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筑先纵队”八路军“先遣纵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167
颗粒名称: 鲁西北“筑先纵队”八路军“先遣纵队”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3
页码: 61-6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山东的文史资料的参与创建鲁西北抗日武装的回忆的鲁西北“筑先纵队”八路军“先遣纵队”,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在鲁西北发展的武装,大部分在一九四○年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成为抗日战争中期和后期坚持冀南邯(郸)、大(名)、临(清)根据地斗争的主力。在黄河两岸成长的一些部队于一九三九年分别编入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这里着重简介“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山东 筑先纵队 先遣纵队

内容

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在鲁西北发展的武装,大部分在一九四○年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成为抗日战争中期和后期坚持冀南邯(郸)、大(名)、临(清)根据地斗争的主力。在黄河两岸成长的一些部队于一九三九年分别编入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这里着重简介“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
  “筑先纵队”是鲁西北人民的一支子弟兵,它在这一地区的武装建设中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一九三七年底,我党在堂邑成立了一个小游击队,开始只有十余人,洪涛为队长。不久,山东省委调洪涛到祖徕山工作,该队队长由廖云山(红军干部)继任。一九三八年初,以洪——廖队为基础成立鲁西北抗日游击第十支队,支队司令由聊城政训处处长(政治部主任)张维翰兼任,我以特委军事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支队司、政机关设在冠县。当时青年人参军踊跃,又编入临(清)、馆(陶)地区一些民团,部队发展迅速,到一九三八年七月,第十支队已到八千人,辖一、二、三团,另有三个远遣队,即大峰山独立营、东平地区的东进梯队、内黄地区的西进梯队。第十支队从成立起即注意基层政治工作建设,逐步做到支部建在连上,在内部实行政治委员制度。聊城失守后,为纪念范筑先,第十支队的番号改为鲁西北筑先纵队(简称筑纵)。筑纵肩负了继续发展鲁西北党在执行统一战线中开创的抗日救国事业。
  八路军“先遣纵队”(简称先纵)是与筑先纵队命名的同时在鲁西北成立的。八路军先纵成立的背景基于以下意义: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我党和范筑先的统战关系堪称典范,我党在范的辖区内,没有组建过八路军,八路军部队基本上也没有活动到这个地区。聊城失守后,鲁西北局面暂时呈现混乱,人心惶惶,因此有必要及时举出八路军军旗,稳定局面,安定人心。先纵司令员李聚奎由一二九师委派,我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鲁西北第五支队编为先纵第二团。归先纵指挥的部队有:津浦支队,它成立在冀鲁边区,归山东纵队建制;青年纵队第三团,属冀南军区;一二九师骑兵团。这三支部队在一九三八年底到三九年初活动在禹(城)、高(唐)、茌(平)、齐(河)地区。一九三九年三月,先纵在茌平北琉璃寺一带同日寇打过一次激烈战斗(赵伊坪同志牺牲在此次战斗)。在此次战斗之后,先纵所指挥的部队先后归还原建制。先纵所属部队则转进太行山整军,“五一”节受到一二九师刘伯承师长的检阅。同年九月,回到鲁西北,部队得到扩大(并入卫河支队,成立了第五大队),在卫河两岸坚持斗争。
  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是兄弟队伍,在名义上筑纵不是八路军,两纵是友军关系;在内部关系上,筑纵受先纵领导。两军之间十分团结,军民关系都搞得很好。太行总部和山东军区都很关心两纵的建设。特别是在一九三九年冬,一二九师邓小平政委在南馆陶附近的程沟湾召集两纵干部会,作了“坚持抗日斗争和整顿军纪”的报告,对部队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在反对蒋介石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中,两纵并肩参加了讨石(友三)战役,从一九四○年春节奔袭金滩镇敌军桥头堡起(敌军在大名、馆陶间强渡卫河),一直截击、追击到清丰、南乐地区,树立了战功。
  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在一九四○年六月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奉命开进卫河以西,归冀南军区指挥。它从此离别了鲁西北。时光虽已飞逝四十余年,我作为八旅的老战士,每当回忆往昔,对鲁西北大地、鲁西北人民、鲁西北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油然而生,对曾并肩战斗而献身的烈士们寄崇敬的哀思,对还在征途上的战友们深切怀念。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张维翰的《我党和范筑先合作发动鲁西北抗战的经过》、王幼平的《参与创建鲁西北抗日武装的回忆》、徐运北的《回忆鲁西北党的建设片断》、田兵的《聊城失守和范筑先将军殉国》、周云章的《范筑先将军守聊城战斗述略》、王子耕的《聊城失守目睹片断》、高遇岐的《聊城战斗脱险记》、王登福的《范司令指挥我们打范县》等14篇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幼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