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军从鲁大撤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39
颗粒名称: 三、晋军从鲁大撤退
分类号: K263.5
页数: 3
页码: 80-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军从鲁大撤退,8月15日退守济南的傅部张会诏、丰玉玺两军,因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未经激战,即放弃济南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晋军从鲁 大撤退

内容

8月15日退守济南的傅部张会诏、丰玉玺两军,因大势已去,无法挽回,未经激战,即放弃济南。蒋军第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占领济南。由于蒋军进展迅速,晋军在黄河南岸难以立足,纷纷抢渡黄河,被水淹死和被炸死在黄河铁桥上的不计其数,其状至惨。更由于败退的军队,扰害地方,惹起民忿,很多零星部队被当地红枪会解决。已退到黄河北岸的晋军,经收容整顿,构筑防御工事,隔河防守,这时已是9月初旬。在阎、冯倒蒋大战中,晋军在津浦线首告失败,因而使蒋得以回师陇海线东段,挫败了阎、冯主力军发动的以徐州为目标的“八月攻势”。后冯玉祥将平汉、陇海两线战线缩短,集结兵力于郑州外围,想在晋军协助下背城一战,以挽颓势。但阎为保存实力,却令陇海线晋军也向黄河以北撤退,冯终于无力支持,令所属西北军退至豫北、晋南、陕西等地。
  阎、冯初发动倒蒋大战时,东北军的张学良举足轻重,成了双方竞相争取的对象。张在大战一开始,即持中立态度,作壁上观,对蒋、阎双方派大员前来拉拢,均不为所动。后因蒋介石拥有东南富庶地区,有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并窃取了国民党中央党政大权,得以高官厚禄相诱,加上他所派的吴铁城比阎所派的代表贾景德更会拉拢,能挥霍大量金钱收买张学良之左右人物,因此,张学良近蒋远阎的局面逐渐形成。经过数月观望,张终于9月18日发出呼吁弭战,维护统一的通电,并挥军入关,直趋平津。整个形势急转直下,不仅在北平以汪精卫为首领导的扩大会议撤往太原,在反蒋阵营中亦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反蒋战争无法再继续进行。
  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后,阎、冯联电张学良表示愿意停战,并决定下野听候和平解决。阎一面令傅作义和张荫梧指挥入鲁作战部队向晋绥两省撤退,一面将平、津两市和冀、察两省和平而有秩序地移交张学良接管。傅、张遵照阎的命令于9月下旬即率黄河北岸及其以北的各军分别北撤,退出鲁境。
  此次中原大战,战线绵延数千里,历时七个月,双方伤亡三四十万人,给国家人民造成空前深重的灾难。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锡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