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人刘民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959
颗粒名称: 革命老人刘民生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284-2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山宋村人刘民生的生平及革命历程。
关键词: 刘民生 革命历程 抗战时期

内容

刘民生,原名在勤,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山宋村人,生于1888年9月29日,卒于1978年1月12日。为人耿介清廉,富有正义感。思想端正,倾向进步。自幼便具有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辛亥革命后,由其高小老师李铭三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参加反军阀、反封建的斗争。1938年,投身革命。参加抗日工作后,人们尊称为刘老,赞誉为革命老人。
  1914年,刘民生毕业于山东省法律专门学校。为了济世救民,曾潜心钻研中药学,开设世人堂中药店,在乡里行医,前后凡5个春秋。当时,中国政治黑暗,统治腐朽,军阀混战,兵连祸结,人民多灾多难,刘老触目惊心,忧国忧民,寝食不安,处心积虑以法治国。
  1919年,刘民生出任当时直隶省(现河北省)盐山县承审员,初试法学锋芒,作为以法治国的实践试验。
  1920年,他领取律师证书,在济南律师公会登记,执行律师业务。从此,开始了他自由职业者的生活道路。
  1921年,刘民生当选为山东省议会第三届议员。其时,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田中玉独揽山东军、政、财大权,搜括中饱。田勾结北洋财阀潘馥,拉拢政府派、天坛俱乐部、济社等省议员团体,包办山东省议会议长选举。刘老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竭力反对,积极联合旧沂州府属(现临沂地区)的省议员,协同张公制先生(山东省安丘县人,清末举人,曾任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建国后,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青岛市副市长),组织地方民主派议员团体,如诚社、民治社等,反对独裁专制,发起倒田中玉运动。经过激烈斗争,终于将督军兼省长田中玉倒下了台。诚社预备的省议会议长宋传典(山东省益都县人,工商业者),民治社预备的省议会副议长陈鸾书等都当选。地方民主派一时取得胜利。
  田中玉倒后,吴佩孚的参谋长熊炳琦继田任山东省长。因熊炳琦负有为曹锟、吴佩孚筹饷的使命,刘老和张公制主张用议会名义监督政府,并提出文人政治。这时,有江苏韩紫石来长鲁说。遂计划拥护韩氏,张公制曾和韩联系,山东省议会议长宋传典起而反对这些主张和计划。诚社内部也有多数人想和熊炳琦妥协,图点眼前利益,对刘老和张公制表示不满。诚社瓦解,从此,刘老便专门从事律师业务。
  1932年,济宁高等分院成立,刘老转济宁执行律师业务。1934年,临沂高等分院成立。刘老又转临沂执行律师业务。
  稍后,沂水县同乡秦德纯(绍文)任北平市长,邀请刘民生任北平市烈性毒品审判处处长。刘老的贤内助秦志平,和秦德纯是同祖兄妹,刘秦两家住处相近,常相过从。秦德纯平素敬仰刘老为人品德高尚,颇具胆识,遇有重要事情,常向刘老咨询。刘老亦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为之出谋划策。秦氏都虚心采纳,付之实施。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突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刘民生觉得留在北平无所事事,而悬念桑梓安危,乃下决心毅然辞职,离开北平,携带眷属,遄返故里,投身于地方抗日救亡运动,开始与我党合作。是年冬,侵华日军从济南南犯,危及沂水,刘老愤然挺身而出,支持当时的沂水县长孙桐峰坚持抗日。这时,沂水像其他县一样,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设想,改县属10个行政区为10所乡农学校,称为政教合一。乡校轮流军训已到第5期。每所乡校百多学员。刘老建议孙桐峰把10所乡校学员编成10支游击中队,作为沂水县的地方抗日武装。孙桐峰采纳了刘民生的建议并付之实施。当时,召开防务会议,成立支应局,从事战时后勤工作,筹集粮秣等物,供应地方抗日武装部队,同时供应八路军地方部队,共同合作抗日。
  1938年春,中共创建领导的地方抗日民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沂水县民众总动委员会”成立,刘民生当选为主任,中共党员赵笃生为副主任,邵德孚为组织部长,张鉴为宣传部长,笔者为秘书,主编《动员日报》。沂水县的原10个行政区各设“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普遍进行战时勤务工作。
  随后,成立“沂水县行政委员会”。刘民生又被选为主任。积极拥护中共放手发动群众,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等政治主张。刘老主张在沂水县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倡导并率先垂范实行减租,维护人民的政治经济权益。
  1938年夏,国民党六十九军进驻鲁南莒县、沂水、新泰、莱芜等县。其政治部部长、中共党员张友渔出面,与中共山东省委配合,邀约抗战民主人士等组成“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刘民生参与其事,从事鲁南地区抗战的后勤工作。是年冬,六十九军撤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到鲁南,要在鲁村(现属沂源县)召开军事会议。“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也在坦埠开会,郭子化同志(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长)参加会议。经大会决定,推派刘民生等去鲁村,出席沈鸿烈召开的军事会议,争取沈鸿烈合作抗日。沈不但拒绝合作,反而勒令“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停止工作。谈判未成,为避免分裂,“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决定暂时停止活动。
  1939年1月,沈鸿烈在东里店(现属沂源县)成立“山东省设计委员会”及“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沈为了利用刘老在地方上的声望和影响,聘请刘民生为省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及省动委会副主任,还向重庆国民政府推荐刘老为国民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刘民生与沈鸿烈接触不久,便发现沈的顽固性,断然婉辞而去。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由临朐县境南犯沂水,沈鸿烈坚持邀请刘民生出任战地服务团团长。刘老从抗战大局出发,勉任此职,并继续与中共保持联系,积极为八路军及其他抗战部队筹措粮响。这时,八支队驻沂水县刘家城子。刘老慕名专程拜访,他亲眼看到八路军严明的军纪和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初次听到八支队的战士们称呼老百性大爷、大娘,帮助房东挑水、劈柴、打扫卫生、做零活,亲切热情,军民一家,印象极深,确信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刘老亲自拜会八支队司令马保三。两人一见倾心,志趣感情交融,从此,更加坚定了与中共合作抗战的决心。后因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吕公器、苏文辉等不能公平分配给八路军慰劳品等事,刘老忿而辞去战地服务团团长职务。
  1939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沈鸿烈省政府临时驻地东里店,日军发动鲁南“扫荡”。沈鸿烈进一步刁难限制八路军给养。原“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决定恢复工作,与沈鸿烈抗争。同时,刘民生和范明枢、李澄之等发起组织成立“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简称抗协)、“抗敌自卫军”(简称自卫军),在中共领导下,与沈鸿烈对抗,坚持在鲁南山区团结抗日,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这时,沈鸿烈对刘民生一面反对他向中共靠拢,一面又竭力争取拉拢,一再派人持信邀请刘老负责“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刘老曾复函以三事相劝:第一,批准“鲁地国民抗敌协会”的成立;第二,收回限制供应八路军给养的命令;第三,承认“鲁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沈鸿烈恼羞成怒,密令查缉,加害刘民生。一般人都同情刘老刚正不阿,率直行事,而反对沈鸿烈之无耻行径。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及所属五十一军军长周毓英对刘老颇为尊重,亲函约请刘民生会晤,予以保护,沈鸿烈无可奈何。
  刘老与中共长期合作的实践证明,他的确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亲密诚挚的朋友。刘老自1938年和中共接触,直到1978年逝世,凡40年,可谓与中共风雨同舟,共闯激流险滩,竭智尽忠地完成任务,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1940年7月至8月,中共山东分局在临沂县青驼寺(现属沂南县)召开了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产生“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战工会,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前身)。刘民生当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副议长(范明枢当选为议长、马保三选为副议长),和马保三等驻会,主持日常工作。
  1941年,沈鸿烈离开山东。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掌握山东省党政军大权。中共山东分局认为,这是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适宜时机。当即请刘民生和耿光波(沂源县人,省战工会执行委员)、牟宜之(日照县人,省战工会委员),一同赴苏鲁战区司令部(驻沂水县北部圈里村)会晤于学忠。刘老愉快受命,不懈努力,增强了双方的联系;恢复了双方电台呼号;互派联络参谋;交换情报。
  1941年冬,日本侵略军在鲁南一带进行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战术”,刘老又亲自到五十一军和苏鲁战区司令部驻地,会晤周毓英和于学忠,进行联系。于学忠当面声明说:“我绝不主张摩擦。正因为这样,沈鸿烈向中央指控我”。
  1942年秋,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政委兼省战工会主任黎玉率领山纵和省战工会等机关工作人员并一营兵力,在沂水县对崮顶与数倍于我的日本侵略军激战一昼夜。省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等壮烈牺牲,黎玉等负伤。刘民生不惧生命危险,不辞辛劳,利用地方有利条件将黎玉政委及其他伤员转移安全地带,加以掩护和治疗。刘老旋即与马保三、张伯秋(省战工执行委员)等,在沂北县(当时在沂水县北部建立沂北县)胡同峪村相聚,互相汇报并研究有关工作。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战事最残酷、各方面的斗争最复杂、最激烈、地方环境最险恶、人民生活最艰难的年代。刘民生以党外爱国民主人士的身份,奉命赶赴战火纷飞的险境,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不避酷暑严寒,不顾日军、汉奸、特务、土匪的刁难、困扰、威胁乃至绑架枪杀等危险,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利用自己的威望与智慧,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坚定不移地完成了中共交给的使命。
  1943年春,孙陶林(省战工会教育处副处长)奉命到苏鲁战区司令部,与于学忠会谈,刘老向孙提供有关背景材料,以方便工作。同时,刘老和罗舜初(鲁中军区司令员)、霍土廉(区党委书记)、王子文(鲁中行署主任)等,交谈各方有关情况。
  1943年夏,苏鲁战区司令部率五十一军等部撤离山东。沂山区刚刚收复,地方道会门情况复杂。刘民生奉命留在沂北县,协助于辉县长做道会门工作。有王晋蕃者(沂水县圈里村人“茹素团”首领,拥有广大信徒和武装实力),率众流亡昌乐。刘老托其斋友李振一(和王晋蕃关系密切)带信,劝说王晋蕃返里。还写信与隐居在青岛的安丘县地方士绅名流张镈民,取得联系,争取他回到解放区。
  稍后,“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召开第二次参议员大会。刘民生仍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山东省政府,从莒南县大店镇进驻山东临时省会临沂县城(现临沂市)。刘民生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山东分会副主任,从事山东省解放区救济工作。
  1946年春,刘老慷慨捐献自己的私有土地20亩,给刘家山宋村小学校,以振兴地方教育。
  1946年4月,刘民生被选为全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准备此会在延安召开,山东代表自山东临时省会临沂县城起程赴延安。行至中途,形势变化,刘老等折回临沂县城。
  1948年4月,刘民生与张伯秋等赴华东建国大学学习。是年7月底,刘老奉命与张伯秋、王可举(也是爱国民主人士,后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一道返回机关(这时,中共华东局与山东省领导机关都驻在益都县,现青州市境内),组织济南解放战役的战时后勤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刘民生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和第五届人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候补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一、二、三届和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在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第一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1957年,第二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1960年,第三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197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全体委员会上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靳星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民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