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414
颗粒名称: 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始末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3
页码: 22-34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始末,津浦支队与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合并,合并后称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孙继先任支队长,潘寿才任政治委员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浦支队 始末

内容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到达晋东南辽县(现左权县)。为侦察平汉铁路以东情况,联络中共地方党与一切抗日组织,开展游击战争,由师教导团的30名干部组成了挺进支队,支队长是三八六旅(旅长陈赓)七七二团原参谋长孙继先(红军长征时,孙曾任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是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的最直接、最具体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政委是胥光义。支队经过短时间的准备,于12月13日横越平汉铁路,到达冀南任县。这是八路军由太行山开往冀鲁豫大平原的第一支部队。
  1938年1月中旬,八路军东进纵队(1937年12月组建,属一二九师)司令员陈再道(原三八六旅副旅长)、政委李菁玉率部抵达任县、隆尧地区,与挺进支队会合。在陈再道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组织和开展抗日活动。2月8日,东进纵队进入南宫县城。9日,以挺进支队和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五连,及一二九师后方留守处军政干校的部分学员为骨干,组成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政委王育民(故城县人,原为中共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下辖:五连,曾参加过长征和烧毁24架日军飞机的阳明堡夜战,连长杨万兴(四川人)、指导员范××(原在师后方留守处干校,其当时的通讯员李令水现住平原县城);工兵连,由师直工兵连的一个排在南宫扩充而成,连长肖荣连(现名肖福)、指导员孙怀堂;特务连,原是南宫地区党组织新建的抗日游击队。三个连共约400人。主要任务是炸黄河铁桥,破坏津浦铁路,阻挠日军南侵,配合鲁南中国军队(包括国民党正规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抗战;协助中共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组织,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对国民党的地方武装进行统战,团结支援爱国将领范筑先抗日;积极作战,消灭敌人,扩充、壮大自己。2月15日,在中共鲁西北特委张承先同志的陪同下,从南宫县城出发,由武城东渡运河,进军夏津县城。这是八路军进入山东境内的第一支部队。随后,恩县党的负责人刘子蔚、马诚斋派党员王玉成(现名王克东)前往迎接。接着,离开夏津城关,进驻恩县县城(现属平原县)附近的夏寨、八里庄、大洞头。
  津支初到恩县后,在中共恩县县委的协助下,夜袭了德县城(现德州市城区)南的黄河涯火车站,炸坏了黄河涯的铁路桥梁。2月下旬,又奔赴济南市郊的泺口,准备乘夜爆破黄河铁桥。但日军岗哨林立,铁桥上安有探照灯,戒备非常森严,部队不能靠近,几次行动均未成功。炸桥不成,就改为掀铁轨。前几次由于没经验,全支队忙活大半夜,敌人到白天几小时就修复。后来,一位扳道工献计说,只拔道钉,不掀铁轨,轧路车通过没事,列车一到就翻,并提供了部分工具。这种方法果然奏效,破坏了敌人的运输。此后,支队返回夏津,又由夏津进驻恩县旧城,以旧城为中心,开展抗日活动。4月中旬,支队袭击了平原火车站,打死日军10余名,活捉2名。继之又派出两个排奔袭德县以北的连镇火车站,其中,连长肖荣连带的一个排炸毁了站北的铁路小桥。在此期间,支队除积极出击作战外,还协助张承先创办了军政干校,派支队民运干事李仁贵(现名王化先)直接参与干校的日常工作;还支持和帮助中共恩县县委建立了八路军恩县武装工作团和恩县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在当时一二九师活动区域内为半政权性质的抗日群众组织)。经中共恩县县委同意,把中共党员白金荣、李华珍等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升入津浦支队,编为第二连;陆续接收了一些自愿参军抗日的进步青年和会道门武装。随着部队的扩大,成立了津浦支队第一营,营长杨万兴,下辖三个连:一连是工兵连改编的;二连是原恩县县委领导的地方武装,连长白金荣;三连是在恩县一带扩充建立的,连长王吉文。五连独立(直接受孙继先指挥),特务连番号不变。5月上旬,政委王育民带领骑兵排西赴南宫取电台,11日,在归途中被反动会道门“六离会”围困在南宫城东南的小屯,王育民等24名官兵全部惨遭杀害。后由潘寿才继任政委。
  津浦支队在袭扰打击日、伪军,协助地方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政权和武装的同时,还和土匪杂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37年10月3日,日军侵占德县城,山东第四行政区(专署驻临清)以专员兼保安司令赵仁泉为首的大小官员闻风携款而逃。在国民党县乡政权垮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还没到达,日、伪势力尚未深入广大农村之际,土匪、兵痞、青红帮和会道门头子等趁机蜂起,招兵买马拉起“义勇军”。一时,团长、司令多如牛毛,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干着蹂躏、残害人民,干扰、破坏抗日的罪恶勾当。从1937年冬至1938年春,扰害高唐、恩县、夏津、平原、禹城等县的大股上匪、杂顽武装主要有二皮脸子(冯寿彭,原清平县人,旧军人出身,后当日伪长清县县长)、高粱楂(王化三,出身土匪,原恩县人,后任日伪恩县县长)、张八(张栋臣,夏津县人,民国初年即当土匪,曾在军阀张宗昌、日伪军刘配臣部任过职,后任国民党军石友三部暂编第八师师长,继续勾结日伪,和共产党、八路军为敌)、李九(李彩题,高唐县人,老土匪、青帮头子,是1928年5月4日破坏中共鲁北特委的首犯之一,后任日伪高唐县县长)、胖娃娃(李俊兰,原恩县人,青帮分子,老土匪。后任国民党军石友三部暂编第八师副师长)、程荆璞(禹城县人,先被国民党收编,后投降日寇)和白菊花(张子成,平原县人,兵痞,1938年夏投日,先后任日伪恩县和平原县县长)等。这时,在恩县旧城附近的土顽,除王化三以外还有一个孔宪圣(绰号孔三滚子)。津浦支队进驻恩县旧城以后,王化三对我军表示友好,愿意合作抗日,并派其子王桂华到旧城参加我党举办的抗日军政干校。而孔三滚子既和我军对立,又和王化三闹矛盾。为了争取、团结王化三,打击孔三滚子,津支用智取的办法,收缴了孔三滚子百余人的枪。5月中旬,陈再道指挥八路军主力一部,进入山东临清河西街。为策应主力作战,津支由旧城向南活动,牵制临(清)、夏(津)、清(平)交界地区的反动武装。5月26日,八路军六八九团、东纵二团和第五支队,在临清城南消灭伪军张殿卿部1000余人,有力地震慑了临清一带的伪军和土顽。以冯寿彭为首的“抗八联军”迅速瓦解,为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和八路军继续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唐的李九,既欠有杀害中共鲁北特委书记李春荣等人的旧债,又在张八的支持下,犯有勾结反动县长谋害地方抗日武装首领崔子固、吴子杰(已被张承先代表范筑先收编)的新罪。盘踞高、恩、夏、平、禹交界地区的李俊兰与其帮凶张八更是十恶不赦。李俊兰自称独立混成旅旅长,拥有六个大队(营)、两个小团(一个刚收编的,一个新建立的,实力相当于连、排)共1000多人,分驻平原四区大崔、梨园和五区柳庄、西黄庄、郑官屯、大白佛屯等土围子,虽然表面上接受范筑先收编,但实际上匪性不改。他不仅备有铡人的“龙虎铡”,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还和平原的日伪县长相勾结。张八部的1000多人,分驻平原五区的祖庄、崔庄和高唐的北镇等土围子,与李九、李俊兰南北呼应,沆瀣一气,严重地威胁着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活动,阻塞八路军东进破路的重要通道。
  自5月底到6月初,李俊兰部到处搜罗口袋,准备强抢小麦。为了粉碎李匪的抢粮企图,彻底为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除害,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根据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相机解决李九和李俊兰”的命令,令津浦支队消灭李俊兰。津支乃于6月6日进驻平原五区腰站。腰站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支前。6月7日上午,津支一部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架云梯爬入大白佛屯土围子,消灭了李俊兰卵翼下的小寇团(寇宝成部)。午后,经过激烈交火,攻克西黄庄土围子,消灭李匪第三营之大部,其营长郑宝信(绰号郑大麻子)在率残部向柳庄逃命时被打伤。同日,还分兵突破郑官屯和小崔庄土围子,打垮了被李收编的小王团(头子王金榜,100多人),收缴了张匪卵翼下的小张团的枪。接着,集中兵力包围了盘踞在柳庄大围子里的李匪主力第二营(营长李吉发,绰号二牛子)。柳庄大围子墙高而坚固,围濠宽且水深,李二牛子仗恃人多(近400人)、枪好、子弹足、工事坚固,负隅顽抗,固守待援,因而战斗陷于胶着状态。次日,陈再道指挥八路军正规部队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六八九团(团长韩先楚)和第五支队(支队长曾国华),由临清东进高唐、平原交界地区,增援津浦支队。6月9日,我军白天炮击柳庄震慑守敌,侧击张华赶跑李匪援兵,晚饭后采取攻三面留一面的战术,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李二牛子发起总攻(津支负责攻打北面)。由于白天匪兵们已被炮声吓破胆,李二牛子也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所以我军一会儿便由西面爬上柳庄大围子。顿时,匪军鬼哭狼嚎,仓皇弄开东门,象受惊的兔子一样,拚命往枪声稀疏的东北方向窜逃。其后尾刚到小围子东北角,前头即进入我伏击部队火力圈。顷刻,轻重机枪和步枪一齐射向敌群,匪兵们跑在前边的纷纷倒地,跑在后边的回头南逃当了俘虏。此外,窜出东门即由大小围子之间向北逃跑的数十人,跑到原恩县城南十里铺附近,被红枪会团团包围,全部死于枪刀之下。经过三天的战斗,李俊兰部被打死打伤200多人,俘虏160多人,缴获长短枪约400支,骡马数十匹。同时,在高唐城东北双庙尹集一带消灭了张八、李九各一部。由此,李九龟缩高唐城里不敢露头,张八、李俊兰成为惊弓之鸟,连夜率残部过铁路东逃。不久,我军又收编了平原五区近百人的地主武装。初步打开了高唐、恩县、夏津、平原、禹城五县的抗日局面。当月,在夏津城里建立了以张承先为书记的中共鲁西北特委,有力地促进了各县党员和党组织,以及党领导的群众抗日团体、抗日武装的迅速发展,为创建以平原五区为中心的五县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组织和群众基础,为孙继先、曾国华和肖华先后挺进冀鲁边区打开了通路。
  柳庄战斗结束后,正规部队迅即返回临清,津浦支队仍留原地区坚持抗日活动。这时,一些进步青年纷纷参军,津支很快发展成为两个营(二营长王吉文解放济南时任师长,在战斗中牺牲),一个警卫连,共700余人。
  同年6月,由于日伪杂顽的夹击,冀鲁边区形势急剧恶化,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处境十分危险。为此,中央决定将这一地区划归北方局和一二九师领导(党政工作由冀鲁豫边区省委代管),并调津浦支队和第五支队从夏津出发,经过平原城西南的腰站等村,于6月29日晚上,在平原城东南的姚屯子车站(现林庄车站)附近东越津浦铁路,进驻平原城东北的马务等村。第二天继续向乐陵、宁津方向进军。我军尚在进军途中,夹击、围攻庆云、乐陵的日伪杂顽即闻风撤逃,冀鲁边之围随之而解。7月初,津浦支队和第五支队到达宁津、乐陵、庆云地区。当月,津支与五支队一起,在庆云县城(老城)西北的黑牛王庄,全歼反动武装刘颜臣部800多人。此后,又与五支队配合,在南皮(现属河北省)南部接近宁津、乐陵县境的莲花池、罗张、杠子张等村,打垮伪军穆金城部2000余人,从而扭转了冀鲁边区的抗日局而。8月,津浦支队和五支队一起西上破袭津浦铁路。破路后,津浦支队进驻宁津县城,用智取的办法生俘已暗中投日的宁津县长张伯荣、大队长张立志、公安局长吕子久等共500多人,并将张伯荣押解乐陵处决。9月27日,肖华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的百余名指战员到达乐陵。10月初,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正式成立(归一二九师指挥),并整编了冀鲁边区抗日部队。在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津浦支队(整编后有的称其为第四支队,仍属一二九师建制)向北进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开辟了东光、南皮、盐山、孟村等县的广大地区。袭击了桑园、连镇、七里店等火车站,迟滞了日军的铁路运输。同时,津支本身也得到了扩充和壮大,不仅零星接收了很多新兵,并于8月2日接受宁津“抗日铁血团”负责人的请求,将该部改编为津浦支队教导大队。到11月初,津支已发展到人员枪支齐全的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共1000多人。在攻打宁津城西赫庄之敌时,一营一连连长肖荣连负伤(回鲁西北医治,痊愈后改任津浦支队新一营一连连长,在平原五区一带活动),二连连长白金荣英勇牺牲。
  1938年11月13日,日军由泰安、东阿出动两个联队(大于营,小于团)西上进犯聊城,聊城告急。为此,中央军委和一二九师电令津浦支队和青纵三团迅即增援。接电后,津浦支队提前结束在宁津县柴胡店地区的休整,昼夜兼程进军聊城,火速为爱国将领范筑先解围。不料,由于国民党顽固分子李树椿、王金祥(范的参谋长)的阴谋破坏和出卖,津浦支队刚到博平附近,青纵三团也未赶到,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已经踏入聊城,范筑先、张郁光、姚第鸿等将士壮烈殉国。之后,原以范筑先为司令的鲁西北游击司令部辖区(包括四、六两个专区及一、二专区的部分县)内军队分裂,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及时稳定人心和抗日局势,扶持范筑先生前所辖的抗日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免遭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消灭与吞并,协助中共鲁西和鲁西北两个特委恢复与开展工作,中央军委和一二九师决定成立八路军先遣纵队(属一二九师),并调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简称青纵,属一二九师建制)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任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奉命到达鲁西北之后,于12月9日正式组成了纵队司政后机关。津浦支队、青纵三团、一二九师骑兵团以及冀鲁边游击支队(以张承先为书记的中共鲁西北特委组建的地方武装,简称冀鲁边支队或冀鲁支队),在李聚奎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在南起聊城,北迄德县的广大平原上坚持游击作战。11月中旬,日军侵占聊城、临清以后,为遏止我军的抗日活动,派一中队日军和一部分伪军侵占了清平县城。津浦支队为拔除这一钉子,在青纵三团的配合下,夜袭清平县城,全歼了东、西、南三个城门楼上的敌人。后因天将拂晓,敌人援兵赶到,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转移乡村,随后,残敌弃城逃跑。继李聚奎入鲁之后,为进一步加强鲁西和鲁西北的军事力量,十八集团军(原名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又令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率六八八团(属一一五师建制,配属一二九师行动)和本旅补充团,于12月7日由冀豫交界地区起程,东进鲁西和鲁西北两特委辖区,统一领导和指挥八路军及其它受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
  1939年1月10日,为掩护三十二支队(中共博平县委组建的地方武装,约1400多人)集结,免遭国民党顽固分子的暗算,陈赓遵照师部指示,亲自指挥六八八团、津浦支队、青纵三团攻打高唐县城。按照作战部署,津浦支队部署在县城东面,负责打援,以防禹城之敌。夜11点开火,约12点基本上攻占高唐城。后因敌人退据中心据点,凭借强大火力,居高临下,负隅顽抗,一时不能攻克,激战约3小时,我军撤出战斗。11日拂晓,陈赓指挥部队全部转移到夏津东南部。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10余名,俘虏伪军10余名,缴获步枪10余支,横扫了县城周围的伪组织。13日,鲁西北特委直接领导的冀鲁支队也开到夏津。同日陈赓令其随津浦支队行动,和六八八团、青纵三团一起,做袭击恩县县城、破袭津浦铁路、配合冀南反扫荡的战斗准备。突然,师部电令陈赓改变原计划,并率六八八团于16日赶到邱县(当时属山东,党组织归鲁西北特委领导)、威县交界地区,进行新的机动。同时命令津浦支队、青纵三团进驻临清、夏津之间,相机策应各方行动。同月24日,冀鲁支队在临清境内正式升入津浦支队,整编为新一营,营长龙宗义,副营长曹丕堂(曾给徐向前当通信员),教导员彭天琦,下辖四个连,400多人。当时,为了策应陈赓歼敌,冀鲁支队继续随津浦支队老部队与青纵三团在临清一带活动。完成任务以后,返回津浦前线,仍以平原五区腰站为中心,战斗在高(唐)、恩(县)、夏(津)、武(城)、平(原)、禹(城)、德(县)边区。
  2月10日,陈赓率主力一部,在紧靠山东边境的香城固全歼日寇一个加强中队,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余人,活捉8人。14日,陈赓率主力移驻卫运河东岸,师部电令其全部南下冠县集结,执行新的任务。不久,陈赓带领主力西回冀豫交界地区,迎接、掩护陈光、罗荣桓入鲁。同月19日(农历春节),津浦支队(已化名巴州支队,不含新一营)从冠县以南的莘县北上,返回齐(河)、禹(城)、高(唐)、在(平)交界地区。21日,在禹城城南破袭津浦铁路,炸翻火车一列。随后,于一天夜间,在青纵三团(化名成安团)的配合下,对已向反面转化、教育争取无效并部署部队和我军对抗的李惠民,及深受其影响的李连祥、吴春阳等三股土杂武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李惠民部全歼(李惠民被击毙),消灭李连祥之一部,吴春阳部狼狈逃窜;缴获迫击炮一门,步枪数百支。李连祥挨打以后,表示愿意接受我军改编,被任命为独立营营长(后又叛变)。3月4日晚上,津浦支队驻禹城县的陈武营,青纵三团驻茌平县的许楼(现属高唐县)。同日夜间,鲁西区党委和先纵机关及先纵二团由鲁西冠县一带进驻茌平的琉璃寺(现属高唐县)。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拂晓前,先纵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召集各部队负责人商讨行动计划,部署战斗任务。黎明发现3000多日伪军前来扫荡,随即令孙继先等回部队指挥战斗。孙继先赶回陈武营时,这里的战斗已经打响。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消灭日军200多人,缴获迫击炮两门。夜幕降临,津浦支队先让管理员李华珍带领部分后勤人员向北突围,迷惑敌人,接着,又由孙继先等指挥战斗部队乘机向南突围。同时,驻琉璃寺、许楼的鲁西区党委和先纵机关,以及先纵二团、青纵三团等也都胜利突围。此役,我军虽然消灭很多敌人、缴获一些武器,但也付出相当代价,鲁西区党委委员、秘书长赵伊坪和先纵二团团长荆维德等同志不幸牺牲。
  津浦支队在陈武营突围后,奉李聚奎之命渡过黄河(当时黄河已在河南花园口改道,河水很浅),转移到泰西大峰山区。新一营未随支队领导机关行动,继续留在原地区坚持斗争。津浦支队到达泰西以后,在肥城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攻克董家庄等日伪据点。3月中旬,陈光、罗荣桓率一一五师师直及六八六团(不含三营),由鲁西南进入泰西地区。3月底,李聚奎率先纵二团、青纵三团、一二九师骑兵团,赴太行山区执行新的任务,留下津浦支队归陈光、罗荣桓直接指挥(仍属一二九师建制)。4月22日傍晚,津浦支队新一营从平原县境出发,到德县县城与黄河涯之间炸毁铁路数百米。次日拂晓,转移到高、平、禹交界地区的常、赵二庄(属禹城县,两村相距二、三百米,都有土围子)。天一明,千余日伪军分别乘汽车、骑洋马和步行,将新一营包围,日军用机枪、大炮凶狠地扫射和轰击,我军在群众的积极支援下,凭借围墙与民房英勇顽强地予以还击。战斗到下午5点左右,新一营打退敌人的八次进攻,自身伤亡30余人(包括连长和正、副指导员各一名)。最后敌人增兵500多人,一次又一次地施放毒瓦斯,所以新一营不得不在敌人调整兵力,发动第九次总攻时,提前(原计划到天黑)由敌结合部分路突围,并决定夜间赶到平原五区腰站。当部队到达第一集合点时,营首长召集各连连长、指导员开会研究,认为腰站地处要冲目标明显,敌人很可能跟踪而至,决定改驻平原五区西窑上村。第二天,敌人果然跟踪而来,直扑腰站。在敌人忙于包围腰站之际,我部队化整为零,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下,依靠村庄和交通沟,与日、伪军进行周旋。结果,日、伪军一无所获。日、伪扫荡之后,新一营分散到平原五区各个堡垒村庄,协助地方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开展锄奸、破路等抗日活动。5月,支队部派李春健(原恩县人,1938年春参军时任津浦支队参谋)回平原五区,将新一营接到泰西大峰山区同支队部会合。
  1939年5月11日,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的统一指挥下,津浦支队同六八六团等部队一起,在肥城的陆房地区,凭险据守激战终日,打退敌人九次进攻,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粉碎5000多日伪军的九路围攻,突出重围。同月,中央军委和十八集团军总部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由徐向前、朱瑞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统一指挥活动在南起徐州,北至沧州广大地区内的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等八路军部队。6月7日,徐向前、朱瑞等从冀南来山东,津浦支队奉一二九师之命派老一营进行护送。老一营随徐向前等到达鲁中后,被留在八路军第一纵队总部,脱离津浦支队建制。
  同年9月18日,津浦支队奉命由鲁西进军鲁南,途中在宁阳县杏山庄遭日军包围。支队部警卫连首先抢占山头,激战到天亮,全连只剩10余人。新一营顽强战斗一天,不仅伤亡很大,营长龙宗义失踪(以后定为牺牲),还有一些指战员因和部队失掉联系,返回鲁西北家乡(多数又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斗争)。天黑,新一营将集中起来的部队缩编成一个连突围,当晚东越津浦铁路,开往鲁中南地区。11月4日,奉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津浦支队脱离一二九师建制,改属山东纵队。1940年2月,津浦支队与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合并,合并后称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孙继先任支队长,潘寿才任政治委员。至此,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附注

(本文在写作中,曾先后面访、信访了张承先、孙继先、肖福、孙怀堂等20余人,并参考了杨得志、陈再道、张承先、李聚奎等人的回忆录及《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晋冀鲁豫边区史资料选编》第一、二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文作者程明三系平原县县志办公室主编,周裕来为平原县党史委主任。)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抗战纪实篇、革命家足迹篇、史海钩沉篇、报界旧闻篇、工商史鉴篇、齐鲁名士篇、文物沧桑篇、社会百态篇、海外来稿篇,具体包括周星夫的《坚持新蒙县抗战三年》、赵芳洲的《1940至1944年湖西地区统战工作片断回忆》、王傅文的《一个投身中国抗战的奥地利人》、武杰的《怀念抗日英烈潘维周同志》、王志胜的《光荣的使命——护送刘少奇同志》等的内容及燃烧。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明三
责任者
周裕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育民
相关人物
杨万兴
相关人物
冯寿彭
相关人物
高粱楂
相关人物
张八
相关人物
李九
相关人物
胖娃娃
相关人物
程荆璞
相关人物
白菊花
相关人物
1937年11月八路...
相关事件
1938年2月8日东...
相关事件
1938年2月15日...
相关事件
1937年10月3日...
相关事件
1938年11月13...
相关事件
1938年12月9日...
相关事件
1939年1月10日...
相关事件
1939年5月11日...
相关事件
1939年9月18日...
相关事件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