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平阴县胡庄村天主教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90
颗粒名称:
平阴县胡庄村天主教历史沿革
分类号:
B979
页数:
8
页码:
221-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阴县胡庄村天主教历史沿革、其中包括胡庄村天主教的来、胡庄大教堂的建立和更新换代的经过等情况。
关键词:
平阴县
天主教
历史沿革
内容
天主教传入平阴县胡庄村约有300余年的历史。现在想把胡庄的村史、教史确切地写出来确有困难,为力求写得系统些和全面些,曾多次走访胡庄村老年人,如高永贵、高永田、王贵苓、郭传真、高永山等,通过深入座谈,加上以前从胡玉美(前胡庄教堂老当家人)、高春明教友处听到的回忆,东鳞西爪,归纳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胡庄村天主教的由来
胡庄村曾称为安兴庄、小胡庄、东胡庄、洋楼胡庄等。原来有平阴县石硖村人胡月言,因家境贫困,兄弟众多,外出谋生,在北京居住多年,在教堂内当花匠种花,因而信奉了天主教,后来和一天主教女教友结婚回石硖村,因与全家人信仰不同,颇受歧视,夫妻2人商量于1604年搬到石峡山东面(即今天的胡庄)安家落户,住在现在胡明胜的宅基上,这就是胡庄的第一户人家。以后胡月言又邀请他的知己朋友高兴旺(平阴县安城乡圣井村人)来胡庄落户,为了使朋友安心落户,甘心把好地让给高家,自己种山地。高兴旺来胡庄后住在胡月言的偏对过,即现高庆朴的宅子上,这是胡庄第二户人家。
据赵姓《祖谱》记载:乾隆年间(1736——1795年间),有教友赵法瑞从河北省威县城东赵家庄前来胡庄安家。赵为陆安道(国籍不详)神甫的佣人,常随神甫传教,往返于河北、山
东一带,来胡庄传教的陆安道,因见胡庄是个好地方,遂给赵法瑞教友买田修宅安家立业。随后郭、刘、魏、乔等家族,因都是天主教教友愿来胡庄落户,其次,井、秦、杜、董等家族在灾荒年代来胡庄落户,渐渐的都信奉了天主教。这是胡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根据高氏家谱,由高兴旺到现在整10代人,而胡氏家谱从月、左、言、思、兴、玉、文、明、怀、宗也正是10代。胡月言不仅给胡庄带来了天主教的信仰,同时也给平阴带来了举世稀有的玫瑰花,是他亲自由北京带到石硖和胡庄的。
二、胡庄大教堂的建立和更新换代的经过
随着年代的流逝,人口增多,自1604—1966年间,共建了村内和山上大小教堂7处,村内第一座小堂,是在村中部郭宗言老宅子上,由本村教友自费而建。1736年陆安道传教来胡庄坐本堂时,因见堂小就在胡庄东头建了一所较大的,名为东堂,大约延用了40年,后来卖给陈帮庆家了。1843年间意大利神甫杨若瑟来胡庄坐本堂,又建了一个南堂(即今胡庄完小)。随着教务的发展,胡庄和附近村庄教友的增多,1877年梅泽民(奥国人)神甫又着手兴建胡庄大堂(即文革中被扒掉的大堂),但施工不久梅即病故,葬于胡庄南圣林。这时工程方到窗台,后改由孔神甫(荷兰人)来胡庄坐堂担任建堂工作,在大堂建到平厢时,孔的资金全部用尽,又改由海德风(奥国人)神甫来胡庄继续施工,合顶建成大堂。后因申主教病故,改选瑞明翰为济南教区主教,海德风调任副主教回济南。这时有的外国神甫怕花钱,不愿来胡庄继任,瑞主教召集神甫们开会,商议谁能完成胡庄神甫住院和女校工程,就任命谁为胡庄本堂。这时田安帮(德国人)神甫,由孔神甫帮助写信到外国募捐,才完成了全套工程。自建堂后田安帮就任胡庄本堂和总铎职达30余年,后经泰安回国。
尖山第一座小堂也是胡庄教友自费于1750年建起的,堂为十字形。1889年由梅泽民正式改建,只因缺乏避雷设施,于1927年夏季被雷击焚毁。1928年由海德风副主教允许重建,由田安帮负责、由方济各第一会会土庞会祥绘图设计,由胡庄村教友高风喜、李明三承包,1928年年底顺利竣工。这次兴建比上次规模较大,式样新颖,是按法国露德圣母堂哥德式建造的。其特点处处为尖锥型、双钟楼纵立尖山顶端,给人以举心向上之感。全部为石工,精工细雕,雄伟壮观,闻名中外。因所筹款项大有剩余,又增建了长达200余米的石阶直路,路南侧竖起了高3米的巨型耶稣苦像和站在十字架下的白色圣母像、圣若望宗徒像。沿石阶下行路两侧的石柱上竖立了两尊守卫天神像,给前往朝圣者已进入圣地的启示,为整个工程增添了光辉。竣工后不久举行了落成典礼,济南教区以及附近各县前来祝贺的中外神长达四五十人,晚上又举行了盛大烟火晚会,博得四面八方万余观众的赞赏。
文革期间,教堂又遭破坏,宗教生活被迫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得到了落实,历年来远近教友前来朝圣者与日俱增,广大教友群众产生了重修圣母堂的愿望。1988年冬,该村教友自发开始了修建教堂的工作。县天主教爱国会根据教友群众的需要和要求,向县市领导写了重修圣母堂的申请报告,经批准后,于1989年夏正式动工,由该村教友工程师担任设计,由该村教友组成的建筑队施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赖远近教友的大力资助,资金不足,献义务工,男女老幼齐动手,不怕严寒酷暑,排除种种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历时不足2年,一座美观大方、富丽堂皇的圣母堂在山顶建成,耗资仅30万元。因此,县统战部长陈振杰总结了9个字:时间短、花钱少、质量高。
竣工后,于1990年4月25日,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亲临,举行了隆重的祝圣开堂仪式。
出胡庄村西行,迎面有一牌坊,名“圣路坊”,是圣路的开端,从此处到山顶分段设14座石碑,简要记载耶稣救主为人赎罪而牺牲受苦受死的惨境。在山腰园林围墙的进口处,筑有一座门楼,名为“上天之门”,也是圣母的别称。进门登山,沿台阶上行,过第十三处后,两旁有高耸的两尊天神像,栩栩如生。左前方的假山上有一巨型十字架,耶稣善像身悬其上,另有圣母圣若望塑像侍立十字架旁,此外尚有耶稣圣心亭和“大圣若瑟亭”设在南侧,以供朝圣者瞻仰。
圣母堂内,祭台上供有“露德圣母”像,满堂设置祈祷跪櫈,堂内装饰豪华,庄严幽静,拱顶和墙壁上设有现代化的照明装置。进入圣堂,使人自然产生肃穆崇敬之感。环堂外一周的坪台,舒适宽敞,周围皆装有安全栏杆。凭栏远眺,可北望黄河,南瞰群山,如遇雨后的晴朗天气,依栏东望,可见泰山雄姿,映入眼帘。
三、胡庄教会历年来的本堂神甫
在3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胡庄教会究竟有多少神甫任本堂职,已无文字记载。据高春明以往口述,首先来胡庄的一名外国神甫,叫安多尼仉巴乃斯(国籍不详)。此人在南会(今兖州)传教,在去北京时,路过胡庄东大路(当时为运皇粮大道),在孙官庄下车,来胡庄看望教友、送弥撒(据说:尖山圣母堂的初建就是仉巴乃斯的旨意),以后被调往河北省献县任主教职,他任命陆安道为胡庄第一任本堂神甫。看出来当时济南教区尚未成立,因以前教友们所用的圣经和圣书,有兖州出版的,也有河北献县出版的,以后才有了济南华洋印书房的出版物。
陆安道以后的本堂神甫有杨若瑟(意大利人)、梅泽民(奥国人)、孔神甫(荷兰人)、海德风(奥国人)、田安帮(德国人)、甘深思(德国人)、柯树德(德国人)。还有中国人萧金祥神甫、胡嘉禄神甫、张宪孟神甫、赵庆正神甫。1948年解放后有赵庆正神甫、王克成神甫。文革期间空缺,复堂后由赵庆振、越庆正2人任职。
四、胡庄教会之盛世
纵观胡庄教会历届本堂,以海德风、田安帮在任之30余年为最兴旺时代。民国7年(1918年),大旱不雨,禾苗干死,颗粒未收,群众无以充饥,树叶树皮都已吃尽。当时海德风成立了“华洋赈灾委员会”,分钱分粮分衣物。此举使信教人数大为增加,相继在附近许多村中建立了小堂。
继海德风之后,田安帮到任。为了美化圣母尖山,封山造林,凡参与植树者,每一挑水20文铜元,并围绕尖山和小馍馍山筑起围墙,以防破坏。真是满山松柏,至今犹存,文革中虽几经砍伐,尚未失旧貌。
田安帮在任期间,在胡庄兴建了男女小学各一所,校舍各为二层楼房,广收外地学生,达三四百人,教师七八人。最初吃住曾一度均由教会负担,以后每年收10元膳费,在农村来说,当时可称一流学校。
1929年前后,正当中国军阀割据,祖国大地处于被欧美列强瓜分的状态,官府奉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外国人毕恭毕敬,百般奉迎。例如在为田安帮庆祝晋铎25周年时,由胡庄教友胡连阶联合平阴县县长安永昌和平阴城“日升祥”银号经理赵庆林,3人发起了平阴县官绅商民联合举办庆祝大会,赠送了刻有“德隆惠普”的大型横匾和万民伞。这一事实足以证明田安帮在平阴是轰动一时的人物。
1900年胡庄教会已发展到总铎区驻地。在胡庄坐堂的本堂神甫被提升为平阴、肥城、东阿、东平、长清5县内各分堂的总领导,5县所有传教士皆属胡庄总铎管理。在田安帮任内几十年间,最为突出的是按照惯例每年3次大集合(一是元旦;二是圣体游街瞻礼;三是田安帮的主保瞻礼)。全总铎区的神甫,尤其是外籍神甫,集中到胡庄来举行庆祝,声势浩大。
时过境迁,田安帮以后的总铎们各自维持现状,无突出处。
五、胡庄教会历史上的两次遭遇
一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奉行丧权辱国的媚外政策,与帝国主义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在此情况下,义和团运动发生了。清政府对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很害怕,开始是派兵镇压,而后见镇压无效,又改镇压为安抚。运动发展到平阴后,在山头村设立拳场,入团者一时云集,发展团民千余人,向平阴天主教发动进攻,胡庄、白云峪、罗山套村都是冲击目标。当时胡庄的教友们看到义和团的浩大声势,听到“先学义和拳,再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的口号,就在村西北角的山顶上筑起了围墙,里边修了许多小房,全村除极少数老年人外,都躲到山上去避难,吃住在山上,以防袭击。这些遗迹至今都历历在目,故该山被称为“围山”。据说当义和团前往围困罗山套之际,胡庄的高风义神甫曾带领部分胡庄和白云峪的教友为之解围。当时的教友都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站在维护教会的立场上,把那次的群众运动视为“纯教难”。
二是“文革”时期。十年动乱波及到各个领域,天主教更是受冲击的重点。胡庄教会在运动中蒙受了惨重的灾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被无情践踏,宗教生活被强令停止,神职人员郭宗言、郭传真被强迫身穿祭服到县城游街示众。村内大堂和尖山圣母堂两座建筑惨遭破坏,虽然大堂部分遭受火灾,但完全可以修复,终于作为“四旧”被红卫兵彻底扒掉了。至今凡亲眼目睹过两座圣堂的人包括教外人在内,无不感到万分痛惜。此外大批大批的珍贵宗教礼仪用品、雕塑艺术品、站像、祭服、教会图书等全部被焚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庄又开始了正常的宗教活动。起初,由于“文革”留给人们的余悸未消,怕字尤存,教友们只是悄悄地进行宗教活动。随后,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极左思潮逐渐克服。继而发还了教会活动场所,宗教活动从私人家庭搬进了公共场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终于落实了,教友们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被束缚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的关怀帮助下,全村农业收入成倍增加,在村办的各项工副业中,教友们发挥了积极作用,1984、1985年,连续出席了省市县召开的为四化作贡献经验交流会。教友们的物质生活、宗教生活都得到了满足。1985年应全县教友们的请求,全国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主席宗怀德主教前来平阴视察教务,并主持了30余年未能施行的坚振圣事。年底建立了平阴县天主教爱国会。从此,正式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庆振
责任者
赵庆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