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延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148
颗粒名称: 追忆李延年
分类号: K295.2
页数: 6
页码: 436-4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追忆李延年,李延年,字吉甫,1904年3月11日出生在乐安县(今广饶)大王桥村一个富裕的耕读家庭。6岁入本村私塾,14岁考入刘集村振华高小,17岁考入济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20岁(1924年)经邓天一等人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跟随蒋介石参加东征和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22岁的李延年已任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师五团团长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追忆 李延年

内容

李延年,字吉甫,1904年3月11日出生在乐安县(今广饶)大王桥村一个富裕的耕读家庭。6岁入本村私塾,14岁考入刘集村振华高小,17岁考入济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20岁(1924年)经邓天一等人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跟随蒋介石参加东征和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22岁的李延年已任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师五团团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所进行的北伐已失去革命的意义,成了新旧军阀权力之争。这年8月,北伐军主力沿长江而下,打垮五省联军孙传芳的部队,南京转危为安。在龙潭与孙的嫡系部队决战中,李延年因作战不力,受撤职留任处分。
  1928年初,北伐军受阻于临淮关,因几攻不下,总部正欲命部队转移,但李延年坚不撤离,自告奋勇,包打守军,即率全团发起猛攻。战前,师长徐庭瑶曾电示李延年:如果战斗吃力,部队宜早撤退。李延年回答说:“要我撤回广州吗?打仗可不能婆婆妈妈。”随之与守军奋战多时,守军不支弃城而逃,临淮关为北伐军占领。此役因李延年攻城有功,被撤销处分,官复原职,并记功一次,破格晋升为少将。
  同年4月底,北伐军各路军队取齐,向济南发起总攻,奉系山东省督办张宗昌弃城而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在济日侨,又派重兵由青岛登陆,乘机抢占济南普利门外商埠地区,构筑工事,敷设电网,断绝交通,蓄意挑衅,企图阻挠北伐军北进。5月1日拂晓,北伐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方振武部四十军贺耀祖部,首先进入济南。后继北伐军在向城内集结时,不断遭到日军的杀害和留难,特别是5月3日一天之内,日军就杀害我国军民30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5月7日,蒋介石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议继续北伐,并命李延年和邓殷藩两个团留守济南西门南、北两段,阻击和牵制日军,以掩护北伐军主力北进。李延年受命后,立誓决一死战。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血战48小时,终于按蒋的部署完成了阻击和牵制任务,使李宗仁部顺利渡过黄河。对此,蒋大为赞赏,曾当众说道:李延年见危受命,临难不惧,令人钦佩。
  1929年李延年晋升为旅长,驻军汉口。1930年在新军阀混战中,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时,李延年以一旅的兵力,抵挡住了冯部一个师的强攻,随后被调升为八十八师副师长,驻军杭州。此后经徐州整编,奉命征讨白崇禧、李宗仁,转战于河南民权一带。
  1931年李延年奉调徐州任第九师师长兼徐州警备司令。此后即奉命参加了对江西中共苏区的第三、四次“围剿”。1933年2月,国民党军主力一部从鹰潭沿南城、南丰一线南下,在广昌、宁都一带与红军展开运动战。在最后的黄陂、东陂之战,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接连吃掉国民党军3个师。国民党军伤亡惨重,被迫收兵。
  “一·二八”事变后,被派往福建剿共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政策的影响下,于1933年11月公开宣布抗日反蒋,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急调李延年、李玉堂两师疾驰闽北,沿建瓯、古田公路追击、堵截,进行军事镇压。结果十九路军团以上军官及其家属从厦门乘船去香港,余皆四散。李延年部驻漳州待命。
  1933年10月,蒋介石集中主力组建四路“剿共”总部。李延年任东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官兼九师师长,指挥四纵所属第九、三十六、三十九、八十、八十三共5个师,为东路军主力,参加对中共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是年冬,四纵奉命从漳州西进,分兵两路,在华安以西与工农红军拉开战幕。龙岩州之战,红军顽强苦战,予来犯之敌以有力回击,坚持到最后,因寡不敌从,始作战略撤退。国民党军占领龙岩城后,李延年命三十六师防守,其他部队在四围清查和“扫荡”,随之又率部向古田镇进逼。该镇四面环山,不宜防守,红军再作战略撤退。文房大战,红军在山岭陡坡处筑有坚固地堡、掩体,阵前坡地里设有路障,暗埋地雷,居高临下,防守严密。国民党军三师师长李玉堂率3个团几经冲杀,死伤惨重,所剩无几,便向李延年告急。李延年即命第九师增援,用俄制直射山炮轰击红军阵地。红军暂时放弃了文房和长汀,向瑞金作战略转移。
  1934年12月,“四纵”建制撤销,东路“剿总”改为绥靖公署,李延年改任第三绥靖区司令兼九师师长,驻军闽南泉州。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时李延年任第二军军长,奉命参加上海的“八·一三”抗战,与敌军激战3个月。其后,李部奉命到武汉,略事整编,归属二十集团军。
  1938年3月,李部奉命赶赴徐州,增援台儿庄会战。李部的任务是截击日军由海州、鲁南调来参战的两支援军。此战连克强敌,全歼日军两个号称王牌的师团,名震中外。战后,李延年所属第二军集体立功受奖,李延年升任第十一军团长兼二军军长。同年夏秋李部又参加了保卫徐州、武汉等战役,战事皆不力。李延年因部署欠当,被撤销军团长职务,后经湖南衡阳整编,部队取消了军团一级的建制,李延年仍任第二军军长。
  1939年李延年奉命移防四川秀山,一方面整补,一方面剿灭张少卿、陈国良等小股地方土匪。同年秋,李延年部奉调广西南宁,与第五军合编为三十四集团军,徐庭瑶任总司令,李延年任副总司令兼二军军长,参加昆仑关抗日战役,并打前锋。战斗自始至终异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副军长兼九师师长郑作民、团长牛峰山等壮烈殉国。战后的柳州追悼会上,蒋特对李部颁发嘉奖令,表扬该部虽主将阵亡,阵容不乱,集结迅速且能继续坚守阵地。为怀念师长郑作民,将第九师改为无名师。
  1940年李部进驻湖南省常德稍事整编,先后参加了湖北省宜昌江防守备战和宜昌攻坚战,与日军交战四五个月之久。战斗中,尽管日军靠空投糜烂毒弹,暂时夺得宜昌城,但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同年8月李军在湖北建始县进行了月余整补,配备了特务、通讯、搜索、战防炮等兵种,增加了工兵、辎重、山炮、重炮等兵团,还配备了3个步兵师、5个步兵团的兵员,扩编为加强军,成为抗战三大加强军之一。
  同年12月,李军开往四川璧山、永川一带驻扎。1941年3月,李军进军泸州,驱逐了周成虎的地方武装。8月,李延年脱离二军去西安,在担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期间,为该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所左右,被安置在陕东河防指挥部。1942年,第一军军长李铁军无视李延年的领导,私自撤离前沿。延年上书蒋介石,要求按军法处置。蒋遂飞往西北战场调解人事关系,命胡宗南接任朱少良的第一战区司令官,擢升李延年为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官。李延年接任后,即对河防大军另行整编。
  1944年,李延年奉命镇守潼关。日军兵临城下,企图夺路入川。李延年识破日军的阴谋,利用当地险要地形,以逸待劳,迎击敌人。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李部虽然伤亡惨重,但潼关仍然坚如磐石。战后,李延年受到蒋介石嘉奖。
  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在重庆的一次紧急军事会议上,李延年升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同年8月,李延年为山东地区受降长官,负责受理该地区日本侵略军的投降事宜。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延年参加了国共之战。
  1946年2月战区撤销,李延年调徐州绥靖公署任副主任兼第九绥靖区司令。1947年徐州绥署改为陆军总部,李延年改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1948年总司令刘峙去职,李延年为代总司令。淮海战役前夕,代总一职由杜聿明接任,李任副总司令兼第六兵团司令,驻军蚌埠,负责预备队任务。淮海战役开始,李延年在蚌埠,1小时内接到蒋3次电报:第一次前进,第二次后退,第三次整装待命。结果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一败涂地。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便以和谈为缓兵之计,趁机商定迁都台湾,委亲信汤恩伯以守江重任,命李延年为京沪杭警备司令。好景不长,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国民党军全线崩溃,李延年率残部向福建省逃窜,途中接到台北军事当局电报,任命他为泉州、福州两绥区司令,指挥福建境内的国民党军,死守平潭岛。同年8月末,解放军解放福州,进军平潭。李延年指挥失灵,便把兵权交给参谋长任同堂,慌忙带领绥靖公署主任朱少良、副司令梁栋新等人飞往台湾。
  任同堂未抵平潭岛,就在福清县率部投降。李延年抵台后,蒋介石以无令撤退问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经国民党元老蒋鼎文、刘峙及山东老乡刘安琪等作保,念其有病,服刑1年出狱。后郁郁成疾,于1974年11月17日病逝,终年70岁。
  (本文由广饶县大王镇镇志办公室整理,广饶县政协提供)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邓伦魁
责任者
刘雪门
责任者
刘天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