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济南回族青年抗日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47
颗粒名称:
济南回族青年抗日回顾
分类号:
K265.9
页数:
9
页码:
103-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回族青年抗日回顾、其中包括了发布紧急通令召集回民青年参加抗战、汉口集中考试柳州编队人伍、分科进行军官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回族青年
抗日回顾
内容
一、发布紧急通令召集回民青年参加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又大肆进攻上海,驻在各该地区的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而日军依靠其野蛮的武力、优势的装备,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在激烈对抗中,我军伤亡惨重,致使抗战部队逐步撤退,平津失守,上海相继沦陷。日军为了达到速战速决,并吞全中国之野心目的,乘胜前进。各主要城镇先后被占领,当年11月底,南京被围,北线敌军已经逼近济南。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京回民协会在迁渝前夕,以全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的名义,分向国外回教侨胞及全国设有分会的回民地区,发出紧急通令,内容是“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为了挽救垂危的中华民族,全国总动员,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中华民族人人均有守土抗战之责。回族青年亟应响应政府号召团结起来参加抗战。为了兴教(复兴宗教)救国(挽救中国),共赴国难。望各该分会接到通令后,希即通知回教青年,凡年满18岁以上、24岁以下具有中学毕业文化程度者,动员报名,参加军事训练。由分会负责,保送汉口,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驻汉招生办事处报名考试。”
济南当时设有回教公会,在永长街北大寺内,负责人为张斡臣、黑少青等。11月下旬,回教公会接到了通令,贴出了征兵通知。回民青年听到招收回民青年报考军校消息后,群情激愤,决心参加抗战。青年家长亦不愿再看到“五三”惨案、日寇惨杀青年的历史悲剧重演,纷纷动员支持自己的子弟,投笔从戎,参加抗战救国。青年们踊跃报名,积极准备行装。第一批投考青年于12月3日傍晚,由回家探亲的国民党回民军官马金廷带领,搭乘火车离开故乡(先后送走3批,共计46名)。车抵徐州,搭车逃亡的人扶老携幼,争先恐后,蜂涌登车。各车厢内人员太多,不能通行,呼喊哭叫之声惨不忍闻。经探询,始悉首都南京沦陷。当时军运频繁,因而所乘火车行驶慢,站站皆停,乘客有增无减。由济南到武昌,仅仅相离两千余华里,除在郑州下车半天外,到达武昌时,乘车时间竟达7昼夜。济南即在离家不久,由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抵抗,自动撤退而沦陷。交通中断,尚有部分回民青年,不能继续南下投考。山东省其他回民地区到达汉口投考的青年,计有济宁、泰安、益都、滕县、临沂、东平、商河等地区。全省共计百余名。
二、汉口集中考试柳州编队人伍
首都南京的沦陷,济南古城又相继陷入敌手,国土一天天在沦丧。当时的武汉三镇已成为南北各地流浪者的集结地。中央军校本校与分校同时在汉口、武昌等地开始招生,南宁分校招生办事处设在民权路清真寺内。当时白崇禧派秘书杨××及随从副官马裕甫2人负责,全国各回民地区保送投考的回民青年办理报名手续后,住在中山路民康里,每天发给生活费4角,等候通知,准备考试。到1937年12月份,全国各地回民地区保送的回民青年,计有:山东省:济南、济宁、泰安、滕县、益都、临沂、东平、商河等。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洛宁、南阳、孟县等。江苏省:南京、镇江。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安徽省、宁夏省、甘肃、青海等省各一部分。
广东、广西两省及海外回汉两族华侨直接到桂林报到,以上各地回民青年共计800余名之多。同时,南宁分校招生办事处又招收了一批由徐州流亡到汉口的汉族青年学生400余名。
招生办事处为了等候各回民地区青年的集中,整整浪费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们除阅读参考书籍准备应试,一日两餐外,三五成群散步于江边山路或同到茶社吃茶,过着流浪者的生活。1938年初,汉口、武昌市尚具有大后方繁荣景象,到了2月,则形势大变。日军向我各线进行猛烈进攻,不时以大批飞机疯狂地轰炸武汉三镇。在猛烈轰炸汉阳的日子里,连续几天自晨至晚,紧急警报未能解除。流浪异乡的青年闷坐宿舍,整日不思饮食。目睹轰炸后,人员的伤亡、财产被毁灭,国破家亡的残酷景象,青年们感到唯一的前途,只有抗战。在忍受敌机轰炸的煎熬中,考试日期总算盼到了。2月中旬,在日租界××中学内正式考试,发榜后全部录取。为了今后赴校途中易于管理,经招生负责人员与学生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按回汉两族区分编队。
3月上旬,乘坐粤汉线火车离开了汉口,至衡阳下车休息3天。因抗战的迫切需要,衡阳、桂林线铁路正在抢修施工,军需品运输繁重,交通工具极度缺乏,故尔校方指示,所有学生在人伍前,锻炼徒步行军。现在,我们身着棉袍或学生制服晓行夜宿(派有人员担任前站工作)700余华里的路程。至3月下旬,始全部到达桂林。休息了3天,正式换了军服,成为军校学生。南宁分校副主任王景宋集合全体学生训话,具体说明
“桂林分校初建,南宁分校九期学生正在进行军官教育,校舍房舍较少,不敷两期学生住用,所有入伍生暂时到柳州进行入伍生教育。”在风和日丽的初春天气里,桂林的气候已经不能再穿冬服,为了今后继续徒步行军,大部分同学变卖了衣物,轻装出发,继续500华里的徒步行军。4月初到达柳州,住在粤东会馆内。在教育器材(步枪机枪等)尚未领到前,因为回民学生年龄不相称,文化水平悬殊,又进行了甄别复试。在严格考试下,将近200余名学生被淘汰,编为航机营、预备入伍生两个中队,送航机两校受训。1938年4月18日,在广西柳州举行了开学典礼,分校主任余星槎亲自主持,宣布奉令自即日起,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本期为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学生。其编制及主官姓名是:第六分校中将主任余星槎(由本校调升);第六分校少将副主任王景宋(桂系×部副军长,日寇投降后升任四十六军军长);第六分校少将政治部主任倪文亚;第六总队少将总队长安舜(系回族,白崇禧委派);第六总队上校总队副张权(桂系×部团长)。第一大队(汉民大队)中校大队长沈宪章(黄埔六期),直属一、二、三、四中队;第二大队(回民大队)中校大队长汪敷邦(黄埔四期),直属五、六、七、八中队。
入伍生教育,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着重教育期限力求缩短,而学习内容要符合战场上的实用。入伍生教育开始后,偏重术科、制式教练、野外演习、夜间教育。占用时间三分之二,学科每周仅占用18小时,学习进度到班排连教育为止,学科教育全部为典范令教程。正式的军事训练仅到半年,因日寇与气候疾病等多方面影响,学业与军事训练均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
广西柳州气候炎热多雨,俗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四季皆为夏,一雨变成秋”之说。在回汉两族学生中,苏鲁豫籍者占大半数之多,生活上自幼以面食为主,到柳州后一变而全部吃米饭。开饭时间也有限制,学生们仅仅半饱,而时间即到。加之多雨、炎热影响,大部分北方学生感染皮肤病疥疮,继而发疟疾,身体消瘦,精神萎靡不振。迨至12月初,日军窥伺我广东之际,柳州地区经常遭受到大批敌机空袭与轰炸,不时地跑警报,荒废了学业与术科训练。
抗日战争在进入第三年的初期,长沙会战后,我参战各部队缺额较大,各部队急需大批下级军官补充,以充实战斗力。为解前线部队急需,原南宁分校第九期(后改为十五期)军官学生,奉令提前毕业,立即分发各部队。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学生,在此形势下,虽原定入伍生教育为期一年,也不得不变更计划,缩短时间,在短短的入伍9个月时宣布入伍生教育结束。
三、分科进行军官教育
1939年1月,原南宁分校第九期学生毕业分发先后离校后,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学生奉令迁驻桂林分校(在城南李家村),开始军官教育。在1月上旬,离开了柳州,全副武装,旅次行军,到达桂林。在军官教育开始前,接到军训部命令,分校本部及总队部主官人员进行调整。分校主任余星槎调西南行营参谋长,副主任王景宋调回原部队,总队长安舜调青海省马步芳部队任参谋长。调十八军军长黄维任第六分校主任,调周嘉宾任第六分校副主任兼第六总队总队长,其余人员未有更动。为了培养下级军官,加强抗战力量,将前编入航机营的全部预备入伍生(在入伍生教育开始前经甄别考试不及格学生)调回分校,编入第六总队各中队,进行军官教育。军官教育进行分科,步兵科学生按原编制区分为两个大队:第一大队(汉民大队)直属一、二、三中队(缩成一个中队);第二大队(回民大队)直属第四、五、六、七中队。增加炮兵队、工兵队、通信兵队3个中队,编成后,分送各兵科学校受训。
军官教育开始后,除继续学习典范令外,增添8大教程,每周战术作业两个小时。术科培养学生实兵指挥,独立作战的能力。在中队长、分队长监督指导下,轮流实习。连长、排长,演习班排连制式教练、战斗教练、野外及夜间教练等课目。毕业前,全总队学生,野营演习将近一个月,课目演习为攻防、追击、退却及河川防御等。
军训部也派来一位宗教学政治教官尹光宇担任宗教学课程。每个回民中队每周上一个小时宗教学,讲解教典、教规等。每天下午利用业余时间,集合第二大队全体回民学生在广场草坪上做斋戒。在尹光宇严密监督下,斋戒从日出前到日落后,不准吃饭,不准饮水。这种斋戒对于正在紧张严格军事训练中的学生,起了相反的作用,影响了睡眠。不几日,所有学生精神萎靡,身体消瘦。后经大队及教育处联名具实呈请,始停止斋戒。
1939年冬,日军攻占广州后,即由十万大山潜入广西省南部,集结兵力向宾阳、南宁一线猛烈进攻,在昆仑关展开会战。大后方的广西变为前方,广西形势吃紧,桂林宣布戒严。同时,敌机又不断向城郊一带进行空袭与轰炸。藉以昆仑关会战,我军因阻击敌军,士兵与下级军官伤亡较重,前方部队亟待补充。1939年12月,奉令第十五期第六总队学生提前结业,分发各战区各部队参加抗战。
第十五期第六总队步兵科全体学生(回汉族7个中队)共计1003名,于1940年1月3日,在桂林分校举行了毕业典礼。主任黄维主持,1年零9个月的军事训练就全部结束了。每人发给棉军服一套、武装带一条、佩剑一把(折合制装费40元)。同时,校部公布出各单位需要名额及报到地点表一份,并指示学生本人填写志愿表(最多不超3个单位),汇报校部审查核批。1月10日,即公布分发各单位名单,即日由选派的带队人员(学生代表)办理报到手续,领取路费,陆续离开学校,分赴各地区报到。
四、毕业分发各部队参加抗战
从1939年开始军官教育后,当时充任军事委员会参谋副总长、军训部长、西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多次利用纪念周在会上对第六总队全体官生训话,对于抗战的策略和当时国家形势以及对敌今后所采取的对策作了分析。尤其是在第一次与全体学生们训话时,给予回民学生的双重任务是“复兴宗教”、“挽救祖国”,阐明了今后抗战策略。为了实行持久战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一切牺牲,实行空舍清野、焦土抗战,以空间换时间,粉碎敌人速战速决的阴谋,以头颅换炸弹,消耗敌人的物资力量。祖国有辽阔的土地,地下有丰富的宝藏,今后要大力开发大西北,建立抗战最后的根据地。
1940年1月,分发青海宁夏(兰州尚有一个)全部回民学生仅有百余人,先后分到各部队后,受到该部队中下级军官的排挤与歧视,始终没有受到任何信任重用。绝大部分担任教官继升为连副、营副,成绩较好者担任参谋。到抗战胜利后,处处受到监视的全系回族军官(马家部队连以上军官全系回族),竟以特务身份或称为回奸对待。在歧视、排挤、监视、敌视和迫害下,多年来,回民学生忍辱负重、心神不安,期待到日寇投降,想方设法,陆续返回了故乡。然而对马家军的直接亲属则亲自保送。如在第六总队毕业、回部队的学生马雄武(系马步芳外甥,后改名马经武)到达不久,即发表要职任旅长。该人虽腹无才略,却凌云直上。后在进军大西北时期,即闻已晋升为副军长。
1939年初,前第六总队少将总队长安舜(系由白崇禧直接介派到该军担任参谋长的)到任后,处处受到监视、猜忌与迫害,终日无事可做。外出时警卫人员尾随成群,形影不离,夜间睡眠时,经常有人窥视。抗战胜利后,该人深恐日久惨遭暗害,乃于1947年春,借到兰州参加会讲之机,只身逃回南京。
白崇禧利用抗战时机,以回教协会理事长身份与名义,召集了800多名海内外回民青年,企图以回民学生打入封建割据的五马部队内,开发大西北。至此宣告失败,成为幻想。
远程的徒步行军,继以入伍生教育、严格的军事训练、锻练了青年们刚强的抗战意志。但也有若干意志薄弱、经不起考验的回民青年,产生了怕苦,依恋家乡,对抗战丧失信心的错误思想。
经700余华里徒步行军,到达桂林后,在副主任王景宋讲话、换军衣前夕,发现有的三五结伙潜逃离队。这部分青年在离开家庭时,父兄们给予了充足的路费。俊全部学生离开桂林后,藉手头宽裕,搭车到达广州,换乘轮船,绕道香港,返回故乡。其中尚有少数人,在日寇残暴的统治压迫下,背叛祖国,认贼作父,甘心充当敌人的帮凶、忠实的爪牙,当了汉奸。内有日伪省长之内侄刘国藩,充当日伪济宁屠宰税局局长,还有部分人在日伪机关充任小职员。
我是1937年12月3日,由济南回教公会保送赴汉口投考的第一批中的一个。录取后,被编为第十五期第六总队第二大队五中队。毕业后分发山东省政府。在此一并记之。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马福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