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县农民协会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12
颗粒名称: 莱芜县农民协会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莱芜县农民协会的历史沿革,如讲农民运动、组织乡农民协会、实行民主改革、反对封建迷信等。
关键词: 莱芜县 农民协会 历史沿革

内容

莱芜县农民协会的前身是莱芜县农会,成立于一九一四年(即民国三年)。县里有县农会,设正副会长各一人,各区有区农会(当时莱芜县划为十个区)。当时,农会纯系官办机构,没有群众基础,它的职责就是管理农、林、桑、麻等,提倡群众植树造林,曾以县农会机关名义,出过保护农、林、桑、麻的布告和章程。但农会的作用不大。
  一九二八年秋,莱芜县农会被改组为莱芜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由国民党莱芜县党部委任毕三江等三人为筹备委员,积极下乡宣传,组织建立乡农民协会。从此,县农民协会成为农民群众组织的领导机构。
  一九二九年十月,莱芜县农民协会改委卞其璘、许士范、孙启明(孙鸿亮)等为筹备委员,成立乡农民协会六处,有会员三百零四人。
  一九三一年一月,改组县农民协会,委任许士范、孙启明、刘盛玉(刘仲莹)等为整理委员会委员,乡农民协会发展到三十八处,会员一千三百三十四人。同年三月,国民党政府害怕农民组织起来造反,下令改组县农民协会为县农会,禁止搞政治活动。这时,共成立乡农会五十处,会员一千八百三十四人。
  这个阶段的农民协会和农会是由国民党莱芜县党部领导的,开始还有些进步意义,如讲农民运动、组织乡农民协会、实行民主改革、反对封建迷信等。在此期间,孙启明和刘仲莹同志(他是一九三一年初中国共产党莱芜县党组织的创始人)都参加了农民协会工作,立志为农民谋利益,改造农村政治。但国民党县党部人员日趋腐化堕落,对农民协会的工作不管不问。对此情况,孙启明很气愤,故于一九三一年夏,离开莱芜到邹平县乡村建设研究院上学去了。
  一九三二年四月,乡农会代表选举孙启明、吴立源(吴建章)、毕指南(毕炳升)等同志为农会干事,推孙启明为干事长,吴立源为副干事长。是年,连前累计共成立乡农会五十九处,会员二千二百六十人,并成立第十区区农会一处。
  一九三三年四月,县农会改选,干事连任。乡农会发展到六十七处,会员二千六百六十五人。这年春天,孙启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与毕指南、吴立源同任中共莱芜县委委员,县农会领导权完全控制在我们党员手中。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县农会改选,增选亓聘如为副干事长,乡农会发展到七十一处,会员三千四百二十七人。
  一九三五年十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下令撤销莱芜县、乡农会组织,我党叛徒刘伯戈、周灿林,带领特务到莱芜捕人,农会成员被迫隐蔽,农会活动从此终止。这时,全县共有区农会一处,乡农会九十余处,会员约计四千五百余人(因为形势复杂,会员统计不详)。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并所写了《回忆青岛的停战谈判》、《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的发展经过》、《邹平抗日游击队“特务营”的始末》、《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