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时期火柴的产供销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706
颗粒名称: (四)同时期火柴的产供销情况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各火柴厂一般都是1946~1948年陆续开工的。当时大厂只是局部开工,如振业、青岛等几家只开动排梗机6~8部,同时期火柴的产供销情况。
关键词: 青岛市 火柴 供销

内容

各火柴厂一般都是1946~1948年陆续开工的。当时大厂只是局部开工,如振业、青岛等几家只开动排梗机6~8部。小厂虽然全开,但只有两台排梗机,产量也是有限的。所以1947年的产销情况基本平衡。大中厂的产品有的海运至连云港,再沿陇海路西运,或者南运至蚌埠。有的船运至天津,转于唐山、秦皇岛一带销售。小厂则在本市销售。在河北路有几家杂货店代销,后来则有很多小贩摆摊销售。此时几种化工原料的供应比较充足。大厂通过进口商直接从美国进口,小厂一般在本市或者上海购买,总的说来原料供应比较充裕。
  火柴如果装船或者装火车,一定要用木箱。装汽车或者在市郊、市内销售则用蒲包,不但成本低,还可以回收使用。而回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些微的节约,而是凭借包皮上的旧税花可以漏税出厂,或者完全瞒过统税局的驻厂人员,或者双方分成。这种情况,在大厂是比较少见的。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统区将火柴也列为战略物资禁止向解放区贩运。特别是工业城市的相继解放,解放区的火柴厂已经陆续开工,这就大大限制了火柴销路,使青岛火柴的产销每况愈下。所有的火柴厂都集中在市区或市郊倾销。这时沧口的明华、农民、永裕等厂的日子还比较好过些,因为从沧口运到解放区较为方便,它们的牌子在郊区还比较适销。但各厂产品都往沧口集中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绥靖区司令部强令每包火柴(240封)要缴纳大头洋一元的所谓绥靖费,凭许可证经过五号炮台和板桥坊两道关卡的检查才能出境。后来,青岛火柴的销路越来越窄,最后就只剩沧口一席之地了。振华路成了青岛市的火柴展览会,也可以说是同业间的角斗场。这时各厂家争取的不是利润,只求能换取部分现款来维持必要的开支而已。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与绥靖区相对抗的办法,俗称“滚沟”。小贩为了逃避关卡,在封锁线的偏僻处偷运出境,这样可以省掉每包一元大头洋的出境费,但也得担些风险。回顾这一段时间的火柴业,真是日落西山,气息奄奄。更大的致命打击是恶性通货膨胀,弄得大小厂同一命运,原料无法补充,资金谈不到周转,钞票要用麻袋装,银柜已失去作用,仓库则空空荡荡。当时工商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银柜存货,仓库存钱”,情况确实如此。
  (青岛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超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