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守城的部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68
颗粒名称: 四、守城的部署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128-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滕县守城的部署,15日下午,当面之敌愈增愈多,但我界河正面阵地仍未被突破,龙山、普阳山亦仍在我手。于是敌人复以万余人的兵力由龙山以东延翼向滕县方向右旋迂回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滕县 守城部署

内容

15日下午,当面之敌愈增愈多,但我界河正面阵地仍未被突破,龙山、普阳山亦仍在我手。于是敌人复以万余人的兵力由龙山以东延翼向滕县方向右旋迂回。下午5时许,其先头部队已分别到达滕县城东北十多里的冯河、龙阳店一带。十分明显,敌之企图是在撇开我正面阵地而直攻我战略要点的滕县城,迫使我正面阵地不战自弃。
  此时,滕县城关有我第一二二、一二四、一二七师的三个师部和第三六四旅旅部,每个师部和旅部只有一个特务(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此外没有任何战斗部队,城防处于十分危急状态。当时,我军绝大部分都在前线被敌吸引,与敌胶着,只有在平邑、城前的第一二二师第二六六旅尚未与敌接触。王铭章乃以十万火急地电报命令该旅迅速回援滕城。但该旅远在百里之外,一则缓不济急,再则,途中也难保不被敌人阻挡。王铭章向临城集团军总司令部请求援兵。据云,蒋介石已命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全部(三个军约10万人)北来应援。其先头部队王仲廉军已于15日正午到达临城,但该军必俟其军团司令部到达后始能北上,因而不能指望他来救燃眉之急。
  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在临城唯一的一支战斗部队,是第四十一军直属的特务营,这个营的编制是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手枪连。孙震为了支援滕县的守城,只留下一个手枪连担任总司令部的警卫,令营长刘止戎率三个步兵连星夜乘火车开赴滕县。但这也缓不济急,滕城已是危急万分。下午5时30分,王铭章在电话上直接向我下达如下命令:“(一)师决心固守滕县城;(二)第七二七团除在洪町、高庙的一个营仍在原地执行原任务外,另以一个营留置北沙河第二线阵地暂归第一二七师指挥,该团长即率领其余部队立即由现地出发,跑步开回滕县布置城防。”
  当我从北沙河撤走时,王铭章又命我将北沙河上的铁路大桥予以炸毁破坏。
  两小时后,时已黄昏,当我到达滕县北门时,王铭章已是十分焦急地在城门外迎候着。他把各方面的情况向我扼要地述说一遍,命我立即着手布置城防。这时,配置在城前镇的第三六六旅第七三一团第一营(营长严翊)也奉调回到滕县东关。王铭章又告诉我:“刘止戎营已由临城乘火车出发,再过一两个小时也可到达。所有这些部队,归你统一指挥,由你担任城防司令,统一部署守城事宜。”
  滕县东关有一道土筑圩寨,相当完整坚固,可以利用作为据点阵地。敌人由东面来,我判断敌人攻滕县一定先攻东关。因此,我就命令严翊营担任东关守备任务,利用寨墙连夜构筑防御工事,并在东关附近各村庄派出警戒部〓〓严翊这个营,原为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但机枪连因临时拨归团部直接指挥,尚未来到,故严翊以两个步兵连配置在东关圩寨阵地上,以一个连作为营预备队,夜10时左右布置就绪,部队彻夜构筑工事。
  我率领的第七二七团辖三个营,此时第一营位置于滕县西北的洪町、高庙,该营第一连有轻机枪二挺;此时第二营留在北沙河,暂归第一二七师指挥,该营第八连有重机枪四挺;我带回城的是第三营,这个营是四个步兵连,没有重机枪或轻机枪。此外,团有一个直属迫击炮连,有四门土造八二迫击炮;有一个通信排,只有四部破旧电话机;有一个担架排,只有20副竹子担架。我以两个连担负城东、北面的城防,以一个连为营预备队,以另一连作为团预备队,归我直接掌握。
  夜10时顷,刘止戎营由临城开滕县,我命令他们一下火车就直接开到城墙上布防;该营以两个连担任南、西两面城防;以一个连为营预备队。
  担任城防的部队,都彻夜构筑工事;作为预备队的部队,则彻夜搬运弹药、粮秣。这天夜里从临城运来一火车粮和弹,特别是手榴弹很充足,它成为守城战中最得力的武器,东关和城上的守兵每人屁股底下都有一箱手榴弹(每箱50颗)。
  我的团指挥所设在东门内路北的一家山货铺内,连夜和这三个营部架通了电话,师、旅部也都向我的团指挥所架通了电话。第三六四旅旅部驻在西门里路南的盐店内。第一二二师师部驻在西关电灯厂内。第一二四、一二七两个师部同驻在城内北街张镜湖的宅第内。
  截至15日深夜,滕县城关的战斗部队,共为一个团部、三个营部、十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另有师、旅部的四个特务连,还有临时来城领运粮弹的第一二四师第三七二旅第七四三团的一个步兵连,共约2500人。此外,滕县县长周同所属的武装警察和保安团有五六百人。合计城中有武装力量3000人,但真正的战斗部队尚不满2000人。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宣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