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524
颗粒名称: (三)古墓葬
分类号: K878.8
页数: 12
页码: 157-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阴县古墓葬的情况。其中包括新屯汉墓群、孟庄汉墓、李山头金墓、臧庄商墓、西山古墓群、李之绍墓、双王墓等。
关键词: 平阴县 文物 古墓葬

内容

新屯汉墓群
  新屯西汉墓群,位于距县城15公里处的刁山坡镇新屯村南,二郎山北麓坡地上。
  经市、县文物部门对此进行调查,确认此处是一战国至西汉的古墓葬群。1995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屯西汉古墓群,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80米,面积较大,墓葬密集。经调查,在新屯、李塘两村部的路旁和村民院内,暴露的墓穴和挖出的石椁板随处可见。在一村民建房所挖地基和一条因平整土地形成的断崖上,暴露数十座石椁或土坑墓。一般都在土坑墓壁上挖壁龛,放置随葬物品,也有的将随葬器物在土坑上边的角落里。石椁墓可分有画像和素面两种。对该墓区墓葬形制、画像石内容、随葬器物及其历史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墓葬形制
  一号墓
  在墓区中部偏西处,坐北朝南,地面封土已无。墓室为石结构,平面呈“回”字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6.98米,前室高2.86米,建在距现存地表约3米的土圹内,四周用土填实。墓顶铺一层厚2-4厘米的碎石,其上为夯土层。
  墓由墓道、墓大门、回廊、前室门、前室和东西两主室组成。
  二号墓
  西距一号墓约2米,为二次造长方形两室土圹石椁墓。其土圹、石椁成东西并列,东椁室依西椁室而建。西椁室为4块石板扣结而成。东西侧椁板长2.6米,高0.82米,厚0.12米,两端均凿内燕尾槽;南北档板宽0.88米,高厚与东西两侧椁板同,两端均凿斜角榫。底以不规则石板平铺。盖板为4块,宽1.09米,厚0.17米,长不等的石板。盖板以上向西挖一壁龛,放置随葬器物。西椁室四壁皆有画像。石椁内有木棺已朽烂。男性尸骨头北面东,侧身直肢。头顶及面前散存五铢钱39枚。胸前至两股间置一铁剑,腰部有一铜带钩,脚部有一具狗骨架。东椁室形制与西椁室大致相同,无画像。盖板上向南挖一壁龛,内置随葬物品。此椁室清理时已被村民破坏,椁内存物不清。
  二、画像石内容
  一号墓共出土画像石三块:铺首刻石,人面像画石和棺画像石。
  二号墓出土画像石四块,即西椁室的四块椁板,均为阴线刻竖纹衬地。多为人、轺车、武士、侍女、厅堂及高髻、长裙侍女、奔马、龙等内容的画像。
  三、随葬器物
  清理的两座墓出土的随葬器物较为丰富,计有陶器、铜器、铁器及铅器等。
  综合两座墓清理发掘所获得的各类资料分析,虽两座墓规模形制各不相同,但建造时期,同属西汉晚期,同为夫妻合葬墓,男性葬右室,女性葬左室,男室建造规格高于女室。一号回廊墓,在西汉晚期墓葬中当属大型墓,墓主人的身份应属中上层官员或大豪强地主。二号石椁墓主人的身份应属中上层官员或大豪强地主。二号石椁墓规格稍低,属一般地主阶层。画像石刻所表现的画像题材除早期流行的穿璧、应龙、门阙、楼阁、树、鸟等图案外,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和宴饮之类的题材也已出现,雕
  刻技法主要是阴线刻,粗壮简明,另有浮雕出现。一号大型石结构回廊墓和二号石椁其时的形制很具代表性。所出土的随葬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诸方面的概况。
  杨书杰 乔修罡
  孟庄汉墓
  孟庄汉墓,位于东阿镇孟庄村南。原有高大封土的汉墓计8座,“文化大革命”中毁坏6座,现存2座。此墓即孟庄东汉画像石墓,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画像石墓,全以当地产巨型青石材扣结而成。墓为南北向,墓室顶部盖板高于地面约0.8米。从墓内测量,南北长11.5米,东西宽7.8米,内部最高度为3.22米。墓室内部面积78.8平方米。墓室平面呈凸字形,为前厅后室面局,计有前厅3间,中厅3间,后为棺室。墓门在南边中心部位,与前厅、中厅、棺室在一条直线上。由门楣、门框、门扉构成。墓门高约1.8米,宽1.2米。石质门扉两扇,上下有门枢,安装在门楣和石地板的臼窝内。门扉外饰浅浮雕铺首衔环图案,门楣饰高浮雕羊首图案。墓四壁以规整巨石砌成,全饰有细钻斜条纹和菱形图案,墓壁上沿刻垂帐纹和鱼纹。以方形和圆形石柱支撑巨型柱体过梁,将厅间隔为6间。方形石柱四面磨光,减地浅浮雕人物,动物图像。圆形石柱,高浮雕杂技百戏,神话故事图像。柱础均为高浮雕动物、人物故事图像。柱上纵横相连的青石过梁,均内侧面磨光,平面减地阴线刻车马人物画像。外侧面饰鱼纹。后棺室长方形,南北长约3.20米,宽2.70米。巨石平铺盖顶。墓底以石材铺平。墓室共用石材161块,其中31块刻有精美画像。
  1986年5月至7月,市县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汉墓进行了全面清理。完成了测量绘图、画像石拓片、遗物清理等工作。清
  出五铢钱几枚,铜器、陶器的残片,漆片等物。此墓画像石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一般墓难以相比的。棺室前柱栌斗上有“君故吏”,“军君故吏”,“君从吏”、“小吏也”等榜题文字,皆为隶书。画像石计有117幅,分布在墓门、各厅室、过梁、横额及石柱上。画像总面积60多平方米。画像主要反映墓主人的经历及社会活动场面,生活活动场面。画像采用高浮雕,浅浮雕,凹面刻平面减地阴线刻等技法。雕琢细腻,气魄雄浑,由此可见墓主人较高的名分。
  乔修罡
  李山头金墓
  金代画像石墓,位于洪范池镇南李山头村南。1998年3月发现,同年10月底由市县文物专业人员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为石室墓,坐北朝面,由墓道、墓门、主室及东西两侧室组成。墓门高1.64米,宽1.04米,由3块弧形块石砌成半圆形券顶,半圆形门楣上阴刻4朵圆形花朵。门扉两扇,均高1.28米,西门扉宽0.52米,东门扉宽0.48米,各有门枢,安装在门楣和地面石板的臼窝内,由外向里开启。门扉外面阴刻有裙版装饰,上部刻球纹格,下部刻壶门。
  主室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为3.13米,室内高2.96米。墓壁墙高1.37米,在四隅上部各置一石梁,使墙壁上部呈八边形。各石梁立面浮雕一虎头。墓顶部呈穹窿顶,顶正为一浮雕莲花藻井,藻井中心部原镶嵌一铜镜,已被盗失。
  侧室在主室东西两侧,各有一门与主室相通,门高1.05米,宽1.03米,隔墙厚0.30米,侧室平面均为长方形,长2.54米,宽1.25米,壁墙高1.40米。在墙壁四隅上部压角叠涩4层石板材至顶,顶端呈长方形,刻有阴线图案。
  墓内均用石板铺地,主室地面在石板之上又铺一层条砖。主室和侧室墙壁上皆刻有浮雕人物故事和花卉等画像。画像内容有:装饰图案,风俗民情,如女子半启门,男仆女侍等。历史故事,如孝子义妇的故事等,这是画像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杨书杰
  臧庄商墓
  臧庄商墓,位于洪范池镇臧庄村中。1984年在距地表1.2米处发现了几件铜器。县文化部门闻讯后立即派员赶到现场调查,发现此处是一座商代墓葬。
  此墓在清理时已被扰乱,遗物多数被移动。通过调查和残存部分的清理得知,墓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约3.2米,宽约2.1米。葬有三具尸骨,因被扰乱,葬式不明。墓为东西向,墓主人头东脚西。在头端的土龛中,有陶罐3件,铜爵、觚、鼎各一件。遗物的表层均有腐朽的编织物痕迹。这些器物完好无损。另,腰坑里有铜削1件,足端有铜镞2件。均已遗失。墓底灰层厚约10厘米。墓中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有陶器3件,铜器6件(铜削、铜镞已失)。
  陶罐3件。均为小口,折肩、弧腹,最大直径在肩部。平底内凹,且又各有不同。1件为泥质褐陶,外施黄色化,卷沿圆唇,口微侈。颈以下饰绳纹,肩部有一抹痕。通高27.2厘米,口径13.5厘米。1件为泥质褐陶,直口圆唇,肩以下至底部均饰绳纹。通高22厘米,口径14厘米。1件为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底残。肩有一周棱线,腹部刻划三角纹。残高14厘米,口径11厘米。
  铜觚1件。大喇叭口,腹微鼓,高圈足。腹部上下各饰3周凹弦纹。通高24.6厘米,口径14.4厘米。
  此墓葬有3人,中为墓主人,两侧应为殉葬人。这种葬制与安阳大司空村商代中晚期53号墓类似。铜觚、爵器物组合与安阳大司空村及后冈等地商代小型墓葬随墓情况相似。从器物特征看,
  爵的柱在流与板之间的口沿上,三棱形锥足足尖外撇,腹部纹饰内容与山西灵石旌介村2号商墓出土的爵极为相似。觚通体素面,器壁较薄,与山东泗水商墓出土的觚相似。综上所述,此墓应是商代晚期的墓葬。
  臧庄在洪范池狭长山谷地带的最南端。这个山谷地带古遗址处处相连。在该村北50米处,就是一面积较大,内函丰富的商周居住遗址。村民动土时,常有古墓暴露,多见有商周时期遗物出土。这一带是较密集的商周古墓群区。
  杨书杰 乔修罡
  西山古墓群
  西山村古墓群,位于东阿镇西山村南,西南坝村西侧,小山丘东麓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该墓区的墓葬被盗严重。根据已暴露的墓葬情况调查,此处是战国至汉代的高密度墓葬区。墓葬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土圹墓。此种墓有大小之分。大型墓有封土,填土有夯层。小型墓填土不见夯层,墓口为竖井式,一般长2米,宽0.7-1米。另一种为土圹石椁墓。墓区台地西高东低,墓向多为东西向。随葬器物较为丰富,大多是陶器,包括各类生活用陶具、陶俑、陶车马等。另有精美的铜器、玉器、铁器等物。
  1999年,济南市考古所在该墓区进行了研究性发掘,其发掘报告尚待公布。
  杨书杰
  李之绍墓
  李之绍墓,在玫瑰镇赵台村南,在双王墓之东,两墓相距40米。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坏,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之绍,元代平阴人,字伯宗,号果斋。至元末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治年间,积官翰林侍讲学士。有《果斋文集》传世。与其同里人王去非、王去执称之为“平阴三贤”,故里建有三贤祠,祀其三者。
  其墓“文化大革命”前封土较大,墓前各类石刻齐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墓室尚存。
  乔修罡
  双王墓
  王去非墓,在县城南13公里的玫瑰镇赵台村南。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严重,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去非,金代平阴人,字广道,应试不得志,在家耕读,立馆教授。因贤德称之处士,卒后谥号醇德先生。其弟王去执,字明道,翰林。精医学,称榆山先生。与元代翰林、侍讲学士李之绍被誉为平阴三贤。元至正元年,在其故里南石硖建有三贤祠。三者卒后葬于同地。王氏兄弟墓,当地称之“双王墓”。曾有金代翰林党怀英撰写的墓表碑,墓前另有石人,石虎等。石刻全毁于“文化大革命”墓表封土被平,墓室尚存。
  乔修罡
  焦则墓
  焦则墓,在县城南10公里的玫瑰镇焦庄村南焦家林。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则是宋末元初人,故里玫瑰镇焦庄。家巨富而行善,故里誉为焦善人。其墓原有封土及墓表碑。1967年被铲平封土,扒开墓门,见其青砖砌成的墓室内有石棺椁。石棺没有打开,将其封土于墓内。墓表碑移于村内作桥板使用。现能看到“善人焦公墓表”、“大德十年”字样。
  乔修罡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山东平阴风物志》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平阴山河壮美,景色宜人。黄河如玉带流经全境,浪溪河碧绿如黛,美丽无比。洪范泉池个个吐珠散玉,常年流淌。大寨山、云翠山挺拔秀逸,林深藏幽。翠屏山山峦叠翠,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等等。经过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它已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它是一部辑录平阴百科资料的新型的地方志书。这本书含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物集锦、文化艺术、土特名产、乡风民情、城镇建设、历史名人、名人与平阴十个部分,旨在真实地介绍平阴。读此书会使你进入琼林仙境,解读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