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家志在救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225
颗粒名称: 出身贫家志在救国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赵登禹出身贫家,爱国意识萌发,励志救国。
关键词: 赵登禹 救国 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

赵登禹,字舜诚,于1898年5月16日出生在菏泽县(现为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祖父赵景行,祖母赵氏;父亲赵锡君,母亲郝氏,都是忠厚朴实的农民。他兄弟三人,大哥赵登銮,二哥赵登尧,登禹排行第三;此外,他还有一姐一妹。赵登禹少年丧父,依赖慈母抚育成人。他事母甚孝,后曾亲书“孝思维则”四字,作为恪守的准则。他家仅有二三亩薄田,入不敷出,生活拮据。他常和兄弟姐妹采桑养蚕,换几个零钱,用以补家,但有时也不得不四处行乞。
  赵登禹的两个哥哥都没能上学,他只在七八岁时读了两年书,因家贫而中途辍学。他从小聪颖过人,性格倔强,胆大机智。
  闲暇时节,赵登禹最爱听老人讲武侠故事,那些侠士们扶困济贫的义举深深打动了他。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地里割草,见邻村一个富家子弟正欺侮一个年幼体弱的穷家孩子,威逼穷家孩子趴在地上给他当马骑。赵登禹气愤不过,狠狠揍了那家伙一顿,周围的伙伴无不拍手叫好,异口同声地夸赞赵登禹是好样的。赵登禹12岁那年的麦季,同村的孤寡老人赵郭氏,眼看着自己八分多地的麦子要焦化在地里,无奈自己年迈多病,无力收割,因此焦急万分。赵登禹得知后,连忙找到同村好友赵书林,他俩用一夜时间,帮老太太把麦子收运到家里。当老太太烧开水喊他们喝时,他俩却早已不声不响地走了。
  赵登禹13岁那年,他决心练功习武,象侠士们那样,将来以自己的青锋宝剑为天下铲除不平。于是,他和哥哥赵登尧一起,拜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朱楼村的武术教师朱凤军为师。在练功中,赵登禹勤奋好学,刻苦认真,一招一式从不马虎。他春不避风尘,夏不避炎热,秋不避阴雨,冬不避严寒,一年四季,昼夜苦练。时间不长,蹦、跳、腾、挪、劈、挑、撩、刺,技艺大进,深得师傅欢心。于是,朱凤军对他更加另眼看待,着意指点。不到三年,赵登禹就把太极、八卦、少林等各种拳术及枪、刀、剑、棍诸多兵器,练得样样稔熟。赵登禹身高体健,臂力过人。他与人角斗,十多人难近其身。几百斤重的碌碡连续翻动三四十次,面不改色,气不发喘,众人都称他为大力士?
  赵登禹少年时期的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兵连祸结,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践踏着神州大地,炎黄子孙的鲜血染遍城镇乡村。从赵登禹刚懂事的时候起,国家的不幸,民族的灾难,便朦胧地在他幼年的脑海中闪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爱国意识萌发。他常慨叹国家之不振,民族之势微,渐渐萌生了当一名军人去拯救祖国的意念。可是,在那军阀混战的年代,到哪里去找能为穷人撑腰,忠心拯救国家的军队呢?这时,他听别人常讲,冯玉祥将军的军队如何爱护老百姓,纪律如何严明,冯本人如何爱兵如子等等。他认为冯部算是国家可以指赖的军队,便暗自下定决心去投奔冯玉祥。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秋瑾殉难记、六月六日与李钟岳、忆我的父亲——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忆冯玉祥将军在重庆宴请毛主席、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前前后后、回忆何基沣将军片断、从旧军人到起义将领、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内幕情况、博山县商会在日伪时期的活动、日军残害中国人民的魔窟——济南“新华院”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正源
责任者
赵学武
责任者
赵学芳
责任者
赵学存
责任者
赵广安
责任者
赵清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赵登禹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