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名人与平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564
颗粒名称: 十、名人与平阴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51
页码: 391-441
摘要: 本文收录了平阴县32位历史名人的详细情况。
关键词: 平阴县 人物 名人

内容

季札
  季札,“春秋”吴国人,吴太伯二十代孙。其父名叫寿梦,吴国国君。季札兄弟四人,他排行四,被封延陵,故号延陵季子。季札贤而有才,寿梦欲立其为国君,季札不受。吴国人坚持立季札为君主,他干脆连小官也不当,回家耕种田地。他不图权势,性本忠厚。季札,曾有一段故事流传平阴境内。
  季札受国君派遣为使节出使诸侯国,途经北方徐国,礼见徐君,徐君亦以礼款待季札。食宿尽量招待,有求必应。而徐君深慕季札所佩戴青铜剑,而未说出口来。季札心领神会,但当时不能相赠,身负出使北方诸侯国之重任,随身防护之兵器,时刻不能离。待其重任完成回归之际,再以剑赠徐君,这是季札内心所许,未有说出口来。
  当季札完成使命、回归途中,再见徐君,徐君已去世,赠剑之事,心先己许,不能因徐君去世而违背自己的心意,遂将剑赠挂徐君墓旁之树。后人见季札不辜负徐君生前所望,倍受感动,遂修建徐君庙,庙下建挂剑台。挂剑台左右生草,草如剑形,人呼挂剑草。旧《东阿县志》载:东阿城有挂剑台,周围生挂剑草,可疗心疾。
  李心经
  左丘明
  左丘明(公元前556——451)春秋时鲁国史官。都君庄人,(现为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隋唐初、宋金、元时曾为平阴。
  左丘明作鲁国左史官后,为人耿直,记事严谨,曾受到孔子的好评。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在编修国史时,既注意广采博记,又做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做到了用精炼的文字生动形象记述下了广博的内容。他日夜操劳,患上了眼疾。58岁时视力急剧下降,不久便失明了。时人称他为盲史。
  左丘明失明后,让其子继续任左史,自己带着大量的史料和草稿回到了故乡。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写一部大型史书,留传后世。他把书房命名“左史书舍”,天天心思口述,让子侄秉笔记录。他由于日思夜想,身体欠佳,著述时断时续,历时30多年。到他90岁时,才完成了18万多字的《春秋左氏传》,此书记述了鲁国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科技、军事史料,受到历代史学家的推崇。
  左丘明在著述《春秋》的同时,还根据自己掌握的丰富史料,著述了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国事的历史名著《国语》,又称《春秋外传》。从此,《春秋》和《国语》便成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灿烂珍珠,永远放射着智慧的光茫。
  左丘明享年百余岁,死后葬于村东北的高阜处。《元和志》云:“平阴东南有左丘明墓”。汉、唐以来,历代都有重修的记载。
  鹿传铎
  管仲
  管仲,名夷吾,颖上人(今河南省)。年轻时与鲍叔牙相交甚厚。管仲家贫,在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时,多分钱财,鲍叔牙不说他贪,为鲍叔牙办事不成,鲍叔牙不认为他愚笨;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无才能。
  后管仲和鲍叔牙同到齐国谋事,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为避乱分别躲往鲁国和莒国。齐襄公死后,管仲和鲍叔牙各随公子纠和小白回国继位,小白捷足先登,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
  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让管仲做了相国。管仲执掌政事以来,革除弊政,顺应民心,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他利用齐国处在东海之滨的有利条件,煮盐开矿,发展工商业,流通货币,积聚钱财。他还实行农兵合一的政策,让农民农忙种地,农闲练武打仗,使国力逐步强盛。管仲善于把祸患转化为福利,把失败转化为成功,趋利避害。桓公因对少姬发怒,让他去攻打蔡国,他乘机讨伐楚国,责楚国不向周室进贡包茅。桓公让他北征山戎,他却趁机劝说,燕国推行召公的政策。在会盟时,桓公想废除曹沫的盟约,管仲劝他信守盟约,取信于诸候。在管仲的辅佐下,桓公成了当时的霸主,曾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也被齐桓公称为仲父,并把谷邑给他作了食邑。管仲在齐国当相国几十年,积累了许多财产,富可抵国。他有三处封地,娶三姓女子;堂上常备美酒,人们不以为侈。在他的采邑谷邑现东阿镇还建有管仲井、管仲亭等。
  至今东阿镇城中管仲三归台、管仲井遗址尚存。管仲亭经历次重修,依然挺立,成了人们游观和凭吊管仲的胜景。
  鹿传铎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少“贫且贱”,及长,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理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到过平阴,并在现在平阴县孔村镇孔子山(又名紫盖山)聚众讲学。其后,在其讲学的地方建有文庙和孔林书院。明万历初年在孔庙门外立有“杏坛遗响”碑。孔子山文庙是在全国仅有的有文字记载的乡间文庙。山东面立有石碑一通,清雍正十年(1732)立,刻“杏坛遗响”四字,每字半米见方,楷体,知平阴县事汪英书,碑高3米,蔚为壮观。
  鹿传铎
  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政治家、思想家、商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后来到越国,为越国大夫。吴国打败越国后,范蠡建议越王勾践卑辞屈节向吴王夫差求和。他伴随勾践入吴为夫差的臣仆。他拒绝了吴王的招降,陪越王勾践忍辱为奴,小心谨慎的侍奉吴王,俯首贴耳,十分恭顺。吴王生病后,为了讨得吴王的信任,建议越王亲尝吴王的粪便,以换来早日回国的机会。
  在范蠡的策划下,经过三年的屈辱生活,越王勾践和范蠡又回到了越国。回国后,范蠡协助勾践改革政治谋求富路,鼓励生育,奖励耕织。还选派美女西施等送往吴国,迷惑吴国君臣,让夫差荒废朝政。选择越国的优质木材送给吴王,让其大起宫殿楼阁,消耗国力。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增强国力,训练军队。在国力强大后,曾三次打败吴国,回绝了吴王夫差的请和要求,最后灭掉了吴国,使越国成为中原的霸主。他被擢为上将军。
  范蠡见勾践称霸后据功自傲,不尊重功臣,就辞别了越王,驾一叶扁舟离开了越都会稽,涉入三江五湖。随后,他又秘密的派人接出了妻子儿女,入齐,为齐相。不久辞官到了隋、唐初、宋、金、元时的平阴陶山之阳,定居下来。他变易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陶阳。平阴城东南有范蠡庄,今演义为范皮庄。他用自己的才智到各国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人称他陶朱公。一时,他成了著名的豪商臣贾。范蠡一生致仕居卿相,经商致万金,受
  到人们称赞。死后葬于陶山之西麓、平阴县安城乡天堂山之东。可谓历史上之美谈。
  鹿传铎
  黄石公
  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秦代隐士,传有兵书《黄石公三略》三卷等著作。据《史记·留侯传》记载:张良在博浪沙刺秦始皇未逞,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一日遇老人于圯(桥)上。老人坠其履于桥下,让张良取上,并跪而履之。张良依其言,老人大悦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诺。五日平明良往,老人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老人又先在,复怒日:“后,何也?去,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老人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日:“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良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后13年,张良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至今历两千余年,谷城山下黄石犹在,黄石公祠仍在,供人游览观赏,吊古追昔。
  鹿传铎
  项羽
  项羽,江苏下相人,后流落江苏扬州,死于乌江,头颅葬于平阴县西南的谷城之阳。
  项羽少有大志,20岁时便身高8尺,力能举鼎。在看到秦始皇前呼后拥的出巡时,就喊出了“可取而代之”的心声。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项羽随叔父项梁参加义军,组织了8000江东子弟兵,渡过淮河,向西打击秦军。项羽作战勇敢,所向无敌。沿途楚地义军纷纷加入,很快发展到六七万人。项羽为了歼灭章邯带领的秦军就把各路义军带到了薛县(现滕州市)共商灭秦大计。他们为了统一指挥,就拥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团结各路义军在东阿击溃章邯军,并又在濮阳、雍丘、定陶大破秦军。
  楚王在彭城封项羽为长安侯、号鲁公。这时,秦军在巨鹿围困赵国。楚王令项羽带兵救赵。项羽令士兵带足三天的的口粮,渡过漳河后破釜沉舟,激励义军与秦军决一死战。项羽带兵在两天内九败秦军,杀秦将苏角、王离、涉间等,秦军大败。迫秦将章邯带20万秦兵投降项羽。项羽带义军和降军西进。降军不忍义军的欺凌,带有怨言。项羽便在新安城南(渑池县)把20万秦军全部活埋了。项羽军多势猛,很快进到函谷关。正要入关,忽报关上有刘邦的人守关,不让进关。项羽大怒,立命英布攻关。项羽入关后夜宿鸿门,距刘邦军霸上只40里。项羽怒冲冲的下令要明早进攻刘邦,并让项伯去探听刘邦的消息。刘邦向项伯说明了情况,并表示明天一早去向项羽陪罪。第二天鸿门宴上,项羽放走了刘
  邦。
  项羽入关后杀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纵兵抢掠财宝美女,大失人心。项羽见大功已成,就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按自己的好恶封了其他各王后,退回了彭城。项羽在彭城被各王之间的战争搞的东奔西走,不得安宁。不久刘邦在平定了关中后也杀奔了彭城。项羽又和刘邦展开了争夺战。经过四年的争战,项羽由强转弱,于公元前202年冬被刘邦兵困垓下,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乌江。结束了他叱咤风云的一生。死时31岁。项羽死后,刘邦攻鲁,久攻不下,便把项羽的头拿来,招示鲁民。鲁地军队见项羽果然已死,才放弃了抵抗。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头于谷城西南。这便是项羽与平阴的一段生死缘。
  鹿传铎
  刘邦
  刘邦,泗水郡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曾任泗水亭长,与县吏萧何、曹参、夏侯婴相交甚厚。他曾到咸阳服徭役,见那里市井繁华,宫殿巍峨,大开眼界。后见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威风,曾十分赞赏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该这样!”
  秦末,骊山工程浩大,刘邦受命押送本县民伕去骊山做工,出县不久逃走了不少人。刘邦觉得难以交差,就趁夜放走民伕,自己也逃进了丰邑西的大沼泽地中,挥剑斩杀了拦路的白蛇,躲进了芒砀(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一带的山泽中。
  秦二世二年,农民起义遍布各地。肖何、曹参便找到了刘邦合力杀死县令,夺取了县城,拉起了二三千人的队伍。后来,沛县被起义的魏王夺去,刘邦就带人投奔了义军项梁。项梁战死后刘邦、项羽成了楚怀王的主要干将。在薛县的义军会议上,怀王命刘邦西进关中,直取咸阳,命项羽迎对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打败秦军。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公元前208年刘邦带领义军冲破秦军防线,打到昌邑,沿途农民纷纷加入。刘邦一面攻打强敌,一面招降纳叛,占陈留,攻开封,招降秦将吕齿奇、陷武关,扫荡峣关,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进到了咸阳附近的霸上。刘邦严明军纪,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封库府、接受子婴投降,受到关中父老欢迎。他利用张良的计策,逃出了暗伏杀机的鸿门宴。被项羽封为汉王,被迫进驻汉中。
  刘邦在汉中用肖何征集兵源粮草,用韩信操练兵马。用张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突然出关,打败了关中的雍王、塞王。带兵东征,杀向彭城,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攻杀。在肖何、曹参、张良、韩信等一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几胜几败,终于围困项羽于垓下,逼项羽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成了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在多年的征战中,西进东征,南下北伐,一次又一次的路经平阴,在平阴留下了马跑泉、白雁泉、拔箭泉,项羽墓等名胜,刘邦的故事,也成了久传不厌的佳话。
  鹿传铎
  张良
  张良,字子房,韩人,先辈五世为韩相。秦灭韩时,张良年少,未任官。后来,他曾以家财万金求人刺杀秦王,为韩报仇。得一力士在博浪沙用120斤的铁椎刺杀东巡的秦始皇,可惜不中。他为躲避追捕,逃亡下邳。
  一天,张良闲游下邳桥上时,遇一身穿褐衣的老人,走到张良面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并让张良去取。张良大怒,见其年老便下去取上来,给老人穿上了。老人穿上鞋走出里许,又走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还可教育。五天后,一早来这里见我。”张良天明去,鸡叫去,老人都嫌晚。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来到张良身旁交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并说:“读它可为王者师。后10年当兴。13年可见我谷城山下,黄石即我。”说完就不见了。
  10年后,农民起义峰起,张良聚万余人,投入刘邦的义军,常把《太公兵法》说给刘邦听,刘邦常用计取胜。起义军力量逐渐强大,六国之后,纷纷复国。张良找到韩王的后人韩成,立为韩王,张良为司徒,也占领了几个城池。
  张良离开韩王,随刘邦的义军西进,多次献计,攻下一座座城池,在用计攻下山尧关后,先期进入咸阳。招降了秦王子婴。劝刘邦放弃了秦宫的财宝、美女,移军霸上。项羽入关后,张良帮刘邦逃出了鸿门宴,被封为汉王。刘邦进驻汉中时,张良劝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永不出关。自己到了韩王的身边。韩王在彭城被
  杀后张良又投奔刘邦。
  在楚汉相争中,张良建议刘邦利用九江王英布和彭越与项羽的矛盾,共同攻打项羽,使项羽腹背受敌,疲于奔命。并重用韩信,平定燕、赵、齐地,壮大力量。最后在垓下彻底战胜项羽。在回归关中的路上,张良与刘邦路经谷城山下,见黄石,为师立祠,至今平阴县东阿镇北黄山下仍有黄石公祠,供人凭吊。汉六年,张良被封留侯。劝刘邦定都关中,并大封功臣,安定人心。张良随刘邦入关后,因病岁余闭门不出。刘邦欲废太子。吕后强请张良为谋,张良献计请出四〓,辅佐太子,保住了太子之位。吕后非常感激。
  张良常想:“以布衣为王者师,位列侯,邑万户,己布衣之极也。”想学道,从赤松子游。吕后挽留不许。刘邦死后六年,张良死,追封文成侯。
  鹿传铎
  严光
  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姓隐居。后被刘秀召到京师,一起饮宴、宿住。睡中,严光脚压刘秀肚腹。刘秀任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不肯接受,归隐山林。归隐中曾来到平阴云翠山,见环境幽静,风光秀丽,在山中建寨居住,并到水边垂钓。至今平阴县云翠山有子陵寨,子陵钓台。后归隐浙江富春山。
  鹿传铎
  曹植
  曹植,字子建。建安七子之一。十岁时能诵读诗、论、赋数万言,父操常观其文,怀疑非其所作。时邺铜雀台新建成,操诏诸子登台为诗赋,植援笔立成,操非常惊奇。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不尚华丽。每见父难问,应声而对,特招曹操喜爱。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十九年封为临淄侯。父操征伐孙权时,让曹植留守邺,勉励他说:“吾二十三岁为顿丘令时,作的些事,想起来很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二岁了,应该努力自强。”曹植有特别出众的才能,又和当时很有才名的丁仪、丁廙、杨修等为友。父操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都难下决心。曹植恃才傲物,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没有当上太子。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前后封邑达万户。曹植恃宠不守法度,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招操大怒,日渐疏远。父操杀杨修,曹植不安。二十四年,操任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事,曹植吃醉酒,不能受命,只好作罢。植兄曹丕继位后杀丁仪、丁廙。曹植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告发曹植醉酒傲慢,劫协使者,贬安乡侯又改为郓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四年徒封雍丘王。进京朝拜,上书请求为国出力,曹丕答勉,并不重用。六年曹丕东征,回来时路过雍丘,看望曹植,增邑五百户。三年徙封东阿。东阿镇东一带为其封地,曹植登今平阴县东阿镇黄河西岸之鱼山,听山中有梵乐声,喟然有终焉之心,遂派人造墓于山上。六年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思王,邑3500户。
  曹植到封地后,三番五次上书检讨,陈述报国之心,请求为国出力,但始终得不到重用,却更加重曹丕对他的怀疑,11年间
  三次迁都,身边连个说知心话的人也没有,整日郁闷寡欢,遂发疾病而死,享年41岁。死后遵其嘱葬鱼山。留有诗、赋、论百余篇。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的鱼山上曹植墓犹存。墓前的隋碑更是文字学家、书家、文人学士难得一见的瑰宝。
  鹿传铎
  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宋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在东晋时期,转战南北,平定四方,屡立战功,被封为扬武将军,迁安远将军,转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
  檀道济是刘裕夺取东晋政权的得力助手,是檀道济将“黄袍加身刘裕”。
  刘裕执政三年去世,其子刘义符继皇帝位,即宋少帝。
  宋少帝征战北魏,封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进封武陵郡公食邑4000户,又增督青州、徐州、下邳、琅琊、东莞等郡诸军事。公元431年,檀道济受宋文帝、刘义隆派遣,奉命北伐,军至东平、寿张、俘安平公乙旃眷。道济率军挺进至济州(平阴一带),俘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烦)库结。在济州与魏军交战三十余次,持续时间达二十余日,多次取胜。他不杀俘虏,释放囚犯,拯救黎民,於是中原感悦归顺。
  檀道济率军进至历城(今济南市)西南尹卵垒,遭北魏孙建派兵前后夹击,焚烧道济人食蓄草。宋军粮草渐竭,无法继续北征,只好撤还。在军队物质后继缺乏的时候,部分士兵投降北魏。并以檀道济给养极缺,告知北魏将领,北魏军便欲乘时四下合击。宋军惊骇,檀道济急中生智,吩咐部下,乘夜色装作过秤军粮。大声喊叫称粮的斤数,以示远闻,实际筑起大沙堆,沙堆上覆盖少量粮食,叫内部宋军和外部魏军,知其粮食无缺。
  当天亮时,魏军看到宋军的大粮食堆,认为投魏的兵士妄作
  投降,另有阴谋欺诈,遂将投降的士兵斩杀不留。
  檀道济乘魏军一时错觉,以少量军队,身披铠甲,白服舆车,慢慢退还。魏军惧有伏兵,不敢合击,又不敢追击。当魏军知晓檀道济夜间“唱筹量沙”之计时,道济已远遁得逞。至今在平阴县西南檀道济“唱筹量沙”的浮粮村犹在,故事也在这一带流传。
  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宋文帝虑身后难制,杀之。收捕时,道济脱帻投地曰:“乃坏万里长城”。“自坏长城”成语自此而来,檀道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把军队比作万里长城的人。
  李心经
  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很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时,李白在山东游历,随邀杜甫来聚,游览山水,谈诗论文。因与李白等六人为友,号竹溪六逸之一的张叔明为鲁诸生隐居平阴石门山下,杜甫来访,并写下律诗两首:
  (一)题张氏隐居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二)又题张氏隐居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鳝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动,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求。
  杜甫在诗中描写了石门山的风光,使平阴“石门晚照”的美景更富有诗意,并被列入县内八大景之一。
  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今西安)将近十年,未能做官,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回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蜀中,病死湘江途中。因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表达人民的愿望,故人们称其诗为“史诗”,又称其为“诗圣”。
  鹿传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词开豪放一派,使词从歌唱为主变为既能歌又能吟咏的作品方面作出了贡献,对后代有很大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浪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还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熙宁十年(1077)苏轼在徐州为官时,河决澶渊,入巨野,首灌东平。郓之东阿新桥镇(今东阿镇铁杨村北)铁塔寺僧人应言建策,凿清冷口,导积水,东平以安。以此僧人应言结识苏轼,后
  请苏轼在五百罗汉像成时,为其作记。苏轼应邀写了《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碑。碑记正文12行,满行27字,约320余字,文中记述了僧人应言治洪的功绩;“创精舍于郓之东阿北新桥镇,且造铁浮图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造五百罗汉像”、“用钱五百万”之盛举,并标榜僧人应言“真有过人”之德行……
  此碑现存于平阴县东阿镇铁杨村北,是苏轼留给平阴的一件瑰宝。
  鹿传铎
  丘处机
  丘处机(1148——1227),亦作邱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字通密,号长春子。元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县)人。19岁时,在宁海拜王重阳为师而出家为全真。重阳死后,他潜修于龙门山,形成龙门派。成吉思汗召见于雪山,尊为神仙。丘的弟子李志常撰有《长春真人西游记》,对此记载甚详。平阴云翠山建有南天观,长春阁,还有丘子坪,颇具规模。传为丘处机修炼处。当时是全国闻名的四大道观之一,与北京白云观齐名。
  丘处机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世号长春真人。北京白云观有丘处机遗骨埋葬处。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磻溪集》等。
  鹿传铎
  严实
  严实(1183——1240),字武叔,长清人。金蒙之际将领。金末从军,初为百夫长,以镇压红袄军张汝楫部有功,升任长清尉,又摄长清令。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叛金投宋,任济南治中。分兵四出,攻略各地,所至纷纷降伏,太行山以东彰德、磁、洛、浚等州府皆归其节制。四年(1220)又在蒙古军南侵、攻掠山东之际,率 部2府6州、30万户降蒙古,被授为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权济南等路总管。后来,会合蒙军在黄陵岗大败金兵。攻下楚丘、单州等城,克东平并建行省,设职命官,巡抚所属州县,并劝耕稼,境内较为安定。元太祖二十年(1225),再会同蒙军打败宋大名忠义总管彭义斌,所辖扩至54城。太宗二年(1230)赴蒙古行宫觐见窝阔台汗,得赐虎符。三年后再朝和林,授东平路行军万户。他在东平招揽名儒,兴学养士。还在平阴县洪范池镇的书院村,山环水绕的清幽之地建别墅,筑花台,使之成为悠游休息之地。严实59岁死于任上。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追封为鲁国公,谥号“武惠”。人去楼空,但平阴洪范池镇别墅、花台遗址犹存,还在接待着游人。
  鹿传铎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江苏省兴化人。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后以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居扬州卖画。擅写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又称乱石铺街体。能诗文,《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颇为深刻。所写家书《家书》、《道情》,自然坦率,为世人所称。为“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来往于京城之中,路经平阴,写下了《平阴道上》的诗作,全文如下:
  关河夜雨,车马晨征。
  萧萧日出,荡荡波平。
  山城树碧,古戌花明。
  云随马足,风送车声。
  渔者以渔,耕者以耕。
  高原妇馌,墟落鸡鸣。
  帝王之业,野人之情。
  《平阴道上》一诗,郑板桥对平阴道上所见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进行了风景画式地描述,寥寥数句,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陶醉,令人神往。鹿传铎
  徐向前
  徐向前,山西省五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经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在革命战争年代,平阴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徐向前光辉的足迹。1939年6月,徐向前到山东任八路军一纵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各部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7月徐向前返回延安时路经平阴,先住晁峪村,然后到县委驻地王楼村。详细听取了县委书记王玉珍、县长熊善隆的工作汇报后,就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扩大武装斗争和统战等方面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指出了泰西地区前段工作中某些不注意政策的过火行动,强调要注意克服“左倾”,防止“右倾”。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抗日根据地。事后,县委在李山头召开了县委会议作了认真研究,并召开全县活动分子会议进行传达贯彻。8月,鲁西区党委在肥城东尚里村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区党委书记张霖之传达了徐向前的指示。徐向前讲:“形势很好,借粮、戒烟、提倡放脚很好,但我们不能搞流氓手段……”批评了工作中不讲政策界限的“左倾”蛮干作风;提出地区要成立实验区,先取得经验后再推广。会后,泰西地区“左”的行动得到了纠正。平阴县各地党组织群众听到徐向前来平阴的消息后,受到很大鼓舞,推动了平阴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鹿传铎
  万里
  万里,山东省东平县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万里对平阴的早期革命斗争和发展党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于省立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参加革命。1938年5月21日任中共泰西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部长。1938年12月万里和特委民运部部长袁振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进驻平阿山区,帮助办训练班,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和武装组织,创立、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平阿山区的罗圈崖、薄庄等村,举办了农民自卫队员训练班,训练人员达2000多人。在训练班上,泰西特委宣传部长万里、民运部长袁振首先介绍了他们在曲师的同学、胡坡村的熊善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发展肖光、马警吾、陈英明、张传义、吴铁民等为中共党员,使平阴的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月底,在大寨村开会成立了平阿基干大队。1939年2月1日中共泰西特委决定在王楼村建立中共平阴县委,熊善隆任书记,肖光任宣传部长,马警吾任组织部长。从此,平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鹿传铎
  纪登奎
  纪登奎,山西省榆县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纪登奎曾在1945年10月——1946年9月兼任平阴县委副书记。纪善于做群众工作,工作非常扎实、负责,给平阴的干部和人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泰运地委确定平阴县为中心县,六区(夏沟)作为新区发动群众的重点。冀鲁豫区党委和泰运地委分别派区党委副书记徐运北、泰运地委民运部长纪登奎(兼县委副书记)、陶力等40名干部来平阴帮助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土地回赎、雇工增资运动。群众称他们是发动群众的能手,组织群众运动的专家,他们到哪里,哪里的群众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由于伪军司令刘绪安的老巢就在六区,且统治时间长,加之地富暗中威胁,群众不同程度地存有害怕“变天”的思想,不敢接近党组织,不谈心里话,运动很难开展。为了打开局面,纪登奎、陶力等同志就深入群众中,搞调查、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发现、培养骨干分子,召开积极分子活动会议。他们白天和雇工吃在一起,晚上和雇工睡在一起,相互暖脚,交知心朋友,谈知心话,启发觉悟,消除顾虑。纪登奎曾到大荆山村发动雇工增资运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建立了雇工工会。大荆山村出了一个很出色的雇工领袖,领导雇工向地主进行说理斗争,工作很有成效。1946年2月平阴县委在夏沟召开全县活动分子会议,会上介绍推广了纪登奎、陶力等在六区发动群众,开展民主
  斗争的经验;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工作通讯12期刊登了纪登奎介绍《平阴河南新区群众运动》的文章。
  1977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平阴全县发动10余万人大会战,掀起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南北45公里,东西15公里的两条线上摆开8个战场,奋战两年,整地改土10万亩。引起了省、地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78年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当时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来平阴视察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鹿传铎
  段君毅
  段君毅(1910——),原名董君毅,河南省范县人。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6年在该校入党并任党支部书记。1937年底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初,中共中央任命郭洪涛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并带领一批干部到山东工作,段君毅是其中一员。进入鲁西南后,决定建立中共泰西特委,并将段君毅、孙光、何光宇等5名干部留在泰西工作,段君毅任书记。当时平阴隶属泰西特委领导。特委建立后,针对泰西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抓了自卫团的整顿和部队及地方的建党工作。1938年11月,自卫团整编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12月,六支队将部队开进了平阿山区。特委书记段君毅、宣传部部长万里、保卫部部长袁振、青年部部长张延积等也同时来到平阿山区。分别在平阴的罗圈崖、薄庄、东平二区的西柿子园举办了两期训练班,由六支队民运部长张伯源负责,王玉斋、刘波具体组织,段君毅在训练班上讲了话。在两期学员中,首先由万里、袁振介绍熊善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田肖光、马警吾也于同期入了党。1939年2月1日,在李沟乡王楼村成立了中共平阴县委。六支队在发展党员的同时,帮助建立了平阴县第一支在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平阿基干大队,姜渭河任司令员。段君毅是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为平阿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泰西地区后,泰西特委改为中共泰西地委,他仍任书记。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顽固派,建立健全抗日民主政权。泰西行政委员会建立后,段君毅任主任。在他的正确领导下,泰西地区成为坚强的抗日根据地,受到中共山东分局的表彰。
  1949新中国成立后,段君毅一直任省部级领导职务,1976年12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10月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河南省军区第一政委。1981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一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瑞东
  刘太东
  刘太东(1911——1975),山东省肥城县孝堂峪村人。1938年6月经马吉珍介绍参加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后到太西独立团教导连工作。
  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由独立团调泰西县动委会任泰西青救会儿童部长。1942年,任齐禹县四区抗联副主任、主任职务。1944年调平阴二区牛角店工作。刘太东在牛角店街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反恶霸、减租减息、雇工增资等民主运动。1945年8月任平阴六区区委书记。该区是汉奸司令刘绪安的统治区,群众顾虑重重,工作很难开展,他深入到农户家中,发动群众,才打开局面。县里推广了他们发动群众的典型经验。1946年1月又任四区区委书记,他带领全区人民开展反霸诉苦、土地改革和动员参军运动。1947年2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平阿山区,多次围剿平阴。他带领全区干部依靠群众坚守阵地与敌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5月任平阴县公安局长(当时在党内是社会部长),1949年4月任平阴县委副书记、县长。之后还任肥城县委书记,泰安地委委员、副专员、地委财贸部长、地委常委、地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处书记、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7月病逝。
  曹云敬
  齐林山
  齐林山(1914.2——2003),曾用名齐禹、齐令山,山东省禹城县乔集村人。1937年在本村小学任教员,11月,在潘家店任“长清县十区教员学生抗日联合会”(简称教联会)副会长,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2月,为争取红枪会,他任平、肥、长、齐、禹五县边沿十三个红枪会的总团长。5月,任“长清县教职员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会长。6月至11月,任长清、齐河、禹城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团团长。1938年12月至1940年3月,在长清县十区任八路军平原纵队独立团团长。1940年4月至1942年2月,任运东专署民政科员,其间在抗日大学一分校学习8个月。1942年3月任阿东一区区长兼中队长。1943年1月,平阴县与阿东办事处合并为平阿县后,阿东一区改为平阿一区。1944年6月任平阿七区(夏沟)区长。夏沟是汉奸刘绪安的老巢,工作很难开展。他领导开展了征粮款、打伏击、割电线等,刘绪安叫嚣“打死齐禹赏钱若干,抓住活的加倍赏钱”。平阿分开后,平阿七区改成平阴六区。六区被地委确定为新区发动群众的重点。他领导开展了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运动,召开诉苦大会,处决了汉奸汝永成;开大会悼念安葬工会死难的同志;给贫雇农撑腰,打击假农会。六区的经验在冀鲁豫区得到了推广。1946年6月调任县武委会副主任。6月25日,在平阴城南何家林,他主持万人大会,处决了大汉奸刘绪安、刘国栋、门鹤亭、郭大拼等人。8、9月间,全县第一次大动参,他代理新兵团团长,率领1500余人的农民翻身团,送往二野七纵。
  1947年1月至12月任泰西专署侦察科长。1948年1月至12月任泰西地区战勤指挥部办公室主任。1949年1月至1954年8月任泰西专署侦讯科长,其间到中央公安学院学习一年。1954年9月至1959年9月,任山东省少年管教所所长。1959年10月至1964年6月,任山东省第十八劳改总队副总队长,1964年7月起任山东省监狱副政委。1983年12月离休。2003年3月因病去世。
  于瑞东
  吴鸿渐
  吴鸿渐(1915-1939.6),江苏省吴县人。抗日战争前,曾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不久,经夏秋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吴鸿渐和大批爱国学生来到济南第三路军政训处,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0月,日军侵入鲁西,吴鸿渐等240名政训服务员赴聊城范筑先部,进行抗日工作。10月27日范筑先奉命率部西撤时,吴鸿渐等24名政训服务员请求留城坚守。11月吴鸿渐到冠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5月,吴鸿渐返回聊城政训处任组织股长。鲁西区政治工作会议后,吴鸿渐任政训处机关总支委员会总书记。11月15日聊城失守后,吴鸿渐随党组织到冠县、堂邑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1939年3月吴鸿渐随鲁西区党委到大峰山区活动,4月率领抗日工作团进入平阿山区,兼任平阴县委副书记。吴鸿渐在平阴工作期间,勤勤恳恳,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他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奔波于平阿山区,为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人民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苦劳动。1939年6月9日吴鸿渐在王楼村参加平阴县委召开的全县活动分子会议时,被敌探发现,遭日伪军包围。吴鸿渐带领几个同志向东北方向突围,并开枪向敌人射击,想把敌人引过来,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战斗中,吴鸿渐的手枪发生故
  障,被敌人重重包围。吴鸿渐见突围己不可能,遂将手枪摔坏,与敌搏斗,因众寡悬殊,不幸被俘。
  吴鸿渐被押往东阿县城(今平阴县东阿镇),受到敌人的严酷逼供,让他供出党组织,但他始终回答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在东阿城东的少岱山下将他杀害。临刑前,他怒斥敌顽,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激昂,英勇就义。
  吴鸿渐同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捐躯于平阴热土。平阴人民为了永远记住他的英雄事迹,1989年4月在他牺牲的东阿镇少岱山上,修建了吴鸿渐烈士纪念碑。
  鹿传铎
  孙泽生
  孙泽生(1916--1984),山东省东阿县牛角店村人。1938年9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平阴四区组织委员,年底调太原地委党校学习,月余,回四区任书记。
  1940年4月建立阿东工委,孙泽生同志任工委会组织部长。8月底调鲁西党校学习。不久,根据区党委决定组成工作队赴朝城开展抗日工作。至1941年2月,又回到阿东工委任宣传部长。是年8月调地委政训班学习。年底回平阴后兼任三区区委书记。1943年初建平阿县委,孙泽生任平阿县委书记。1945年8月平阿县更名为平阴县,孙泽生同志任中共平阴县委组织部长,兼任工商局监委、银行经理,工商局长等职。
  1947年7月任县长。带领全县人民与敌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1月到河西观城参加了第一批整党学习。1949年3月回平阴县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他率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医治战争的创伤,在全县先后大力开展生产救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6月,调任青岛华新纱厂党支部书记。1954年他又先后在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北满钢厂、太原钢铁公司、陕西金城堆镍矿、山西峨口铁矿和山东冶金企业等一批重要厂矿企业建设中都担任过主要领导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曹云敬
  曾少东
  曾少东(1916——2000.10),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镇凤凰庄人。自幼读书,曾任过近一年的小学教员。1938年7月入党,8月入伍;至1942年12月先后任东张抗日镇长、区委宣传委员、长清独立营营部书记、县政府行政科员、泰西专署行政科员、专署秘书。1942年底到1945年8月在齐河县工作大队任总支书记,筑先县(聊城县)县政府秘书、县委委员,泰西地区工商分局总支书记兼干部科长等。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任平阴县县长兼县大队长。1946年9月兼任县委书记,1947年6月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1949年1月随军南下,5月初到浙江任建德地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地委委员。1950年先后任金华地委秘书长、宣传部长、专员、地委委员、常委、地委副书记兼专员。1955年初调浙江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任副秘书长兼省直机关总支党委书记、省人委总支党组委员、兼任办公厅主任、厅党组副书记和省政法系统机关党委书记。1958年7月调省农科所任党委书记;1959年底任农业大学、农科院党委书记;1965年农业大学,农科院分开后,他留农大仍任党委书记;1984年12月离休;2000年10月逝世,享年84岁。
  曾少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民族的解放事业,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在漫长的五十多年里艰苦奋斗,尤其是到平阴任县长、书记时,带领全县人民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土地回赎、反奸诉苦和反霸斗争;贯彻中共中央“五四”指示,在全县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
  产积极性。随后在全县积极开展的动参运动中,使全县从上到下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夫妻双双上战场的动人景象。1947年平阴沦为敌战区,为避敌锋芒、减少损失,他根据地委指示,带领大部分党政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暂时转移到黄河北。不久又遵照上级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指示,坚持阵地,与敌人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3月平阴获得彻底解放,他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等工作。曾少东同志在平阴,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曹云敬
  张伯源
  张伯源,(1917——)曾用名张志远,山东省肥城县马布乡北双村人。1937年10月参加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伯源同志参加革命后历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日自卫团第16大队副队长,山东省八路军第六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兼平阿基干大队教导员;泰西农民自卫队司令;地委民运部长,鲁西南中共齐宾县委委员、抗联主任,豫东工委、民运部副部长、抗联主任,豫东工委、民运部副部长、抗联主任,豫东中共睢(县)太(康)县委书记,中共河南省柘城县委书记,河南省郑州市总工会第一副主席,河南省许昌专署经委第一副主任,许昌地区运输公司副书记,河南省地方铁路管理局许昌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等职。
  张伯源同志1938年4月至1940年12月在平阿山区工作时,组织训练农民自卫队,组建了平阿基干大队。并组织指挥了西柿子园等大大小小多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由他组织的农民武装队员近300多人升编到太西第六支队独立营。
  张伯源同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来到平阿山区组织抗日武装,他创下的业绩永远留在平阴人民心中。
  曹云敬
  左宏奇
  左宏奇(1917——1999),曾用名李明武、李大同,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人。
  1938年1月参加祖徕山起义,先后任文书、山东纵队六支队二团特派员、三营总支书记、教导员。三四三旅政治部保卫股长、三旅直工处特派员;二三旅(郓北支队)政委兼郓北县委书记;基干三团政委;七纵六十团政委;平阴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泰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长清县县长;泰西地区合作社主任、泰安东区合作社主任;泰安地委委员兼供销总社主任,山东省供销总社供应处处长;长春第一汽车厂供应处处长,636厂党委书记,山东省供销社副主任,山东省物质局副局长。
  左宏奇1946年来平阴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时,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地工作。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跑遍黄河南北,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同时执行“五四”指示,进行土地改革和轰轰烈烈地“动参”运动,激起了群众的生产热情;出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老蒋”的参军热潮,很快组成了一支500人的新兵营,浩浩荡荡开赴前线。
  1947年2月22日,国民党新编第五军72师进犯平阴,为了保存力量,粉碎敌人的进攻,他根据地委“大部转移、少数坚持”的决定,召集紧急会议,制定了“实施战略转移,坚持对敌斗争”的方针,让县长曾少东带大部分县、区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民兵,暂时转移到黄河北,同时建立了以他为政委、军分区一团副团长
  吴志笃为队长的平阿游击支队,就地坚持同敌人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逼我决战,以多胜少的阴谋,又不失时机地打击和骚扰了敌人,稳定了民心,7月他们离开平阴。
  曹云敬
  袁振
  袁振(1917——2003),原名袁风彩,又名袁彰武。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36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鲁西地区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参与开创和发展泰西、鲁西、冀鲁豫边区等地的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5月中共泰西特委建立,他先后任特委青年部长、民运部长、保卫部长等职。他同万里等人,来平阴发展抗日力量,并介绍熊善隆等一批同志入党,为中共平阴县委的建立作了大量工作。1939年冬,任中共鲁西区(泰西)地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冀鲁豫(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2年12月,泰西与运东地区合并,任中共冀鲁豫(泰运)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43年6月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4年7月调任冀鲁豫边区水东地委书记兼新四军四师水东独立团政治委员。后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地委其他同志一起,带领人民群众坚持敌后,顽强斗争,为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再任冀鲁豫(泰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7年7月,他和一批干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挺进大别山,被任命为南下干部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担任江汉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9年任中共第一届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中南
  军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荆江分洪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政治委员等职。1954年任辽宁省鞍山市委第二书记、鞍山钢铁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兼总经理、鞍山钢铁学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1964年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太原警备区政治委员、山西省四清工作团总团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1968年恢复工作,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1975年担任河北省承德市委第一书记、承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承德市武装部政治委员。1978年担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7年5月离职休息,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于瑞东
  王玉珍
  王玉珍(1920——1966),山东省东阿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阿县姜楼高级小学支部书记。1934年夏考入济南初级中学。不久,参与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工作,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11月领导成立援绥抗敌后援会,开展声援募捐活动,并派代表赴绥远前 线,慰问抗日将士。“七七”事变后,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历任中共东阿县委组织部长,汶东工委书记,平阴县委副书记、书记,冀鲁豫边区泰运地委民运部长等职。在任平阴县委书记期间,适逢徐向前路经平阴,夜宿李沟乡王楼村。王玉珍代表县委向徐向前同志汇报了平阴县的工作情况。徐向前肯定了县委的工作成绩,并指出了工作中有“左”的错误。使平阴县的工作迅速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解放战争期间,王玉珍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省委秘书长,荆州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武汉市委第二书记等职。1966年3月14日病逝。
  鹿传铎
  杜志浩
  杜志浩(1922——1964.11),又名杜兆才,长清县杜圈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读书至初中。1939年2月入党,8月入伍,历任教员、职员、区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新华支社主任、地委宣传部干事、科长、省委统战部干事、副处长,1957年任平阴县委第二书记,1958年12月任县委副书记。分工农业生产。他工作踏实,平易近人,经常骑自行车深入基层和干部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情况,解决问题。1958年至1959年期间,他连续在《平阴大众报》上撰写十几篇文章,阐述经济发展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指导工作。1959年在孝直公社的6个核算单位搞了包工包产到户、农具分配到户的划小经营。“整风反右”中把他平常说过的“贷币投放多了,生产的消费品少了,造成了市场紧张”、“大搞集体,强调集中,让老人进敬老院,小孩上托儿所,学生集体食宿,男女分开住宿是政策上的失误”,说成是攻击大跃进。把他在王镐店检查大炼钢铁时发现2000多人建了120个炉子,而只有一个炉子点火窝工时,经县委同意临时抽调人去排水种麦说成是反对和攻击大炼钢铁。把他在分配中按政策规定强调留足口粮、种子、超产奖的作法,说成是反对党的集体领导。还无中生有的说他攻击食堂。对他进行批判。1960年3月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留党察看,由行政14级降为17级的处分。下放平阴镇尹庄村当大队长,劳动改造。在尹庄,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实事求是,拿着算盘
  到小队场院核实产量,如实上报。他一面劳动,一面把对自己的处分向上级审诉。1962年4月,县委报请上级取消了对他的一切处分,恢复了县委副书记的职务,补发了工资。甄别后,杜志浩仍积极工作,1963年在安城出发时发病住院手术。1964年11月17日在泰安病逝,追认为烈士,安葬于泰安烈士陵园。
  鹿传铎
  任远
  任远(1928——2001),原名任振荣,1928年生于章丘市。自四十年代末开始任报刊文艺编辑,并从事文学创作达50余年。出版有散文集《故乡情》、《山水情》、《邻里情》、《北方的榆树》及诗集、评论集多部。生前曾任济南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当代小说》月刊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理事、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主席。20世纪70年代初,任远曾下乡到平阴县孔集公社孔集村落户三年,劳动之余,热情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培养了不少作者,润色了不少诗、文、剧作。回省城后,始终与平阴文艺界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他每年回孔集一次,看望房东、乡亲。曾多次回平阴讲座、辅导、改稿。在为平阴藉作者加入各级协会、出版文艺专著、扩大创作队伍中,任远都倾注了极大的关爱、帮助。他视平阴为第二故乡,写下很多赞美平阴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散文。《玫瑰文苑》、《平阴文艺》他都给予关心、倾力支持。平阴有30几位作者加入了中央、省、市级协会,与任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省、更是平阴县文学工作者的永远的良师益友。
  雷庆龙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山东平阴风物志》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平阴山河壮美,景色宜人。黄河如玉带流经全境,浪溪河碧绿如黛,美丽无比。洪范泉池个个吐珠散玉,常年流淌。大寨山、云翠山挺拔秀逸,林深藏幽。翠屏山山峦叠翠,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等等。经过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它已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它是一部辑录平阴百科资料的新型的地方志书。这本书含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物集锦、文化艺术、土特名产、乡风民情、城镇建设、历史名人、名人与平阴十个部分,旨在真实地介绍平阴。读此书会使你进入琼林仙境,解读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