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共同定开封协议 又聚菏泽古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330
颗粒名称: 三、国共同定开封协议 又聚菏泽古城
分类号: E297.3
页数: 5
页码: 7-1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晋冀鲁豫边区代表晁哲甫、贾心斋、赵明甫三同志,肩负着沿河人民的生命大患,恨不得即刻就达开封,与国民党共商一个妥善解决黄河堵口复堤的办法情况。
关键词: 国民党 黄河口 堵口

内容

晋冀鲁豫边区代表晁哲甫、贾心斋、赵明甫三同志,肩负着沿河人民的生命大患,恨不得即刻就达开封,与国民党共商一个妥善解决黄河堵口复堤的办法。不料,他们在途经安阳时,却遭到国民党四十军的无理留难。一个佩带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少将参议官衔,名叫李谊渲的人,明知三代表是专为解决黄河归故问题而来,却说什么“来的十分冒昧”,“共产党现在不合法”,并极力污蔑解放区军民。三代表极感气愤,给以正义的驳斥,使其理屈词穷无言可答。但是,他们还是处处设置障碍,不让赶赴开封。在这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贾心斋同志对国军这种鄙卑的行径,进行了当众指责:“我们此行,是受边区数百万人民的重托,担负着沿河数十万居民生死攸关的责任,谁阻碍了我们这种为人民的神圣意志,我们将不惜任何牺牲,向其展开斗争!”接着又向其提出了严厉的书面质问和批评。到了第四日,赵守钰闻讯后,也感到分外生气,即刻派王恢先、孔令榕二人,用专车把三代表接到了开封。从此次事件中,人们不难看出,国民党政府对黄河归故问题到底怀着什么样的用心。
  三代表于1946年4月5日抵达开封,国民党黄委会、行总给予热情地迎接和招待。当日,赵守钰就主持召开了预备会议,商定谈判程序与谈判要点。次日,即开始了第一次会谈,各有关代表相继发言后,中共代表就关于黄河的实况,人民八年来所遭受敌祸灾荒的痛苦生活惨状,及其听到黄河归故消息后的惊慌情况,做了真实的报告,与会各代表无不表示深切的同情。
  4月7日,国共双方就“先治河后堵口”、“解放区派代表参加治河组织”、“救济河床居民”三个问题进行了继续会谈。第一个问题,国方认为,水的季节性很大,如不早日下手,秋水泛滥将无法堵口。因此,协议认为:堵口与浚河、复堤并进,但堵口到一定程度即行停工,等待治河工竣。浚河、复堤未及全部完成前,绝不能最后堵口。
  第二个问题双方协议:直接主办堵口、复堤工程的施工机构,应本着统一合作原则,双方参加人员协商办理。解放区工段由国方黄委会与解放区治河委员会双方组成施工机构,共同负责办理浚河、复堤、救济等事宜。
  第三个问题曾引起争论。中共代表提出“河床居民迁移应由国家每人赔田地三亩,房屋一间,以维持最低生活”一项后,国方认为:“河床土地是国家所有,政府不能给予赔偿。”此种说法,显系曲解是非,对人民疾苦不负责任的态度,没能获得多数代表的同意。经中共代表据实说明“国家从来也不可能购买过黄河河床土地”后,大家才一致认为:“河床内居民的迁移救济工作,自然是必要的。”第三个问题的协议是:一面由黄委会拟具预算,专案呈请政府核拨;一面由马(杰)署长、荷海宁分向行总、联总申请救济。
  此次开封谈判,虽然不能满足人民的希望和要求,但是,总算获得了初步协议,迫使国民党政府接受了我们的部分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开封协议,了解河床居民状况及堤坝破坏情形,以决策浚河复堤的施工计划,国民党黄委会特组成黄河故道勘测团,在中共代表的陪同下,于4月8日由开封出发,沿黄河故道至海口,历时七天,途经17县,跋涉2,000余里,对黄河故道进行了较全面的勘察。一路上勘察团的团员们亲眼看到了千疮百孔的大堤,破坏惨重的大坝,故道内堆积的沙丘,林木掩映的村庄及河床内青青的庄稼苗;并亲耳听到了故道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先复堤,后堵口”的呼声。勘察团的人们均说:“黄河故道破坏情形超乎预料之外。”国民党黄委会委员长赵守钰说:“黄委会必须与解放区各方合作,中央(指国民党)也不应不顾民命。黄河治不好,是国家的耻辱。”他又说:“黄委会编造预算时,按事变前物价增加2,000倍,在郑州物价已增长6,000倍,可是中央只按增加800倍批准,真叫我管黄河的人做难。”他还说:“勘察团从开封出发时,有人劝告我‘给共产党联系麻烦会更多’,但事实是,解放区的群众有组织,政府能协助,工程一定能更快更易进行。”在利津县勘察时,该县参议长和副议长对赵守钰说:“本县老百姓都不愿叫黄河再回来。”赵守钰在说明了黄河泛人民的悲惨生活后,表示意见说:“无论那里的老百姓都不应该被淹,黄河归故必须先修理河道和筑堤,保证不使这边的百姓受淹。”堵复局总工程师陶述曾向赶来请愿的群众表示说:“我是水利工程师,是叫黄河为人民造福的,不是叫黄河祸害人民的,不复堤,绝不堵口放水,如果蒋介石不听,我就辞职不干。”
  黄河故道勘察团于4月15日返回菏泽。当日下午3时,我代表冀鲁豫行署设宴为勘察团洗尘。晚上7时在菏泽交际处又一次举行了黄河问题座谈会,参加人员有我和冀鲁豫行署的贾心斋、罗士高、赵明甫、成润、华夫等;国民党黄委会的赵守、陶述曾、左起彭、孔令榕、许瑞鳌等;渤海区的刘季青同志也参加了会谈。
  在座谈会上,中共代表赵明甫同志首先根据开封会谈精神及勘察情形,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此次黄河归故系国民党政府有所计划,与黄河自然泛滥改道不同,应力求一劳永逸。根据勘察情况,浚理河道较为修堤修坝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于浚河复堤工程完竣后,方能合龙放水。第二,经此次勘察后,更感救济工作之艰巨。故道内新建村庄很多,救济问题应再慎重考虑,必须保证每人维持其适当生活。第三,冀鲁两省之黄河故道90%在解放区,为施工方便及增强工作效能,治黄各级组织,均须解放区政府参加领导及一切工作。后经6时30分钟的分项讨论,获得协议,概述如下:
  一、明确决定浚河、复堤、修坝等工程完竣后再行合龙放水。堤线问题,除修补旧大堤外,鲁省南北两岸部分地区先修旧临黄堤,裁湾取直部分,得测量后再行决定。
  二、施工机构问题,仍以开封决议之统一合作精神,双方配备人选,具体人数俟双方请示上级后再决定。
  三、迁移救济问题,河道内村庄之迁移,已确定概算标准,由黄委会转呈国民政府行政院负责拨发迁移费,救济则代请行总、联总负责办理。
  四、为施工方便,急须恢复之交通,应根据施工情形逐步修堤,但不得作为军事运用。
  其他具体问题尚待继续商谈,但不得由此而拖延所有测量施工工作之进行。
  菏泽协议,是一个比较公正的协议。它的成立,使解放区人民,因黄河归故而惶惶不安、疑虑焦急的心情,才稍觉有点宽慰。然而,在菏泽协议刚刚签定后的两天,治河形势又突趋严重,群众情绪又再度焦急不安起来。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情况,包括一场严峻的黄河归故斗争、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我对黄河归故谈判的片断回忆 、华东大学始末回忆抗日根据地的胶东公学、从八路军山东干部学校到抗大一分校的回忆片、抗战初期的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聊城政治干部学校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段君毅
责任者
祝厚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晁哲甫
相关人物
贾心斋
相关人物
赵明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