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历史名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563
颗粒名称: 九、历史名人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89
页码: 301-389
摘要: 本篇收录对平阴县作过贡献的历史名人75位,并介绍其生平史迹。
关键词: 平阴县 历史名人 生平事迹

内容

展禽
  展禽,又名展获。春秋时柳下(现平阴县店子乡展洼一带)人。父无骇为鲁国司空。他先在柳下做小官,后因秉性刚直,不愿与赃官同流合污,辞官隐居柳下。他足智多谋,才能出众。常分析国政,谈论兵法,常做一些济贫解困的事,人们又称他柳下惠。
  展禽的弟弟展喜在鲁国为官。鲁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鲁国大旱,庄稼枯死,军民都吃不饱。齐国趁机出兵攻打鲁国。鲁僖公问众大臣,谁能退兵?无人答应。以后有个大臣对他说:“展禽文武全才,可退齐兵”。并说他弟弟展喜在朝为官,可派他去请展禽抗齐。展禽称病不出,授计于弟。展喜依计,劝鲁僖公放下架子,准备牛羊、玉帛、陈酒,迎齐国大军而行。先送上礼物,再叙述齐鲁旧情,又说哀兵必胜之理,劝齐国退兵。齐国考虑利弊,认为战未必能胜,就退兵了。展禽智退齐兵的事在柳下传出后,展禽的名声就更大了。展禽死后,家乡人民为他建祠奉祭。至今平阴县店子乡展洼一带谈到展禽的名子,还老幼皆知,佳话频传。
  鹿传铎
  安道一
  安道一(壹),北齐时代的高僧,大书法家。
  安道一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他的佛教观点属於禅宗北宗,始祖达摩祖师被当权者毒死后,众僧侣为护佛法开始迁移,并改变以前由书经传播的方式,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迁移中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安道一即是此时的主要书经者,平阴一带有北齐刻经5处,安道一题名的有3处。
  平阴北齐刻经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洪范池镇南大洪山半腰处的二洪顶刻经。其它几处是天池山、云翠山、黑山。在平阴刻经发现以前,在河北省的响堂山、中皇山;河南省的鳖盖山以及山东的泰山、祖徕山、邹县玉山、汶上水牛山等处都发现有北朝刻经,但只有邹县的冈山、铁山刻经有安道一的署名,但刻经稍晚于二洪顶纪年。
  二洪顶刻经分南北两处,达600余平方米,1500字。其中“大空王佛”四字竟高达11.3米,宽3米。“佛”字高4.25米,宽3米多。专家认定:从甲骨文至北齐,此“佛”为汉大字之最。安道一的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很大:“清跨羲(羲之)诞(韦诞),妙越英繇”。康有为、郭沫若都给予极高评价。日本书道协会建议中国书协立安氏应为“书仙”,以与王羲之“书圣”并驾齐驱。
  虽无确证,但多数专家认为,安道一应是平阴东阿一带人氏。马文平
  张景仁
  张景仁,北齐文士。平阴县人。幼孤而家贫,潜心书法,后以草隶知名。齐后主深爱之,呼为博士,被召入朝中,官至中书监。屡有升迁,遂交结权贵,目中无人,生活奢侈,生病而死。
  鹿传铎
  王去非
  王去非(——1184),字广道,平阴县玫瑰镇人。金国处士,王去执之兄。曾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从此督促妻子、儿女勤于耕织,自己在家教授学童,收入有余,常常分赠乡里,扶危助困,很受乡亲拥护。死后金翰林院大学士党怀英私谥“醇得先生”。
  鹿传铎
  王去执
  王去执(——1190),字明道,号榆山先生。金翰林院官医。平阴县玫瑰镇石硖村人。少年时习拳练武,因母多病而学医。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赴京试医,取得头名,选人翰林院,次年死于京都。后家乡人为他建“三贤祠”,“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遗址尚在南石硖村东南。
  鹿传铎
  张万公
  张万公(——1207),字良辅,平阴东阿镇人。金正隆二年(1157)进士,任新郑簿、费县簿。大定四年(1164)迁长山令,补尚书省令史,升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匀判官,改大理评事、司直,四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郎中、迁刑部侍郎。章宗年(1190)即位选为南京路提刑使,以治绩迁御史中丞。1191年知太兴府事,拜参知政事。六月改知河中府,移镇济南。以母忧去职。复拜平章政事、资善大夫、封寿国公。泰和元年(1201)连章请辞,不许。迁荣禄大夫。致仕。1206年南鄙用兵,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按抚使。宋人请和,复乞致仕,1207年卒。赠仪同三司,谥曰“文贞”。
  鹿传铎
  侯执
  侯执(——1232),初名师尹,字莘卿,金大臣。平阴县东阿镇人。金明昌三年(1192)进士,任山东路盐使司判官。泰和八年(1208)7月授长武县令。贞祐初(1213)大兵围都时,执请出募兵,护城有功,升为右补阙。1214年正月诏执与少府监丞李向秀分到西山招抚。宣宗南渡,转劝农副使,提控紫荆关等地,又迁行六部侍郎。宣宗三年(1215)4月同签枢密院,又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事,拜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于河北。贞祐四年(1216)正月进尚书右丞。时红袄军数万人入临沂、费县境。诏执行省事於东平,权本路兵马都总管,以招诱之。兴定元年(1217)4月,济南、太安、滕州、兖州等州义军并起。执遣棣州防御使完颜霆率兵讨之。前后斩首千余,招降义军元帅石花五、夏全以下壮士二万人,老幼五万人。是年冬升资德大夫兼三司使。二年二月,执上言山东、河北数遭兵乱,遗民嗷嗷,实可哀怜。不久,诏遣执行省于河北三司按抚事。执勤劳王事,不避患难,身居相职而往来于山岭水寨之间,保庇农民收二麦。后驻兵于长清灵岩寺,控制南北。遂招募流民屯田,以备军用。劝喻农民及时耕种,且令沿海民众煮盐易粮,或置场宿迁,以通商旅。三年七月设汴京东西南三路行三司,诏执总其事。四年十月迁荣禄大夫,致士。天兴元年(1232)正月起复为大司农。四月归大司农印,复致士。八月复起,为平章政事、肖国公,行京东路尚书省事。十一月复致士,居汴中。有园亭蔡水滨。日与耆旧宴饮,及崔立以汴城降,为大兵所杀。
  执为人威严,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又喜荐士,如张文举、雷渊、麻九畴辈皆执进用。南渡后宰,执人望最重。
  鹿传铎
  忽鲁忽都
  忽鲁忽都(——1305),元东平郡公,少负大志,以功臣子孙事世祖皇帝,武勇冠军。
  元初,忽都之兄撒刺忽渡江战没,以忽都袭其职。遣攻江南未下诸城。至元十五年(1278)授杨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未几,朝制分军民为二,升管军万户,仍镇扬州。至元十八年(1281)浙东杨云龙作乱寇台、婺、玉山等处。命忽都讨捕,悉平。忽都兄子术温长大,忽都陈情让还其职。江南行御史台嘉其风节,闻于上,除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八番、顺元等处,民番杂居,号为难制。元贞元年(1295)升忽都镇国将军,宣慰使、都元帅,镇其处。明年,罗陈、罗河、罗廉部领乡民五千户降忽都。率以入朝,成宗皇帝赐给锦织衣。大德二年(1298)改广西西江道宣慰使都元帅。峒瑶叛服不常,忽都治之以静。不久,梗化者传檄而定。第二年,瑶民归服。大德七年(1303)加辅国上将军,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至浙,宣布上恩,专务德化,赋役均平,士民悦服。大德八年(1304)丁母忧,居东阿,遂终于家。追封东平郡公,谥恒肃。其墓碑尤在,立於东阿镇北小河口村东。
  鹿传铎
  李谦
  李谦(——1231),元文士,字受益,号野斋。平阴东阿镇人。初入东平府学,与徐琰、孟祺、阎复齐名,号“东平四杰”。后选任东平府教授。迁东平万户府经历。经人推荐,召为应奉翰林文字,先后升翰林直学士、太子左谕德、翰林侍读学士。朝廷制诰,多经他撰写。后以病辞归。成宗年间,又两次出任翰林官。仁宗时期,奉特旨赴上都,同议军国大事。授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后辞职家居。悠游山水,晚年为平阴县洪范池镇云翠山南天观书写碑文犹存。以文章著名于世。为文醇厚古朴,不尚浮华。为学士所宗。死后,朝廷赐其里居曰:“尚德乡”,并建“野斋书院”,有《野斋文集》传世。
  鹿传铎
  李之绍
  李之绍(1253——1326),字伯宗,号果斋,平阴人。自幼颖悟聪敏,以东平名儒李谦为师。后因家贫辍学,回归乡里。住在山洞内,仍日夜诵读不辍。一雷雨天,一只老狐狸躲进山洞,惊慌不定,他以衣蔽之。雨停,狐狸离去。从此,他学业大进,教授乡里,学者咸集。
  至元三十一年(1294)纂修《世宗实录》征名儒任史官,因马绍、李谦推荐,授将仕郎、翰林院国史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试其才,把十几年间翰林应酬的文章一起交给他,让他作一篇评价。李之绍翻阅后,提笔立就,把墨还未干的稿子呈上,姚燧看罢,喜曰:“可谓名下无虚仕矣!”大德二年,李之绍闻祖母病,上书辞官回家。大德六年(1302)升应奉翰林文字。七年选为太常博士。九年,因母病故,守孝在家,几次征诏均未赴位。至大三年(1310)赴任,仍授太常博士偕承事郎。四年升承直郎,翰林侍制。皇庆元年(1312)迁国子司业。延祐三年(1316),升奉政大夫、国子祭酒。他勤勉为公,一心教育人才。延祐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延祐六年(1319),改授翰林直学士。不久,因病回乡。七年,回京任职。至治二年(1322),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治三年告老还乡。泰定三年(1326),十二月卒,终年73岁。
  李之绍自知遇事优柔寡断,故自号“果斋”以自励,著有《果斋集》。
  鹿传铎
  佛宝
  佛宝(——1333),忽都之子。元大德十年,(1306)用父廕授无锡州达鲁花赤。无锡号称难治,习俗奸猾喜讼,吏胥虐害善良。佛宝到任,咨询所以得大猾一人,置之於法,仍赭其门,以书宿罪,闻者警服。至大四年(1311)拜监察御史,行台江南,分司鄂省,廉问四道。有司举覆攸当,升奉政大夫,佥江西、湖广道肃政廉访司事时,诏下江南,理田土,有司奉行急迫,民惧於侵削。未几,蔡五九作乱,江西大扰。佛宝以计擒蔡五九,人服其智。泰定间授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不久,谢印归家,居东阿别墅。力田奉亲,15年卒。
  鹿传铎
  师逵
  师逵(1365——1427),明初大臣。字九达,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人。少年丧父,事母至孝。明洪武年间,以国子生从御史出京按事,被御史所劾,逮捕下狱。朱元璋见他相貌奇伟,释其罪。后升任御史,改任陕西按察使。到任时监狱关押千余人犯,他用十多天就按犯人的罪行轻重审定处理完了,且皆当其罪。对于一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人,他不搞逼供信,大胆释放,很得人心。其母死后,回家守孝。三年不近酒肉,以孝闻名乡里。明成祖永乐元年,任兵部侍郎,后任吏部侍郎。永乐四年(1406)建北京宫殿时曾督办采伐木材。后在湖广驱10万多人入山开路,法颇严苛,激起民变。时仁宗监国,因他是成祖倚重的老臣,未加治罪。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朱棣北征,师逵总督粮饷。洪熙元年(1425)任户部尚书兼管吏部。宣德二年(1427)正月卒于官,享年62岁。师逵为官清廉,有子8人,他死后无以自养。明成祖曾对左右的人说:“六部大臣,唯逵不贪”。
  鹿传铎
  王环
  王环,字鲁辙,平阴人,少以才学闻名。明成化甲辰(1484)进士,授内乡县令,有善政,化行民服。是第一部《平阴县志》的编纂者。
  鹿传铎
  刘隅
  刘隅(1489——1566),字叔正,别号范东。明正德丁丑年(1517)进士,任福建道御史,因抗疏言事,颇有人望。出按江北,清理冤抑,惩治贪残,击断无讳。督南直学政。出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山寇李绍祖聚众千余,行劫郡邑,杀一将校。隅集兵冒雨往擒之。论功赐白金文绮。世宗南幸承天,隅在河上除道。为龙舟以济,规制宏敞,钲鼓有节,舟无人声。上御之喜,问谁所为,辅臣言大将军勋以隅名对,且言其有文学。时隅方绯衣席帽杖而往来河上。上望见悦之。行宫之灾也,失御前珠旗,大索不获。至是,使隅还,求之,居数日,得珠旗而献,上谕喜,即以为河南按察使。比至承天,诏以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明嘉靖庚子年(1540)奉命城沙河行宫,宫成晋副都御史。隅沉毅,有大略,善用兵。会西辅多事,下令所部缮完城邑,百家之聚皆有雉堞。会巨盗王士举以二千余人流劫七省,隅协各省兵吏剿之,论功赐白金文绮。隅用兵不惜小费,厚赏死士,挥金帛若弃。即有失律必置重典。以是人乐用命。言官以犒军费巨,劾隅。有诏罢归听勘。隅既归田里,家居30年。构筑精舍东流泉上,与一二故知泛泳呼啸其间,不见过客。嘉靖丙寅年(1566)7月19日无疾而逝,享年77岁。至今洪范池镇书院泉旁精舍遗址尚存。
  鹿传铎
  于玭
  于玭,于慎行之父,字子珍,别号册川,弱冠举于乡。授许州知州。城圮,设法修城竣池,树柳筑堤,壮丽甲诸郡。其后大盗师尚诏过而视其城险,不攻而去。城西湖上有书院一区,于玭拓其制,为舍数十间,选生徒训之。故给事杜桐家颖,渔食乡里,所杀埋人十余辈,御史捕之极,辄以兵拒捕,御史属许昌,玭以好谕杜,御史君欲得给事一白,岂遂相苦耶。杜闻许州名,锄恶无所避,敛手自请,卒不得逸。三年,令行禁止,路不拾遗。以母丧归,服阙,补陕西静宁州。属郡大灾,玭请赈于台省,不许,度再请即涉旬月,乃以便宜发仓廪假穷民,而牒台省请罪。於是郡民皆活而台省愈贤玭矣。满考迁平凉府同知,平凉即静宁大府,诸部使雅知玭檄令,摄府事又时时引他郡邑,覆一切利病及稽金城、酒泉将吏功罪,而陇洮间茶马之役亦令主之,皆当情法,压人望。韩王宗人繁衍,多不法,往往聚府门挟弹丸,睨守丞,玭欲警其心矣,其人入,乃曰:“今有急事同诸君剖之。”对客立断,俄顷皆决,客竦然敬服,挠法者屏迹。大豪高良据二苑,为庆王献,横侵山中,吏不敢捕,监司以檄移玭,玭计诏良,遂捕之,按以法而王亦改容,婉谢,二苑之民更生者皆玭德也。督府廉其才,表庆阳守,玭以子慎言举於乡,遂不欲再仕,乃拂衣去之。后,五十余而卒。
  鹿传铎
  侯钺
  侯钺(约1515——1574),字义甫,别号鹰泉。明佥都御史。金相挚之后,东阿镇邢沟村人。魁岸大度,戟髯电目,多智略,有计数,论事侃侃,口若悬河。为人和易可亲,善诙谑,不为崖异。举嘉靖辛丑年(1541)进士,善画人像,曾绘同榜进士300人貌,历久,无人不晓大名。授工部主事。奉命修元恩桥於涿州之南,监修中官上其估百万,钺为尚书指陈其状,乃二十万而足。所用大木费不抵资而中官忠私买大木十余万。钺刺之,直入其家,封其可用者,具状以闻,忠唯唯受命。桥起高峻,石在河下,搬运不便,钺用滑轮起吊,加快进度。一年桥成,晋阶一级。己酉年(1549)升本部郎中,出为山西屯田佥事。庚戌年(1550)升山西布政司参议,分守宣府,壬子年(1552)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饬阳和兵备,令大将军仇銮行边,司道皆伏谒,钺扼腕曰:“吾备位方面,终不伏而见”。大将军至,钺逆诸涂,长揖不伏,銮初不悦,已而进与语,纵横指划,旁若无人。銮雅以才略自许,见钺而细。谓军门曰:“此中狱狱侯君一人”。兵备三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自始仕至开府不盈九年,前后无与比。钺善用兵,又善用火器制胜。会总兵岳懋死,兵部尚书聂豹以为边兵数败,由司农饷不给,欲移过户部以自解。钺主兵视边,豹因讽钺,令自辩。钺曰:“事有不可,吾宁任其咎,不敢为朝廷越大狱”。竟不以户部为解,削藉为民。钺归田里,日与田夫渔夫相乐。年59卒。
  鹿传铎
  何海晏
  何海晏(约1520——1580),字治象,号敬庵,平阴镇东关人。明嘉靖甲辰年进士,授四川顺庆府推官。何英敏详明,击断无讳。巡按欲试其才,以“嘉陵晚望”为题,他援笔而就云:“嘉陵烟树锁寒堤,瞑色沈沈望欲迷。画阁窗含残照远,文峰塔隐暮云低。乾坤潦倒随萍迹,湖海蓬飘信马蹄。几度风花人自老,江天明月任东西”。
  他在顺庆任满后升礼部主事,又任文选司郎中,迁任太仆寺少卿,河南左参政。所任多有好名声。他在任井陉道时,有登插箭岭杨将军祠诗云:“将军古庙翳松萝,百代英声迴未磨。插箭岭高飞鸟近,祭刀石冷夕阳多。……地下终同岳武穆,相嗟和议竞如何”。
  何海晏退归乡里后,悠游林下30多年,其间,他于明万历二年(1574)纂修第二部《平阴县志》8卷本。所著还有《敬庵斋集》、《候虫鸣诗集》等。
  鹿传铎
  赵云翔
  赵云翔,字元举,号寿峰。明隆庆戊辰年(1568)进士,授文安县知县,以明敏见称。入为户部主事,改兵部,历武选职司郎中,升陕西按察司副使,住兵延绥,加左参政。为人伟岸豁达,磊磊有心计。奉命视边。将吏威服。兵备榆林,常常亲历套塞,内外帖然,边垂安宁,其功尤著。
  鹿传铎
  孙珫
  孙珫,字玉耳,号湛明。弱冠举孝廉。明万历庚辰年(1580)进士,授浙江钱塘令,清操惠政卓冠一时。徵拜江西道御史,独立敢言,不避权贵。出按陕西,值宁夏之变,殚心筹划,竟歼巨寇。再按顺天,秉公执法,贵戚敛手。因与相党忤,出为山西左参政,分守河东。时矿使初出,势力很盛。孙珫极力禁止,民赖以安。以时事渐难,不乐久仕,请归乡里。创建兴文馆于东门内,延师教邑中子弟。
  鹿传铎
  孟一脉
  孟一脉(1535——1616),字淑孔,别号连珠。旧县乡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山西平遥知县。平遥地瘠俗悍,军民常发生争斗,已打死粮官6人,逮捕人犯6万多。孟一脉到任后,审定了罪犯,释放了无罪人员。击断明决,处治适当。他还均土地,减赋税,组织3万多人,开垦荒地800多顷,鼓励他们安心生产,不要到 处流动。孟一脉在平遥为官5年,开荒积粮10万石。他还修学宫,培养选拔人才,以廉洁能干升任南京御史。万历六年(1578)因上书请召直言敢谏的傅应祯、周元标、艾穆、沈恩孝诸臣回京,被削职为民。万历十一年官复原职,因上书皇帝“减宫女,开言路,重教化,禁淫侈,习战守”被贬为建昌推官。到任后,他起用李庆扬丈量土地,梳理凤阳屯政,救济饥民,政绩卓著。迁南京右通政,7年后因病请归故乡。回乡后孟一脉常和于慎行游山玩水,写诗论文。万历四十一年(1613)孟一脉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南赣地处江、楚、闽、广四省交界处,军民杂居,岗民为乱,加上连年的水旱灾,饥民载道,三军待毙。孟一脉到任后,请捐免专卖税救济饥民。岗民降服,江、楚、闽、广随之安宁。3年后,朝臣推举孟一脉为左副都御史。还未任命,因有人告发他纵子骄横,他遂以病辞归。卒年81岁。死后诰赠副都御史。
  鹿传铎
  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8),字无垢,东阿镇人。17岁中举。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庶吉士,改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后,进修纂,充日讲官。一次讲罢,皇帝拿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别题诗。于慎行因不善书法,诗成后嘱人代写。皇帝问他,他以实答。皇帝喜欢他的诚实,亲手写了“责难陈善”四字赐他。传为 词林盛事。
  于慎行与首辅张居正同朝为官,御史刘台因劾张居正被逮,僚友多辟匿,于慎行独往探视。及皇帝让张居正守孝期任职时,于慎行及同僚具上书阻止,因吕调阳将疏谏压下,谏书才未被皇帝知道。张居正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日后,对于慎行说:“我和你交情深厚,你就这样待我吗?”于慎行从容地说:“正是因为和你交情深厚,才这样做的”。张居正很不高兴。事后不久,于慎行就以有病为借口,要求回家了。
  张居正死后,于慎行又为日讲官。一班守旧派把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当作罪状追究。皇帝派侍郎邱橓前往抄张居正的家。于慎行写信给邱侍郎说:“张居正老母及诸子,在居正死后被抄,情实可怜,应念及皇帝英明及同朝为官之情,给以周全”。不久于慎行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为礼部尚书。
  于慎行熟悉典制,许多大礼多由他裁定。万历十八年(1590)于慎行提议早立太子,出阁讲读。及冬又提,皇帝大怒,严厉地责
  问他后,停发了他的俸禄。于慎行抑郁不得志,再三引罪乞休,得许还乡。于慎行回乡后,悠游山水,著书立说。编写了《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还主持编纂了《兖州府志》、著有《读史漫录》14卷等。
  万历三十三年(1605)于慎行在家住了15年后,皇帝又重新起用他为詹事府,于慎行没有上任。第二年,朝中推出七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于慎行又辞,皇帝不允,遂上任。时,于慎行由于长途跋涉,身心疲劳,已有疾病,谢恩时,拜起不如仪,遂上疏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卒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诗文俱佳。神宗时词馆中以于慎行及临朐冯琦“文学为一时之冠”。
  鹿传铎
  乔学诗
  乔学诗(1557——1630),字言卿,别号皓硅。东阿镇人。明万历丁丑年(1577)进士。司理永平,执法不避权贵,平反冤案,安抚百姓,治绩京畿最优。后迁缮部,缮修九门一新。升俸一级,出任卢州。守卢一年,备荒良至,卢人德之。三年任满,升副川东臬。戊戌参藩陇右,辛丑掌晋桌。不久病归。甲辰,治差於河东。不久升右布政使,又升广东左布政使。到任后,檄拒高寀入广东督税。不久,中暑湿。借故北归。
  历任治绩炳炳,其最大者如大内灾,采木之使四集于蜀,鸡犬不惊。晋苦旱,民将逃亡四方。学诗放赈安民。秦中流贼掠河东,毅然请兵芟除之。
  归后,开荒作西圃,种花植竹,不问门外事。卒年73岁。葬于停山西之先茔。
  鹿传铎
  张鲤
  张鲤,字禹门,一字翼若,号翔溟。明万历庚戌年(1610)进士,授河南开封府封邱县令,调祥符县。徵拜江西道监察御史。正色立朝,有直声。崇贞二年为太仆寺少卿。著《西台奏议》。
  鹿传铎
  朱鼎延
  朱鼎延(——1669),号嵩若。平阴人,明末癸未年(1643)进士。清初授礼部主客司主事。历员外郎中,乙酉(1645)授云南道监察御史。首上治平勘乱之策。丙戌巡按宣大,肃吏治,讨军实。主试武闱,士风大振。八旗新开科考,奉旨阅卷。壬辰掌河南道,五月升太仆寺少卿,转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九月升太常寺卿。乙未年(1655)升通政使司通政使、工部右侍郎、左侍郎,督修乾清宫。丙申,大功告成,加工部尚书,调管吏部左侍郎事,加一级。丁酉年(1657),京闱弊发,奉命覆试南北两闱乡试,皆秉公评判。戊戌年(1658)母病归养。己酉年(1669)卒。
  赵贯台
  赵贯台,字紫垣,号墨庄,平阴人。明崇祯丙子年(1636)京试亚元。清初乙未年(1655)选授彰德府司理。时值进取云贵,日夜督粮,政简刑轻。迁临洮同知,捐奉修桥,以通甘宁、庄浪等镇,行人称便。又补巩昌同知,督抚嘉其清廉。致仕放怀诗酒,有诗文集藏于家,所修有《滑县志》、《彰德阖属志》、《李邺园爱书》、《平阴县志》传世。88岁卒。
  鹿传铎
  孙光祀
  孙光祀(1614——1698),字溯玉,号作庭。平阴镇孙官庄人。清顺治乙未年(1655)进士,选庶吉士,改授礼科给事中。历吏、户、礼三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翰林院提督四译馆,通政使司右通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前后任职20多年,惩贪剔弊,侃侃敢言。
  孙光祀居官少司马时,云南吴三桂叛变反清。时,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尚在都城,孙光祀上书皇帝,请求诛杀吴应熊。奉旨诛杀吴应熊后,吴三桂惊疼而死,外患遂平。
  孙光祀在湖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录取的多是当地英才,中试的106人中,经过几次考试,考中进士的64人。任太常寺少卿时,上级考校译字生,惟有孙光祀最谨慎小心,还捐献俸银修茸馆署,很得馆生的拥护。乙未年,孙光祀回到家乡,正赶上灾荒,便拿出自己的粮食500多石,救济历城、长清、平阴、肥城的饥民。每日每户发给升余,持续4个多月,救活饥民1千多人。以后,又遇灾荒年月,他两次捐谷赈济贫民。孙光祀在乡间的三十多年间,每年还散给贫穷的亲戚族人粮食三十多石,让他们维持生活。
  平阴城南的孙官庄,地处山区,当地百姓吃水困难。孙光祀出资凿井,凿10多丈深井出水。村中有一条山沟,交通不便,他又出资建起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以利百姓往来。至今,孙光祀出资凿的水井、建的石桥还在使用。著有《詹余轩集》8卷,收入《四库全书》。鹿传铎
  熊渭徵
  熊渭徵,字瑞西,平阴人。先习文,后习武。清康熙癸酉年(1693)武举,丁丑年(1695)进士,授扬州营城守备,因府县事沉,协理民情。在任杜绝私馈,减差役,省刑罚,减繁就简,分俸赈贫,于政事称其清廉。历15年,民感恩建生寿碑5处,并置庙祭祀。
  鹿传铎
  亓九叙
  亓九叙,字丹弼,乾隆己丑年(1769)进士。恩赏兰翎侍卫,乾清门行走。授贵州新添营都司署威宁游击。威宁裸裸族有每年自清明起围三月之俗,往往滋事。九功先喻之利害,复以兵弹压,遂不生事。升广东督标右营参将。时雷州城守参将钱邦彦为海贼所杀。总督调九叙镇守,率部生擒海贼30余人,解送广州正法。自时境内肃清。提升三江口副将。陛见后升四川建昌总兵,调福建建宁总兵,又调江南苏松总兵。清陛见,讲骑射多时。到任后率兵日夜在小洋巡查。获盗,被诬,发往伊犁充当苦差。嘉庆四年(1799)敕往额勒登保营调用。五年八月贼首王汉被擒,头目尹三纠贼十万余,劫陕甘总督营。遣九叙从黑风峪入战,擒头目张十、陈红发,又擒四千余,死者无数。大帅以九叙守镇安。贼不敢至。移镇兴安,年余贼徙。因功授山东青州府寿乐营都司。至济南病卒。
  鹿传铎
  生永锡
  生永锡,字梦龄,号梅海,平阴人。清道光庚子年(1840)进士,历直隶南和献县知县,补行唐县知县。初莅任,有新嫁女回门者,婿家馈礼,至启盒时竟成了新生婴儿。其家以为女产,是奇耻大辱,女刚下车,即挥刀杀死了。及婿至,女实无产子事,不知婴儿从何而来。告诸官,永锡明知其冤,而不知其因。即同仆人化装成庸人,到乡下去私访。不久,即弄清了真相:送礼者在中途休息。有兔惊起,遂去追赶。此时,恰巧有尼私产,嘱邻妪代弃,妪见礼盒无人看守,就取出礼品,把婴儿放在了盒内。追兔者返回,抬起礼盒即走。弄清原委后,依法审理,闻者皆服。有富僧侵占民田案,数年审理不清。永锡为其清丈,判归原主。后改任莱州教授,日与诸生讲学。卒于官。
  鹿传铎
  秦维翰
  秦维翰(1794——1865)。字景君,平阴县东阿镇人,清咸丰乙卯年(1855)恩贡生。赋性刚介,品端学粹,尤善书法,其用笔以欧柳为宗。小楷为泰安七署之首。山东省院前石坊上“齐鲁总制”四个大字是他的手笔。洪范池石栏前,镶嵌的“龙池”两字,为其墨迹,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东阿镇。享年71岁。
  王愚
  孔宪海
  孔宪海(1854——1926),号镜清,平阴城西关人。少攻诗书,学成后在泰安等地教书三十余年,后因年迈,不胜路途奔波,生活清苦,即回乡教书。他看到了乡里闭塞封建,女子受到封建礼教束缚更甚,遂于民国三年(1914)在县城创办私立女子小学一处。他力破女子裹足不出户的遗俗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宣传男女平等,教育民主等思想,奔走四关,登门劝说乡亲让女子上学读书。在他的宣传劝说下,先后有十几名女子入学。他在教学之余,向学生宣传女子求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思想,劝导学生放脚、剪发并带领学生上街宣传移风易俗。
  1918年女子小学改为县办,孔宪海任县女子小学校长,仍坚持亲自授课。在教学中注重学业道德并重,为平阴培养了一批女干部。1926年春病逝。
  鹿传铎
  翟化鹏
  翟化鹏(1857——1926),字溟南,平阴城里人。清咸丰丁巳年(1857)生,29岁考中举人,36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到刑部供职,40岁(光绪二十二年)时记名总理衙门章京、转外务部章京、榷算司主事,升员外郎。50岁时辛亥革命成功,清帝退位。散居北京。有《柳泉唱和集》、《樵语》、《鹿樵诗存》等著述。光绪年间曾纂修《平阴县志》。
  鹿传铎
  张裕鋆
  张裕鋆(1859——1920),字竖伯,号鹤舲。直隶州州判、知名书画家。平阴县平阴镇孙官村人。自幼好学敏求,尤其酷爱书法绘画。27岁时(光绪乙酉年)考取拔贡,壬寅恩正并科副榜,五品衔分省补用直隶州判。后被派往兖州为官。在任期间仍勤学书画,曾多为州府官员和好友作书画,深受同僚赞赏。
  他性情孤傲,涉世洒脱,落落有古人风。书法汉魏,画宗倪(倪瓒)黄(黄庭坚),蓄有法贴二千种。
  清末政治腐败,他对当时官府的政治制度不满,辞官归里,隐居赋闲。回乡后,仍笔耕不辍,苦心研习书画,故笔力更加深厚。一次,他请人用车子推着去泰安访友,途中旅费不足,在一店内挥笔作画一幅,送予店家顶了饭钱。众人见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皆赞不绝口。张鹤舲在东平一友人家作客,时逢春节,友人请他书写春联。他应允后,只顾饮酒叙谈,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傍晚,他才令人把纸贴在门上,运笔一挥而就。次日,乡人见其笔势苍劲深厚,舒和流畅,大加赞扬。他晚年尤喜草书,善画山水。县博物馆藏有他巨幅中堂《冬菊》和对联。
  他一生勤于书画,造诣颇深,在兖州、泰安有较大影响,被后人誉为平阴清末书画家。
  鹿传铎
  王承训
  王承训,字绍伊,又号绍彝。平阴县东阿镇东门村人。他由优廪生考取了清宣统己酉年(1909)拔贡。庚戌年(1910)朝考二等。候补河南知县。民国公举为山东省议会议员。
  他的文章富丽,学问渊博,当时为一方之冠。赋性刚直,遇事敢言,正义庄论,凛然可畏。书摹柳公权,画仿芥子圆,书画俱佳。有幸得他的片书只字者,莫不珍而藏之,秘不示人。不幸未60而卒。
  王愚
  朱名炤
  朱名炤(1863——1949),字潜斋,平阴城南门里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曾先后任河南省项城县、长葛县及山东省济宁县知事、山东省省长公署秘书、河南省省长公署高等顾问等。
  朱名炤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势。1912年任河南省项城县知事时,袁世凯的祖叔袁六,依仗权势私种鸦片烟40亩。朱名炤秉公执法,通知袁六限期拔除。几次派人督促,袁六置之不理。朱名炤调集十几辆大车和数十名民夫,强行将烟苗拔除,并运回县衙封存,同时将袁六捉拿归案。事发后,袁六派人到北京告状,袁世凯派人到项城调查,看到县衙内封存的烟苗及人证,只好不了了之。调查后,袁世凯为笼络人心,还以北京政府的名誉奖给朱名炤一幅绣有“强直可风”的锦锈大匾。
  过了不久,朱名炤为防袁家生事陷害,遂上书要求回乡省亲,河南省政府未准。改任朱名炤为长葛县知事,之后又改任山东省济宁县知事,任满后回乡闲居,常为县内中小学讲学。1935年受平阴县政府之请,编纂《平阴县乡土志》,书成稿未印,约2.5万多字。1948年济南解放时,朱名炤闲居济南,人民政府以民主人士待之,每月供给两袋面粉。1949年病死于济南,享年86岁。
  鹿传铎
  何宗莲
  何宗莲(1871——1939),字春江,平阴县城南门人。生而奇伟英异,少长读书,有大志。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入定武军充军校,很得左宗棠的器重。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左宗棠令何宗莲镇守海城。驻守朱庄的日军大举进攻海城,何宗莲率领数百名士兵与日军激战于摩天岭,几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因他治军有方,战功卓著,名声渐大。历任保定将弁学堂总办,陆军第十一协统领,第二协统领,第一镇统制,甘肃河州镇总兵。宣统辛亥年升察哈尔都统。武昌起义爆发后,何宗莲与段祺瑞通电相应。民国初年,蒙古族将领蒙特贲阿煽动蒙民制造内乱,何宗莲一面派兵镇压,一面劝其投降,内乱很快平息。何宗莲驻察哈尔4年间,内修政治,外控旗盟,名声颇大,不久又升陆军上将,弼威将军。
  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组织筹安会时,何宗莲退出官场,回到山东老家。他在依山傍水、幽静偏辟的地方建了“颐园”闲居,想自此不闻世事。1915年在济南创办华兴造纸厂、丰年面粉厂。
  1921年,山东发生大旱灾,灾区多达50多县,饿殍遍地,惨不忍睹。何宗莲邀请张振卿、吕镜宇、毛稚云等创立了山东省赈灾公会,自任会长。奔走四方,倡议捐款集资,散发灾区,使灾区部分百姓得以生存。以后,水旱灾不断发生,何宗莲又创立红十字会济南分会、灾民救济会等,先后募集赈济款数百万元,救济百姓数十万人。1938年何宗莲被国民政府聘为赈务委员会委员,仍然致力于救灾工作。1939年病逝。终年68岁。
  鹿传铎
  何丰林
  何丰林(1873——1936),字茂如,平阴县城南门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入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新建陆军第四镇哨官、营管带、协统。1912年后任陆军第四师团长、第七旅旅长、第十师师长。1917年任浙江宁台镇守使。1920年任淞沪护军使,第六混成旅旅长。1924年江浙战争中任浙沪联军第一军司令,败后下野。1927年6月任张作霖安国军政府军事总部部长、模范团总司令。1928年,奉军兵败出关,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首席参议。1936年被南京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中将。
  鹿传铎
  何丰钰
  何丰钰(1873——1923),字元章,平阴县城南门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曾任新建陆军左翼二营管带,统带,驻守闽县龙川。时逢武建军索饷哗变。何丰钰所统部属屹然不动,遂使哗变平息。
  辛亥革命爆发,何丰钰响应。民国建立后,升任二十五团团长,兼海州民政长。民国二年(1913)国民军远征蒙古失利,何丰钰独倚偏师助战,收复奎苏、昭朵苏两要地。民国六年(1917)山东省改编民军,因将骄兵悍,无从下手,遂派何丰钰前往安抚,才使改编顺利完成。不久,何丰钰升新军训练司令。1920年任兖州镇守使,兼陆军第六旅旅长,8月接受兖州防务,开始对滕、峰一带土匪进剿。历时两年,先后歼灭几股土匪。1922年秋,击毙匪首骨干孙美珠后,土匪气焰日渐衰颓。
  直奉战争紧张后,属直系的何丰钰部被调出剿匪前线,驻守铁路沿线。剿匪有潘子和旅担任。
  1923年初,潘旅剿匪不利,又调何丰钰旅剿匪。匪首孙美瑶对何旅恨之入骨,便带千余人,于5月5日在何旅后防的临城至沙沟一带,劫袭了第12次列车。劫去旅客200多人,其中有美、英、法、意等国20多人,打死一名英国人。劫车事件引起国际上的重视,6月26日何丰钰被免去兖州镇守使职。不久,又任曹州镇守使。1923年,东南起义,讨伐曹锟贿选。何丰钰南下上海,帮助时任松沪护军使的兄长何丰林料理军务,不久病死,终年50岁。死后,段祺瑞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鹿传铎
  翟春照
  翟春照(1877——1953),字梅生,平阴镇孙官庄人。生于封建仕宦家庭,幼年攻读诗书,刻苦勤奋。学成,曾任河南省南召县知县。期间,有一地主和穷人打官司,他禀公办理,判农民打赢了官司,很受群众拥护。他还常用自己的薪俸周济穷人。这事正好被路过河南的毛泽东发现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山东视察时曾两次向省委领导说过:山东有个平阴县,平阴出了个好知县。1953年,省府派人来平阴了解他的情况时,恰逢翟春照病逝不久。翟春照不满意旧政府的腐败,任满后回归乡里。认真攻读医书,在乡间行医,周济穷人。穷人看病,他先加抚慰,再切脉问病,按病下药,多不过五六味,一般三四味药,有的说个单方,让病家自采草药,加工服用即愈。翟春照为小儿治病常用“敷贴法”,令病家把药捣碎,调成糊状摊在布上,或贴在心口、肚脐,或脚心、顶门不一,多能见效。
  翟春照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思想开明。抗日战争中,曾多次救护八路军伤员。解放后,1949年、1951年两次被选为平阴县各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53年不幸病逝,终年76岁。
  鹿传铎
  黄晋三
  黄晋三(1878——1963),原名黄锡庆,东阿县大李乡黄庄(原平阴县第五区)人。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年间考中秀才。后任塾师。辛亥革命后,黄晋三考入山东省政法专门学校,为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他一不做官,二不当律师,回到平阴县筹办云门高等小学,任教多年。
  1937年前被聘为山东省赈务委员会咨议。从此,他奔走灾区,勘察灾情,办理赈务,深受群众欢迎。芦沟桥事变后,赈务委员会通知他南迁。他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岂能只顾个人安危,置国家于不顾。”他不随国民党南迁。离职回到家乡,与我抗日组织取得联系,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他被聘为参议。
  黄晋三不仅自己为抗日奔忙,还动员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女参加抗日工作。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社会知名人士,就连国民党员刘香亭也参加了抗日活动。
  1942年日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封锁,环境恶化。黄晋三仍在自己家中安置伤员,掩护干部,照顾烈士家属,养育烈士子女,设法营救被捕同志。同年,黄晋三被全县人民选为代表,出席了冀鲁豫在观城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春,黄晋三任平阴县第一高级小学校长,致力于学校的恢复和发展。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时,黄晋三表示,坚决参战,奋斗到底。党和政府考虑他年事已高,让他到黄河北旦镇任平阴县
  第三高级小学校长。不久政府召开“诉苦动参”大会,年近古稀的黄晋三首先上台,报名参军。部队首长为他备了一匹马,行军中他拒不骑马,和年轻人一样步行。后终因他年事已高,动员他转回地方工作。他回平阴后,先后任政府委员,民政局长。在平阴、东阿调整区划后,黄晋三留东阿县政协任职,1963年因病去世。终年85岁。
  鹿传铎
  尹序同
  尹序同(1883——1970),字香亭,孝直镇西天宫村人。22岁时拜尚庄尹士鏊为师,学习中医。27岁开始行医。常活动在平阴、肥城、东平一带。时有一小儿小便不通,服用西药加导尿均未见效,小腹如鼓。尹序同用盐黄柏、盐知母等几味中药配伍治愈。他医理精深,内、外、妇、儿诸科皆精,加之为人谦和热情,每到一地,常难抽身。1961年7月《大众日报》曾以《农村的好医生》为题作过报道。尹序同一生忙于治病救人,却不放松学习,直到临终前还用放大镜看书。1954年至1968年曾连续三次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曾获太安地区“名老中医”称号。
  鹿传铎
  熊祥之
  熊祥之(1889——1952),字瑞生,洪范池镇纸坊村人。自幼受家庭熏陶,熟读《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理论知识丰富。曾著有《医源论》、《七十二辩证》等(均佚)。临床诊断准确,施治果断。民国三十年(1941)黄河北芦洪章患病,昏迷不醒,当地许多医生均诊为伤寒,而熊祥之独断为瘟病,选用“犀角地黄汤”为主,重用犀角而治愈。医名遍于梁山、东阿、平阴、东平一带,曾有人赠匾:“万家生佛”、“著手成春”。
  熊祥之为人刚直倔强,为穷人治病常不收费,有时周济病家。为富人治病,取而谢。他说:“富而病者,养我之衣食也;贫而病者,我积善之对象也。”抗日战争期间,常为抗日干部治病,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后,仍在乡间行医。1952年病故。
  鹿传铎
  邹宪诰
  邹宪诰(1891——1967),字康侯,孔村镇孙庄村人。高级小学校毕业后务农。1928年任孝直村小学教员。1932年以办事严谨认真被选为县政府教育局办事员,后为第五科(教育科)科员,收管学田租金。1939年任平阴县抗日政府参议室参议员。他多次深入农村发表抗日演说,只身到敌占区抗日组织筹措活动经费和生活用品,传递情报,发展抗日教育。他曾被伪区队逮捕,三次被抄家,但仍矢志不移。1949-1953年当选为平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曾被选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他虽政务繁多,仍担任民校辅导教师。积劳成疾,1967年病逝。
  鹿传铎
  王光符
  王光符(1892——1971),平阴县人。又名王心煜,字耀华,号光符。1919年参加吉林陆军,后任军需长。1924年离开军界,先后在甘肃、天津任私塾教员,其间苦读医书,自学中医。1926年回到家乡,在乡间行医。1940年应济南静修堂中药店之聘,任坐堂医生。建国后,入市医务进修学校学习。1951年6月毕业后,任济南市第五区防疫站中医师。后任市第五联合诊所三分所所长。1955年调省中医院工作,后任妇科主任。擅长中医妇科,被誉为“妇科圣手”。对内科、小儿科、季节性传染病、公共卫生学也很有研究。
  鹿传铎
  付延苓
  付延苓(1892——1984),字寿轩,东阿镇西城文庙街人。
  他幼年即爱好书法和刻印。16岁时拜东阿县张秋镇谭金瑶老刻字家为师,学习各种字体和各种花卉图章。擅长正楷,尤擅小楷。在长6厘米宽3厘米的木板上,能刻成一个扇面形的微型行书、楷书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整篇古文。篆隶印章也很出色,旧商号的票版图案也无一不精,实为一方著名雕刻家,卒于1984年,享年93岁。
  王愚
  王学正
  王学正(1896——1959),字养山,平阴镇新博士村人。家贫,靠族亲接济,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8年师范本科毕业,回乡任教。1925年任大留区立完全小学校长,次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经考试,被委任为平阴县教育局长。裁局改科后仍任第五科科长。时值军阀混战之后,学校门窗桌凳毁坏殆尽。他组建教育行政委员会、教育经费委员会,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责成各校主管人员,健全校董会,筹备恢复学校教育。并亲自督同所属职员,清丈学田,清理学产,核查学资。多方筹措办学钱款,恢复学校。成立县立师范讲习所,培养师资。设立第四、第五区立完全小学和县立民众教育馆。1932年受省教育厅传令嘉奖。
  日军侵占平阴后,他去职还乡。日伪县政府邀他充任教育局长,他坚拒不就。因几次到他家搜抓,他被迫逃到安徽阜阳省立临时师范学校、历城乡村师范学校任教。1949年后,政府分配他在德州边临镇完小、德县一中、齐河函授师范学校任教。1956年调回本县夏沟完小、城关完小任教。肃反中受到审查和劳动改造。1959年病逝。
  鹿传铎
  郭宗河
  郭宗河(1897——1964),孝直镇东湿口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任平阴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参议室副主任。1941年任孝直区区长,组建了区抗日武装工作队,并输送140名区队员参加县大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击毙伪区长、伪乡长。1945年任平阴县副县长。1948年大动参时,他以50多岁的高龄带头参军,对青年鼓舞很大。参军后因年龄过大,部队为了照顾他,行军时让他骑马。后终因年龄过大,又回到地方任中共泰西地委后防党总支部书记、地方工作组组长。1950年调新泰县工作。1958年退休。1959年任东湿口山敬老院院长。1964年8月病逝。
  鹿传铎
  于传斌
  于传斌(1899——1953),洪范池镇纸坊村人。艺名于小辫,是竹板山东快书的创始人。幼家贫,12岁逃荒山西。受其父影响,以两片牛骨敲击伴奏,上门说唱、乞讨为生。演唱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形象逼真,深受群众欢迎。经长期实践,遂形成竹板山东快书的一种流派,在山东曲艺界颇有盛名。经常演唱的书目有《武松传》、《说唐》等。
  鹿传铎
  曹长顺
  曹长顺(1901——1982),平阴县孝直镇刁鹅岭村人。自幼务农。1952年在村内带头办起互助组,并任组长。合作化时期,又带领群众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任社长。在任社长期间,不脱离生产,外出开会、办事都背着粪筐,被群众誉为“三勤社长”。1957年带领群众大干一个冬春,建起一座容量为12万立方米的水库,解决了刁鹅岭村多年的缺水困难。同年组织群众封山造林200公顷。1958年后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村民生活较有保证,情绪安定,粮食产量连年上升,刁鹅岭村由过去的穷山村变为先进单位。196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1963年出席了华东地区劳模代表会。1964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鹿传铎
  胡兴楷
  胡兴楷(1906——1979),孔村镇尹庄人。1922年至1937年在济南纱厂做工,后回家乡孔村镇尹庄村务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会会长。1947年至1949年任村长。建国后,历任乡长、初级社长、高级社长、敬老院院长等职。任初级社、高级社社长期间,积极推广先进技术,使用良种,带领群众精耕细作,所在社粮食产量年年上升,公共积累逐年增加,1957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鹿传铎
  毕德显
  毕德显(1908——1992),平阴县平阴镇东三里村人。1923年入山东泰安萃英中学。1927年入齐鲁大学物理系学习,1930年转入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193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同时攻读研究生。1934年研究生毕业。1940年赴美留学,1941年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取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7年9月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48年底,应共产党地下组织邀请,辗转到了东北解放区大连,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大连大学的工作,并任电机系和电信系两系主任。
  1952年2月,他带领电信系师生211人到塞北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他任雷达教授会主任。从此,长期在解放军通信院校担任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58年8月,通信工程学院从张家口迁西安,更名为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到西安后,他仍然坚持领导教学工作,参与科研工作。1961年11月,中央军委通信兵部以西安军事学校雷达导航系为基础,在重庆市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工程学院,他被任命为副院长。1963年学院更名为通信兵工程学院,他仍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副院长,随后被授予大校军衔。
  “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大特务”,在逆境下,始终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心。1972年他被解除审查,彻底平反。被任命为重庆通信工程技术学校副校长,并再次表达
  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1977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1977年9月,他调到南京,重被中央军委任命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教学、学术及师资建设等工作。1979年,他主持招收了通信工程学院重建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并担任指导教师小组组长。领导组建了军队第一个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 198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党委批准他为优秀共产党员。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党委又作出了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毕德显同志学习”的决定。八十年代中期,他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学院建设博士点和增建硕士点上,亲自确定了学院第一个博士点“军事通信网”的研究方向。1988年底离休后,他仍然兼任学院学术委员会等许多机构的名誉职务,关心学院的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经常为研究生和教员解答难题。1992年1月12日在北京去世,学院为他建立了纪念铜像。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纪念毕德显诞辰90周年举办了专题文艺晚会。
  他是我国卓越的电子学一级教授,在雷达理论、信息论、电磁场与天线理论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首创了中国及军队高等学校的雷达工程专业,为培养雷达及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发展雷达和通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最早倡议和主持举办了全国性的信息论培训班,为把信息论普及到通信,雷达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是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前身),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瑞东
  熊善隆
  熊善隆(1911——1942),字荆州,号盛甫,平阴县李沟乡胡坡村人。1929年冬,就读于平阴县城里云门高等小学。1930年底,考入山东省立聊城第二中学。1934年夏,考入山东省立曲阜第二师范。1937年毕业后到黄河北牛角店高小任教。同年12月27日,日军侵占济南后,城乡秩序混乱,学校被迫解散,熊善隆回到家乡。
  1938年秋,中共泰西特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到平阿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青年参军抗日。熊善隆与曲阜二师同学,当时任泰西特委宣传部长的万里、任保卫部长的袁振取得联系,参加抗日活动。经万里和袁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熊善隆到黄河北的毕庄一带活动,先后介绍张常试、赵玉庆、孙泽生、陈柏亭、邱森、李建等人入党。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成立,熊善隆任书记。同年春又兼任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主任。经常带领县委成员分头到黄河南北、平阿山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很快发展党员百多人,建立基层党支部37个。在所辖6个区建立了区委、农民协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同年10月1日,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熊善隆被选为县长。
  1941年6月16日,日伪军纠集泰安、肥城、长清、平阴、东平、东阿、汶上7县5000多敌人向平阿山区进行第一次合围。熊善隆组织群众藏粮,坚壁清野后带领部队、机关干部机智地冲出了包
  围圈,撤出了平阿山区。同年10月4日,日伪军扫荡大峰山区抗日根据地,熊善隆等被包围在毛铺。5日他带领机关干部、部队分三路突出重围,转移到黄河北进行整训。
  1942年3月,日伪军在平阿山区推行强化治安。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封锁,建立联络站点,开展对敌斗争,10月7日,熊善隆带领一区区长朱大全等7名同志,到毛铺一带处决了罪大恶极的伪镇长卢绪汉,夜宿钱官庄村。8日凌晨被坏人告密,遭毛铺日伪据点敌人包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熊善隆等人与敌激战2小时,弹尽无援。熊善隆、朱大全等壮烈殉国。
  鹿传铎
  姜渭河
  姜渭河(1911——1941),平阴县洪范池镇大寨村人,1919年至1926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革命队伍。在抗日六支队刘海涛司令的领导下,首先在大寨村组建了农民抗日自卫队。1938年冬成立平阿基干大队,姜渭河任大队长,张伯源任教导员。同年由张伯源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基干大队约300人升编到第六支队独立营。于是姜渭河同志又回县重新组织起抗日自卫队。1940年秋,自卫队改为武装科(相当武装部),姜渭河同志任科长,同时兼任全县的民兵司令,归县政府领导。姜渭河同志带领这支武装部队转战平阿山区,黄河南北,而且配合正规军打了多次胜仗。如柿子园伏击战、停山头战斗、黑山战斗……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姜渭河同志是平阿武装力量的创建和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当时平阿山区曾流传一首民歌:“足智多谋姜司令、英勇杀敌显威风。出生入死为人民、平阿山区留美名”。
  1941年6月,日本侵略军纠集七个县的日伪军,对我平阿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姜渭河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不出卖战友,而且还设法营救出了我妇女干部张明同志。敌人无计可施,便把他押解到黑龙江省穆陵县罚苦役。他不甘心为敌人卖力,经常挨打,伤口感染化浓,敌人仍逼他干活,他就进行绝食斗争。一天,他和几个难友密商逃跑时,不幸暴露,被日军
  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他那舍己为人,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平阴人民心中。
  曹云敬
  何洪林
  何洪林(1911——1978),安城乡小官村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1月在家乡小官村任林业队长。1964年发动并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三年间绿化荒山130公顷,栽植树木47万多株、棉槐5万多墩,使小官村绿化面积达80%以上。何洪林结合本村山上酸枣树多的实际情况,进行酸枣嫁接大枣实验。带领林业队员到东阿、聊城、泰安等5县17个公社70多个大队采集大枣接穗。嫁接到11万多株酸枣树上,并获得成功。1967年嫁接的大枣树收枣1500多公斤,他的事迹传播开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鹿传铎
  陈振麓
  陈振麓(1913——1939),平阴县玫瑰镇北辛村人。1920年随父迁居济南。先后就读于济南省立一中、聊城省立二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山东大学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团。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共党员。“七七”事变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9月任中共青 岛特支委员,带领山大学生到毕家村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11月为首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38年1月率崂山抗日游击队到诸城,与高密游击队工委领导的队伍汇合,组成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不久,任中共鲁东南工委委员。2月带领四中队向徐州转移,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取得联系。后被派往东北军五十七军六六七团。是年秋,与日军作战,缺食三日,晕倒在战场。后被送往日照、济南治疗无效,转回家乡。1939年2月11日病逝。
  鹿传铎
  马警吾
  马警吾(1914——1941),原名马学春,玫瑰镇南石硖村人。曾就读于济南一中,毕业后在大荆山、高套、蒋沟等地教过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1日中共平阴县委成立,他任组织部长,经常活动于平阿山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组织抗日团体……。1941年10月4日,马警吾随县机关在毛铺为抗战筹集粮款时被敌人包围,在突围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鹿传铎
  刘立训
  刘立训(1915——1949),李沟乡小峪村人。自幼读书,小学毕业后务农。1939年3月在黄坡村参加八路军平阿山区工作团,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八路军六支队独立营,当通讯员,随部队活动在平阴、东平、肥城三县交界地区,后升任排长。1940年参加过著名的黑山战斗。1941年4月独立营改编为平阴抗日基干大队时,仍任排长。10月参加了毛铺反扫荡突围。1942年平阴县大队组建六个小队(区队)时,刘立训任六小队队长。后改称二连,他任连长。1942年七八月份县大队升级编入泰西军分区六团,刘立训任六团连长。刘立训机智勇敢,屡建战功。他曾只身或带领部队在肥城县王庄、平阴县夏沟一带两次截击敌人汽车。1943年春,曾带三个班战士在中栾湾东公路上截击日伪军,毙敌20多人,缴获步枪10余支;在柳河圈截击肥城县日伪军的战斗中,他顶着用水浸透的棉被向敌人进攻,取得了胜利。1944年11月上旬的一天夜里,刘立训带小分队随县大队政委田化一渡过黄河,到平阿山区拔除敌伪据点,一夜时间,将侯庄、任庄、黄山头三个中心据点和其它日伪据点全部拔除,并处决了特务乡长刘长水。群众称他们“一夜烧了个满天红”。
  1945年,刘立训所带八连编入泰西军分区特务营。他带领部队在黄河北连打胜仗,在攻打侯庄据点的战斗中,一次毙俘敌100多人,缴获机枪两挺,弹药一宗。在龙王山战斗中,他带领八连打得敌人一个营交械投降……
  1946年9月刘立训随翻身团到太行地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49师145团2营营长。1949年率部挺进大西南,担负解放贵州、追歼国民党溃逃部队的任务。11月22日刘立训率2营参加了解放贵州省普定县的战斗。23日又在普定县西南的三间房打响了围歼国民党49军249团的战斗。战斗中,他发现敌人埋伏的机枪向我追击部队侧后射击,战士伤亡较多,便带领通信员向敌机枪冲去,进攻中不幸中弹牺牲。
  鹿传铎
  江传诰
  江传诰(1915——1990),曾用名江合轶,江泽民,安城乡皂火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毛铺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多人,并积极开展敌后工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江传诰1939年任平阴县第四区区委书记,大峰山独立营中队长,长清县组织部长。
  1940年调回平阴,任平阴县委副书记。1949年南下,1956年担任中共中央检察委员会副委员长。1957年任中共河南省人民检察院院长,兼任周口地区地委书记等职。
  江传诰同志1976年离休,1990年7月在开封干休所病故,享年75岁。
  尹燕林
  何书九
  何书九(1915——1996),1915年10月生于平阴县安城乡。1937年毕业于济南第一师范学校。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冀鲁豫泰西地区长清县委宣传干事、《长清时报》编辑;地委宣传部干事兼《团结报》编辑、宣传部副科长、科长、教育科科长;冀鲁豫《泰运日报》编辑、社长;冀鲁豫第四中学教导主任;泰西地委泰西公学教育主任。期间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撰写和编发了许多鼓励人们团结抗日、反内战求解放的文章。1949年10月以后,历任长清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中共泰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冶金部鞍山钢铁工业学校校长;锦州工学院党委书记;锦州师范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鞍山师范学院院长;沈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顾问。在办学中,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管理,大胆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人才。1996年4月1日病逝,终年81岁。
  鹿传铎
  肖光
  肖光(1915——1999),曾用名田永昌、田润吾,平阴县李沟乡大荆山村人。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入夏沟高级小学,后考入平阴师范,毕业后到孔村当教员。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中共平阴县委成立,他任宣传部长兼区委书记,对开辟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打击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及坚持平阿山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1940年初,去鲁西党校学习,6月任鲁西行署机关总支书记,1941年2月任鲁西交通总站副站长,1942年春任冀鲁豫行署交通总局副局长,对开辟根据地交通干线,传送党刊、书报、文件及掩护部分过往干部,作了大量工作。1944年5月去延安,7月到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12月任辽宁锦西县委书记。在省、地委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积极扩大地方武装,在敌我力量悬殊、武装斗争情况复杂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了县支队、武工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大小战斗280多次,把住了热东地区的东大门,巩固和发展了锦西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培养了大批地方干部。1950年3月任辽西省委干部处长、统战部副部长。1953年5月任中共阜新市委书记处书记。1968年后,先后任中共阜新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顾问。其间,他与市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为建设“煤电之城”倾注了全部心血。1983年离休。1993年经辽宁省委研究决定他享受副省级待遇。1999年12月2日在阜新病逝,享年84岁。
  于瑞东
  谷扩如
  谷扩如(1916——1961),原名谷开芳,化名朱明山、李炳一。平阴县栾湾乡兴隆村人。1923年进本村私塾读书。1929年入平阴城里云门小学高级班,不久转人毛铺村高小读书。1931年入长清县高小。1934年入济南爱美中学,后又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1938年4月投奔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加入青年抗日民族先锋队。5月,参加了中共鲁西区党委领导的十支队战地服务团在大峰山举办的训练班。学习期间,经魏金三、崔健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长、肥、平三边区(肥城八区、长清七区、平阴一区)区委书记。
  谷扩如任书记后,深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发展党员,建立政权及群众组织。他先后在广里、下巴、毛铺、栾湾一带发展党员10多名。在广里、潘庄、龙泉官庄等村建立了党支部和农会、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继之,建立起三边区区、乡、村政权。
  年底,谷扩如任峰山县委宣传部长。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来泰西后,谷扩如发动抗日募捐活动,积极为八路军解决棉衣等物资。1940年春谷扩如调泰西地委宣传部工作。莲花峪战斗后,任泰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专署文联主任。
  1942年平阴县党组织在日伪军的大规模围剿中受到重大损失。8月地委派谷扩如任平阴县委书记。1943年1月平阴县与阿东办事处合并为平阿县,谷扩如任县委书记。3月,他带领县机关和
  县武装力量,与军区一团密切配合,拔除了栾湾、毛铺等地的日伪据点。至1944年,先后拔除了牛角店、平阴城南、平阿山区的多数敌伪据点,使斗争形势出现好转,县机关在黄河南大部分村庄能够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了。11月,在谷扩如主持下,在牛角店办起抗日高小,招收100多青年学生,为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
  抗日战争胜利后,谷扩如领导全县人民恢复生产,进行民主运动。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发动进攻时,他领导青年参军作战,向太行前线输运新兵1500多人。9月谷扩如到太行分局党校学习归来。1947年下半年调任冀鲁豫一地委宣传部长兼地委委员。1948年4月25日,谷扩如随地委机关参加冀鲁豫区党委第一期整党学习,重点是批判地富思想、改良主义、恩赐观点和缺乏贫雇农观念等右倾思想。发言中,他虽有偏激,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1949年1月,谷扩如随军南下,到浙江省委机关工作,先后任省干部学校主任、干校党委委员、党校副校长、校党委书记。1953年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56年被选为省委委员。他为培养党的干部,加强党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61年3月29日因患肝病久治无效,在浙江医院病逝,享年45岁。
  鹿传铎
  刘振东
  刘振东(1917——1941),安城乡刘庄村人。1930年就读于毛铺完小。1936年冬去临清县唐国乡农校任传达员。抗日战争爆发,他受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影响,1937年秋回乡参加抗日活动,到一区当通讯员。1938年冬经江赫轶、何千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经常在皂火、毛铺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几个月就发展党员70多人。还在一些村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农救会、青救会、自卫队等抗日救亡组织。1939年11月任抗日民主政府平阴县一区区长。1940年刘振东带领区干部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借粮、募捐等工作。伪区长公开悬赏逮捕他,并烧毁了他的房屋,逼得他家破人散。1941年10月4日,日伪军3000多人对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扫荡时,刘振东和熊善隆等被包围在毛铺村。刘振东在随县大队向东毛铺方向突围中负伤被俘。被捕后,敌人用各种酷刑逼他供出党的机密,还带他到毛铺村群众中辨认党员干部,又用杀妻灭子的残酷手段进行威胁,他仍不开口。10月23日被敌人杀害在冷饭店村西。
  鹿传铎
  于万东
  于万东(1917-1968),李沟乡北毛峪村人。6岁随父母逃荒要饭。17岁给地主扛活。1942年因生活所迫,下东北做苦工。1950年回乡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带头组织互助组,并担任组长。1956年春任高级农业合作社林业股长,带领35人的林业队,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没有树苗,于万东带领队员把乱葬岗子开出来,自己育苗。没有树种,他带着人去采。他常对青年人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只要拚上干,荒山就能变成金银山。”1959年6月于万东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出席了县劳模会。1963年出席了省劳模会。1964年任北毛峪大队贫协主任。1965年出席了华东地区劳模会。到1966年于万东带领林业队员,把全村的3条沟,18个岭的2375亩荒山地全部栽上了树,植树90多万棵。其中果园40亩,经济林木4万棵。同年,于万东在山东省贫下中农代表和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大众日报》专题报道了他的模范事迹。1965年于万东应邀去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同年,于万东任李沟公社副社长。1967年3月任平阴县革命委员会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间,于万东被诬蔑为修正主义的黑典型,受到不应有的批判。1968年9月16日被迫害致死。1975年冬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陈雷来平阴检查林业工作,在李沟乡娄子山上看到茂密的山林后,当场赋诗两首:(一)前度老友今又来,物存人亡徒徘徊。山上山下万千树,尽是万东带头栽。(二)娄子山上百万松,屹立朔风
  呼万东。种树模范今何在?留得英名满泉城。并瞩托领导在追悼会时写在挽帐上。1978年9月3日平阴县委、县政府召开追悼大会,为于万东平反昭雪。
  鹿传铎
  邱仁甫
  邱仁甫(1919——1942),原名邱明义,李沟乡前大峪村人。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半边井小学、夏沟高等小学、平阴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三区李庄任小学教员。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抗日工作。在平阴独立四营任过秘书,在牙山、马子峪一带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立过战功。1941年转入地方工作,任平阴三区副区长,同年10月调任二区(玫瑰镇)区长。他常冒着生命危险,活动在李沟、赵台、金家沟、陈屯、孔村、孝直、湿口山、大荆山一带,在敌人眼皮下为八路军征粮筹款,往返于黄河南北,传送粮款和情报。一次邱仁甫到黄河北牛角店向县委汇报工作后,带着县委的文件返回黄河南。他为了骗过敌人的盘查,自己化装成商人,让通信员化装成运货的挑夫,把文件藏在货物中挑着。在望口山渡口巧妙地通过了敌人的盘查。通过栾湾敌伪据点时,他一面吩咐通信员黄元奎大胆的往前走,一面神态自若的和敌人谈笑周旋,又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据点,安全地回到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11月的一天晚上,邱仁甫独自从黄河北回到黄河南,当夜赶到李沟乡大荆山村田希文家隐藏起来。第二天晚上又到高套村乡公所征收粮款,顺便做伪乡长马梦芹的统战工作。邱仁甫的行动被大汉奸刘绪安的特务马长六发觉,当晚,乡公所被敌特包围。邱仁甫在与敌搏斗中被捕。敌特将他押至村外,连打数枪,邱仁甫当即昏死过去。苏醒后又爬到南泉村姐姐家,当地群众将他救起,连夜抬往大峰山医院抢救,当行至前岭时,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23岁。
  鹿传铎
  徐金茂
  徐金茂(1919——1976),平阴镇让庄铺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平阴县安城乡政府文书、东阿粮所副所长、安城公社副社长等职。1958年7月,在任东阿粮所副所长期间,天降暴雨,洪水严重威胁着粮食的安全,他带领粮所职工冒雨奋战4个多小时,将粮所内27500多公斤粮食运往安全地带。1958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他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鹿传铎
  王万启
  王万启(1919——1978),平阴镇东关村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班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作战勇敢,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2年复员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后历任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任社长期间,工作积极,廉洁奉公,为东关村农业合作化运动做出了贡献。1956年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鹿传铎
  鲁平
  鲁平(1919——1989),原名刘志东,平阴县李沟乡大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在峻峰乡组织了抗日自卫大队。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本村支部书记,后在周边村庄建立党组织,任中心村支部书记。历任平阴县三区区委组织委员兼社会委员。1940年初调平阴县委任社会部干事兼特工队指导员。10月到鲁西区党委社会部学习。1941年1月,任鲁西行政公署公安总局看守所长。3月到鲁西“筑先抗战学院”任特派员。1942年8月,任冀鲁豫行政公署公安局内勤组长。1943年1月,任冠朝县公安局总教干事兼内勤干事。1944年4月,任鲁西南公安局总教干事兼公安局长。同年底调齐滨县,任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领导开展了齐滨县群众性的反奸反特运动。
  1946年7月,刘邓大军出击陇海路,鲁西南支前司令部组成了破路指挥部,他是西线指挥部负责人之一,指挥民兵完成了破路任务,保证了出击的胜利。1946年9月,参加了大杨湖战役,为七纵充当了活地图,对夺取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冬到1947年上半年,刘邓大军撤到黄河北休整。敌人占领了鲁西南根据地,还乡团卷土重来,他组织了9人的武工队同还乡团开展游击战,仅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武工队就歼灭了还乡团三四百人,响应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开展游击斗争的号召。1947年10月调复程县,任县长。由于敌人长期占领,复程县党的政权及地方武装很难存在,他组织了小股武装,挖地道,开展
  地道战,狠狠打击了敌人。在支援淮海战役中,复程县委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大人小孩搓小米,摘下自己家大门劈成柴送到前线,支援担架800副。1949年3月南下,任南下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5月到达江西省上饶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军管浙赣铁路徐东段军管处主任。同年8月任五兵团西进支队运输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1950年1月,到贵州省统战部工作,先任秘书,后任民主政权工作部部长兼办公室主任。1952年9月,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交际处处长。1954年10月,任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1958年任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兼华侨事务处处长。1966年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劳动。1978年6月,任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同年12月兼任省事务管理局局长。1989年病逝。
  于瑞东
  翟向东
  翟向东(1919——2002)《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用名何涛、黄河。平阴镇东三里人。少年丧父,侍母甚孝。1937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在济南育英中学读书时,已是山东文艺青年协会骨干。1938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曾任鲁西北《抗战日报》编辑、记者。11月聊城失守后,到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和新八旅政治部任统战干事、教育干事、冀南《人山报》总编辑、社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冀南日报》编辑部长、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创办《河北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河北日报》社长、总编辑兼新华社河北分社第一任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政治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曾当选河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北京日报》总编辑。1971年下放承德,任市委副书记。1979年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社务委员、《经济日报》总编、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获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老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贡献的新闻专家待遇。1986年离休。
  离休后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培训中心名誉主任。被聘为北京联合大学公共关系教授、南京中华公关学院名誉院长。晚年著有《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公关之路探索》等。文艺作品有《大河东流》、《拾叶集》、《金台情思》、电视连续剧《范筑先将军》。主编了散文集《塞外风情》、《山
  海游踪》。参加编写了《冀南日报史》、《鲁西北革命史》、《冀南革命史》和《冀鲁豫革命史》。2002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
  鹿传铎
  李洪业
  李洪业(1921——1941),又名李敏,李振华。平阴县安城乡西土寨村人。1939年在县委书记熊善隆的教育启发下参加革命,是平阴县较早的共产党员。曾先后任平阴县委青年部长,三区区委书记。
  1941年5月1日,日伪军二百多人扫荡湿口山、箔庄、罗圈崖一带时,李洪业、尹序贤等三人被敌人包围在罗圈崖西南山下的山洞里。三人商议分散向外突围,李洪业冲出洞口跑到村西时,不幸腿部中弹受伤。他不顾伤疼,奋力攀上西长山岭,又与伪军遭遇。李洪业见不能脱险,加之伤疼剧烈,便没有再跑。敌人围着他,让他投降。他大骂伪军是汉奸、卖国贼。随后,日本兵赶到,想先把他带回县城,再劝他投降。李洪业一步不走,大骂日本帝国主义是吃人的豹狼。日本兵称他是英雄,他仍骂不绝口,最后跳崖牺牲。
  鹿传铎
  曹一鸣
  曹一鸣(1922——1976),历任平阴二中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平阴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在筹建平阴二中过程中,带领教职员工及学生自运建筑材料,挖地槽,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他还注重教学改革,在二中建校初期,很快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制度,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得到提高。仅1964年,高中两个毕业班,就有46人考上大学,占毕业生总数的48%。196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他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凤祥
  李凤祥(1922——1986),平阴县东阿镇南坦村人。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奋不顾身,先后荣立大功一次,二等功三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4年7月复员回乡。同年10月组织18户农民成立全镇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后,任村党支部书记兼社长。1956年任高级社社长兼民兵连长。1957年9月,带领12名民兵建成山东省第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东阿水电站(年发电15万千瓦),为国家节约资金3.6万元。后任水电站站长兼党支部书记。1959年先后出席县、地区、省召开的群英大会。1960年4月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同年,在电站安装了粉碎机、磨面机,使电站成为全县第一个机电粮食加工点,为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1976年调东阿公社工业办公室,任党总支副书记。1984年调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1986年12月28日病逝。
  鹿传铎
  展旗
  展旗(1922——2001)曾用名展广谟。平阴县店子乡展家洼人。193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干校学员、东平县三区动委会工作员、青救团团长、县青救会主任、抗联主任、县委委员、虞城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干部休养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平原省委党刊部编辑、秘书科长,华北局组织部秘书。华北地区工作部秘书,中央监委秘书、研究室组长、副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恢复工作后,历任四川医学院党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人事厅副厅长,1978年10月调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为检察干部队伍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4年11月离休。2001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于瑞东
  孔照年
  孔照年(1925——),平阴县刁山坡镇孔集村人。幼时在家读过三年私塾。1940年9月,参加山东省东阿县抗日游击队三大队。1941年1月整编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团。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团三连战士、班长、文化干事、副政治指导员,多次参加了粉碎日伪军“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斗争。1943年10月,参加了奇袭顽伪二方面军孙良诚总部、活捉伪军总参谋长野纪印的战斗。1944年冬,所在团奉命南下创建豫中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编入中原军区一纵队四团。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根据地。他所在团5次当前卫,5次当后卫,于8月突围到鄂西北房山地区,就地开展创建鄂西北根据地。时任三连政治副指导员(指导员掉队),负责连的政治工作。1947年5月,任中原独立旅第四团六连连长,在周口与国民党美式装备的交警纵队战斗中,该连为突击连,全歼敌人1000余人,为连队更换了美式装备。9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清水河、高山铺歼灭国民党40师和82旅阻击战,全歼国民党40师和82旅,全连俘虏敌人300余人,连队人数有90余人补充到200多人。1947年12月,历任江汉军区独立旅第一团副营长、营长、团参谋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过二进大别山、中原突围、进军大西南等战役,先后立大功三次,多次受嘉奖。
  1951年冬,由陆军调到人民海军。历任海军万虎独立水警区巡逻艇大队参谋长,副大队长、大队长。1958年8月,到海军军事
  学院基本系学习,1961年8月毕业后任海军猎潜艇大队大队长。1964年2月起历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5年8月,在“八、六”海战中担任海上总指挥。一举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艇“剑门”和“章江”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国防部嘉奖称该次海战打得英勇顽强,打得坚强、干脆,是一场漂亮的海上歼灭战。也是海军几年来海上战斗最大的一次胜利。1969年3月,任海军汕头水警区司令员。1970年1月,任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员(未有司令到职)。1973年7月,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党委常委。1979年11月被下放到海军工程学院任副院长。1983月8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89年8月离休。
  他是中共中央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曾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等。
  于瑞东
  崔心达
  崔心达(1929——1975),东阿镇白塔村人。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平阴县东阿、孝直供销社采购站经理,常年坚持走村串户收购废品,同时送生活日用品上门,在他的带动下,所在采购站曾取得收废品量列全省同类站榜首的佳绩。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他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鹿传铎
  秦培伦
  秦培伦(1932——1947),又名秦三,洪范池镇丁泉村人。受父亲影响,9岁担任平阿山区的情报员。经常装着拾粪、串亲戚等,把信藏在筐底、衣缝、鞋帽里,躲过敌人搜查,顺利地完成任务。1941年,10岁的秦培伦把敌人扫荡山区的信用树条别在粪筐底部,上面盖上粪土,骗过敌人的哨兵,顺利的把情报送到县大队。1943年3月20日秦培伦化装成串亲戚的,沉着机智地通过敌人的两次盘查,把情报送到谢庄。1947年8月19日秦培伦挑着绿豆回家途中,被洪范池镇周河村还乡团头子周贵庆带领的敌人逮捕。敌人对他施尽种种酷刑,他依然顽强斗争。在刑场上对敌人大骂不止,敌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他仍破口大骂,毫无惧色,后被敌人破腑挖心,壮烈牺牲,年仅15岁。
  鹿传铎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山东平阴风物志》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平阴山河壮美,景色宜人。黄河如玉带流经全境,浪溪河碧绿如黛,美丽无比。洪范泉池个个吐珠散玉,常年流淌。大寨山、云翠山挺拔秀逸,林深藏幽。翠屏山山峦叠翠,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等等。经过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它已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它是一部辑录平阴百科资料的新型的地方志书。这本书含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物集锦、文化艺术、土特名产、乡风民情、城镇建设、历史名人、名人与平阴十个部分,旨在真实地介绍平阴。读此书会使你进入琼林仙境,解读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