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十八年的尼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90
颗粒名称:
五十八年的尼姑生活
分类号:
B947.52
页数:
9
页码:
170-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正品于一九二四年入泰山斗母宫为尼,到现在已五十八年了,对斗母宫的历史概况,庙内尼姑的变迁和我入庙后的生活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省
尼姑
泰山斗母宫
内容
我于一九二四年入泰山斗母宫为尼,到现在已五十八年了,对斗母宫的历史概况,庙内尼姑的变迁和我入庙后的生活情况等,简述如下:
一、我是怎样当上尼姑的
我的法名叫正品,今年六十五岁。原籍是泰安山口公社响水崖村,姓孙,父亲名孙永起。我小时候因家庭贫困,兄弟姊妹多,爹妈养不起,在我七岁那年,父亲托我姑奶奶(她是师曾祖荣桂娘家的弟媳)介绍,把我送到斗母宫出家为尼。
入庙为尼,在佛教中称为“明目投胎”,意思是有意识地脱胎投到佛门下为弟子。新尼姑入庙,庙里要举行酒宴贺喜,并在宴席上订立字据。当时庙里的住持是荣桂(又名法霖),当我父亲把我送到斗母宫时,庙里住持也摆了酒宴,参加酒宴的,除我父亲外,还有斗母宫附近的街坊。在酒宴间,住持把早已写好的字据读给大家听,字据写明入庙削发为尼,日后生死存亡概由庙方处置,原亲属不得干涉等内容。宴席过后,让我削去长发,换成尼姑服装,把我穿来的所有衣物,统交给父亲,父亲带着我的旧衣裳,与我含泪而别。从此,我这个无知无识的七岁幼儿,再也听不到爹妈的呼唤,再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过着孤寂冷清的寺庙生活。我入庙后,认仁声为师父。我十二岁那年,仁声师父因病去世,我又转在师祖能庆(仁声的师父)名下为徒。这时,我每日除学经拜佛外,主要是帮助师兄弟推磨轧碾,烧水做饭,侍候师叔、师祖和外来客人。我入庙后没有正式读书,只是师父用口授的方法教我部分经文,只能念滑句,不懂得经义。
二、斗母宫的兴隆衰替
斗母宫何时创建,没有记载可考,只知道是古“龙泉观”故址。它位于“万仙楼”以上,西为龙泉峰,东临中谷,自然风景优美。师祖们曾告诉我,在明朝时候,有个皇后来泰山降香,看到泰山盘路上,庙宇虽多,但不是和尚庙就是道士庙,她和妃嫔们连个休息更衣的地方也找不到,很不方便。遂叫她的臣下在泰山修建了一个尼姑庙,作为妇女憩息的地方,并从北京西城天仙庵选了一名法名“心海”的尼姑到泰山,把龙泉观改为斗母宫,建立了宫殿和神像,开了香火。从心海到我这一代为十一代,上溯到北京尼姑始祖我为二十七代。
下面是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立的世系石碑“临济正宗比邱尼世系图”。
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奉孝慈太后来泰山,曾到斗母宫降香,并以斗母宫为憩息地,从那以后,庙内香火兴盛起来,并先后增建了配殿和钟鼓楼。过了一个时期,香火又逐渐衰微了。以后传至本三、绪魁时,因她们通文字,善酬对,又吸引了不少游人墨客,凡登山的宦室妇女,都入庙进香,并作休息地点,香火又兴盛起来,为当时各庙所不及。后来,年轻的尼姑不削发,留着大辫子,穿红戴绿,涂脂抹粉,致使一些城乡纨绔子弟入庙留恋忘返,破坏了佛规和当地风化。光绪二十九年,当时县令毛徵下令把庙内尼姑统统赶出庙去,换上了道士住持,将斗母宫复改为龙泉观旧名。可是,这样一来香火又不盛了,庙事萧条,甚至道士们不能维持生活。后由荣桂(即法霖师曾祖)向县令再三陈说,表示此后严守佛戒,肃改庙风。县令感其诚意,恢复了斗母宫的原名,所有尼姑重新回庙,并以荣桂为住持,小尼姑都削了发,粗衣菲食,虔守佛规。荣桂还到处化缘,远近募资,对各楼、台、殿、阁重加修缮,恢复了旧观,香火也日益兴盛起来。清朝末年,总兵张勋偕夫人来庙拴娃娃,后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其后曲阜孔家来斗母宫求儿拴娃娃,也应验了。于是他们都向斗母宫施舍了不少钱。另外,还有赵尔萃(赵尔巽之弟)等的资助,增建了“寄云楼”,粉刷和彩画了门、殿、楼阁,并砌建了“天然池”,添植了树竹花卉,显然成了一个游览胜地。这一局势,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三、斗母宫的建筑和供奉的神像
斗母宫分南、中、北三院。中院为全庙的主体。庙门与钟鼓二楼并列相连,门口有一对石狮,制艺精湛。中院的正殿三间,高大巍峨,殿内塑有‘“斗母元君”(即“千手千眼”佛神像)和二十八星宿像。“斗母”的全名为“先天斗母大圣元君”。传说她原是殷纣王的三女儿,因用她的眼睛和手臂医好了父王的病,有一天纣王看到空中有一位多眼多手的仙女,酷似他那三女儿,就下令建庙祀“三皇姑”。后被封为“金灵圣母”(按封神榜封名)。还传说“斗母元君”能率五斗群星、二十八宿、三十六罡星,是北斗众星之母。
中院东殿三间,正面原设南海观音菩萨神龛(木雕像),两边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神龛,后又增设了眼光神、斑疹神龛。东殿外还设有座南向北的“王灵官”神龛。
南院分台上、阶下两段。台上北屋六间,原为尼姑的卧室和书室。室前植松柏、黄杨,西边是竹园。阶下有一别致水池,名“天然池”,池畔植银杏、黄杨等。池北是过厅,池东为“寄云楼”,飞檐挑角,雕梁画栋,长廊回转。此楼建于一九一四年,因它位于泰山高度三分之一处,云到此多不再随谷顺坡而下,故得“寄云”之名。
北院正殿三间,殿内正面供送子观音神像,两边供送身娘娘(即白衣菩萨)和碧霞元君神像,殿外有韦驮神龛。西配殿原供碧霞元君(铜像),后换为弥勒佛像。东轩三间,名“听泉山房”,对青山,房外有走廊,能俯瞰谷底和“三潭”碧波。院东北角解放后建石亭三间。此院正殿后面还有北屋六间,西边一间供地藏菩萨神像,其余为尼姑卧室。
庙内供神有如此之多,并且道、佛两教混合一宫,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吸收各种香客,增加香火收入。庙外没有田产,只有扩大香火收入,尼姑们的生活才能富裕些。
四、庙内的规矩和各种礼神活动
以前庙里有严格的规矩,要求徒尼虔诚遵守。凡入庙的尼姑,都有师承关系,行辈分得很清楚。入庙先认师父,与师父同辈的叫师叔、师伯,对师父的师父叫师祖,师祖的师父叫师曾祖,和自己同辈的统称兄弟。不能以姊妹相称。
入庙以后,不能随便出入。有事外出,必须经过住持允许,并嘱咐办完事即速回庙,不能随便游玩和串门。入庙后师父告诉要守五戒。五戒就是戒杀、戒窃、戒淫、戒妄、戒酒。为了笃信佛法,虔守佛戒,要到北京大寺庙受戒,时间五十三天。师祖能祥就是去北京受过戒的。据她说,在受戒期间,要摒弃一切私心杂念,要求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要求吃全斋,吃粗饭菜,米不用水淘,青菜也不洗净,但对饭食不准有任何嫌弃的思想和表现,用以磨炼性情。在受戒期间,还用爇香炙烧头顶或手腕,至少要炙成三个黑疤,作为受戒的标志。炙成六个、九个黑疤更好,能祥师祖的手腕里就有三个黑疤。受戒以后,就在佛门提高了一级资格,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入庙以后,必须吃斋。吃斋有两种,一是吃全斋,就是长年吃素,肉鱼类不能吃,葱蒜不能吃,就连鸡蛋也不能吃,只能吃豆腐、蔬菜一类的东西。再是吃花斋,即每年旧历六、腊月和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其他时间可以吃荤。一般是师父吃全斋,也要求自己的徒弟跟着吃全斋,师父吃花斋,徒弟也就吃花斋。
对庙内各神的礼拜活动可分两种,一是平时上香、送食和念经拜禅。每天早晨、晚上两次向各神上香。上香时,先燃着香,双手捧香磕头拜神,然后栽入香炉内。逢六、腊月和每月初一、十五,除早晚上香外,中午要增加一次送食。送食就是到各殿神前送一碗水、一碗米,放在供台上,晚上把水和米浇撒在殿门内外。本庙规定单日经、双日禅,就是每逢一、三、五、七、九单日在北院正殿神前念经,先念鱼子经(信经、弥陀经),再念赞子经(有韵,配以钟鼓)。逢二、四、六、八、十双日,除念经外,还要拜禅,就是边念经边跪拜磕头。以上念经拜禅叫做功课,所有徒尼一定按时参加,住持和师父们也尽量参加。另一种是节日礼神,所供各神像,都有圣诞、出家、成道等节日,他们的圣诞节分别是:斗母元君九月九日,观音菩萨二月十九日,碧霞元君三月十五日,文殊菩萨四月四日,普贤菩萨二月二十一日,……每逢神的节日,都要举行祝拜仪式。在仪式上要诵念全经,如逢观音菩萨圣诞节,先念《香赞》经:“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在金炉上,倾刻纷纭,即偏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接着是“称圣号”,即诵三次“南无大悲观音菩萨”,再念《大悲咒》七遍,然后念《心经》、《观音赞》、《观音偈》、《三皈依》等经。祝拜仪式的“拜愿”,除向“南无菩萨”十二拜外,还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拜。斗母宫地处登山要冲,风景又好,为游览胜地,庙内尼姑大部时间用于应酬游人、香客和礼神活动上,对佛法经义没有精湛的研究。
此外,每天一次洒扫拂拭庙院、殿宇和神像,也是一种礼神活动。每天早晨对庙院和各神殿要进行清扫、擦供桌、拂神衣、净神面等,还要清理纸灰香灰、浇花整地等,以上活动都由徒尼分工负担。
逢年过节,得给师父(祖)磕头礼拜。每天早晨要到师父(祖)处问安。侍候客人时,得站在一旁,毕恭毕敬地给客人装烟、奉茶和听候差使。平时徒尼干活或做功课都要小心谨慎,如有差错,就要罚跪甚至挨打。
五、解放前庙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概况
那时的经济收入有三:一是拴娃娃(即祈求生儿),拴娃娃的过程是,先由拴娃娃的人提出要求,然后确定一位师父办理。拴娃娃者用红头绳(绳两头拴有一对制钱)拴定小泥娃娃,师父用帖子写上娃娃的名字和本人的名字,交给拴娃娃的人带回家去。拴娃娃者要交一吊至五吊钱(富宦人家交的多),如带去所拴的泥娃娃,得交五元或更多的钱。二是香火收入,平时来庙拜神的,多自愿施舍部分香钱。许愿和还愿的施主,有的为神挂袍和送纸香供品等物,有的施舍部分香钱、供钱。三是副业收入,庙内卖茶水和简单的饭菜(有时还卖香纸),收入部分利润。另外,如遇到大的困难或修缮殿宇、重塑神像等大的开支,就要出“缘布”到外地化缘(即发动募捐),较小的开支,就到泰城附近化缘解决。
庙内人员集体生活,平时多吃红粮煎饼和小米粥,逢节日或有客人时才吃面食。平时吃菜也较简单,以豆腐青菜为主。碾米磨面和加工熟食等累活都由我们师兄弟干,我先学会了摊煎饼和针线活,后来又学会了烹调,因技术较好,就叫我站厨房做菜。
每年正月十五日以前和庙里重大节日,客人特别多。庙里师父有认干亲的习俗,有的师父有几个干亲。认干亲的原因,是有人因为小孩有病许愿,小孩病好后提出认师父的要求,师父答应后,这小孩的父亲就与该师父交为亲家。每年春节后干亲带着礼物到庙里来看师父,庙里要象招待客人那样招待干庙内设有学校,聘请教师教徒尼学文化(也吸收庙外儿童入学),我进庙时,因师父(祖)们多,师兄弟少,忙于干活和侍候人,没工夫读书。另因迎接游人和开展香火的任务重,没有讲经的专人,徒尼对佛经学习很差,懂得很少。
六、解放后斗母宫尼姑的变迁情况
解放后至一九六六年,庙内尼僧由九人减到四人,年轻的经过学习,多数还俗嫁人,剩下能祥、仁德、仁义和我。
那时,县委统战部和政协组织我们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时事政策(以宗教政策为重点)和社会主义教育课。通过学习,我们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的领导好。认识到护庙、保护文物古迹、保持庙内清洁卫生,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之我们心情愉快,工作积极。那时我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卖茶水和饭菜,另外,仍有少部分游人自愿到神殿内施放香钱。每年政府还救济我们一至二次,能维持生活。
文化大革命中,庙内神像全被破坏,“造反派”把我们当成牛鬼蛇神,全部赶出庙去。这期间,能祥死去,仁德、仁义还俗嫁人,只剩了我一个人在庙外投亲友劳动谋生。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我又回庙,每月三十元的生活费,并成为本市政协委员。一九八○年我又参加了全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会,还被选为这次代表会的理事。我虽六十多岁了,但有信心把庙看护好,保护好文化古迹。为把泰山建设成为第一流的风景区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山东省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文物古迹的资料统计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