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185
颗粒名称: 范筑先传
分类号: K827
页数: 10
页码: 141-150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的文史资料的范筑先传,范筑先,原名金标,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父范廷云,母胡氏节衣缩食供金标入本村私塾读书。金标年九岁,勤奋苦学,又很聪慧,深受老师重视,给他改名为夺魁。十三岁时父亲病故,家贫不能继续读书,乃辍学务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范筑先 人物

内容

范筑先,原名金标,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父范廷云,母胡氏节衣缩食供金标入本村私塾读书。金标年九岁,勤奋苦学,又很聪慧,深受老师重视,给他改名为夺魁。十三岁时父亲病故,家贫不能继续读书,乃辍学务农。但因为地少,仍不能维持母亲和弟妹的生活,十八岁起做脚夫,推独轮车为地主家运粮,往来于朝城、临清及冀南、豫北各县。
  一九○四年卫河决口,馆陶、临清一带农田被淹,适清廷编练新军,来鲁西北招兵,范遂应募投军,编入北洋陆军第四镇炮兵第四标三营右队第一棚当“备补兵”,驻马厂一带,不久升为“副兵”。因他有一定文化基础,很快即掌握了炮兵技术。其后,选送第四镇随营学校学习,回队后升为正目。不久,又选调他到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科深造,结业后回部队升为哨官。民国成立,北洋陆军第四镇改为中央陆军第四师。范任第四师炮兵团连长,仍驻防马厂一带。
  一九一三年三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人宋教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八月间黄兴指挥的讨袁军被冯国璋战败。范随北洋军第四师进驻江南。以后这个师长期驻防在松江和沪杭铁路沿线,扼制浙江与淞沪地区。范在这个部队中逐步提升为炮兵营长,补充团团长,师参谋长,第八旅旅长等职。
  一九二三年曹锟贿选总统,声名狼藉;吴佩孚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四面树敌。孙中山与奉系张作霖、皖系卢永祥结成粤、奉、浙三角同盟,声讨曹、吴。一九二四年九月据有淞沪、浙江的卢永祥首先遭到直系军阀齐燮元的进攻。范时任陈乐山第四师第八旅旅长,参加沪浙联军一方,进兵宜兴,威胁南京。正在双方酣战之际,另一直系军阀孙传芳率军从福建出仙霞岭直捣杭州,卢永祥遂失败下野。孙传芳拟收编第四师为己用,范拒绝接受孙传芳的委任,尽散军中公积金给士兵后,将部队遣散,改名为“竹仙”,隐居上海,以后遂以“筑先”为名。
  一九二六年冯玉祥五原誓师,东出潼关,范筑先投冯玉祥西北军,任张维玺第十三军参赞。一九三○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张维玺任范为南路军总司令部参赞,范协助张指挥本军及田金凯、刘汝明等军与蒋军第三集团军总指挥何成濬指挥的徐源泉、王金钰、杨虎城等几个军激战于平汉路漯河北舞渡一线。正当蒋阎冯等几个军阀混战得精疲力竭之际,张学良被蒋介石贿买,出动十几万东北军抄了阎冯的后路,阎冯失败下野。西北军各部被蒋介石和张学良收编。西北军失败之初,冯玉祥命各军往陕西撤退,张维玺已率部集结于新郑。由于孙良诚部吉鸿昌、梁冠英两个军被收买倒戈,放弃阵地,使蒋军插入张部后方,致使张部六七万人被包围缴械。张和范到天津隐居。
  一九三一年范筑先回山东,由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委为少将参议,以后历任临沂、沂水等县县长。一九三六年十一月调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范为官比较清廉,断狱公平,因之能得到各阶层多数民众的拥护。当其从沂水调任第六区专员时,沂水绅民百性,沿街设酒席欢送,范与乡亲一一道别,久久才骑自行车离开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范筑先愤于日寇侵占我东北,因此,到聊城后,即在其所辖各县,积极训练壮丁,准备抗日。他曾一度寄希望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但很快即发现“乡建”并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正在苦闷徬徨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救亡运动席卷全国,给范思想上以很大震动。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周恩来同志兼管军委联络部,派一批红军干部到全国各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同志派彭雪枫到华北联络西北军旧部共同抗日。一九三七年春彭到聊城,以北京西北军军官子弟中学同学关系与范的亲信张维翰、牛连文等会谈,建立了联系。范得悉后,以未能亲眼见到彭为憾事。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使范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才是出路。十月初,日本侵略军铁蹄踏进山东,范即派张维翰、牛连文等来济南找共产党,通过前在聊城专署任职员的地下党员赵伊坪引进,与共产党山东地下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接上了头。由张、赵调配流亡到济的留日和平津学生党员二十几名往聊城工作。接着又从第三集团军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中,挑选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平津留亡学生二百四十名,为政训服务员,由张维翰、姚第鸿等率领向聊城进发。当这些徒手青年渡河北上之时,正值华北战场大批国民党军向南溃退。十月十六日傍晚这批青年到达聊城时,范刚好接到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四、五、六专区专员和县长立即率保安队向黄河南撤退的命令,范决定遵命于翌日撤退。但有张承先、于笑虹等四十二名政训服务员坚持要求留下抗战。范对他们的要求表示同意,发给了他们枪支和生活费,并命张维翰临时代理聊城县长,然后于十七日拂晓率领保安队五百余人撤出了聊城。范在撤退途中目睹自己家乡遭受败兵抢劫,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内心深为矛盾,经过跟随撤退的中共党员姚第鸿等的争取,决定暂停黄河北岸齐河官庄一带,观望形势。接着得到留守聊城的代理县长张维翰的报告,知四十二名政训服务员被一支袭入聊城的溃兵缴械裹走,张要求回军营救;又探知进占高唐、临清的日军已经撤退,遂决定不再渡河南退,于二十一日返回聊城。
  范筑先返回聊城途中,即派兵追击袭占聊城的溃兵,将其包围收编。先是,四十二名政训服务员已脱离溃兵的裹胁,在与范回师的同时返回聊城。至此,范即将保安司令部改组为战时体制的游击司令部,在中共山东省委派驻聊城代表张霖之的指导下组成政训处,以张维翰任处长,姚第鸿任秘书。接着派遣政训干事多人率领服务员去六区所辖各县设立政训处办事处。这时,由赵健民、徐运北、王幼平、刁子言等组成中共鲁西北新特委。在地下党领导下,动员各县民众,组织武装起来抗战。当时范的实力仅有一个保安营及新收编部队共约八九百人,范率领部队向鲁北挺进,逐步恢复鲁西北政权。十一月中旬日军再度向鲁北进攻,宋哲元第一集团军反攻邢台失败退回,纷纷向黄河南撤退,人心惶惶。韩复榘又令范退守黄河南岸。范在党的推动下于十九日在博平前线发出了“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的皓电,从此“坚持敌后抗战,誓死不过黄河”成了鼓舞鲁西北军民战斗的口号。
  十一月十七日,日本侵略军由临清派一骑兵小队向聊城作试探性进攻,范亲率部队伏击敌人于梁水镇,首战告捷。二十七日,范又率部与驻临清日酋高桥之步骑炮三百余人激战于堂邑柳林地区,予敌以重创。柳林胜利的消息传来,振奋了鲁西北的民心,范的威望也大为提高。
  到十二月间,敌步骑炮一部,企图经茌平到东阿渡河,绕袭济南,范率部三个营与敌军在高唐、茌平交界处之南镇接触,激战三天,敌增援到六百余人,我政工队动员民团三千余人参战,经三昼夜苦战,终将敌击溃。三次战斗中,青年政工人员表现的勇敢,加深了范对这些青年人的信任。
  当日军向鲁西北发动进攻时,过去由韩复榘委派的县长纷纷南逃,旧政权土崩瓦解,中共即推荐政训处驻各县干事给范委为县长,逐步整顿县政权,安定内部秩序。但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体系的解体,社会秩序极为混乱,各地绿林武装乘机蜂起,向地主围寨进攻;地主借口保家,组织民团与绿林对峙。当时各县政工人员,为了把这些不同性质的武装引上抗日道路,对两种武装都派人进去,进行争取工作。为了集聚抗日力量,范接受中共团结抗战、争取收编的建议,半年之内,先后收编了些这类武装成为游击支队。同时各县政工人员及地下党员也先后组织起若干武装力量,编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七、三十一、三十五支队和抗日挺进队,其中第十支队为鲁西北特委的主力部队,由张维翰任司令,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至一九三八年夏,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辖境已超出原有的第六区十二个县,扩展到三十余县,抗日武装发展到三十五个支队和三路民军约五万余人。一九三八年五月第一次政工会议后,将政训处升格为政治部,并在收编的各支队中,开展政治工作,委共产党员为政治部主任。这时延安和武汉又不断派来红军干部和抗大学生作为部队的骨干。范还接受我党建议,两度派干部和子女去延安受训。六月初又在聊城成立政治干部学校,范兼任校长,委派共产党员张郁光为副校长,齐燕铭、周子明分任教育长与训育长。接着又把原有的军事教育团交给政治部接办,派共产党员袁仲贤负责办理。与此同时,各县政治部也开设政工人员训练班,各支队办教导队,短时期内,即为鲁西培养出大批具有革命要求的军政干部。
  一九三八年二月到六月间,平汉线北段日军三次向濮县、范县地区进犯,两次侵占了濮县城,均经范率队收复并以伏击战歼灭了日寇多辆载兵的汽车。六月下旬,沈鸿烈省府由曹县移驻东阿县,不久即遭到日军的袭击。沈鸿烈弃城败逃到黄河边,走投无路,范率两个支队渡河围攻东阿之敌,在黄庄大败日军,迎接沈及其随员来聊城。沈遂设省政府于寿张县张秋镇。
  徐州会战后,“保卫大武汉”被提上日程,山东各路游击部队代表在新泰开会,决定于同年八月初,大举进攻济南,以牵制敌人。范筑先派出了十几个支队,参加会攻济南战役,动员了群众万人,爆破津浦路北段。这是范指挥的最大的一次战役。是役,范的次子范树民(挺进队长)牺牲于齐河。
  先是,一九三八年春,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和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率八路军东进纵队到达冀南南宫,五月,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又率部东来。这些消息给鲁西抗日军民以莫大鼓舞。六月,范与徐向前、宋任穷等会晤于威县,得到很大启发,加强了两方联系。九月间,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为了团结抗日,在南宫召开冀鲁两省联席会议。会上,沈鸿烈、鹿钟麟,抵制中共提出的有利于动员群众的各项纲领,阻止八路军入山东;范筑先力赞这些纲领的正确,单独与徐向前签订了八路军与鲁西北部队抗日联防协定。范在回到聊城后,为了贯彻联防协定的精神,于十月二日在聊城召集军政联席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鲁西北特委提出的《山东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作为今后鲁西北地区的施政准则。并通过将鲁西北的三十多个支队整编为四个纵队的方案,除由范自兼第四纵队司令外,由袁仲贤、张维翰分任二、三纵队司令。从这两次会议上可以看出范更加坚定地信赖共产党,愿与八路军亲密合作。这期间,范收到由张经武带给他的毛泽东同志的来信,他读后十分感动。
  沈鸿烈省政府自进驻张秋镇后,更加变本加厉地破坏范与中共的亲密关系。先是,当省政府在曹县时,沈即令范前去“述职”,对范甘言引诱,要他驱逐中共人员,遭到范的驳斥;到这时,沈即公然要范把他的部队整编为省府的保安旅;要他改组政治部、政干校、教育团,由他派复兴社分子接替;要他解散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支队等等,均遭到范的严词拒绝。公开破坏既达不到目的,就改用金钱、委任状、供给枪支等手段收买范的部下。沈让其民政厅长李树椿利用旧关系与范的参谋长王金祥勾结起来,使王成为范身边的内奸。十月中旬,王金祥背着范筑先,一手制造了在鄄城解散由中共直南特委组织的武装第十三支队、枪杀了中共党员副司令王青云和政治部主任汪毅的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鲁西北内部抗战与妥协、进步势力与顽固势力之间的斗争已达到激化的地步。
  王金祥惨杀共产党员的事件,引起了政工人员的极大愤慨,总政治部领导人要求予王以严惩。范闻讯后,也极为震怒,准备将王革除驱逐。但由于李树椿出面庇护,再三再四地向范说情,使范对王金祥的擅杀事件,没能进行果断的处置,留下了一条祸根。
  沈鸿烈、李树椿等又暗中勾结日伪,煽动地主封建势力、反动会道门暴动。八月到十一月初,先后发生了长清旦镇黄沙会暴动,阳谷七级镇“忠孝团”暴动、长清赵官镇黄沙会大暴动,但均被范平息。十一月上旬,济南日军准备大举向聊城进犯,这时李树椿窜到阳谷安乐镇召开“忠孝团”八个团长的会议,研究“倒范反共”措施。他们竟丧心病狂地派人到济南和日军勾结,协商配合进攻聊城。另外,他们还要王金祥向正在长清督剿黄沙会叛乱的范筑先报告安乐镇“忠孝团”不稳,诱使范前去作安抚讲话,准备乘机刺杀范。范不了解他们的阴谋,慨然同意前去。十一月十二日范从在平前方回到聊城,正拟前往安乐镇讲话,因接到日军即将渡河进攻聊城的情报,遂请前任四区专员韩多峰代他前去安抚,自己留下布置反“扫荡”的事宜。十四日上午韩多峰到了安乐镇,立即被红枪会包围起来,叫嚷“杀死范筑先”。韩中一枪,幸未致死,范得暂时免遭毒手。
  从东阿出动突袭聊城的日军末松一一四师团秋山旅团千叶联队的平田大队,约计步骑炮混合部队三百余人,分乘十八辆汽车,并有飞机两架助战,于十三日下午渡过了黄河。另有两路敌人:一路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是从大名金滩过河扑向聊城。范在部署方面,接受了袁仲贤、姚第鸿等提出的把主力部队转移到农村,坚壁清野与敌人打游击的方针。根据这种方针,范命令城内各机关、学校、主力部队连同军火均于十三日撤出聊城,并动员群众出城,只留少数部队守城,以便收内外夹击之效。十四日上午九时,从东阿来犯之敌已到十八里外,范与姚第鸿、张郁光(张是出了城又回来催范快走的)等正要动身,忽然李树椿乘汽车前来,借词拖延时间,缠住范不能行动。延至中午,敌机已飞临城上,李又提出吃饭后再走,再延至下午三时,李才坐汽车逃走。这时西南护城堤上已开始战斗,原在城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因无人指挥很快放弃阵地逃走。于是,在范身边的内奸王金祥、赵文魁等趁机提出出城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动援军的要求,经范允许后溜出城外。等范要出城时,四门出路口已被敌人火力封锁。情况紧急,范不得不亲自部署城防,准备守城,以待外援。由于事前未计划在城内作战,留在城内的部队只有聊城县游击营,二支队的一个连和司令部直属的手枪连、执法队等六、七百人,而且枪支不全,弹药早已疏散到乡间。但在范与姚第鸿等的指挥下,敌军对南门和东门几次进攻,均被打退。十四日夜,是守城部队关键的一夜。黄昏前后,各县电话尚未切断,范曾以电话令各县派部队来援,但是东南路的五、六、二十一支队均被寿、阳、阿边的“忠孝团”所阻止;高唐的驻军,由于日军的围攻,也不能来援。当时鲁西北特委的骨干部队第十支队主力在黄河南大峰山赶不回来,驻冠县部队摆在小滩阻击大名进犯的敌人。其余各支队也都距离很远,只有驻堂邑的八支队是距聊城最近的(四十里)一支部队,通电话后,估计天黑可以赶到,但八支队系民团改编,无战斗力,而王金祥又不严督城外部队侧击敌人。由于内奸与日军的勾结,使聊城陷入绝境。入夜十二时,通各县的电话全断。守至十五日黎明,围城的日军对东门守军发起了猛攻,范和姚第鸿亲率随身战士去东门督战,在敌人激烈炮火下,范左臂负伤。上午九时东城门被炮火击毁,敌人蜂拥入城。范由城上转至市中心光岳楼,仍组织部队抵抗,但被日机扫射打断腿骨,在抬送天主堂医院时,范将军举枪自戕,享年五十八岁。随后守城部队陷入混乱状态:一部分部队散在城内占据制高点和敌人展开巷战;一部分部队则聚集在西城门内瓮城,准夺路而出,但迫于敌人的火力封锁,战士们纷纷跳河。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四时,敌人完全侵占了这座古城。在这次战斗中,范筑先将军和少将参议张郁光,上校政治部副主任姚第鸿,经理处长崔芳德,秘书主任赵玉坡,聊城县长兼临时城防副司令郑佐衡及守城健儿约六百人壮烈殉国。
  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悼,陕甘宁边区召开追悼大会,各地报刊纷纷撰文追悼,华北文化界旅渝人士集会,将十一月十五日定为“华北抗战烈士纪念日”。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张维翰的《我党和范筑先合作发动鲁西北抗战的经过》、王幼平的《参与创建鲁西北抗日武装的回忆》、徐运北的《回忆鲁西北党的建设片断》、田兵的《聊城失守和范筑先将军殉国》、周云章的《范筑先将军守聊城战斗述略》、王子耕的《聊城失守目睹片断》、高遇岐的《聊城战斗脱险记》、王登福的《范司令指挥我们打范县》等14篇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姜克夫
责任者
孙思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范筑先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