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末的资政院和咨议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981
颗粒名称: 一、清末的资政院和咨议局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
页码: 32-4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的文章,清末的资政院和咨议局。
关键词: 文史资 资政院 咨议局

内容

公元一九〇九年(清宣统元年)清政府为缓和革命形势起见,试行君主立宪,在京都设立资政院(相当于一院制的国会),在各省成立咨议局(相当于省议会)。资政院的名额,山东省有两个,以旧十府为初选区,省会济南为复选区。竞选人多为资财雄厚的大地主。他们为了竞选,就演出了每票代价纹银五十两的贿选丑剧。结果是诸城的臧汉臣和郯城的王佐良二人当选。此为山东贿选的开始。
  山东省咨议局在成立以前,先设了一个自治筹备处,以博山县进士石金生为处长,在贡院西建筑房舍,并办理调查选民工作。因耗费过当,报销过多,受到舆论界的严厉指责。建筑完工后,因门前过于空旷,包工人自动捐修一道石基铁栅栏,即此可见其中弊窦之一斑。
  议员的额数,是按人口和钱粮(田赋)的多寡而定。不是普选,妇女无选举权,文盲无选举权,而人的文化程度,又无一定标准,可以上下其手,所以选举大权都落入了士绅的掌握。他们办理选举,根本不作调查,而是闭门造册,真姓名不过十分之一,其余都是伪造的假姓名,实际上并无其人。因此办理选举的人手中握有大宗选票,在投票时,雇人写票,一起投入票匦。好在当时一般人尚不知当选议员的重要性,参加竞选运动者很少。选出的议员,老教书匠占十分之五、六,旧士绅约占十分之二、三,新学界的人不过十分之一。复选议长的失败者,以后大多数加入了共和党;优胜者大多数加入了国民党。各党派都是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本文记述了回忆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概况、济南《昌言报》馆被捣毁记、“五卅”惨案前后的青岛公立职业学校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万光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