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东阿回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19
颗粒名称:
东阿回民
分类号:
K892.352
页数:
3
页码:
2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阿回民、其中包括人口、回民、联姻、经济、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东阿
回民
经济发展
内容
东阿现有人口37万,由汉、满、回、彝、苗、布依、朝鲜7个民族组成,除汉族外,其次人数较多的是回族。全县回民有36户,92人,分布在县城和6个乡镇。多数聚居古官屯村,有15户,50人。
古官屯回民有4姓家族。最早来古官屯定居的为王姓。他们的先人在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从东平迁东昌,从东昌行医到古官屯,如今已传10代。其后东昌闸口大街姓金的人家迁入古官屯,从事屠宰和饭店业。清末民初,蒋姓和李姓相继从东昌迁到古官屯,他们从事面食业,以卖烧饼为主。逐渐在这里形成一个回民点。旧社会由于战争和灾荒,两户逃荒去关外,一户被充军,一人被抓劳工去日本,回民过着受迫害的贫困的日子。直到建国后,回民才迎来了兴旺发展的时代。
回族一般是同族联姻,因为其信仰相同,生活习惯相同,便于使家庭生活和谐。然在汉、回杂居地,特别在我县,回民较少的情况下,回、汉通婚,在所难免。一般汉族姑娘到回民家后,都要过回民生活,方可保持家庭和睦。男女相爱,登记结婚举行仪式时,要请阿訇来主持婚礼,作为证婚人。阿訇当场写“一扎布”(即证婚词),然后询问男女双方,女方回答“达丹”(没意见),男方回答“盖不里楷尔丹”(我承认新娘的意愿),就算结为夫妇。阿訇将礼糖撒向新郎、新娘和观礼人,即算完结婚大典。
古官屯回民也和其他地区回民一样,实行速葬、土葬,有公用丧葬器具,吊唁时不学汉族拿火纸吊丧,而是拿馒头、饭、菜等到丧家,表示悼念。其墓穴南北向,深9尺,长6尺,宽2尺,有的砖砌,有的土坑,上用盖板和24块土坯盖上,然后封土,称“深葬”。冥祭日为7天、百天和周年。冥祭日拂晓,由阿訇带领死者亲属去墓地念经,悼念死者,寄托哀思,并奉献“油香”。
回族祖先,多是从阿拉伯、波斯经商来中国,定居后,仍习祖业,善经商和毛皮加工。古官屯回民从聊城来东阿时,有的从事屠宰业,有的经营面食业,还有的行医,大多做买卖。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和汉族一样,分得了田地,才逐渐转向以农业为主,做买卖仅以家庭副业形式出现。东阿县政府,每年拨出专款,支援、照顾回民队,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平等政策。目前仅有15户、52人的回民生产队,拥有拖拉机1台,柴油机3台,大牲畜10头、羊60余只。有三分之一家庭有了电视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化水平不断上升。现有大学生2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17名,适龄儿童全部跨入了学校大门。
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古官屯回民有多数人家重操旧业。6户开起了饭店,5户经营屠宰和肉食业,并计划在县城建一处具有回民特点的羊肉馆,从事涮羊肉等面食加工业。
古官屯回民,自从聊城迁来东阿后,回、汉两族,和睦团结,没有发生过大的民族纠纷。回民生活习惯,得到汉族尊重,这里的汉族没有大汉族主义。他们还共同修了民族团结路,栽植了民族团结树。县党政领导非常关心他们,和他们共同劳动,促膝谈心。回民中有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他们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上的政治活动,在四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鲁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