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美国飞行员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967
颗粒名称: 营救美国飞行员纪事
分类号: K812
页数: 3
页码: 338-3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太平洋战争以后,十八步邢家村的农民刘玉祥营救美国飞行员的事迹。
关键词: 飞行员 谢罗曼 抗战时期

内容

太平洋战争以后,美英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空中对日开展攻势,美军飞机经常在中国的日军占领区上空执行任务。
  1945年3月9日下午,美军飞机6架轰炸天津后沿津浦路经沧县上空返回原防时,美空军准尉谢罗曼驾驶的“B—29”轰炸机被驻沧县的日军高射炮击伤,飞机不能继续飞行,被迫降落在沧县南冯家口车站与泊镇之间的十八步邢家村附近的田野中。当时,这一带是日伪占领区,谢罗曼为防止日寇夺走飞机,便点燃飞机油箱,将飞机烧毁。
  这时,十八步邢家村的农民刘玉祥正推车回家路经此处,一见到坠落的飞机便赶上前去,将已摔伤臀部、肋部、颈部、胸部的谢罗曼背到车上,飞跑着回到十八步邢家村。村中的群众看到刘玉祥救回的抗日盟国的飞行员谢罗曼,估计周围的泊镇等据点的日伪军会来搜捕加害。大伙商量,首先将谢罗曼掩藏在一间车棚的暗间里,用柴草堵塞隐蔽;又由一个老乡穿着谢罗曼的飞行靴,在飞机迫降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走去,故意在雪地上留下一行脚印,以便引开追捕的敌人;同时,派人寻找在当地活动的八路军渤海军区一分区的部队,取得联系。
  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不到半点钟,泊镇据点的日伪军果然就来到十八步邢家村搜捕。日伪军百般威胁利诱,可全村的群众都异口同声地说:“开飞机的没到这里来。”日伪军不相信,发疯般地用刺刀、枪托毒打逼问群众。许多群众被打得头破血流,但仍一口咬定“开飞机的没来这里。”日伪军没办法,又清查户口、扒夹墙、掘地窖,整个村子被搞得乌烟瘴气,所幸谢罗曼掩藏的地方比较隐蔽,始终没有被发现。日伪军在发了一通淫威后,一无所获,垂头丧气地走了。十八步邢家村的群众为了确保谢罗曼的安全,集资数十万元(伪币)贿买泊镇伪军,这些伪军也乐于为自己留条后路,便应付日军,放松了对十八步邢家村的搜查。
  八路军渤海军区一分区领导机关在得到美军飞行员迫降被救的消息后,立即派部队将谢罗曼接到分区司令部驻地,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同时,向中共渤海区党委和军区报告,等候指示。
  在驻地村庄内,因天气寒冷,我军特意将谢罗曼安排在一个热炕上休息,积极治疗他的摔伤。因找不到翻译,双方仅靠手势和表情“交谈”。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懂几句英语的同志,才知道了谢罗曼的一些简单情况: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美国,他对到中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感到很高兴,他乐于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对于八路军和中国老百姓对他的救护和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分区政委陈德为表示团结战斗的友谊,将战利品——一支小型左轮手枪送给谢罗曼。驻地的一个农村小姑娘还用土布做了一个背包送给了他,谢罗曼说。这很有纪念意义,将使我常常感念中国人民的友情。
  为确保谢罗曼的人身安全,和使他的伤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渤海区党委、军区命令一分区派得力部队,安全护送谢罗曼到渤海区中心根据地、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广北史口。路上,要经过日伪统治区和国民党投降派张子良控制的无棣县。一分区护送部队夜行军穿过无棣时,正巧在途中与张子良的部队打了个遭遇战,边走边打,终于在天亮前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
  谢罗曼准尉安全到达史口后,渤海区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设宴款待,并由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法律顾问担任翻译,向他介绍了我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的情况。谢罗曼在参观我军司令部驻地之后,曾问:“你们部队的兵营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营房?”渤海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景晓村告诉他:“我们所进行的是抗日游击战争,广阔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兵营,广大的群众就是我们的军队,我们就是要依靠这样的兵营和军队,来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谢罗曼对我八路军的抗战业绩表示十分钦佩。
  不久,渤海区奉命护送谢罗曼到鲁南的八路军山东军区(后经延安转到重庆)。走前,渤海区根据地的抗日军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送抗日盟国的战友。谢罗曼准尉非常激动地说:“在八路军和中国老百性中间,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高的礼遇。我将永远铭记中国抗日军民的恩德和友谊。”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晓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谢罗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