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洪家楼教堂所办的“慈善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645
颗粒名称:
洪家楼教堂所办的“慈善事业”
分类号:
B977.252
页数:
3
页码:
367-3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洪家楼教堂所办的慈善事业、其中包括仁慈堂、婴孩院、经言班等情况。
关键词:
洪家楼
教堂
慈善
事业
内容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更加灾难重重,民不聊生,广大农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遇灾荒歉年,便有大批大批农民逃荒要饭、流离失所,甚而卖儿卖女,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外国传教士们便趁此机会兴办“慈善事业”,以扩大宗教影响。当时洪家楼教堂办的“慈善事业”,主要有“仁慈堂”和“婴孩院”。
“仁慈堂”主要收容女孩和女婴,也收容一部分老年妇女。收容后的女婴和女孩再也不许和自己的亲生父母见面,也不许与外界接触,自幼受宗教教育,过着囚牢式的生活。女孩子长到六七岁便看孩子(女婴),再稍大便学洗衣做饭,整个教会的衣服、被褥和宗教祭品都由女孩包洗包做。等女孩长到十七八岁,便由本堂神甫介绍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做妻子。要求男方的条件是必须首先信教并保证后代也信教。
“婴孩院”只收容男孩和一部分老人。收容的男孩一般是比较大的,自入院后,便根据年龄和身体条件分配干活,没有一个吃闲饭的,就是瞎子也得推磨,哑吧也得担挑送东西。婴孩除受宗教教育外,没有另外受教育的机会。婴孩长到十几岁便开始学手艺,有的学铁匠,有的学木匠,有的学瓦工,有的学裁缝,终年劳动不给报酬,也就是无代价地当童工,为教会服务。不能学手艺的婴孩便当长工,给教堂里养猪喂马、种地。也有不少婴孩整年侍候主教神甫,端茶送饭、铺床迭被,看门守夜,打扫卫生。
洪家楼教堂还办有从小学到大学,即有男也有女的各类型的“教育事业”。教会规定,教徒的男女儿童在学龄前首先受宗教教育,即参加“经言班”,听教理,学经言,守教规,过宗教生活。到了七八岁,男的便入德育小学,后升德育中学(即黎明中学的前身)。女的便入懿范附小,后升懿范女中受教育。这些教会学校,都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后来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特别是非教徒师生的反对才改为选修课,但教徒学生必须参加。教会对学生实行封建统治,严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所聘教师多系教徒,甚至是外国传教士,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聘请非教徒教师任课。学生中学毕业后,教堂便把一些认为老实听命的老教徒学生选送到修道院进修神学、哲学和拉丁文,再经长期考验,认为合格者便选升为神甫。也有的把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老教徒的学生选送到教会大学深造,也有的被选送出国留学。当然这些人数是少的,更多的学生便走向社会,自己谋生。凡被教会选送的培养的大学生或留学生,都必须回教会办的学校或医院服务,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