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社会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365
颗粒名称: 七、社会活动
分类号: G649.28
页数: 3
页码: 112-11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华东大学是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即把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当成自己的宗旨;把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实践,当成转变思想的有效途径。在解放战争胜利捷报频传的情况下,学校随时组织学员开展街头宣传活动。
关键词: 华东大学 开展 宣传活动

内容

华东大学是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从创建的第一天起,即把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当成自己的宗旨;把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实践,当成转变思想的有效途径。在解放战争胜利捷报频传的情况下,学校随时组织学员开展街头宣传活动。有的学员翻箱倒柜献出西装、皮鞋、旗袍、裙子等物,进行化装宣传。由于广大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者八年的血腥统治,又忍受国民党反动派三年的“劫收”,长期处于敢怒而不敢言、思想情绪被压抑的情况,一旦见到华大学生采用歌咏、秧歌、活报剧等形式进行的街头宣传,不但感到形式新鲜,且认为其内容也正好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因此,宣传队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受到热烈欢迎,起到了鼓舞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在慰问解放军伤病员时,全体学员争先恐后,自觉参加。他们为伤员喂饭、洗衣服、输血;他们不伯苦,不伯累,和伤病员心连心,受到了普遍赞扬。同时学员们也从伤病员身上,受到了忠于革命的高尚情操的熏陶,吸取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
  华东大学最有意义、最有收获的一次社会活动是黄河抢险,这是对学校教育质量和学员觉悟最有说服力的检验。1949年9月上旬,黄河出现60年罕见的洪水高峰。济南地势低洼,洪水威胁着数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接到参加黄河抢险的命令以后,立即成立黄河抢险指挥部,由我任总指挥,胡克诚同志任副总指挥,武杰同志任政委。作过动员报告后,全校干部和学员1,600人(除老弱病残)编为四个大队、12个中队,以迎战姿态开赴洛口大堤,指挥部也在大堤上安营扎寨。大家吃在堤上,睡在堤上,上顶青天一片,下踏泥泞堤防,面对滔滔洪水,身受风雨侵袭,运土打桩,增固大堤,汗水和泥水交流。经过10天10夜的战斗,降服了洪水,初战告捷,在凯歌声中,全体师生步伐整齐胜利返校。
  孰料10月上旬,黄河又出现第二次特大洪峰,比上次更凶险。上级决定把险情最大的堤防——段庄至杨庄一段,交给最有战斗力的解放军、济南铁路局、华东大学三家负责,明确要求保住大堤,保证济南60万人民安全。四个大队1,600人重上大堤,决心更大,斗志更坚,口号是:“人在堤在,锁住黄龙”。从堤下运土上堤,工具不够就脱下裤子扎上裤腿,驮土上堤,真是一锨土一锨金。为了和洪峰抢时间,和洪水比高低,每天都连续战斗近20个小时,有时三顿饭并作一次吃。有的同志一面铲土一面疲劳地打盹了;有的同志运土上堤滑倒了,就伏在地上睡着了。经过半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保住大堤,保住济南安全。但是全体同志身体瘦了,嗓子哑了,皮肤黑了,两眼肿了,有的同志刚进校门,就倒在传达室的连椅上酣睡了。在治黄小结中,大家共同提出有三大提高,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了,革命意志提高了,组织观念提高了。经过上级评定,华东大学荣立治黄二等功,在1.200多位学员中,约400人荣立治黄一、二、三等功。由此可见,革命的大学和人民的利益相互之间的血肉关系。在这次短短20多天的治黄战斗中,不但学员精神面貌大变,思想得到升华,而且学校的影响也得到扩大,赢得了社会声誉。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情况,包括一场严峻的黄河归故斗争、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我对黄河归故谈判的片断回忆 、华东大学始末回忆抗日根据地的胶东公学、从八路军山东干部学校到抗大一分校的回忆片、抗战初期的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聊城政治干部学校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余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