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战斗在鲁西北的马本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32
颗粒名称:
战斗在鲁西北的马本斋
分类号:
K28
页数:
11
页码:
5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战斗在鲁西北的马本斋、其中包括了豫边区、鲁西北等情况。
关键词:
战斗
鲁西北
马本斋
内容
威震敌胆的冀中回民支队,1942年6月撤离冀中,9月到达冀鲁豫军区,1944年2月奉命调往延安,前后在冀鲁豫边区活动一年零五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无论对这支英雄的民族抗战队伍来说,还是对其司令员马本斋同志本人来说,在他们自身发展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在冀鲁豫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受命于危难之时
回民支队于1942年9月到达冀鲁豫边区,10月初调到鲁西北,马本斋同志兼任冀鲁豫三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在冀中,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5万日伪军开始灭绝人伦的“五一”大扫荡。回民支队在马本斋同志的率领下与强敌反复周旋,浴血奋战,予日寇以沉重打击。但终因敌强我弱,部队遭受重大损失。6月,回民支队在冀中阜城的柳树高庄遭受万余敌人的袭击包围,在马本斋同志坚决果断的指挥下,部队突出重围。
为保存回民支队这支民族抗战力量,上级决定回民支队实行战略转移。7月初,部队越过北运河、津浦路敌人封锁线,到达渤海之滨冀鲁边地区。8月下旬,由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黄骅同志带一支小部队作向导,亲自送回民支队到冀鲁豫军区。经河北的南皮、东光等到山东的庆云、乐陵、陵县等地,沿马颊河南下,平原县境内越过津浦路,经高唐、聊城、阳谷等地,于9月中旬,进至冀鲁豫中心地区——范(县)、观(城)、濮(县)一带。10月中旬到达莘县、朝城一带,奉命坚持鲁西北的抗日斗争。
回民支队到达鲁西北的时候,也正是鲁西北遭受连年旱灾,粮食极度缺乏的时期。从1941年起,鲁西北就发生了旱灾。1942年更为严重,赤地千里,颗粒不收。而敌人则利用灾荒进一步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游击区疯狂的抢掠,在敌顽统治区,人们没有粮食吃,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野菜、树皮、草根都吃光了,甚至发生人吃人的现象,许多村庄是饿殍遍野,处处白骨,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对我抗日根据地,敌人一方面派出部队加紧抢掠,另一方面实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饿死我抗日军民。日益恶化的形势,艰苦的斗争生活,对回民支队和马本斋同志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部队到达张鲁集时,周围村庄的父老乡亲都争相观看这支威名远扬的铁军。在三分区召开的欢迎大会上,马本斋同志声音宏亮地说:“我们回支到这里,全靠鲁西北回汉人民的支援和配合,只要我们军民紧密团结,一定会战胜眼前的困难,度过难关,夺得胜利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日子长不了!”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定由马本斋同志任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原三分区司令员赵健民同志任副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便深深地扎根鲁西北这块土地上,和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息息相连了。
战斗在鲁西北
为了密切配合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根据地,部队重新进行整编,回民支队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撤销了原3个大队的建制,改组为5个中队,直属司令部领导,并在中队实行政治委员制度。为了储备干部,精简下来的近200名营连干部组成了“干部训练队”,主要任务是学习训练,同时也担负一定的作战任务。
经过整编,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很快投入了保卫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在三军分区其他部队的密切配合下,首先对盘踞在冠东、莘北一带的国民党顽军齐子修部展开行动。1942年,齐子修趁日寇扫荡之际,派其薄光三旅占据了冠县桑阿镇,邵吉胜旅占了油坊,单抗洪特务旅占了风庄,处处以我为敌,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为了消灭这股敌人,马本斋和赵健民同志反复研究作战计划后,认为敌已盘踞数月,筑有较多的防御工事,不宜硬攻,要引蛇出洞,在运动中歼敌。
不久,齐子修部趁我回民支队转移作战,又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对根据地进行骚扰,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安定。马本斋决定再一次予齐子修部以狠狠打击,即令三中队进驻敌人常常骚扰的一个村庄,同时部署县大队进驻另一村庄配合行动。夜间,县大队驻地响起枪声,原来一股敌人窜至县大队驻地抢粮,与我遭遇。敌误认为我回民支队远离,便调集兵力妄图吃掉县大队。战斗展开后,三中队按照马本斋同志的部署,秘密绕至敌人侧后,突然发起攻击。敌被前后夹击,顿时陷入混乱,三中队猛打猛冲,将敌打得抱头鼠窜。这时,早已对这股敌人恨之入骨的群众,也纷纷拿起红缨枪、三齿,参加战斗。霎时,杀声四起,一个营的敌人被我打得七零八落,少数侥幸逃窜的敌人,被我前来增援的一个中队歼灭。齐子修一副参谋长也被击毙。此次战斗的胜利,使齐子修部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为打开莘县斗争局面,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对盘踞莘县境内的日伪军进行了多次战斗。
马场是莘县伪军的一个较大据点,距莘县城仅8里。驻守在这里的一个中队伪军有恃无恐,不断在我根据地边缘区进行骚扰破坏。为了打击这股敌人,回民支队决定利用这里的地形条件,打一个伏击战。1942年11月,马本斋同志指挥三中队趁夜间秘密插入马场北3里处的焦花园,割断了据点通往莘县的电话线,使敌通讯陷入混乱。为诱敌深入,马本斋同志命三中队将俘虏押至张鲁集一带,即率其他部队埋伏在距焦花园5里的大宋庄村头。下午,莘县出动日军140余人,伪军数百人,在我侦察人员的引逗下,沿徒骇河搜索而来,待敌进到大宋庄以东时,回民支队以重机枪向先接近我的汉奸头顶射击,并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弟兄们听听机枪吧!”伪军一看是我军主力,顿时四散逃命。回民支队即以猛烈火力压制沿徒骇河道进入我伏击区的日军,当时毙敌数十人。
由于灾荒,部队的粮食供给极为困难,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回民支队以小部队的形式分散深入敌占区,一面相机在军事上打击敌人,一面开展征粮工作。三中队在中队长王树森的带领下,奉命进至南乐敌占区,开展工作。他们在县城东北十几里路的一个富裕大村开辟敌区征粮工作局面。部队拂晓秘密进驻村庄,在我讲明政策,指明出路后,伪村长答应给我们送粮,并安排吃饭事宜。正当开饭之际,南乐据点的伪军闻讯,认为是我地方区小队在活动,在李铁山的率领下,出动几十人闯进村里。三中队占领有利地形,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将敌一个班歼灭,余敌不支,仓皇撤退。但敌人并不甘休,不久李铁山又率一中队伪军,在日军配合下向我扑来。我三中队得知敌情后,以一个排阻击敌人,另两个排抄敌侧后,一举歼敌数十人,俘敌20余,并打伤伪中队长,李铁山侥幸逃脱。从此,南乐敌区我党我军的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回民支队在打击齐子修、李铁山伪顽势力的同时,还同驻扎在冠县的敌人作战。冠县城里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汉奸部队近千人。日军在这里加紧推行“治安强化”,采用“分割”、“囚笼”政策,修炮楼、安据点、挖封锁沟。他们在西起冠县,南到馆陶卫河,东到堂邑范围内,挖了一条横贯全县的封锁沟,限制、阻碍了冠北地区抗日斗争的开展。为了顺利破坏封锁沟,回民支队决定先到路北,拔除敌人两个据点。一天夜里,在马本斋同志指挥下,回民支队和分区基干团深入冠堂公路以北敌占区,攻打一个伪军区部所在地赵固。第一次由于敌人依仗围寨顽固抵抗,没有攻开。马本斋同志坚定地说:“狗汉奸还挺顽固,这次叫你尝尝回支的厉害!”他来到围寨前,亲自组织火力,挑选突击队员,命令部队早3点以前必须攻下来。在他的指挥下,轻重机枪一起开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我突击队一个猛攻,爬上寨墙,在回民支队强大的攻击下,寨内伪军支撑不住,一部分拼命逃窜,其余大部分缴械投降。
攻打冠堂公路以北敌心腹伪区政权田寨据点,是回民支队攻坚战战斗传为佳话的成功战例。伪区政权所在地田寨,敌兵力虽不多,但有坚固工事和围墙可以据守,须以攻坚战方能克服。马本斋同志从当时的敌情和作战需要出发,采用了一种“土坦克”的攻击战法。就是将层层湿被覆盖在方桌上,造成一个“土坦克”,挑选了特等战斗英雄贾福海驮着“土坦克”直奔围寨南门埋地雷,冲锋部队配置在一路之隔的敌寨门对过,准备地雷一响即发起冲锋。敌人以密集火力封锁道路,“土坦克”照样向前推进。贾福海在南门埋设好地雷后,即向敌人喊话,晓以民族大义,讲明缴械不杀,贾随即从桌下钻出,大摇大摆地由原路走回。敌人吓得没敢再放一枪,未等地雷爆炸就缴械投降了。
石友三残部文大可,是回民支队在鲁西北一个主要打击对象。这股敌人将碉堡岗楼一般建在距离村庄很远的旷野。吃饭喝水都强迫附近群众运送,一天不送即没有饭吃水喝。马本斋同志抓住敌人布防的弱点,决定攻取朝城西北对我根据地威胁较大的一个碉堡群。马本斋同志指挥部队首先攻取居于中心位置的敌中队部据点,然后渐及周围。他调集司令部两挺重机枪和二中队3挺轻机枪,以强大火力压制敌人,并亲临前沿对敌开展政治攻势。在我强大攻势下,伪中队长缴械投降。而后我二中队押着伪中队长到所属各碉堡劝降,终于将这股敌人彻底扫除,并拆毁、烧掉了全部碉堡。文大可在我根据地边缘的申屯修据点,常遭到我地方游击队的袭击,便派一个中队伪军在附近站岗巡逻。为了彻底拔除这个“钉子”,回民支队在夜间秘密进入据点附近的李庄,第二天天刚亮,100多伪军进至我伏击圈时,我突然发起冲击,当场俘敌30余人,余敌四下溃散,申屯据点就此崩溃瓦解,再也没有修起来。1943年7月,马本斋同志亲率回民支队参加了冀鲁豫军区组织的朝南战役,经几天战斗,回民支队攻克敌据点碉堡70多处,歼敌700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为解决鲁西北的粮荒问题,冀鲁豫区党委决定从收成好的范、观、濮拿出150万公斤粮食支援灾区,但要把这么多粮食运到鲁西北,确是一个极大的困难。鲁西北地方政府,以工代赈组织了大批灾民参加运粮,肩挑、驴驮、车拉,大车小辆,每天不断。路上必须穿过朝城至南乐的一条长约15公里的封锁线,保证运粮安全,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上级党委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回民支队。回民支队派出小分队,携带机枪进行武装护送。当行至敌据点时,就将其围住,敌一旦出动,即以火力压制,敌慑于回民支队的威力,一般不敢离开据点。只要是回民支队护送,运粮群众都有一种安全感。
1942年冬,20多名回民游击队员被编入回民支队。1943年春,又有150多名回汉青年成为光荣的回支战士,到1943年秋,部队由刚到时的七八百人,发展到1000多人。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组建新三军分区
1943年10月,鲁西北划归冀南军区后,马本斋奉命率回民支队到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活动。组建新的三军分区,马本斋任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期间,回民支队进行了整编,力量更加壮大。11月16日即参加了冀鲁豫区军区组织的攻克伪二方面军孙良诚总部八公桥的战斗。
10月中旬,15000日军及数万伪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对我冀鲁豫中心范、观、濮区进行扫荡。我军避开敌人锋芒,迅速跳到外线,使敌人在中心区扑了空,各伪军在日寇掩护下大筑据点,梦想摧毁和侵占我根据地。孙良诚所属二方面军两个军,兵力约两万多人,控制了我中心区西南侧两濮(濮阳、濮县)之间的广大地区。其精锐第五军王清翰部更深入我腹地,侵占了濮县,并以此为中心,设置了坚固的大小据点500余处。孙良诚亲率其总部进驻濮阳城东南的八公桥,四面向我扩张,步步蚕食根据地,而且割断了我中心区与四、五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这时我军从东平地区返回内线,只控制着范、观之间方圆不过百余里的腹心地区,群敌环伺,形势极为险恶。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专门召开全区团以上干部研究作战计划。马本斋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即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袭击,首先挖掉敌人总指挥部八公桥,回过头来再扫清外围据点。马本斋同志的建议,得到与会同志的赞同,杨得志司令员肯定了这个大胆的计划,他赞赏地指出:“奇袭八公桥,是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破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一着好棋!”
11月13日,八公桥战斗开始。杨得志同志指挥冀鲁豫军区主力日夜兼程,飞速行军,在16日晚顶着漫天风沙,赶至八公桥进入预定位置。突击队首先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越过外沟,翻过围墙活捉了哨兵,打开了寨门。我军一涌而进,当敌人发觉后,已根本无法施展火力,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毙伤伪军数百名,俘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特务团长以下官兵1600余名,一举将孙良诚总部直属队全部歼灭。并缴获轻重机枪17挺,步枪160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百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机器全部)。回民支队奉命在濮县东南地区牵制敌王清翰部,也胜利地完成任务。战斗的实践和马本斋同志在此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冀鲁豫军区指战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同志,曾赞扬马本斋同志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积劳成疾 英雄长眠
1944年1月,回民支队回到尚和、昆吾地区,继续投入开辟新三军分区工作,这时,接到了开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任务。部队当即集中到范、观、濮一带,进行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向冀鲁豫的父老乡亲告别,部队一方面积极筹备,待命出发,同时还抓紧排练文艺节目,准备召开军民联欢会。马本斋同志是一个性情豪放、乐观的人,他组织干部战士排练京剧《陆文龙》,并亲自饰王佐的角色。然而就在这时,马本斋同志的颈椎部生了个小疮(对口疮),疼痛难忍,很快病情恶化,由于缺医少药,疮痍波及脑髓。马本斋同志先经三军分区李医生手术治疗无效,很快处于昏迷状态。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志非常关心他的病情,派一个连的兵力护送他去军区后方医院(当时在濮阳小屯村)抢救。到了医院,马本斋同志的病已经太重了。
马本斋同志在病中忍着剧烈的疼痛,艰难地半坐在床上抓紧写战斗札记。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了。此时,马本斋同志的家属也在医院协助护理。马本斋同志由于病转肺炎,连连咳嗽,他喘着粗气说:“没关系,轻伤不下火线。”并为自己不能随军去延安感到非常遗憾,他难过地嘱咐回民支队干部:“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指挥,……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后,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后来,马本斋同志病情恶化,在弥留之际还对身边的同志说:“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告三弟抗战到底!”他在临终时向家属嘱言:“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伊斯兰民族抗战,革命到底!”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同志病故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时年43岁。
马本斋同志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冀鲁豫全体军民的极大悲痛。当天,军区根据马本斋同志生前遗嘱,将其遗体运送到鲁西北的回民中心地——莘县张鲁集安葬。8日黄昏,灵柩运抵张鲁集,霎时,噩耗传遍张鲁集与邻近村庄,祭吊的人群象潮水一般涌向清真寺。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代表黄敬同志、冀南行署副主任王任重、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主任朱光,7个军分区的代表及团以上军政干部都赶来吊丧。早饭前后,清真寺何教长主持了入葬前的一切礼仪。11时举行公葬,张鲁集和邻村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手持熏香,佩戴孝符,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送葬。按照回族最高葬礼高抬,上百群众干部将马本斋同志遗体高高举过头顶,送往墓地。随着何教长的引导,遗体缓缓地放入墓穴时,在场的干部群众禁不住失声痛哭了。当地人民怀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的心情,献出10亩土地,为马本斋同志修建了墓地陵园,周围栽满了青松翠柏。3月15日,冀南七分区各界在张鲁集联合举行追悼马司令的扩大会。16日,鲁西北各界会商决定筹办本斋小学、本斋游击大队、本斋合作社等,永久纪念马本斋同志。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马本斋同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都曾赠挽,毛泽东同志挽:“马本斋同志不死”,朱总司令挽:“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同志挽:“民族英雄,吾党战士”。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在追悼会上高度评价马本斋同志光辉一生,指出:“值得注意的一个是,他(指马本斋)在旧军队里混了很久,深深地体验到那种官和兵、军和民分开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日寇解放中华民族的,因此他坚决率领他组织起来的部队与八路军合作,并进入党内为党奋斗,一直到死,数年来那种坚持性、那种联系群众、官兵一致的精神是极宝贵的,实不愧为一个模范军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1954年,马本斋同志墓迁往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后,为了让英雄的业绩和名字永远铭刻在鲁西北人民的心中,仍保留了马本斋同志陵园,并修建了大型纪念亭。张鲁集回族群众自愿将清真寺的“功德碑”捐献出来,磨掉修清真寺时献钱款的自己祖先的名字,请著名书法家陆相之为英雄勒石铭志。从此以后,坐落在张鲁集以南一公里处的马本斋烈士陵园,就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敬仰先烈的场所。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协振
责任者
陈海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