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年在烟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210
颗粒名称: 刘珍年在烟台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9
页码: 157-1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刘珍年他一方面创办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军官学校‘培养训练、严明军纪,加强士兵训练、成立了骑兵团、炮兵团、特务团、宪兵营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 山东 刘珍年 烟台

内容

刘珍年,字儒席,河北南宫县人。在本县旧制中学毕业后,一九一八年八月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九期。次年七月正式入校,编入步科。一九二二年毕业后,去东北奉系李景林师陆军军官教导团见习,历任排、连、营长等职。一九二六年,李景林被冯玉祥击败,所属部队被编入直鲁联军,刘在褚玉璞部任十六旅旅长。后因犯有过失,被褚责打,革掉旅长职务。刘珍年无颜返东北见李,便来山东投靠张宗昌,派任直鲁联军班茂坡团二营营长,一九二七年升任直鲁联军特务二团团长,后调方永昌部任一二一旅旅长。
  一九二八年四月,蒋介石组织国民革命军举行二次北伐,兵分三路进攻山东,张宗昌败北。张驻临沂的第二军军长兼胶东防御总指挥方永昌,见大势已去,即委派在该部任上校支队长的刘珍年为前卫司令,率部东撤掖县,抢占立足之地。但张宗昌原十三军军长刘志陆已率残部于六月二日抢在刘珍年之前开进掖县,自称胶东防御副指挥。刘志陆在掖县仅驻七天,即退据平度、昌邑,与刘珍年交错驻扎。方永昌在临沂支撑不住,败走青岛,转赴大连。这时,刘志陆便想趁机吞并刘珍年,独占胶东。刘珍年闻悉,于六月十一日驰奔掖城守备,并于十三日在掖城西南五里之福、禄山,战败刘志陆。志陆败走,刘珍年便自称军长。
  不久,方永昌从大连返掖,在海庙后登陆,刘珍年前往迎接。刘因自己称军长,甚感不安,方永昌不但未怪罪他,反以好言抚慰。方永昌刚回,刘志陆又联合驻即墨的第四军顾震(这时顾震自称胶东副总司令)等残部反攻掖县。七月九日,方永昌率刘珍年出城二十里,迎战于凤凰山。此时,适有飞机在上空飞翔(后查实为日军侦察机自大连飞来),刘志陆不知虚实,惧而西撤。方永昌遂自称胶东防御总司令,同部将何益三驻蓬莱,让刘珍年驻掖县,命张霭亭、刘开太驻黄县。为扩大地盘,又派刘选来旅东驻牟平。
  但是,刘珍年为自称军长一事始终心神不安,唯恐方永昌暗算于他,决心先下手为强。他密约何益三杀害方永昌;密约刘开太除掉张霭亭。何益三因胆小未敢践约,刘开太却杀死了张霭亭及其亲属数人。张被杀时,正值方永昌去黄县,见气氛不对,立即返回蓬莱,但何益三已去掖县,方知有变,急乘轮船逃往大连。方去后,刘珍年急去蓬莱、黄县安抚士兵,自称国民革命军胶东防御总指挥。驻烟的钟震国闻风而逃。刘珍年便打起青天白日旗,投靠了蒋介石,领得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的番号,刘任军长,于一九二八年八月进驻烟台,司令部设于烟台海关监督公署,刘本人住静安路原交通总长高恩洪的公馆。
  司令,在掖县、黄县、蓬莱、招远、福山、牟平、栖霞、文登、荣成、海阳、莱阳等县,组建了十一个民团大队。
  刘军司令部的建制,初设参谋处、副官处、书记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政训处、军医处、交际处、招待处、财政处。各处主官多委其同乡担任,如参谋长韩洞(号仙舫,河北南宫人)、参谋处长张宝琳(号晶如,河北冀县人)、副官处长贺丹柱(号馥斋,河北高阳人)、书记处长白英书(号字俊,河北南宫人)、军需处长郑晓云(河北冀县人)、军医处长杜秋潭(河北冀县人)、军械处长王金书(号庄箴,河北冀县人)、军法处长杨寿增(号益鲁,河北南宫人)、政训处长刘武年(字锡九,刘珍年胞弟)、交际处长孟文中(河北保定人)。还设有军警联合稽查处,具有相当权势,武建威(江苏铜山人)兼任处长。
  一九二九年,暂编第一军被蒋介石改番号为陆军第二十一师,刘珍年任师长,何益三(山东桓台人)任副师长,参谋长仍为韩洞。师辖三个旅,第一旅旅长赵振起(号智远,河北南宫人)、第二旅旅长梁立柱(刘珍年的儿女亲家)、第三旅旅长张銮基。每旅三团,每团三营,每营三连,每连三排。师直属有骑、炮、特务团各一,工、辎、通信兵各一营。司令部撤销了交际、招待、财政三处,有些处的主要长官略有变动,如参谋处长张宝琳调任烟台公安局长,遗缺由李恒华(号雨春,河北冀县人)继任;军医处长为王福生(河北冀县人),政训处长先是李素若,继为李文骏(字伯良,河北深县人)。
  一九二八年秋,张宗昌在滦州被缴械后,只身逃往大连,虽已穷途末路,但野心不死,梦想东山再起。这时,段祺瑞在天津秘密组织北洋统帅部,妄图乘北伐军根基未固之际,抢夺地盘,重登宝座。段祺瑞把主意打在张宗昌身上,想利用他在胶东半岛的人地关系,纠集旧部,先据半岛,再图大举,便派他的内弟吴光新与张联系。段、张野心相投,一拍即合。日人闻悉张宗昌要再次入鲁,大连日本领事馆答应拨给枪械五千支。
  张宗昌接受了段祺瑞的委任,于一九二九年三月间,带着黄凤岐、方永昌、杜风举等旧部和部分“毛子军”(白俄)从大连乘船向胶东半岛进发。张宗昌在龙口登陆后,一面调刘志陆、顾震、盛祥生(原为第四军师长)等旧部,从平度、即墨向东进军,对刘珍年施加压力;一面派刘的保定军校同学郎贯一,说服刘珍年听命收编。刘不但拒绝了张的要求,反要张杀方永昌。张急于与刘合作,以占据胶东,便叫方永昌暂避他去,刘仍不归附。于是,张宗昌只有对刘珍年诉诸武力了。
  战端一开,二十一师司令部由烟台移住牟平。刘珍年命何益三在牟平城内外赶修工事。自己亲率部属西去,两军先战于福山高疃、古现,再战于八角、岗嵛。刘军不支,向牟平撤退。烟台被张宗昌占领,改挂五色旗,张贴布告,署名中国同盟军统帅张宗昌,秘书长王寿彭。委史书简任烟台公安局长。褚玉璞则紧追赶刘珍年不放。刘珍年急调刘开太、李锡同、施中诚驰牟增援。刘开太、李锡同原为方永昌旧部,方逃后被刘珍年收编,听说方随张回,便归附了张宗昌。施师一部投张宗昌,一部由施率领去德州投靠了陈调元。刘珍年众叛亲离,退到牟平城西五里头,凭南山战壕抵抗,只有何益三在城西门开炮助战。刘仍不支,退守到第三防线。鏖战两周,双方伤亡很大。三月二十七日,刘珍年被迫退守牟平城。他把俘虏的“毛子军”,戴上白纸帽,用铁丝穿透鼻孔,牵着游街后枪毙,以泄仇恨。
  刘珍年损兵折将,退守孤城,仍坚持抵抗,死不投降。褚玉璞兵临城下,刘令士兵用热水、木棒、砖石还击,褚军不敢近。晚间,刘部把鞭炮装在铁桶里燃放以充机枪,诱耗褚军军火。守城十八天,刘珍年日夜亲自督战。
  某夜,刘军俘敌一军官,刘珍年得知其原为施中诚部,驻守城东端阳山。刘亲解其绑,设宴陈述与施旧情,声泪俱下,俘为感动,答应刘若出击,他可卖路。于是,刘珍年决心突围。令部下昼夜赶制佩戴一边有红色、一边有黑色,中间为青天白日旗和“拚命队”的臂章,一切就绪,刘带队从东门突围。发现端阳山之敌果然已撤,刘大喜,急速由东向南迂回,进入敌群,边喊边打。夜色朦胧,青天白日旗乱舞,褚疑南军增援,顿时阵容大乱,率残部向烟台溃逃。刘珍年乘胜攻入城西七里店褚之主要防线。褚军遭此突袭,惊恐万状,不战而退。张宗昌闻悉,夜奔龙口,逃往大连。黄凤岐乘船满载“大洋”、给养和其他物资,亦向大连逃走,行至南北庙岛,被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截住,物资被没收,黄凤岐被舰长袁方乔枪毙。
  张宗昌委任的烟台公安局长史书简,听说褚玉璞正向烟台撤退,刘珍年正向烟台推进,拂晓前强令商民去烟台东口子,打算褚来迎褚,刘来迎刘。退往烟台的褚军,闻口子上锣鼓喧天,人声呐喊,疑为截击,回头夺路绕奔福山城。追截褚玉璞的刘军赵振起旅,追至福山八角不见褚军,这时才发现褚玉璞已进入福山城,于是回军将褚玉璞困在福山城内。
  福山巨绅林秋圃,恐刘、褚在福山开战,家产受损,便以烟台商会执委身份,借维护乡民不受灾害为名,邀美国领事、烟台招商局局长陈季安进行调解。赵振起允许林秋圃进城疏通,条件是,褚玉璞交出军队就放他;士兵个人物资归个人所有,愿干的留下,不愿干的回家为民。林秋圃捂着眼睛,打着白旗,置身城下筐内被顺城墙拉进城内。林向褚陈述利害,提出停战条件。褚见大势已去,表示只要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可以接受条件。刘珍年答应褚的要求,于是褚玉璞投降。但降后,刘又变卦,把褚玉璞和他的主要军官徐鹤亭、苏馨斋、纪子诚、张鸣九、孙兴周、李震、刘玉宸及一白俄白哈夫等押送牟平,分两处拘禁,褚玉璞被软禁于牟平城东门里某商号楼上,后转常家祠堂,刘派心腹刘万令带一营人看管。并于十一月某夜,将褚玉璞一伙尽皆密杀。独埋褚尸于北门城根下,余八人埋于城东北一荒地。刘珍年密杀褚玉璞,舆论大哗,说刘珍年不讲信义。
  刘珍年大战张、褚后,剩下已不足四千人。战后他积极补充兵员,收编散聚各县土匪、溃兵;并派人去天津一带,以招收劳工到胶东修路为名,骗来大批青壮年,强编入伍。还在各地招纳了一些会武术、善驯马的人。几个月之后,他的军队激增到两万多人。
  亲临马号视察马的喂养情况。还经常下伙房,检查士兵生活。他对执行军纪要求很严,有令必行,违者必罚。他下令禁止士兵在大街上吸烟卷,有一士兵违此禁令,被他碰见,他亲手打了这个士兵一百军棍。他还经常身带一卫士,出入酒楼、茶馆、妓院,巡查有无士兵前往鬼混。他规定,士兵离营房必须请假,并须二人同行。令军警联合稽查处昼夜巡逻,发现违令者,当场以军棍惩戒。他命令士兵一律佩带“不怕死、不爱钱”的臂章。刘珍年部队的军纪,在当时一些上层人物和一部分群众中是受称道的。《莱阳县志》在记述一九三二年韩、刘莱阳之战时,对刘军严守纪律有这样一段记载:“是役……居民流亡,商业停滞,财产损失盖视十七年(按:指一九二八年莱境军阀杂军相互吞并之战)为尤甚。刘军驻县,梁旅(指梁立柱旅)独能严守纪律,始终不渝,其将退,犹以愧对莱人为深憾云。”
  刘珍年还令部队各就防地所在,实行助农割麦,并规定由团副、参谋负责,亲临田间指挥、监视。所有饭菜均自备,不许索取民众供给,违者严惩。据当时报载,此举深得群众好评。栖霞县商会登报表扬第二旅第二团团长薛芳洲“助农麦收,公平交易,纪律严明。”蓬莱、烟台对刘军部属也有同样表扬。
  刘珍年把一支两万多人的军队,装备得相当精锐,武器来源有三:自制、购买、拣“洋捞”。
  刘珍年在烟台办了一个修械所,拥有六百多工人,均从天津招来,技术颇精。修械所后迁一部分去掖县组建兵工厂。修械所和兵工厂能自制弹药、枪支和迫击炮。刘珍年还从国内、国外不止一次购买过武器。据刘军十二团上尉书记王麟春讲,刘珍年固守牟平城的第四天,发现牟平城北养马岛附近泊有日船一艘,满载支援张宗昌的军火,刘派一团人冒充张军把军火卸下,全是崭新的三八式步枪和迫击炮,刘珍年拣了一笔“洋捞”。
  刘珍年治政声名狼藉。刘在胶东称王,十三县的县长皆由刘委任。所委之县长,不论德才,而以亲信、乡里和能否搜刮聚敛为标准。以牟平县为例,一九二八年九月,刘珍年委任的牟平首任县长郭培武,是刘的同乡。郭素无赖,来山东投效张宗昌,被拒后入李魁五匪伙,一九二七年流窜牟平县境,以岿山庵为巢穴,四处抢劫,群众恨之入骨。刘珍年来胶东,郭投之,颇受知遇。在郭的诬陷、蛊惑下,刘珍年曾在牟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段家惨案”。事实经过如下:
  方永昌据胶东时,派刘选来旅驻牟平,向该县索款二十万元,稍有迟延,即纵兵赴乡私刑勒索。群众怒极,在冯家集日活捉了八名警察十二名差役,一坑埋之,以示对横征暴敛者的反抗。接着,群众揭竿而起,组织民众自卫团,约有万人参加,兵分五路进攻牟平城,誓与军阀算账。此时,方永昌已逃往大连,刘珍年刚据胶东不久,怕事态扩大,影响其统治,遂委托旅烟的牟平绅商回县调解,以缓征军事特捐为条件,解散民众自卫团。事过两月,郭培武执牟平,便以筹军饷为名,提出追要欠交方永昌的二十万元军费(方逃前已提走六万元)。他怕牟平民团再次兴起,便进谗刘珍年,说牟平九区为革命源地,民气盛行,不易制服。刘自食诺言,派何益三率军星夜赶到九区,将冯家西之段家、汉村、三甲、石城包围,纵火焚烧民房,枪杀无辜农民近六十人,并追捕了一百余人带回县城,四村以段家为最惨。郭对无辜者滥施酷刑,皮开肉绽,断臂截腿,惨不忍睹,拉出八人枭首示众,余者入牢囚禁。段家惨案更加激起民愤,群众编了一首痛骂军阀土匪的歌谣:“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先打刘珍年,再打李魁五(李匪已逃,这里实指郭)。”各地纷纷组织农民红枪会,要攻打牟平城,刘珍年又派兵镇压。郭培武因杀戮群众搜刮民财有功,又被刘派到文登任县长。
  后任牟平县长刘朝栋,也是河北人,原任刘珍年部下书记官,搜刮民脂民膏,并不逊色于郭培武。三任田玉璋,虽是山东黄县人,却是刘的爪牙,在刘的庇护下,在任二年,榨取民财即达百万以上。后刘珍年南调,田被控,省令通缉并查封其家产,田玉璋逃之夭夭。
  刘珍年可称聚敛能手。他巧立名目,强征苛取,除地丁银两和房地契税外,还有什么渔盐税、硝磺税、烟酒税、屠宰税、印花税、花生税等等。地丁开征时,还附征军事附加和教育附加等捐税。后来又在各县设立官产清理处,将学田、牧场、荒山、河套均列为官产,定价叫农民领购。刘珍年委其表弟李文田到牟平任官产清理分处主任,张振东副之。李伪造部照,张卖城乡各处校产,以及当时所谓的公有牧场、荒山。因李文田吞款惊人被告发,刘珍年却赦免了李文田,以张振东为替罪羊,处以极邢。
  刘珍年为了长期盘踞烟台,建立自己的威信,当年曾在烟台办过几件有益于地方的事。
  一、创办学校。当时烟台的教育大权,几乎全操在外人所办教会之手。一九二九年前烟台的中学,如益文商专、真光女中、崇德女中、崇正男中、卫灵中学、焕文学校(设有初中部)
  等;小学如惠文、培真、信义、崇正、崇德附小、啟瘖学校,张家窑贫民小学等,全是外人教会所办。直到一九三〇年,省立八中由蓬莱迁来,烟台才有了一处国人自办的公立中学。至于国人自办的小学,多为私办,物质条件与教学水平都很差。
  一九三一年夏,刘珍年倡议烟台人自己办学,这一主张得到商会与各方人士的支持。于是邀请陈筱庄、何仙槎等合组校董会,刘珍年被推举为董事长,聘庄志毅为校长,着手筹备芝罘中学。并由商会张德纯、吴敬之、崔葆生、二十一师韩仙舫、马少虞、贺馥斋、李伯良和校长庄志毅组成筹备委员会。经费由各方募集,商会经管;商会还决定由猪羊检验费项下,每月拨出三千元作为办校的基本经费。一九三一年九月,这座烟台自办的私立芝罘中学终于正式开学了。
  二、修水泥马路。一九二八年前,烟台只有海岸路和大马路几处洋人和资本家聚居的街、巷、胡同,修筑了水泥路面。其余街道多用石块筑成,有的全是土路,雨后泥泞不堪。为改善交通条件,刘珍年责成公安局,将全市主要街道一律翻修成水泥马路,指派公安局长王静涵负责指挥。一九二九年,成立烟台路政委员会,下设五个分会,由建筑商向各分会投标包修。这样,只用了三年时间,便修成了干支不下一百数十条水泥路面。同时,对淤塞不通、逢雨成灾的东西两河,进行了疏通。河的两岸均砌之以石,使山水顺流入海,减轻了水害。
  三、修操场。刘珍年为了练兵。一九三〇年,在市区偏南处原刘、张、傅三姓的坟地一带,建了个操场,名曰南操场。建此场时,曾遭到三姓大户的咒骂,说刘珍年掘了他们的祖坟。这个南操场就是现在的“烟台市体育场”所在地。
  苦患者治疗两星期,后因刘被调浙停办。对于妇女放足、剪发等,他也都积极提倡推行。
  刘珍年占据烟台后,虽然投靠了蒋介石,但他自知不是蒋的嫡系,蒋不会相信他,所以他对蒋介石是若即若离,时有戒备。
  为了取得蒋的信任,刘珍年特地设办事处于南京,委王冲天为全权代表。王冲天一九二五年参加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以同乡关系来到刘珍年部队。刘珍年知道王冲天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师生关系,想通过王冲天利用于右任去疏通蒋介石,委他为军长,而王冲天并未替他积极活动。刘珍年因蒋委以师长职务,本就不高兴,又久久不见新的委令,对蒋介石更加不满。刘珍年除在南京设办事处外,同时还在平津设有办事处,与冯玉祥、阎锡山、傅作义进行联系拉拢。
  蒋介石要刘珍年在部队里发展国民党组织,刘一拖再拖,直到一九三〇年,蒋介石再次电催:“校官以上特许入党,造表呈报。”刘才将校级以上军官集合,点名入场,举行了集体入党仪式,一起宣读誓词,造表报送南京完事。从此,刘珍年便是一个国民党员了。
  刘珍年对蒋介石将他的军队改番为师,甚为不满,便自封为第十七军军长,以示对抗。他的军旗裤上(竹竿插旗子的套),一边写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师,一边写着第十七军。出布告时,时而署军长,时而署师长。
  刘珍年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刘对来烟的东北流亡学生表示同情,他在南京接见记者时,曾发表“请缨抗日”的谈话。一天,日本军舰驶近烟台港,扬言要进占烟台。刘珍年立即作好抗日的部署,在烟台东山、西沙旺一带昼夜赶修工事,架起大炮,士兵身带枪支、大刀、手榴弹进入工事。司令部移设福山,提出“死守烟台”,准备长期抗战。日军侦知刘珍年到处防务严密,始去。当时烟台人民对刘珍年决心抗日连声称赞。
  刘珍年到处网罗人才,扩大势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大革命失败后,一些由武汉、上海等大城市脱险的共产党员,就利用这一机会打入刘部,继续开展革命工作。除上面提到的王冲天外,还有共产党员、当时任政训处长的刘锡九,以刘珍年胞弟身份先后来到刘部,他们均被刘珍年重用。
  王冲天、刘锡九利用职务之便,不断地向二十一师安插共产党员。一九二八年春夏之间,王冲天把一九二五年入党的王静涵介绍给刘珍年,刘委王静涵先任检查处长,后任烟台公安局长。同年八、九月间,王冲天又以充实青年军事干部为名,将曾卿云(曾希圣)、彭修道(彭雪枫)、刘依萍、蒋一屏等二十多名共产党员打入刘珍年部队。刘锡九和曾希圣是黄埔军校的同学,他把曾希圣安排在政训处任宣传科长。稍后,共产党员李通良(李楚离)、高云升也来到刘部,李任军校政治指导员。李楚离向顺直省委报告了党在刘部的活动情况,并要求派人来刘部在军校学员中开展工作。顺直省委负责军事工作的张兆丰,派来他的儿子张国钧(张锡珩)和蒋明治。张国钧在军官队,蒋明治在政治队。同年还有李素若、贾洞理、张恒生等,也先后来到刘部。李楚离还写信给在上海工作的侯浩萍(侯三泪)转告中央,要求中央向烟台增派干部。侯浩萍将安保珩和侯超宗派来。
  中央写的请求派干部支援刘珍年部队的报告。中央军委决定派胡萍舟(胡允恭,化名胡克波)以中央军委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带着刘满西、贺果(赴法勤工俭学生)及其弟唐嵩(湖南人,黄埔第四期学生)夫妇、段寄桥(安徽人)、陈桓乔(女、广西人)、赫道述(赫连基,湖北人)等一同到了烟台,有的安排在刘珍年部队,有的安排在公安局,有的安排在地方。
  当时这些同志在刘珍年部队里,重点是发展党组织;分别作刘珍年及下级官兵的工作。在下级官兵中主要是宣传反对军阀统治,反对打骂士兵,反对剋扣军饷,注意群众纪律,密切军民关系,教唱革命歌曲,提高爱国思想等。政训处长刘锡九、驻京全权代表王冲天、继任政训处长李素若、刘珍年的秘书师志真、政训处秘书长贾洞理等,接近刘珍年的机会多,就经常向他讲些革命道理,宣传党的主张,提出一些建军的建议。
  在发展党组织方面,张国钧在军官队里发展了张霖之、李青玉、黄双和、马青云等人入党,成立了党支部。蒋明治在政治队发展了郑洁曙、王笑竹、李钧、侯立桥、王青石、谷俊岭等人入党,也成立了党支部。为加强党的领导,政训处、军官队和政治队的三个支部,还组成特别支部。曾希圣还在刘部建立了共青团组织。顺直省委还给刘部中的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接上关系,刘部中的党组织配合地方党组织成立了平民夜校,团结教育工人,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到一九二九年底,烟台党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当时有党团员百人左右,遍布于部队、机关、学校、工厂。
  央执委会秘书处报告了烟台共产党员的情况。一九二九年,蒋介石派特务曹正伦、刘治俭来到二十一师,监视刘珍年,密查共产党。曹正伦发现在大革命时(那时曹就是孙文主义学会右派分子)曾在一起工作过的李楚离,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便直接密报蒋介石,蒋急电刘珍年逮捕李楚离。刘珍年感到左右为难,同其幕僚杨绍先商磋,决定采取“先纵后捕”的办法,以求两全其美。于是刘珍年写了一张“李通良请长假照准”的条子,着军校教育长李人卿送给李楚离。李知有变,立即离烟。第二天,刘珍年才贴出布告通缉李通良。蒋介石又密电逮捕张霖之等,刘珍年也是照此办理。此后不久,高云升、彭修道、史太安、张恒生、刘锡九、王静涵、汤伍、侯书功等也陆续离开了刘部。
  蒋介石对刘珍年放走共产党,异常震怒,以加急电报斥责他:“包庇共产党。”命令他“必须即时严加禁绝,否则必予严惩!”刘珍年不得已,便向李素若提出,要求在刘军内的共产党部分退出或暂时全部退出。形势恶化,烟台党组织早已向中央请示应变措施。关向应同志来烟表示大致同意。所以李素若当即表示“可以全部退出”。我党做好退出后的工作部署后,全部安全撤出,刘军内的共产党员无一受害。
  此后,刘珍年一反常态,为了向蒋介石靠拢,重新起用反共分子李伯良任政训处长,组织起一个以反共为主旨的政训处,接着又解散了军官学校。他还组织便衣侦探,令政训处私拆信件,调查共产党的行踪。隐留在公安局工作的唐嗣良,因说话不慎,被刘侦知,刘叫唐作一篇文章,命题为《半自然经济的崩溃与革命》,唐嗣良故作笔拙难以为文,被刘驱出公安局。一九三〇年三月六日,刘珍年到养正学校讲演,反动校长袁子久向他报告教员胡允恭是李素若介绍的,他不动声色与胡允恭攀谈南方红军近况,并表示“我不反共,但此地共产分子我要调查,一一知道。”胡允恭将上述情况报告了中央,中央允其离烟回上海。
  刘珍年下手逮捕共产党人始于一九三〇年秋。蓬莱巨山沟党组织负责人赵洪功,寄信给烟台市委与蓬莱支部联络的交通员陈风翥,被查获。刘将赵、陈逮捕押解济南。稍后,刘珍年接省党部密电,内称“许端云住三马路卿云里××号,有共产党嫌疑,速逮捕送省。”刘珍年立即批交公安局、军警稽查处、政训处会同办理,在李伯良的主持下,于农历腊月二十二日逮捕了许端云,解送济南。捕许后月余,刘珍年又按省党部电报先后逮捕了毓璜顶医院看护周恩庆、益文商专学生王章,均备文解省。毓璜顶医院看护长美人毕格尔曾设法营救周恩庆,刘珍年拒绝说:“周某嫌疑重大,在没有证实完全无罪之前,不能开释。”他还下令通缉烟台市委交通员张鲁生、养正学校党员宫书堂,张、宫避去石岛。在蓬莱,他又逮捕了巨山沟党员吕永田、徐士恩、李忠元、邢汝海,解往济南。赵洪功于一九三一年七月被杀。许端云、周恩庆、王章、邢汝海于八月十九日就义于济南纬八路侯家大院。在白色恐怖下,烟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一度停止活动,党团员大都疏散他去。
  刘珍年独霸胶东,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恨之入骨,双方利害冲突日益加深。一九三二年九月,韩、刘之战终于爆发。
  韩复榘以调动部队换防为名,向潍县一带陈兵万人。刘珍年闻悉,立即于九月十八日将司令部移驻掖县,留副师长何益三坐镇烟台。行前,刘致韩巧(十八日)电一通,电文说:“万急限即刻到。韩总指挥钧鉴:密。久违榘范,弥切瞻依。珍年自隶帡幪,辱荷垂青,并蒙指教,无任铭感。据报钧座派遣重兵,进抵潍县,转旌北上,似对本师等语,聆悉之余,不胜诧异。伏维值此国难严重之际,正吾袍泽团结御侮之时,岂能箕豆相煎,徒苦民众。前为避免误会起见,已令部队向后撤退,以明无他。究竟真相如何,务祈速赐电示,倘有所命,无不遵从,期此种党国不祥之事,勿再发生于国难严重之今日,则馨香祝祷者矣。”此前,刘珍年还分别急电蒋介石和何应钦,十七日,蒋、何复电刘珍年,谓已电韩,制止其行动。
  事实上,蒋介石并没有制止住韩复榘的行动。韩兵至潍县后,一路由曹福林指挥趋平度,攻掖县;一路由荣光兴指挥,东取莱阳。又一场军阀混战在胶东大地展开。
  十八日,驻平度的刘部张銮基旅退踞掖县。刘珍年亲自指挥,并电告驻莱阳的梁立柱旅积极备战。为死守掖县,他强令民伕昼夜不停地修筑工事,城内商民之木板门柜,几乎全部用尽;又强征给养,筹备车辆。韩军亦在离城十余里之各个村庄,强迫民工挖战壕、修工事。两军对峙,作战两月有余,双方伤亡很大。
  十九日,韩部荣光兴旅先锋抵莱阳水沟头,二十日,鲁东民团总指挥赵明远部驻莱阳五、六、七、八、九区;鲁南民团总指挥谢书贤部驻四区,完全切断驻莱刘军与掖县的联系。何益三于二十日赶到莱城,日夜派兵在一、二、三区催索粮草、牲畜,砍伐树木修筑工事,两军相距三、四十里。时刘珍年却有四百多人哗变,窜海阳,烧行村,经羊郡、三都河西窜即墨,被荣旅及莱阳三、六区联庄会剿灭。
  就在韩、刘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蒋介石派贺国光和蒋伯诚来山东进行排解,并令调刘珍年去浙江温州驻防。韩、刘于十一月十二日在掖县停火。二十一日,刘军开拔,至十二月八日全部离掖返烟。十二月二日,进驻莱阳之荣光兴旅西撤胶县,赵明远、谢书贤二部东去牟平、文登。
  这场混战,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农事难作,工商停业,群众又要负担浩繁的军费开支,很多地里的地瓜、豆子未能收获,莱阳有十二万亩小麦未能播种,损失无法计算。
  刘珍年撤回烟台后,派何益三与商会洽商筹备船只南运。商会无力满足需要,求援于外国驻烟领事馆和外国商会,美国领事馆和英商仁德洋行表示予以支援,但提出刘军撤退时,不得损害外侨和外商利益。船只备齐后,刘军分批乘船南去,梁立柱旅为先头部队,至一九三三年一月上旬,刘军全部撤离烟台。
  刘珍年一走,沈鸿烈捷足先登,烟台的防务被海军接替。后来几经磋商,达成初步协议:烟台防务归韩复榘的第三路军负责;海军仍在烟台驻扎,保持独立性。这种平分秋色,韩、沈都不甘心,共赴北平请命,最后商定,烟台由第三路军接替,海军随时协助一切。一月八日双方交替完竣,驻防烟台之海军陆战队第二大队,由“镇海舰”载回青岛。韩据胶东后,令各县查缴刘部遣散之军用品,收容刘之散兵,通缉、撤销刘委之县长,委张宪(张襄五)为五路民团总指挥,接管督练刘珍年所办之民团、联庄会。派张奎文任烟台特区专员兼公安局长,先后派八十七旅荣光兴、八十五旅李汉章驻防烟台。至此,烟台落于韩复榘之手。
  蒋介石对刘珍年心怀二志早有察觉。此次刘军调浙,就是蒋介石借“剿共”为名,来分散、消耗刘珍年的兵力,寻机对他下毒手。但是,这时刘珍年还蒙在鼓里。时隔不久,在蒋介石的分化收买下,第三旅旅长张銮基通电声明脱离二十一师建制,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刘珍年接到电报,异常震惊,电请蒋介石,要讨伐叛军张銮基,蒋却复电称:“张未叛我。”这时,刘珍年才识破了蒋的阴谋,便向蒋介石要求辞职,未准,刘一气之下,离军去杭州“养病”。为稳军心,蒋介石委梁立柱为二十一师代师长,同时向各旅派去代表,监视官兵行动。
  蒋介石密令各地调查刘珍年的罪状,各地蒋系推派代表分别向赣行营、浙省府秘密呈控,罗列刘十大罪状,山东则控刘“纵兵殃民”。蒋介石又密令鲁涤平进行调查,调查“属实”,可便宜行事。鲁涤平接到蒋令,积极筹划如何下手。一九三三年五月,一切安排妥当,鲁涤平假称约刘晋京商讨防务,在刘到达后,出其不意,突然将刘逮捕。
  鲁涤平恐激起刘军哗变,一面急令杭州新闻界,封锁消息;一面派赵观涛携款数万元,以点俭为名,到刘部将官兵个别资遣,分批押送回籍。半月后,报上登出揭露刘军“纪律毫无”,“珍贼性难移,放肆妄为依旧”,以及声称“浙民夙号强悍,嫉恶客军荼毒”,“刘珍年被扣押审查”等消息。鲁涤平将刘珍年押在杭州陆军特别监狱寅字号待命。空军司令周至柔持蒋的手谕去杭州,令刘写“悔过书”,当被刘拒绝。刘在狱中接见家属及友人时,嘱托有力者辇金说情买命。刘珍年的“参议”、保定军校同学赵再生,曾到南昌托陈诚向蒋说情,陈托故不见。蒋杀刘决心已定,各方奔走均告失败。
  刘打入囚车,由浙江保安队一连押解,渡钱塘江,循新辟之玉萍路至江西边界,转九江,抵南昌。蒋介石于百花洲总部亲自提审,后令绥靖主任顾祝同组织特别法庭会审,顾将审讯供词呈报蒋介石,蒋亲定刘“重用共产分子,图谋不轨,剿共不利,煽动部队叛离,紧急关头辞职不准、私离部队,〓兵殃民”等罪,批令枪决。顾祝同委军法处长史鳌监刑,五月十三日,刘珍年被枪决于南昌东郊荒地
  一九三五年二月,鲁涤平接到行营提解刘珍年的命令,将蒋介石国民党非常警惕我党在烟台的活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国民党烟台党务指导委员会滕世福,向国民党中一九二九年,刘锡九去上海找到陈赓同志,请陈转交他向此外,刘珍年还倡办了一所平民医院,开业时,免费为贫
  一、创办学校。当时烟台的教育大权,几乎全操在外人所办教会之手。一九二九年前烟台的中学,如益文商专、真光女中、崇德女中、崇正男中、卫灵中学、焕文学校(设有初中部)
  军队迅速扩大,军队素质急需提高。刘珍年一面通过他办的军官学校,培养训练中、下级军官和政工干部,逐渐淘汰那些陋习难改、兵痞出身的军官;一面严明军纪,加强士兵训练。刘珍年不烟不色不狂饮,整天戎装在身,多日不返馆,几乎每天与士兵一起操练,从操练中发现人才加以提拔。晚间刘珍年进驻烟台后,胶东暂时结束了走马灯式的军阀混战,烟台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局面。
  接着,刘珍年以第一军的名义,将方永昌、张宗昌留在胶东的残部和一些地方杂军改编成五个师:刘兼第一师师长;编刘开太部为第二师,驻掖县;何益三部为第三师,驻牟平;李锡同部为第四师,驻蓬莱;施中诚部为第五师,驻莱阳。还成立了骑兵团、炮兵团、特务团、宪兵营,归司令部直接领导,共有兵力约万人。此外,还成立了民团司令部,任命武建威为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并所写了《回忆青岛的停战谈判》、《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的发展经过》、《邹平抗日游击队“特务营”的始末》、《马保三同志生平事略》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鲁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