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敏家世及青少年事迹片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58
颗粒名称: 陈少敏家世及青少年事迹片断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5
页码: 10-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陈少敏同志的家世介绍和青少年时期先进事迹片段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省 青少年事迹 陈少敏

内容

陈少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同李先念、郑位三等同志一起,创造了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对发展中原地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很大成绩。她是我党长期主持一个地区工作和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少有的女领导干部。在十年动乱期间,她坚持革命原则,坚决抵制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被迫害致死。
  陈少敏同志的家乡是山东省寿光县范于村,我与她是同村近邻。她比我大十岁,我与她弟弟又是同学,所以我了解一些她的家庭及青少年时代的情况。
  陈少敏本姓孙,原名叫孙肇修,她参加革命后改名为陈少敏。我记得她的老家在村子的北边。家中西屋三间为主房,东屋三间和北屋二间都十分矮小,土墙草顶。院前是小巷,院后是树林。她家历代贫困,靠租地过活。她的父亲叫孙万庆,兄弟三人,孙万庆行三。孙身材魁梧,性格刚直,为人慷慨,青年时期曾参加辛亥革命,与同县人赵化溥等,在潍县组织革命军,宣布潍县独立,孙担任革命军连长。当时由于革命力量单薄,清军反扑,孙单身提枪保护赵化溥回到寿光(赵化溥是寿光斟灌人,其子赵魏也是辛亥革命党人)。赵品学兼优,德高望重,曾创办化溥小学,倡导革命。当时赵化溥家境富裕,便在范于村购地十几亩托孙万庆一家代为耕种。自此,孙万庆便回家一面种田,一面办学。孙担任校长,办起了范于小学。这是我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孙万庆在学校中提倡进步思想,主张男人割辫子,妇女放脚,反对封建迷信。在学生中宣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以激发青年人的革命热情。他也以这些进步思想教育他的子女,因此,他的子女从小就具有了一些革命意识。孙万庆在一九二○年病逝。身后留下妻子、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孙茂修,在家务农,结婚后不久死去,并无后代。二子孙聿修,早年加入共产党,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一九八○年在青岛病逝。大女儿和三女儿在少年时即因病死去,二女儿孙肇修即陈少敏同志。
  我看到有的材料上说,陈少敏同志十三岁即到青岛进纱厂当童工,并说她有一男孩,在丈夫牺牲后死去,这些说法不准确。陈少敏生于一九○二年,她在十四岁以前的童年时代是在家乡范于村度过的。这时期她家人口多,收入少,家境贫困。她从很小就参加劳动,除在家推碾、拉磨、拾柴、照看弟妹外,还参加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这在当时,妇女下坡干活还是少见的。在农闲时间父亲教她识字、读书、讲国家大事。在繁重的劳动和贫苦的生活中,她体会到了中国贫苦农民生活的痛苦,产生了朴素的阶级斗争意识。同时在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启发下,她产生了变革现实的革命思想,她常对人说:“将来都要改变的,人人有饭吃,有房子住,不受外国人欺负。”这时正是辛亥革命以后,她对男人割辫子、妇女放脚、男女平等、女孩子上学等新鲜事物接受很快。在那时全村妇女无一人上学,她却要求上学。那时妇女都还大兴缠足,她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硬不缠足。有人叫她“孙大脚”,她毫不介意。对封建旧势力不妥协的反抗性格,在她的少年时代已显露出来。
  陈少敏同志十五岁到十七岁时,到本县黄家庄教会学校上学,当时在附近几个村庄她是第一个女学生。因为那时范于学校只收男生,不收女生,所以她就远出二十多里到黄家庄就学。在教会学校里她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也受到一些自由、平等、博爱、科学救国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思想进一步解放。她认为中国要强盛起来,必须人人学习新文化,掌握科学知识,才能铲除愚昧和落后。她常说:“一个人不识字,就无法掌握现代科学,建设新国家。”因此,她在假期里,用自家的西屋当教室,动员本村十几名妇女上学,办起了妇女识字班,发给每人一个本子,学习拼音字母,还学唱歌、诵诗。她自己充当教师。那时有的人对她的作法看不顺眼,讥笑她“傻气”,指责她“异样”,但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仍然认真地教人学文化。这也看出她在青年时期就有救国救民的大志。又有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倔强性格。
  陈少敏同志二十岁以后,在潍坊市文华教会学校上中学。在这里她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视野开阔了,认识事物更为深刻,凡事都用脑分析,对祖国未来充满着希望。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原来在寿光城的西南方向,离城二里许有一石碑,这石碑立在小路旁边,平时和一般石碑相似,没有两样,可是一到阴天,碑的正面就出现一个湿润的影像。从远处看去,就象一个老人,向里站着,低着头,躬着身子。过路的人都说奇怪,对此,就产生了一些迷信传说。陈少敏同志听到这事,总不相信有鬼神。有一次她借放假的机会,选了个大阴天,跑了二十多里到县城去看石碑。我们在寿光上学的学生也都一块跟着去看。当我们走到碑前,看到碑的正面果然出现湿润的人影时,同学们都大惊小怪起来。她却沉默不语,把碑身上下打量了一番,又抚摸了一下,想了一会说:“这没有什么奇怪,更不是鬼神作怪。古人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下雨以前,空气里水分多,遇到冰冷的石块就结成小水珠,所以石头就潮润,这是种自然现象。”可是我们一些年龄小的同学们都不懂这些道理,围着她问道:“为什么成为人形的石头就潮湿,而旁边的石头不反潮呢?”她解释说:“成人形的这块石头,质地坚硬,温度低,所以反潮;周围的石块质地松散温度高,同样情况就不反潮。”大家听了都觉有道理。看完石碑后,同学们都满处乱跑,她却独自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四处瞭望一番,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将来是个繁华地方。”别人说:“你还会看风水?”她说:“我不相信风水那一套,但是我看这里南通益都,北至羊口,东到潍县,西至广饶,将来这里公路、铁路一修,四通八达,不就是个繁华地方吗?”但是当时这里还是些弯曲小路,一片荒草野坡,谁相信她的话呢?可是事过三十多年,这里真的修上互相交叉的五条沥青马路,修建了旅馆、饭店,成了大市场了。
  陈少敏同志在二十岁以后就到青岛去了,听说进了工厂,当了工人,后来参加了革命。一九三二年我又见到她,那时她和丈夫一块来到家乡,同时带来了她的小女孩。女孩刚出满月,她就把女孩留给母亲抚养,接着夫妻又远离家乡,过那种四海为家的革命生涯。后来她的女孩活了五个月,因患泻肚子病死去了。
  陈少敏在对敌斗争中非常机智。我听本村李成章(字少文)说过一件事。这事是李成章亲自见到的。李是寿光范于村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一九三五年在济南女子中学任英语教师。那时陈少敏正做党的地下工作,她因事到了济南,被国民党特务发觉了,有两个特务跟踪追赶她。她化装为一个长辫子妇女走街串巷地想甩开特务,可是特务紧追不放。她一直跑到李成章任教的女子中学,便大模大样地走了进去。特务追到门口,见她进了校门,就在门外盯着,等她出来。因为那时女子中学,外边的男人不经学校传达许可,不得随便入内。所以特务们就等在外边。陈少敏进校后找到李成章,把别人支开,对李说明真情,并说行李物品都在住处,手中分文无有,叫李设法帮助。李看在同村面上给了她十元大洋,并把她藏在自己宿舍里。陈少敏在宿舍里化装成一个老太婆,便大模大样地拿着包袱,装作女学生家长的模样,走出校门坐车走了。特务们守到傍晚,没见出来大辫子闺女,便回去向国民党特务机关汇报。特务机关到校内找人,也没找到。李成章被传讯,经过好多周折才免于罢职。李成章后来知她已化装逃走,才放了心。一九四八年寿光刚解放不久,陈少敏曾着人劝李成章参加工作,可是李顾虑很多,没有干,后来他逃往台湾,现在美国。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山东省抗战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事迹、文物古迹的资料统计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子元
责任者
蔺嘉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少敏
相关人物
山东省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