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潍坊的传入与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89
颗粒名称: 基督教在潍坊的传入与传播
分类号: B97
页数: 10
页码: 160-1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入潍县,建立了教会、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的“乐道院”,成为当时潍县第一个基督教传播点,并逐步发展为基督教的基地。后来,一批具有爱国心的信徒脱离美国长老会,实行中国人自办教会;同时,基督教的其他教派也陆续由外地传入潍县,真耶稣教会、灵恩会、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召会、基督教聚会处、耶稣家庭、救恩堂等先后建立。解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以上各教派逐步统一于潍坊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之中。
关键词: 山东省 基督教 潍坊

内容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入潍县,建立了教会、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的“乐道院”,成为当时潍县第一个基督教传播点,并逐步发展为基督教的基地。后来,一批具有爱国心的信徒脱离美国长老会,实行中国人自办教会;同时,基督教的其他教派也陆续由外地传入潍县,真耶稣教会、灵恩会、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召会、基督教聚会处、耶稣家庭、救恩堂等先后建立。解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以上各教派逐步统一于潍坊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之中。
  一、美国基督教长老会
  公元一八七○年前后,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道牧师狄考文来到烟台,活动于烟台、蓬莱之间,在蓬莱建造了教堂,又开办了“文会馆”(学校)。公元一八七五年到一八八○年之间,狄氏为扩大其传道范围,曾应邀同旅烟经商的潍县人李始元(人称李八先生),来到潍县东郊李家庄李的家中住过一段时间,进行筹建“乐道院”的首次勘查。一八八三年,狄氏四弟狄乐播及其夫人狄珍珠来到潍县,正式在李八先生的协助下,在李家庄西北角购置地基兴建教堂。
  “乐道院”初建时,内部设立基督教长老会,文华馆(男子中学),文美馆(女子中学),教堂,圣经学校和妇女识字学道院,另外还设立医院门诊部和简易病房。狄乐播在院内全面负责并兼任文华馆校长,其妻兼管妇女识字学道院。以后,美国差会又派美国牧师费习礼、方达连二人到潍,襄助狄氏管理教会。
  一九○○年,潍县城乡人民激于正义的民族义愤并受到义和团反帝爱国的思想影响,烧毁了乐道院。当时为首的牧师方达连逃出教堂,并用小型手枪枪杀村民一人。当时,山东巡抚袁世凯,秉承清廷媚外政策,支持美国教会利用庚子赔款,在乐道院毗邻购地三十多亩重新扩建。乐道院逐步形成了美国教会在潍坊地带传教的中心和基地。它统辖的各地教会包括:潍县、昌乐、安丘、寿光、昌邑、乐安、博兴、诸城、平度、临朐、饮马镇等十多教区。其中,有八、九处建有教堂,配备有专职牧师。其他传道点,也定期派遣传教人员轮值布道。从一八八三年开始传道到以后的六十年间,仅潍县城一地的教徒,先后即达二千余人,连同其他教区,就有教徒约三千五百到四千人。
  狄乐播一九一九年病逝后,其妻狄珍珠继续掌管乐道院。狄珍珠死后,继任者是美国人樊都森牧师。男校聘美国人韦礼华生任校长,女校聘美国女教士李恩惠任校长。同时,登州文会馆与青州广德书院,迁潍县合并为“广文大学”。又开办华北神学院,由美国人赫士负责。樊都森回国后,美国人芮道明、吴牧师、梅格登三人陆续来潍县掌管教会。在教会中也有部分中国牧师,其中较著名的有马景堂、李道辉、魏允中、张学恭、黄乐德等。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制度规定,乐道院内所有人员(包括教会、医院和学校),必须遵守教会制定的敬神制度过宗教生活,比如:每星期天上午举行礼拜,下午举行主日课(只儿童参加)。一周之间,每日早晨小礼拜;每星期三晚上祈祷礼拜;每餐饭前,每晚睡前必须默祷等等。
  乐道院的重要节日和活动有:每年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圣餐礼拜,牧师为新教徒“施洗”。长老会施洗是“点洗”,即牧师以手蘸水点信徒前额。
  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圣诞节。
  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后的星期日过复活节。
  每年秋收后,在一次做礼拜时举行感恩节。
  每四年举行一次奋兴会。这是这个教会一切活动中规模最大的活动。与会人由各县教堂选送。不过,这些制度后来随着学校、医院从业人员之增多,也逐渐松弛。尤其是学校,由于形势发展和青年学生的多次斗争,负责人员也多半换上中国人,教会的色彩就显得淡薄了。
  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人芮、吴、梅离华,乐道院由中国牧师黄乐德、马景堂、滕景瑞、李道辉四人主持。日本投降后,芮道明、梅格登又来到乐道院,但已不能主宰一切。解放前夕他们离开潍县以后,乐道院就全是中国人了。
  二、中华基督教自立会
  一九三○年,在潍县乐道院的部分中国长老,不甘心受外国传教士的屈辱,由滕虎臣发起,在张雨臣、张执符、陈熙之、郎寿臣、丁执庸、张恩源等人的赞同和参与下,创立了中国人自办的教会“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提出的宗旨是:“传道有圣经,信教有自由,在中国传道,中国人信教,不听外人指东划西。”他们脱离了美国长老会(乐道院),谢绝一切外资,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教会。
  他们付出现洋七千五百元,向乐道院长老会购买了城里南门大街、东关猪市口两处教堂。一切教义教规,悉如以往。这样,城区内的教会主权和传教事务,完全由美国长老会转移到自立会。南门里教堂聘请住堂牧师领礼拜讲道,他们先后是:王启明、刘训道、魏允中、李道辉、刘子耀、邓景唐、孙来章……等。东关教堂,只有一个住堂长老负责,他们先后是:张象可、常××、刘祥林、顾溪林、牟风亭等。
  当时教徒人数,多达六、七百人,其中妇女、老人居多(城里近五百人,东关二百余人)。但每逢礼拜天进教堂作礼拜的人,两处至多不过二、三百人。教会经费,主要依靠“华丰机器厂”提供。因该厂经理滕虎忱、主管会计张忠源是自立会发起人,所以教会的收支归“华丰”会计室一面全管。
  三、基督教聚会处
  潍县的基督教聚会处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当时,有传道工人(传教人员不称“牧师”而称“工人”)李长寿、张子洁二人由济南基督教聚会处来潍传道,住在增福堂街丁承芳家,李还带来一批书籍。聚会处成立之后,教堂最初用丁家私房,后来又典了南门里一个厅房院作为教堂。负责人先后有丁承芳、李延文、高鉴光、丁如卿、郎希泉、于鉴明等。传道工人除李长寿、张子洁外,还有刘卑皿、赵棋光等。
  聚会处亦称“小群”,是国际间一个基督教派系。他们区别于其他教派的地方是:教义上是“属灵派”,各地教会独立自主,没有隶属关系,由终身制的长老负责管理。长老由工人中选举产生。长老固定地点不动,工人流动各地传道。工人无定额收入,由所在教堂信徒献款的多寡而定。他们教义的核心即是“信”:“只要信,就得救”。其他教派所有的宗教节日一概没有。每礼拜天一整天,完全用于宗教活动,上午正式礼拜,下午举行“掰饼会”。在会上,举行圣餐礼拜,信徒捐献等活动。凡女信徒进教堂必须“守地位”,即用帕子蒙头、戴顶帽子或用布遮住头顶。祷告须下跪,信徒入教,受全身浸洗礼。除礼拜外,经常举行“聚会”,比如:祷告聚会、读经聚会、姊妹聚会、特别聚会(请名人讲道)等,这也是“聚会处”得名的主因。
  聚会处教徒人数最多时一百五十到二百人,但每次宗教活动,参加者不过三、四十人。
  四、神召会
  潍县的神召会于一九三六年成立。它是基督教美国神召会分布在这里的一个传教点。最初是由杜金城负责,讲道人有张恒蔼(山西榆次人)、王教恩(山东章丘人),还有后来的李雅各,三人都是美国教会设在北京的“真理学院”的学生。教堂原系典用太平街王筱梅家房子,嗣后,迁往北门大街,再迁大十字口西侧,第三次迁移到十字口东侧原考院附近。这时教会经费,部分是由北京汇来。
  教义与所有制度,与其他教会互有异同。“神召”二字即他们教会的教义。他们规定,接收教徒,随时皆可,教徒入教须下河,受全身浸洗礼。宗教生活中,有“接受圣灵”这一活动。信徒人数约六、七十人,每周礼拜时,也不过二、三十人。多系妇女、无业者、老人。
  神召会的负责人杜金城系翻砂模型技师,他返青岛原籍后,教务全由讲道人自理。一九三八年王教恩、李雅各二人主持时,曾有一个美国传教士到潍县视察工作。王、李走后,传教士王大光由北京来潍县主持神召会。王亦系“真理学院”学生,其妻张瑞珍是个医生。教会事务,王大光一面全管。除在初次来潍时北京教会给他大洋一千元外,本人每月收入未再公开。
  五、耶稣家庭
  耶稣家庭不只是个宗教团体,而且是个一起生产、共同经营的经济团体。它起源于一九二一年,泰安县两名中学教师敬奠营、夏传真在今大汶口公社敬家马庄办起的一处“学道房”,后来传入潍县。当时教徒多系老年妇女。他们一面传教,一面种桑养蚕维持生活。一九三六年前后,他们兴建新房、扩充置地,正式命名为“耶稣家庭”(简称家庭),并提出:“不欠债,不劝捐,男耕女织,自谋生活。”
  一九四四年,潍县亚东药房经理丁寿卿偕弟丁书礼,携眷男女十七口连同家产,赴泰安加入“家庭”。原亚东药房用房,即成立了潍县的“家庭”,由泰安派来了张崇德、周玉贞、朱大娘三人主持“家庭”事务。
  “家庭”的宗教制度与活动有:星期日正式礼拜;“圣诞”、“感恩”、“复活”各节都有活动;入教受洗全身浸洗,每年两季举行洗礼与圣餐礼拜;每日天亮举行“晨更祷告会”,每日晚间举行晚会;每年正月初一、六月初一开始,禁食十天。期间,允许饮粥。但不强制,自愿参加。潍县的“家庭”规定每礼拜天早上禁食一餐。
  潍县“家庭”教徒发展到三、四十人。他们购买近郊黄家庄子一块田地,种粮种菜,开设油坊、粉坊,并经营零食业,全体教徒分工劳动。全部资金来自教徒投入“家庭”的资财,所有经济收益,归“家庭”统一支配。但由于其中留洋高级知识分子、讲道人、医士等人参加劳动较少或者根本不参加劳动而生活又较优异,久之,教徒之间意见丛生,争执日烈,闹到最后,在一九五二年只好“分家”。主要是卖掉“亚东”原址房产,所经营的企业资财作价划归私人自管自营,其价款分作两部,一部分按人按份归还教徒的投资,一部分用以购置松园子街的房子,设立“松园子街基督教堂”,表示“家庭散伙,仍传耶稣”。
  六、灵恩会
  灵恩会的产生,根据现有资料,先是由山东费县传出。时间约在一九二四年。潍县有四个专职牧师,魏精一、于廷恩、赵子聪、咸荣辉曾赴费县去学习,同时,临沂长老会杨玉林牧师也来到潍县传播灵恩教义。
  县城十字口西“达生药房”杨岫山大夫,系长老会的长老,每逢星期天,他照例在自己家里(药房后院)领着附近信徒们作礼拜。一九二五年,有个马九如牧师来潍,在“达生药房”住了七十多天,传播灵恩教义。当时邮局局长孙竹卿,惠东药房东家张纫秋(女)等人集资购买南门大街道西一个厅房院,正式成立了灵恩会教堂。教徒最多时不过一百余人,作礼拜时参加人数经常到三、四十人。其中不少是由自立会(路东教堂)转过来的。
  灵恩惠的教义是:“我们独得圣灵恩惠”。基督教称“神”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至于其他宗教节日,大致与长老会同。
  七、真耶稣教会
  真耶稣教会于一九一七年成立于北京,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四年之间传到潍县。北京的创始人是魏保罗,传入潍县的是张彬(又名张灵生)。他们立教会的五大教义是:①安息日是诫命,必须遵守;②浸身洗礼;③接受圣灵;④圣餐;⑤洗脚礼。基督教在“主日”问题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星期六这天为安息日,停止一切工作,礼拜上帝,并引《旧约》“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另一种解释,说耶稣是星期日复活的,应定星期日为“主日”。真耶稣教是信奉前一种解释。
  他们的负责人有张灵生、谭公田、张巴拿马、王来祥、岳雅各、丁德真(女)等。因不团结,一九二五年,上海总会派来冯荣光、朱恩光。在上海来人离潍之后,便由李成荣、陈宝荣、刘书义三人主持教会。
  他们教徒最多不过二百人,最盛的时候,传道方式非常铺张,一年两季开灵恩大会,邀请各界参加,并排成长队张旗游行,下河受洗,尽情宣扬。传道点有坊子、夏庄、前杨家埠、昌乐、苇沟等地。日伪时,日人成立华北总教团,真耶稣教被迫参加,停止了教会活动。抗战胜利后,由丁庆福、谭盛恩、张风义等人主持买下韩愉亭酒店房子,还有个别负责人归回了过去占的教会财产,这样又开始了宗教活动。
  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于一九三○年,由传道牧师沈建磐来潍创建。这个教会起源于美国,中心设在华盛顿,它的布道网点,遍及各地。
  这个教会的命名,据讲:“安息日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节日,是世界起始。基督复临在天地末日,表示世界终结。这个教会表示从天地起始到天地终结的所有道理。”这教会在潍县信徒不多,主持人有沈建磐、杨汉章、沈子明等。日寇入侵时,很久无人负责。一九四九年,王天斗从青岛来到潍县主持该教会,直到一九五九年成立三自爱委会。他传道主张“愿信教即收为教徒,不愿信不勉强”。所以,教徒最多时,也不过三、四十人,其中多半老人、妇女、小摊贩等。他们在安息日问题上与真耶稣教会相同,其他宗教节日,一概没有。一九四六年,该教会在东关北大路平安过道办了一所“三育小学”,校长谭悦俊,副校长王君明,只有一班学生。
  九、救恩堂
  救恩堂不是一个独立的教派,而是由美国长老会的部分教徒私人设立教堂自主办教的小型教会。发起人陈兴廷是一个全家劳动的手工业者,他们开设教堂,热衷于宗教传播,一九四七年和戴立贞、于建东二人(皆教徒)议定,暂借戴立贞私有楼房两间作教堂,开始讲道。讲道牧师是由乐道院请来的。凡是居住在南门和月河崖的基督教徒,由于距离近,都来听道。
  他们为购买房产正式建立教堂,醵资托人购得座落南寺前巷一处四合院房屋九间,便正式命名为“救恩堂”。由陈兴廷、刘廷俊、董春令三人为执事,由赵光汉为主管会计,还有一个于廷东也在教会负责。所有上述人员多半都有自己的专业,无需教堂付出代价。
  该救恩堂的一切宗教制度礼仪,完全同于乐道院与自立会。教徒最多到会二、三十人,完全是乐道院、自立会原来的教徒,自己不吸收新教徒。最初乐道院牧师每周来堂讲道,渐渐也就不来了。后来家住东关的黄伯祥(长老)经常来堂讲道,以后也因路远逐渐减少了讲道次数。最后,多由陈、刘、董三人领着教徒活动。潍坊市成立三自爱委会时,他们都有本职,因而无人参加,教会事务也就停办。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山东省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文物古迹的资料统计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振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