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威海保卫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15
颗粒名称: 解放战争时期的威海保卫战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9
页码: 188-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解放战争时期的威海保卫战,包括了威海保卫战前的形势、威海保卫战的经过和主要战斗、威海保卫战的特点。
关键词: 山东 战争时期 保卫战

内容

解放战争是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彻底推翻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威海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威海保卫战,作出了光辉的贡献。我们曾和威海军民一起进行了这场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在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勤奋工作,努力劳动,无愧于革命前辈,我们以对历史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准确无误地对当年的战斗经历回忆如下。
  威海保卫战前的形势
  从一九四七年下半年起,全国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我刘(伯承)邓(小平)大军飞渡黄河,开始了大反攻。渡河战役胜利后,立即挥军南扫,进行了被誉为“历史壮举”的千里跃进,征豫北,转战大别山,直抵长江沿岸。威震华东的陈(毅)粟(裕)大军则于莱芜大捷、孟良崮大捷、南麻、临朐大捷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之后,南越陇海线,驰聘于苏皖间的广阔战场。我第二、第三两大野战军在江、河、海、汉间完成了战略展开,由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已经变成中原逐鹿战了。
  就在这种形势下,愚蠢的敌人于九月初,发动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个地区性攻势。他们拼凑了第八、九、五十四、六十四、二十五、四十五等六个整编师共十八个旅,向胶东半岛扑来,梦想挽回败局。敌人对胶东的冒险进攻,随着我军十月三日的胶河大捷,便宣告失败。之后,于十一月底将其整编九师、二十五师调往淮海战场,又将五十四师调往东北,胶东北海战略要地烟台、威海、福山、蓬莱、龙口等,只留下八师的四个旅(第一、一六六、一〇三、四十二旅)。而侵占威海的敌人,长达半年之久,只能龟缩在棉花山、刁山等几个小山头上,不敢进入市区,最后在我猛攻刁山之夜,夹着尾巴逃走了。
  威海保卫战的经过和主要战斗
  蒋匪军于一九四七年十月一日占领烟台,二日占领福山,三日进犯牟平,五日在威海登陆,从此开始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威海保卫战,直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敌人乘船逃窜。在这长达半年之久的威海保卫战中,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威海人民及其子弟兵,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以劣势装备,先后抗击全部日式装备之敌二十五师和美械装备的整八师各一个旅,消灭敌人一千余名,以二百余名英雄儿女的生命为代价,在英雄史册上,谱写了威武雄壮的历史新篇章。
  (一)迅猛的棉山反击战
  一九四七年四月五日,蒋匪军整二十五师三二二团以先期侵占的刘公岛为依托,在五艘军舰的掩护下,于合庆村、半月湾、黑水洋之间偷袭登陆。我留守威海的一个组建不久的警卫营,发现敌人登陆后,迅速迎战,严守在东山一带。敌人登陆后,主力聚集在合庆滩头阵地,并连夜在棉花山修筑工事。我西线部队击退由烟台、牟平东犯之敌后,根据威海方面的新情况,立即回师威海。司令员彭栋材只带了参谋人员、警卫分队和电台,连夜乘卡车急返威海,令三团、二团急行军东进。彭司令员赶回威海后,抓紧了解情况,亲自侦察地形,并立即向许世友、谭震林首长建议,乘敌立足未稳,迅速组织反击,军区批准了这一积极的请战建议,并令已调给北海军分区指挥的原东海军分区独立一团,急回威海参加反击战。一、二、三团先后赶到阵地,仅用三天时间,就做好了总攻棉花山的作战准备。战斗部署是:一团担负东山向棉花山的主要突击任务;二团以一个营(二营)于一团左翼进行辅助性进攻,以另一个营(一营)沿刁山、孙家疃方向敌之右侧后,迂回进攻。三团于刁山地域任预备队。对棉花山的总攻于十月十三日二十一时发起。处于背水作战的敌人,凭借其居高临下的地形和日式装备的优势,与我展开激烈的战斗。我一团以勇猛的攻势,迅速攻占棉花山南侧高地的大部分阵地。二团副团长彭云清身先士卒,深入到连指挥所,冒着密集的火力,向敌人冲击。我四个营的兵力与顽军防守的敌人一个团,在狭小的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阵地数次易水。经过八个小时的激烈夜战,我军予敌以重大杀伤后,随于次晨五时有组织地撤出战斗。
  棉花山的战斗,重创了敌人,增强了我军民保卫威海的信心,争取了配合胶东战局拖住敌人的宝贵时间。敌二十五师从蒋匪发动内战起,由苏浙地区调到鲁南、胶东,一直是替蒋匪打头阵的部队,登陆威海也是企图迅速夺占市区,但在我地方武装的沉重打击下,只能龟缩在棉花山上。
  (二)英雄的古陌岭
  英雄岭上的这次战斗,发生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七日拂晓四时,坚持到下午四时。十一月十五日,占领半月湾地区的国民党军换防,国民党整八师一六六旅接替二十五师。换防的目的是调出二十五师去淮海战场。二十五师临走前,于十一月十七日拂晓四时发起了对我古陌岭阵地的进攻。参加进攻的敌军兵力有一六六旅的四九六团、四九七团和二十五师一部,还有刘公岛方向以及活动于孙家疃以北海面敌军舰的配合。我军担任在古陌岭一线防守任务的却只有独立二团一营的三个步兵连。敌我兵力、装备相差悬殊。开始,敌人凭拂晓能见度不良的自然条件,步兵迅速隐蔽地爬上山坡,尔后就在压倒优势的炮火掩护下,对我正面防守的部队发起猛烈的冲击。我防守古陌岭的一营指战员,沉着应战,将敌步兵放到近距离内,以步枪、手榴弹的密集火力,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后,立即跳出阵地,勇猛的进行反冲击,打得敌人落荒而逃。
  天亮之后,敌人重新组织炮火压制射击,并再次向我英雄阵地进攻。我军有了击退敌人首次冲击的经验,指战员们更有信心地组织了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前沿除留少数分队坚守外,主力隐蔽在阵地内工事中,在敌炮火射击时,我军隐蔽待机,躲过炮火杀伤;当敌步兵接近我前沿阵地时,除正面以火力杀伤敌人外,主要兵力从侧翼机动,向敌战斗队形的侧后实行穿插反击。久经战阵挫折,饱受我军迂回穿插打击之苦的敌八师,一发现这一见惯了的危险态势后,急忙将正面冲击队形改为其右侧撤的部署,连丢在阵地上的死尸也不敢收拾,就败下阵去了。
  上午除敌人零星打炮外,战斗出现了胶着状态。两次冲击都失败了的敌人又在重新勘察地形。我军趁战斗间隙,抓紧整修工事,鼓舞士气,抢救伤员,整顿部队,准备迎接更激烈的战斗。
  中午,敌人再次发起了对我阵地的进攻。他们组织了倾其全力的炮火,除其建制和加强的炮兵外,刘公岛方向特别是孙家疃以北海上敌舰的炮火,也集中对我狭小的古陌岭山顶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当时,我军装备很差,缺少构筑工事的工具和材料,只能用铁锹,十字镐挖掘点暴露式的简单掩体,在炮火轰击下,各分队伤亡严重,大量武器被炸毁。就在我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从正面进攻的敌人进进停停地开始向我前沿阵地靠近,战斗队形正面加宽,以防我向其侧翼迂回反击。其主力则从孙家疃我阵地左侧后,隐蔽的进行迂回包抄。由于敌人两次冲击皆来自正面,又因敌人密集炮火造成的浓厚烟幕,给我战场观察造成极大困难,狡猾的敌人迂回到我阵地侧后以后,突然发起正面、侧后面兵力火力绝对优势的攻击,最后,敌人攻上了古陌岭山头阵地,一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在古陌岭上展开了。我以寡敌众的分队,面对蜂拥冲来的敌人迎头冲上去,子弹打没有了,就和敌人拚刺刀,许多战士的枪上连刺刀也没有,就用枪托向敌人砸。枪也被打断了,就用手榴弹,手榴弹也用完了,就用石头当武器,连拣石头的时间都来不及,干脆就抱住敌人进行搏斗。就在这气吞山河的悲壮格杀中,我一营通讯班班长乔聚会,把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拉着以迅猛的动作冲杀到敌群中去,和敌人同归于尽。出乎敌人意料的这种英雄行为,把蜂拥而来的敌人打乱了,敌人出现了竞相逃跑的混乱局面。在我指战员的奋力拚杀下,敌人精心策划的这次大规模的冲击,又一次溃败下去。这时,激烈的战斗已经进行到了下午四时,敌人为了使其溃逃部队免受追击而被歼,陆上海上的炮火拚命向我古陌岭阵地轰击。我军为避免过多伤亡,乃乘敌混乱之际,在彭司令员的命令下,主动撤离古陌岭。
  在这次战斗中,我独立二团一营以一百多人的伤亡为代价,杀死杀伤敌人三百余人,稳定了威海保卫战的局面。此后,惨遭失败的敌人再也不敢在威海战场上组织进攻性的战斗了。
  (三)战斗的威海城
  古陌岭战斗后,敌人便在古陌岭、刁山、棉花山、东山和威海城北门外以及东北角之商会旧址一带,赶修了连绵密布的地堡群和层层防御设施。我独立二团奉命固守塔山、金线顶一线高地,并派出前哨连严守南大桥以南街区;三团于城西田村一带作机动出击部队;警卫营在奈古山一带,担任防守;威海市区则成了敌我双方争夺拉锯的战场。在这期间,就威海保卫战全局来说,我军处于主动进攻态势,敌人处于被动地位。其中,我担任机动作战的三团,曾先后发动过对槐树底、刁山的夜袭战,炸毁敌人地堡数十个,缴获轻机枪、冲锋枪、步枪数十支(挺),毙敌百余人。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晚九时发动的强袭刁山之敌的战斗中,我英勇的三团指战员与敌激战到午夜,敌人仓皇逃窜,我二团连夜尾击撤退之敌,一直追击到合庆村南,截获正在登船逃跑的敌后勤和家属的木船三只,其登舰逃跑的官兵,在我火力追击下眼看家属被截住而不敢抢救,赔了夫人又折兵,灰溜溜地向海上逃跑了。
  我二团在城南高地与敌隔城对峙,在开始阶段,敌为了掩护其防守部署,赶修工事,并对居民进行抢劫,在白天还不时派出小分队,窜进城里活动。我二团在夜间派出武工队小组,依靠人民群众查明敌人活动规律,在其经常活动的路上,埋设地雷,多次组织小分队设伏。后来我小分队白天进入市区的活动增多,直到敌人逃窜前的最后阶段,市区已经实际在我军控制之下。但这三个阶段中,却又是按天计算的,昼夜敌我双方都在市区争夺拉锯,对比起来,我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掌握对市区的实际控制权,在多次小分队埋雷伏击活动中,有两次市区战斗起了扭转战局的作用。一次是发生在一九四七年底。一次,夜间设伏,拂晓接触后,转为我两个连在城市北部展开阻击战,敌人在拂晓进城遇我军伏击逃窜后,由于不甘心丧失白天在市区活动的主动权,也为了对我伏击的报复,在炮火掩护下,重新组织了对我伏击分队的进攻。我为保障市区人民免遭敌炮火盲目轰击的损失,乃令两个连撤出市区,仅留一营二连一个班在城东南角,坚持一个城头堡。这一个班,在连长朱永文的亲自指挥下一直抗击敌人到下午三时。这中间敌人曾多次对这个班冲击,但皆被击溃,最后又从操场、沿海堤外组织配合向我进攻,却又被我二连另一个班赶到击退。这次战斗后,敌人白天进城就明显地减少了。一九四八年二月,我军为了进一步挤压敌人,又组织了一次对敌前沿阵地的全面袭扰,我二团一营二连担任对北门外某学校敌前沿的突袭,炸毁敌堡一个,并乘敌被炸晕之际,活捉了地堡内之敌,尔后又用炸药包炸毁敌占据的天主教学校的楼角,并冲到楼上,敌人狼狈逃窜。从此,敌人则昼夜据守在其防线内阵地,城区成了我们的天下。
  威海保卫战的特点
  威海保卫战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但胜利可真是来之不易啊!
  当时,来势凶猛的敌人满以为拿下威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只计算军队的数量、装备,无疑是敌强我弱,且力量悬殊。最初,进攻威海的敌二十五师,全是日式装备,该师从苏浙到鲁南、胶东,在多次向我军进攻中,都是打头阵的。敌整八师是美械装备,该师号称曾出国到缅甸作战的远征军,是蒋匪嫡系。我军装备则是小米加步枪。以二团为例,该团武器多数是县区武装升级带来的“汉阳造”、“老套筒”等,每条枪只配有二十发子弹,弹头多系土造,有的打出的子弹横着飞。就是这样的步枪,也只是勉强地装备了一、二营,第三营多数战士背的是手榴弹和土造地雷。全团能用于战斗的迫击炮只有两门,配给团的榴弹炮两门,炮弹奇缺,一次战斗只准打三发。就是这样的装备,在古陌岭战斗中,我们在一线防守的一个营,就抵挡了敌人整八师的两团和二十五师的一部及敌人海上的炮火。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这是骄横的敌人意想不到的。土生土长的土包子指战员,怎么初经战阵就能打败蒋匪讲武堂、黄埔军校毕业生,打败经过多年戎马生涯的国民党正规军呢?少数土枪、土造手榴弹、炸药包,怎么能打败美械、日械装备的敌人陆海军呢?归根到底是有我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威海人民在一九四七年经过土改、复查后,立即掀起了支援解放战争和参军参战的高潮。自己生产的粮食舍不得吃,肩担车推随军供应。解放军打到哪里,威海人民就把粮食送到哪里。其次,在古陌岭、棉花山战斗中,威海人民主动挑起了担架队的重担,进行火线抢救,战地后送,挽救了二百多名伤员的生命,保持了我军持续作战的能力。尤其是在战争最紧张的年代,威海人民把自己的亲人无私无畏地送到了解放军,保证了我军的来源。较早组建的独立一团,调往北海军分区去作战,抗战胜利后,在威海组建了二团,升到十三纵队后,由原威海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了新二团,与新建的三团和威海指挥部并肩保卫威海。这样频繁的升级,表面上看是新部队多,但这些部队都是由威海人民的亲人组成的,妻子送郎、母亲送儿参军,为的是保卫革命成果,解放全中国。因而,新兵带来的都是威海人民的革命传统,这样的指战员勇猛顽强,在战场上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打败国民党的雇佣兵。
  敌人原计划占领威海,进攻荣成、石岛、南下文登,以便控制沿海一带战略要地,切断我胶东与东北的海上运输线,而实际连威海城也没能占领。就在威海敌我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我严守在市东皂埠嘴一带的一个营,沉着地组织与配合我与东北交通线的转运工作,将我华东解放大军的后方非战斗人员和物资,运往东北安全地带,将东北战场上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运送给第二、第三两个野战军,从而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
  威海保卫战大长了我军的威风,动摇了敌人的军心,促成了养马岛上敌军一个连的起义,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并所写了《回忆青岛的停战谈判》、《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的发展经过》、《邹平抗日游击队“特务营”的始末》、《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彭栋材
责任者
郝云虹
责任者
丛秀
责任者
张积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