能自费旅行百万英里吗?选举前我在工厂内,曾问过一些工人们准备投哪一个的票。许多蓝领工人都对选举缺少兴趣,不积极,认为不论哪个上台,对他们都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人不想去投票。我后来从报纸上知道,全部选票不过4800多万张,显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合格选民没有去投票。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一次“自由世界”一向引为自豪的、代表着“自由与民主”的美国总统大选举。
  以上拉杂写了一些我的记忆,因为已事隔40多年,可能有记错之处,如有不当,尚请鉴谅。
  (作者系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原副局长、总工程师,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三辑的情况,主要内容为记述我国许多知识分子为了振兴祖国,造福人民,满怀救国之志,远涉重洋,赴异国留学,老一辈知识分子在海外留学的艰苦生活,旨在以生动、翔实的“三亲”资料,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人们为改革开放、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玉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玉声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