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643
颗粒名称: 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
分类号: G658.3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分别记述了当时有影响的进步老师以及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下的莱阳乡师。
关键词: 莱阳乡师 母校 山东

内容

山东省立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是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十一日成立的,招考的学生多是农村的具有高小毕业文化程度的青年,当时办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农村的小学师资。录取的学生由学校供给膳宿费,其它费用自理,学期为四年。
  我是一九三四年底考入莱阳乡师的,为第五级的学生。我入学时已是“九·一八”事变的后三年,国家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各阶层的爱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家在逐渐觉醒。莱阳乡师更是如此,进步的老师和同学除学好专业课程外,关心时势,宣传抗日,最后发展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我也从中接受了深刻的阶级斗争与爱国主义的教育。
  当时有一些进步老师,如王衷一(教务主任),何其芳、戴百行、王冶秋等,他们巧妙地运用了“古腔新唱”的方法,在旧教材里增添了革命的新内容,如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政治经济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等。特别是王衷一老师讲《农村经济》课,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地主剥削农民的残酷,使大家深受教益。当时他们除运用合法的讲坛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的启蒙教育外,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办墙报、举办讲演会、讨论会,使大家关心形势,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
  三十年代的山东,正是军阀韩复榘统治时期,到处都有军警和特务,所有进步活动均要遭到禁止。因此,王衷一等老师开展革命的活动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也是充满了斗争的。
  学校建立初期,有个叫张冠吾的语文教师,是个有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利用学校的讲台,攻击马列主义,诽谤苏联的十月革命,把同学们的思想搅得很混乱。后来进步的师生们团结起来,将这个反动家伙赶出了学校。还有一个跳梁小丑叫杨辅亭,他是童子军教员。一九三五年暑假,他曾到庐山接受了蒋介石的军训,回校后带来了一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的小宝剑。他捞到这个资本,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公开诬蔑当时的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还经常挥动着那支小宝剑来显示自己。后来同学们把这个情况反映到王衷一老师那里,王老师以教务主任的身份将杨辅亭训斥了一顿,使他的反动气焰有所收敛。
  一九三六年秋,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莱阳乡师的进步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经过一段酝酿,决定组织胶东地区中等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于是派出数路联络组到胶东各县中等学校联系,这些派出的联络组大多数都很顺利,但去烟台中学(即省立第八中学)的几位同学因被反动分子告密而被捕,这样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不久,韩复榘的手枪旅旅长吴化文即率部队包围了莱阳乡师,大肆搜查,许多进步书刊被焚烧,又有几个学生会的负责人被捕,王衷一老师被通缉。虽然被捕的六名同学在爱国舆论压力下得以释放,但是一场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被反动派暂时镇压了下去。
  经过曲折的斗争,有胜利也有失败,但反动派的镣铐锁不住真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革命意志更加坚定。由于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七七”事变后,大多数进步师生都先后奔赴了抗日战场,为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分别有我对莱阳乡师的回忆、难忘的母校莱阳乡师、我的母校莱阳乡师、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相随冯玉祥先生见闻录、冯玉祥将军赴美前后、跟随冯玉祥在泰山、冯玉祥将军在黄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组织变迁纪要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谭久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衷一
相关人物
何其芳
相关人物
戴百行
相关人物
王冶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