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九论》发表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66
颗粒名称: 《打不得九论》发表经过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58-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打不得九论》发表经过,曾引起山东政坛轩然大波,同时也震动了国民党首都南京。经过上海《大公报》转载和新华社报导,并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注意。事之真实经过,知者不多,颇值一谈。
关键词: 山东 刘子衡 发表经过

内容

《打不得九论》是一篇公开反对内战的文章。它于1946年11月24日在山东省政府机关报《山东公报》上发表,曾引起山东政坛轩然大波,同时也震动了国民党首都南京。经过上海《大公报》转载和新华社报导,并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注意。事之真实经过,知者不多,颇值一谈。
  1946年10月初,国民党中央内定王耀武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尚未明文发表,王耀武就电请刘子衡到济南来。这是刘子衡第二次来山东。他到济南之后,并不为王耀武庆幸,反而说,这是倒楣的开始,曾劝王耀武辞谢。迨王耀武在10月末接任省政府主席之后,王耀武说:“《山东公报》是省政府的机关报,有了自己的新闻阵地了,老师可以多发议论。”刘子衡说,我没好话可说。时至11月22日王耀武赴南京述职。刘子衡却把他的《打不得九论》于1946年11月24日在《山东公报》上发表了。
  依理,任何政府机关报上绝对不允许有与政府唱反调的文章发表的。其发表经过有一番曲折。当时绥靖区司令部有位秘书,名吴忠匡(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吴是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的得意门生,是钱先生推荐来的,王耀武对他十分器重。因为常常一起论学,吴忠匡对刘子衡又很尊敬。刘子衡的《打不得九论》一脱稿,便拿给吴忠匡看,吴看后称赞不已。刘子衡便让吴忠匡批上“即日在《山东公报》全文发表”,并加盖上王耀武的官章。吴忠匡当然不能不考虑到责任问题,曾要求刘子衡暂缓儿天,俟王耀武回济之后下交。刘子衡说:“忠匡,你怕啥,有我的签名,文责我负嘛。”吴忠匡深知刘子衡的脾气,又了解他与王耀武的关系,就不得不照刘子衡所说的把稿子交下去了。《山东公报》代社长马温如审阅一遍,觉得论点很好,但却虑及后果。恰好这位马社长的思想也是倾向民主的,对现实也是不满的,当时还正在受着国民党省党部的排挤。经过反复斟酌,他想既有王耀武的批文,还有刘子衡本人的签名,顾虑什么。于是将刘子衡的签名制成铜板,排在大号铅字标题之下,竟然刊登出来。第二天一见报。立即引起省党部、三青闭的强烈反响,在济南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省党部、三青团迫不及待地联名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告了状。军统、中统等特务机关也分别打了报告。他们企图陷刘子衡为反动,对王耀武施加攻击。当时王耀武在南京也接到了绥靖区司令部秘书长徐庆誉的无线电话,也觉有些不妥。及至看到空运去的《山东公报》,他说:“刘先生是想要我的难看啊。”但他非常机智,便抢先亲自写了一份简单检讨。主要内容是说明他不在济南,《山东公报》发表了欠妥的文章,笔者刘子衡是我的老师,也是顾总司令的先生,事实如何,容即回济处理……。并立即亲自送交军务局局长俞济时,呈蒋介石阅。俞济时与王耀武原是74军的老搭档,私谊甚深,呈阅时从旁敲了一个边鼓说:“事情发生时王耀武不在济南,说不定有人在作他的手脚。”蒋介石对王耀武是信任的,加上俞济时的边鼓一敲,便提笔在王耀武的检讨上批了:“刘子衡我见过乃一狂士,书生之见,何足为怪。”俞济时把批示拿给王耀武看过后,王已心中有数。及至觐见,又在口头上引咎了一番。蒋介石却说:“我还不相信你吗?山东的政治是复杂的,说不定有人在借此打你的算盘哩。”当时有人传说蒋介石为此大骂王耀武,那是有意谬传,并无其事。
  王耀武回到济南之后,数日未谈《山东公报》的问题。直到十二月中旬,他才在一次省政府扩大会议上宣布:《山东公报》着即改组,易名为《山东新报》,调省政府顾问杜若君为社长,加以整顿刷新。对原社长只字未提。其实他已于前一天,召见了原代社长马温如,聘之为省政府参议,当晚又令其总务处长乔玉江给他送去一大包现钞和一张飞机票,让他出差到南京联系几项工作。
  就这样,王耀武略施小技,《打不得九论》一案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悄然结束了。致使关心其事,想大作文章的省党部、三青团大失所望,无所措其手足。
  然而这篇文章一经上海《大公报》和几种地方报纸转载,新华社和上海的外文报纸作了报导之后,却引起了中共和民主党派各方面的注意。董老(必武)曾派专人送信到徐州培正中学给刘子衡,称赞他:“……方今主战之声盈廷,杀人之行横野,独先生抱民胞物与之怀,发谠论(指九论)而警愚顽,是诚仁者之心……”同时给了好战分子以沉重打击。
  事过不久,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与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长裴鸣宇,见到攻击无效,为缓和关系,特为拜访刘子衡,意在修好。刘子衡原住王耀武、官邸西邻,即现济南市教育委员会后边那座楼房。楼二层,上下各有五个房间,刘住楼上,卫士8人住楼下,作为警卫。庞镜塘、裴鸣宇乃省级重要人物,他们来访,卫士当然不加阻拦,故而径直上楼。卫士进入内室向刘报告说,庞主委、裴议长来访。此时,刘已隔帘看见庞、裴二人鹄立门厅。他故意问卫士、哪来的庞主委、裴议长,我不认识,不见。卫士央求说,已经上楼了,老师就见了吧?刘子衡故意厉声问卫士,你们住在楼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否?卫士说,是伺候老师并保护老师的。刘问,你们就这样保护我吗?倘如来两个土匪你也让他们上楼吗?卫士说,这可不是土匪啊,平时他们来司令官,也都是径直入室。无需传达的。刘说,你们不知道他们比上匪还坏呢!卫士不解,乃问那怎样办啊?刘说,很好办:他怎样上来的让他怎样下去。卫士掀帘出门,正愁难以措辞时,却见庞、裴二人,正在扫兴下楼,卫士紧跑一步赶到楼梯时,但听庞、裴二人说:甭说了,我们都听见了,不受维恭,真是怪人,岂有此理。通过这一趣剧性的举动,足以看得出,刘子衡的爱憎分明与粪土当权者的尖锐姿态。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九辑并发表了《革命老人范明枢》、《抗战功臣万春圃》、《从举人到革命者——亓养斋生平》、《附录打不得九论》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