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阳本印染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82
颗粒名称: 青岛阳本印染厂
分类号: K295.2
页数: 5
页码: 42-46
摘要: 本篇记述了青岛阳本印染厂为民族工商业者陈孟元于1934年所创办,因建厂资本来源于陈孟元在沈阳创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太阳卷烟,青岛阳本印染厂。
关键词: 青岛市 阳本印染厂

内容

青岛阳本印染厂为民族工商业者陈孟元于1934年所创办,因建厂资本来源于陈孟元在沈阳创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太阳卷烟厂,故取名为“阳本”。
  陈孟元素有爱国主义思想,当年就怀有“实业救国”的信念,早期在哈尔滨、沈阳等地经营商业,后来转向工业,先后创建了卷烟、印刷、造纸等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土大片沦丧,陈孟元深感在东北发展民族工业是没有前途的,乃下决心到关内寻觅出路。陈孟元祖籍山东,当他在山东调查发展工业的旅途中,注意到一般人民的衣着,除了常年穿用各种色布之外,妇女多喜穿用由日本进口的各色花布。经过多方了解,不仅山东,乃至华北一带的染厂及染坊,只能染整各种色布,没有一家能用印花机器印染花布的工厂。又得悉,由日本进口花布,假若年产1万匹布,仅关税一项就能减少成本2万元,此事大有可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青岛创设华北第一家机器印染工厂,以生产花布为主。于是先从沈阳太阳卷烟厂调来资金20万元,准备建厂。印染工厂需要大量用水,只靠自来水的供应是不够的,必须选择地势低洼、地下水源充足的地方,凿井引用方可。最后选定了台东区沈阳路北端约50余亩的一块空地作为厂址,经呈请有关部门批准后,开始建厂。同时,陈孟元亲赴日本采购整套印花机器及其附属设备,并聘请日本工程技术人员2名来青,负责印染技术工
  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厂房基本建成,机器安装也大致完成。主要机器设备计有六色印染机1台、精元染色机1台、染缸18个、织布机40台等。在开始试车中,染色工艺出现了事故,致使600多匹坯布全部腐蚀报废。试染失败,遂辞退了日本技术人员,由上海聘来专家刘申悌技师,并从在沈阳自办的聚丰福印刷厂和太阳卷烟厂抽调10多名技术人员,由陈孟元之弟陈子和带领来青支援,共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经过请教内行,查阅有关资料,试验配方等等,基本上掌握了生产技术,再次试车成功。在实践中,发现印花工段是生产的关键所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遂派技术人员杨月松前往上海,在经营进口德国染料的德孚洋行学习有关印花的配色、性能等知识和经验,达半年之久。回厂以后,与技术骨干孙级三等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1934年又从沈阳烟厂调来2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正式开工生产。
  青岛阳本印染厂的主要产品,印花类有:花哔叽、大花标、浅花布。色布类有:#30、#60、#190号各色士林布、纳富妥红布、纳富妥紫布、各色华达呢、素哔叽、硫化青布、硫化蓝布、安尼林青布以及直接色的爱国蓝布等。产品质地好,染色牢度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中以大花标布、爱国蓝布、纳富妥红布及纳富妥紫布等销路较大。经有关部门注册的商标有:“家庭”、“兄妹”、“耕种”、“哪叱”等牌号。除在本市批发零售外,还在天津、潍坊、西安3地设立办事处,负责采购原料和推销成品。当时恰适发生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我国,市场物价大跌,产品滞销,生产经营曾多次发生困难。后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生产经营才逐渐恢复,产品开始大量运销外地,从此创出了阳本产品花布的金字招牌。阳本花布在潍坊和天津两
  地销路一直很好,惟西安地方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正炽烈之际,当地群众怀疑阳本厂的来历,误认为是日货,因而销路受到影响,后经青岛市商会出具证明,阳本产品确为国货,才消除了当地人们的疑窦,产品销路又恢复正常。
  阳本厂开办之初,陈孟元任经理,陈子万为副经理。后来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陈孟元任董事长,其亲属陈风翔、陈子和、陈子万、徐香九任董事,陈子万任经理,杨月松任厂长,孙级三为工程师。阳本厂实际是陈氏家族资财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厂的生产经营,自建厂以来,经过几度艰苦历程之后,直线上升,日益发展。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青岛局势极为紧张,大有发展前途的阳本印染厂不得不停止生产经营,陈孟元也离青避难。日军侵入青岛之后,即对该厂查封进占,施加压力,强逼“合作”,改名为“兴亚染织株式会社”,因找不到陈孟元,将留在青岛的陈子万名字列入“兴亚染织株式会社”股东名册上,但陈子万从未出席过他们召开的董事会。日军开工以后,为了加紧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扩建了部分厂房,增添了一台印花机器与附属设备及100台织布机等,生产成品改用兴亚厂名义,并用“栈桥”、“美人”为商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的“劫收”大员来到青岛,以“兴亚染织株式会社”系敌产为名,把整个工厂封闭,并以陈子万与日本合作为理由,构成汉奸罪名,将陈子万投入监狱。这时陈孟元返回青岛,一面和国民党敌伪产业处理局据理力争,一面又向法院申诉,说明工厂被敌强占的经过详情。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交涉,真相大白,陈子万无罪释放,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阳本印染厂原有的机器以及不动产全部发还。至于日军增建的厂房,增设的机器、原材物料,则估价准予承购。到1946年底,陈孟元将阳本印染厂全部收回。由于工厂被封闭时间过久,机器设备多已腐锈不堪,染化药料和原材物料也多变质,成为废品,使工厂蒙受很大损失。工厂启封以后,陈孟元立即召集原在阳本厂工作过的老技术工人,将机器设备逐一进行拆卸擦拭,或更换新件,直至1947年8月,始陆续开工,恢复了生产。在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下,政局混乱,原材物料缺乏,产品滞销,通货膨胀,资金周转困难,为了维持企业不致垮台,只好苟延残喘,惨淡经营。
  青岛解放以前,阳本印染厂的基本情况如下:
  总人数——400人(含临时工),其中男250名,女150名。
  印染布——年产302.6万米;棉布——年产302.3万米。工业总产值——年396.6万元。
  染缸——24台,印花机2台(只开1台);织布机——(狭幅)140台,浆纱机1台;2吨兰开夏锅炉4台。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阳本印染厂积极支持职工组织护卫队,高举红旗欢迎解放军,在当时,阳本是我市首先开工和营业的工厂,从此阳本印染厂得到了新生。在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指引下,阳本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协助政府解决物质缺乏,扭转商店惜售的局面,并维护北海币的流通,以安定人心,阳本厂一次就出售给国营花纱布公司数千匹产品,起到了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工厂经过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合理的规章制度,成立了工会组织,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使阳本厂进入了建厂以来最为兴旺的时期。山东农村是花布销售的最大市场,这时,该厂重点生产农村人民喜爱的印花被面、衣料。在花样设计方面,该厂很有独到之
  处,如设计的动物、花卉图案,新颖别致,销路大畅。为了扩大销路,吸收群众对产品的意见,还在河南路设立了销售营业部。阳本厂的产品不仅在本省、京津一带受到欢迎,而且还远销到南方及东北各省。
  1950年以后,阳本厂为了发展生产,又承租了工厂迤东直至威海路约80亩的地皮,护建了约10000平方米的厂房,扩大了织布车间,先后增设了织布机340台及其相应的设备。这时厂内分设为印染和织布两个车间,并正式设立了总务、财务、营业等职能部门,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改变了过去一揽子的经营管理方式。后来产品由国营花纱布公司包销,原有的营业部除上海仍然保留以外,其他各地办事处因无存在的必要,全部撤销。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阳本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捐献飞机一架,为全市工商界做出了榜样。在“五反”运动中,阳本厂由于爱国守法,定为全市及同业中少有的“守法户”。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阳本厂首先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申请参加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1954年6月1日经政府批准,阳本印染厂成为青岛市第一家正式公私合营企业。政府派赵洪祥任公方代表,陈孟元为私方代表,孙级三任经理。工厂下设印染、织布、机动3个车间,人事、保卫、总务、劳工、财务、机电6个科及雕刻、图案两个室,为后来的1956年1月青岛市全行业公私合营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从此,阳本印染厂改变了企业所有制性质,一切生产经营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全体职工成了工厂主人,意气风发,干劲冲天,生产蒸蒸日上。
  (青岛市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政治、军事、革命斗争、工商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社会、风物10卷,全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朴实流畅的文风,重点反映了自戊戌变法至建国前半个多世纪中发生在山东省的重要史实。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轶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