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社会的上层关系模糊敌人视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639
颗粒名称: 三、利用社会的上层关系模糊敌人视线
分类号: G658.3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主张以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事,这一倡议得到国共两党的拥护。以及作者利用社会的上层关系模糊敌人视线。
关键词: 莱阳乡师 学校 山东

内容

我的经历是比较曲折的,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主张以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事,这一倡议得到国共两党的拥护。孙中山先生对全国和山东的形势很关心,当年十二月他北上到达天津时,曾接见了王尽美、王乐平、阎容德和我四人,以他个人名义委派我们四人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并授予盖有孙文之印的委任状。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们四人回山东后,遵循孙先生的意旨,在济南、青岛等地宣传国民会议的意义,认识了不少人。之后不久,即一九二五年秋,我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念书,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同学。这些同学毕业回国后,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导致了国共分裂,许多人因政治立场不同,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了,其中不少人背叛了革命,跑到国民党政府里做了官,甚至爬上了高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同学虽然各属于不同的政治营垒,但仍保持着私人交往,这种关系是十分微妙的。我既然处在那个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便尽量利用这些关系,有意模糊敌人的视线,使当地的一些反动人物搞不清我的身份,不便轻易触犯我。在数年的时间里,莱阳乡师搞得那样火红,而仍然能够存在,除了依靠大多数进步师生这个群众基础外,而巧妙地利用社会的上层关系也是个重要因素。
  训育主任董西亭,开始思想比较顽固,他是蒋介石的侍从秘书高晶斋推荐来的,而我和高晶斋是老同学,由于这层关系,董西亭不但不敢公开反对我,而且主动与我接近。后来我经常给他做工作,在个别交谈中讲述国内外形势,让他树立民族的大义,后来他的思想逐渐转变,倾向进步,并支持同学们的抗日救亡活动。他当时负责讲“公民”课,纯粹是陈旧的教条,我劝他改革教学内容,讲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他开始不愿意,我就帮他编写新教材,他照着讲了,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国民党全国童子军的总队长刘永尧也是我过去的同学,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私交还好,常有信件往来。许多人看到我经常有从南京来的信,就对我有些莫测高深之感,因此对我另眼相看,同时我也主动和当地的军政界名流拉关系。号称为“胶东王”的刘珍年实力甚强,他与韩复榘有矛盾,不听韩的调遣,独霸胶东。他的亲信旅长梁立柱,带兵驻莱阳。梁立柱有一次来找我,说是慕名而来,我就请他吃饭,交上了朋友,这样当地驻军一般不干涉学校事务。
  一九三六年八、九月间,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以视察为名,带着卫队来到莱阳乡师,一进校门就说这个学校赤化了,非整治一下不可。他召集全校师生讲话,并指名叫我参加,因我对何向有反感,拒绝参加开会。这下触怒了他,他十分气愤,扬言要撤我的职,我也作好了被撤职的思想准备,他后来慑于爱国舆论的压力,没有将我撤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我们决定召开纪念大会,借以宣传鲁迅先生敢于向恶势力战斗的精神并号召抗日。开会时贴出布告,请进步教师讲述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事迹,大造了一下声势。这样一来这所乡师的影响就更大了。未出一个月,“捕共队”的魔爪就伸到了莱阳。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分别有我对莱阳乡师的回忆、难忘的母校莱阳乡师、我的母校莱阳乡师、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相随冯玉祥先生见闻录、冯玉祥将军赴美前后、跟随冯玉祥在泰山、冯玉祥将军在黄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组织变迁纪要等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董西亭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刘永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