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489
颗粒名称: 泉池
分类号: K928.4
页数: 9
页码: 9-17
摘要: 本文记录了平阴县地理概貌中的泉池,主要记录了洪范泉群、翠屏山泉群和其它泉池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平阴县 地理 泉池

内容

平阴县山多泉多,在众多的山崖下、树林间、山寺内、道观旁散落着众多的泉池,它们不分季节以相对恒定的水量喷涌,或受月圆月缺影响,水量是潮汐变化,或受降水影响,时而如潮涌浪突,时而蓄势待发。点点泉池,如山的眼睛,使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更显葱茏毓秀。点点山泉,或以涓涓细流,或以喷涌之势,在山间沟壑,在大地平原,汇成了奔流不息的河流,滋润着平阴大地,孕育了平阴数千年的文明,使平阴在改革开放中展现出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英姿。平阴县诸泉,主要集中在洪范池镇,其它皆散布在各地。有主要泉池34处。
  洪范泉群
  洪范泉群 济南市9大泉群之一。位于平阴县西南洪范池镇浪溪河中、上游右侧,分布面积约9平方公里。历来有“洪范九泉”之称,尤为著名的是洪范池、东流泉、扈泉、日月泉、白雁泉、拔箭泉、丁兰泉等。诸泉形状不一,均涓涓澄莹,各具风韵,独成一景。其中洪范池为洪范九泉之首,最负盛名。
  洪范池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平阴县西南部,洪范池镇政府驻地北的洪范池公园内。此处地势奇特,四周重峦叠嶂,中间高地突起。泉水涌溢而出,水面平稳如镜,不显趵突之状,四季长流,水势均衡。泉涌水量每天约1000立方米。此泉独特之处,在于泉水不以旱涝而消长,不以冬夏而变温,水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泉水溢出,汇入浪溪河。
  东流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东书院村东的天池山下,距洪范池约1公里。因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泉旁建书院,又名书院泉。泉水从村东天池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汇入石砌方池中。泉水常年喷涌,盛水期日涌量8373立方米,是洪范诸泉中涌水量最大的泉池。泉水沿渠道汇入浪溪河。
  扈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东南的扈山坳,因北临古扈城遗址,故名扈泉。扈山坳峭壁陡立,壁下天然溶洞幽深莫测,泉水由洞中喷出。平时细水长流,雨后盛水期,水出如注,触石有声,浪花飞溅,涌下石崖,形成瀑布,景色非常壮观。
  墨池泉 位于扈泉西北百余米处。泉池为边长7米的石砌
  方池,甚深,水色如墨,故名。此泉水不干不溢,而随朝夕及月园月缺而有潮汐,传说为东海海眼,堪称奇观。
  长沟泉 散落在洪范池向南至刘庄的深沟里,沟长6.5公里,两侧皆为高山,沟内随处有涓涓细流涌出,故名长沟泉。泉水汇而成溪顺沟而下,汇入浪溪河。长沟泉两侧青山长绿,果园成片,山下溪水潺潺。刘庄、李山头、任庄、陈庄、阎庄、张海散落长沟两旁,富有山乡情趣。
  日月泉 济南市新72名泉之一。位于洪范池南,云翠山南天观蓬莱仙院南端的回阳洞中。月泉在南,日泉在北,两泉相邻而不通连。皆因泉口如新月形、如中天之日形而得名。两泉口直径均约0.4米,口下稍大。泉水深约1米,大旱不涸,丰水时由地下暗渠引入观北水池备用。泉在洞内,故清凉甘甜。
  天池泉 又名天池。位于洪范池东,天池山山腰处(东流泉北的山上)。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汇入自然形成的泉池。池成长方形,南北长1米,东西宽0.5米,深0.15米。天旱不涸,雨季外溢,从山西流下山坡。天池泉东的山上柏树茂密,青葱墨绿。泉西的荒坡,乱石遍布,杂草丛生,远看如放牧的群羊。泉西南的山崖上有唐代摩崖造像两龛4尊,像与人高,面容丰满,是极为少见的石佛造像珍品。
  丁泉 位于洪范池镇丁泉村东首,华盖山(又名韩寨)西侧,距洪范池10公里。山脚下,有丁兰祠,相传此处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里,故又名丁兰泉。
  白雁泉 位于丁泉北的白雁泉村中。村北为九顶莲花山,泉在山之南,距丁泉约2公里。块石砌垒的方池,边长约6米,深4米,水由南壁石雕龙头的口中泻入小池,然后流入小溪,汇入浪溪河。泉日涌水量850立方米,长年不涸。
  拔箭泉 位于白雁泉村东首,高地上。相传汉王刘邦带兵喝过白雁泉的水后,发现不远处也有白雁,于是便张弓射去。箭未射中雁却插在地上,军士将箭拔起,随箭涌出一眼清泉,故名“拔
  箭泉”。此泉常年不涸,泉涌量与白雁泉相酹。泉池呈正方形,边长19米,深3米,石砌。池中砌一条南北向石墙,将池一分为二,东池狭长水深,西池面阔水浅。池南壁分别留有出水口。盛水期,泉水由此泻出,流入小溪,汇入浪溪河。
  狼泉 位于丁泉村南,大寨山东北侧山脚下,为自然形成的泉池。因常有狼来此饮水,故名“狼泉”。泉水汇而成溪,又叫狼溪,此即狼溪河之源。因此名不雅,后演化为浪溪河。此泉现已淹没在丁泉村南的大寨水库内。
  天乳泉 位于平阴县南洪范池镇的大寨山上。山顶两峰对峙,中间有石梁相连,称“天门观”,又名扪心桥。北峰西侧,有巨石探出,似乳形,石面中部凹进,内有水渗出,滴滴下坠,下有自然形成的泉池呈之,故名天乳泉。
  宝泉 位于大寨山天门观东侧的山崖下,泉北有奶奶庙。水从悬崖下的石缝中渗出,汇入自然形成的泉池。此泉不显喷涌状,但久旱不涸,故名宝泉。
  鹿传铎
  道塘泉 道塘泉又名“发际泉”,位于云翠山天柱峰的西北侧下。
  出南天观绕山路西行到山前峪沟的东南侧,约有千米即到泉池。泉水由岩缝隙流出,澄澈清莹,饮之去疾,浴之疗毒,西流10米入泉池。泉池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许,深1.6米。是道士从山岩上凿制而成,供道士浴体而用。因此人称道塘泉。
  道塘泉水亘古流淌,大旱不涸,地处风光秀丽的僻静山谷。其东南为壁立万仞的天柱峰。天柱峰古称“小髻”,意思是天仙美女的秀发。因此处“小髻”之下,故古称“发际泉”。泉池周围,草木茂盛,怪石嶙峋,悬崖峭壁之上点缀着奇花异木,如诗如画,泉水溢池而出,入大峡谷,山间溪韵令人陶醉。
  万肇平
  翠屏山泉群
  翠屏山泉群 位于距县城西南12公里的翠屏山上。翠屏山因泉池众多,又称水山,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较有名的泉池有6处,即杨枝泉、有本泉、浸润泉、朝阳泉、向阳泉、落阳泉……,形成翠屏山泉群。
  杨枝泉 在宝峰寺东北侧的山崖下。旧《平阴县志》有“承以石盆,久旱不枯”的记载。杨枝泉在一石窟内,泉水自正面石壁上方缝隙中渗出,顺势而下,形成数支细流,状如杨枝。窟壁上雕凿佛像三尊,勒《杨枝泉说》、《宝峰院记》等古代石刻。
  有本泉 在石窟西侧4米处,为一自然洞窟,水从窟中涌出,泄入洞前小池,铿锵有声。洞外两侧岩石上分镌“有本泉”三字和古诗一方。
  浸润泉 在有本泉西侧上方约5米处的石崖上,水从石缝中涌出,汇入有本泉泉池。清光绪年间《平阴县志》载,“可供千人饮,不溢不涸”。今枯水季节时有干涸,盛水时泉涌如故。泉两旁的石壁上有刻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的石佛龛两铺,内有造像12尊,甚为精美。
  朝阳泉 亦名龙须泉,位于翠屏山东侧半山腰。水自岩壁间流出,汇入池中,四季不涸。池西北为山崖,东南壁为块石砌垒,约5米见方、深2米。池上方山崖处刻“龙须泉”三字。
  向阳泉 位于翠屏山南侧山腰处。因泉池向阳,故名。泉水自石缝中渗出,积于自然形成的池中,终年不涸。池周砌以石墙,
  高1米,南侧留出水口,泉水流向山下。
  落阳泉 又名夕阳泉,位于翠屏山西南侧山腰陡岩下,上紧靠翠屏山景点“石门槛”。水从数处石隙中流出,四季不歇,蓄水成池,夕阳正好照射池水,映出灿烂的光辉,故名。盛水时节,水势颇大,池水外溢,漫流于石崖上。泉池上方巨大的岩石上镌刻有“落阳泉”等字。
  翠屏山泉之水,流出山后,汇入山下的玉带河。
  鹿传铎
  其它泉池
  灵醴泉 位于平阴县城南隅,青龙山金斗峪西南坡。清光绪《平阴县志》有载,称之为“金斗峪泉”。今泉在人工砌垒的石洞中,洞高3米。水从洞壁滴下,叮咚作响,汇入自然形成之圆池,直径2.5米,深1米。洞前石砌券门上嵌石匾,题“灵醴泉”三字,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邑人张翊鸿书。石洞之上,原为奉祀泰山元君的古祠,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仅存残垣断壁。因泉水甘美,附近居民多至此汲水烹茶。
  抱珠泉 位于平阴县城东南的贤子峪东山脚下,距县城约5公里。因两泉池相临,均呈不规则圆形,故名。大池东南两侧紧靠石崖,是一个人工开凿的石井。直径约4米,深5米左右,水从东南侧石缝中涌出,汇而成池,水满后溢入北侧的小池。小池,直径2米,深约3米,小池水满后从西侧溢入山沟,汇成小溪,顺峪而流出。曲涧潺潺,古木蓊蔚,造就贤子峪一方胜景。
  南泉、北泉 位于云门山东北侧山脚下,玫瑰镇南泉村北,距县城约8公里。在穿过南北泉村的山峪两侧,有两处泉池,因方位分别称为南泉和北泉。两泉皆为石砌方池,南泉池长2.5米,宽2米,深1米,水从北侧流入小溪。北泉池呈正方形,边长2米,水从西侧流入小溪。两泉相距四五米,同出一脉,均四季常流。流水汇入玉带河。泉南北的南泉村、北泉村,分别以泉取名。
  马跑泉 位于孝直镇西的马跑泉村南侧,赤沟山北崖。村以
  泉得名。泉水自岩洞石缝中涌出,伏流四五米,跌入边长约3米、深约2米的石砌方池中。然后,从池中溢出,流入池北的小溪中。此泉长年流淌,大旱不竭,村民皆饮用之。盛水时,涌流之声数里可闻。泉池北侧立有石碑,上刻泉名。村民传说:当年汉王刘邦带兵路过此地,士卒口渴难耐,所骑战马跑而出泉,故名“马跑泉”。后来,乡民为纪念刘邦,在泉旁建汉王庙。明正德十二年(1517)重修汉王庙记》石碑尚存于泉旁。
  东拔箭泉 位于孝直镇东湿口山村东南约300米,九峪山东北侧山脚下。为有别于湿口山之西的洪范池乡拔箭泉,故名。水量较丰,常年不竭。东湿口山水库建成后,泉池淹没于水库中。
  汇泉 在马跑泉西南约300米处的山脚下。泉池石砌,呈长方形,长约4米,宽2米,水深1米多,四季不涸。泉水溢出后,穿过山谷流入汇河。
  天井泉 位于安城乡段天井村西北约200米处,因地处山涧,口状如天台的水井得名。
  因井口呈长矛头形,乡人传说,系古人杨二郎在此用长矛戳出。井深五六米,常年涌水,沿山涧湍激而下,为安栾河源头之一。清光绪《平阴县志》载:“泉涌甚,势如趵突,喷珠泄玉,声闻数里”。因景观壮丽,称“天井飞泉”,为平阴古八景之一。历代多有诗人赞咏。清朝邑人国进诗曰:“石涧有名泉,泉声日夜喧。滔滔不复往,谁解问真源。”清人赵方曦诗曰:“石甃寒泉泻碧溪,纵横曲曲绕柴扉。更教移挂高峰顶,谁诧天台瀑布希。”
  20世纪60年代初兴修水利,在泉北侧筑成大坝,拦河蓄水,称段天井水库,天井泉即融入库中。如今仍水面广阔,杨柳披岸,山环溪绕,景色宜人。水库石坝高约8米,上嵌“腹吞飞泉水,灌溉千亩田”、“驯服洪水”等石刻大字。盛水时节,库水从溢洪道涌出,飞悬下泻,盛况不减当年,十分壮观。
  毛铺泉 位于平阴城东的安城乡东毛铺村东北,为两眼井
  形泉池。水势颇佳,久旱不涸,俗称“大海眼”、“小海眼”。此泉水为汇河源头之一。
  石榴峪泉 位于东毛铺村北2公里,天堂山东北石榴峪内。常年不竭,西南侧为毛铺水库。
  长源泉 位于毛铺庄东,八里沟中的桃花峪中,南距桃花峪遗址约100米。泉水从地势较低的石缝中涌出,顺势流入小溪。20世纪60年代,在兴修水利时,村民在涌泉周围建成南北长约40米、宽14米、深5米的泉池,形成了一方仰望天光云影、群峰竞秀、俯尝绿水荡漾的景点。一般池水深3米,大旱不涸。盛水期,水从池西边南端的水口溢出,流入小溪。
  王家泉 位于毛铺庄东青龙山下,因泉西有几户姓王的人家居住,故名王家泉。泉水从青龙山麓西北侧的石缝中涌出,汇入半自然的不规则泉池,水面约10余平方米,深1米余。水满后由两边人工砌垒的溢水孔流出,绕房过户,汇入穿村而过的毛铺河。当地有“王家开了泉,毛铺、小官(村名)吃半年”之说。此泉常年涌流,久旱时有干涸。
  虎豹泉 位于县城东北的栾湾乡兴隆村中。因村东为虎山,村西为豹山,故名。泉池井形,方口,边长1米左右,深12米,平时水深10米余,盛水时溢出,流入山间小溪。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测日涌量146立方米。水质清洌甘美,为村民饮用水源。天长日久,汲水的绳索将井口的青石磨出10几道槽沟,深达2——7厘米。泉畔,倒卧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虎豹川修庙穿井立石记名》碑,可知泉旁原有龙王庙。
  龙山泉 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太和村西南里余,龙山西侧。因山得名。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测日涌量810立方米。今久旱时有干涸。
  鹿传铎

知识出处

山东平阴风物志

《山东平阴风物志》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平阴山河壮美,景色宜人。黄河如玉带流经全境,浪溪河碧绿如黛,美丽无比。洪范泉池个个吐珠散玉,常年流淌。大寨山、云翠山挺拔秀逸,林深藏幽。翠屏山山峦叠翠,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甚多等等。经过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它已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它是一部辑录平阴百科资料的新型的地方志书。这本书含地理概貌、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物集锦、文化艺术、土特名产、乡风民情、城镇建设、历史名人、名人与平阴十个部分,旨在真实地介绍平阴。读此书会使你进入琼林仙境,解读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