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佩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470
颗粒名称: 关于吴佩孚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91-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佩孚给曹锟当连长从此逐步晋升,但他对政治不关心,也不积极,迷信武力结果大战惨败,后为日本人害死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 军阀 吴佩孚

内容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县人。他是直系首脑,可以说是山东籍军阀中最大的一个。但他没有主持过山东的军政,对山东的直接影响比较小。我个人也和他没有很多接触,所以对于他的情况,只能就见闻所及,拉杂的谈一谈。
  吴佩孚原是蓬莱的一个秀才,平日颇为自负,下过乡试场,自以为必然中试。还没有正式发榜,就和陶力到电报局去打听。科举时代有专报中试喜信的报子,借报喜讨赏钱。电报局一见电报就通知他们,以便他们各处报喜领赏。吴、陶二人跑到电报局就问:“报过去了没有?有吴佩孚吗?”电报局职员回答:“不知道。”又反问了一句:“为什么必须有吴佩孚?”吴本来以为中试不成问题,不意竟遭到电报局小小职员的奚落。一时性发,打了他两个耳光。事情闹大,吴被发送到学官那里,责打了二十戒尺。他自以为受辱,一怒跑到北京,弃文就武,在聂士成部下当了兵。吴的蓬莱同乡张福来在该部当伙夫,和他关系很好。张喜欢编小调,吴常为润色。胶州郭梁臣①在聂部任文案。从张福来口中,知吴有文化,乃提拔他为护兵,并分配部分公文叫他代拟,结果很满意。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一役后,经郭保荐,得入随营学堂。结业后仍回原部队,不久,适有某军向郭要人,郭又保吴前往。那个部队的营长就是曹锟,吴给曹锟当了连长。从此逐步随曹晋升,成为曹氏手下的第一员大将。所以追本溯源,吴氏的发迹是郭梁臣的力量,因此郭随成为他的“恩师”。张福来因与吴关系密切,逐步被提拔为师长,成为吴氏手下的大将之一。后来还当了河南督军。
  直皖战后,吴氏成名,乃请郭梁臣当秘书长,礼遇甚隆,言听计从,尊宠倍至。郭为人很守旧,讲封建道德,是个老实人。但识见不广,志趣亦不高,缺乏政治头脑,性格与吴氏相近,两人关系又深,互相影响。这对于吴氏的始终眼界狭隘,识见平庸,不懂政治,总有些关系。
  杜星北(诚社社员,高密人)因第三届省议会未当选,又因与郭梁臣有交谊,在省议会倒田运动初期,曾被团体派驻洛阳,通过郭梁臣和吴联络。有些关于吴的情况,我是听杜说的。
  吴佩孚迷信武力,说古人云,万人可横行全国,我三万人可横行天下;因而主张武力统一,练兵第一。他对政治不关心,也不积极。不急于抓地盘。若他有抓地盘的野心,当时以他的地位和实力,以及其他各种条件,取得山东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不关心政治,所以就提不出什么政治主张,他幕内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直皖战后,他曾提出恢复旧国会。据说这是在一次宴会上,蒋雁行提出此事,他才照办的。
  旧国会恢复,为时已近两年,但仍未能制定宪法。丁佛言素主制宪,对这个问题很下过功夫。他曾托杜星北带信,通过郭梁臣转交吴氏,信中提出制宪问题。丁主张军队应归国家,不能归之私人,各省可留少数队伍维持地方秩序。兵须由国家征,不能由各省自募。铁路干线,主要矿山,大片森林,均应收归国有。地方只许修筑短的支线,开采小的矿井,采伐较小树林。这些都应明文规定在宪法里。他建议吴氏制定标准,交国会限期制定宪法。若不能如期完成,则由吴氏公布这些标准,以利施行。这是丁氏觉得靠旧国会决不能制成宪法的缘故。他同时又劝其练兵不要只练第三师,以吴氏威望,可以出任陆军总长兼训练总监,练全国的兵。丁在信里对吴指出:“能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也就是说,能以武力统一,但不能以武力治国。吴氏手批丁信云:“有是的,有不是的,是的多。”对“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批曰:“我们並未得”,言外是当待武力统一,还谈不到治国,批后把信交给郭梁臣。郭要求准他全权处理丁的建议。郭对杜星北说,各处给吴写信上条陈者,以丁信为最好。他叫杜给丁信,说吴要聘丁为高等顾问,请他到洛阳起草宪法草案。丁复函拒绝,说他不能因此入吴大将军之门。此事便行搁起。
  郭曾对杜说:“不要把我们看的太重了,我们没有政治,只知打仗。”可见吴氏迷信武力,忽视政治。就是练兵,也没有出任陆军总长或训练总监的念头。他曾不止一次跟南方军队较量过,因而瞧不起南方军队;认为奉军是对手,大力练兵,也是为了消灭奉军。有人曾叫吴注意冯玉祥。他说:“孔明在,魏延不敢反!”他颇自傲,好大言,没把冯看在眼里。而结果为冯所算,至于惨败。
  吴说话很随便,想到就说,不加思索。对于事情想到就办,办后就忘,这类事例很多。
  吴参加乡试时,蓬莱同乡陈纪云(名命官)也一同赴试。吴未考取,而陈却中了举人。吴在洛阳时,迟程九(吴的一个师长)曾嘱陈见吴。陈怕吴不理他,迟特为之介。见了吴氏,吴劈头一句就是:“你还觉着你的文章好吗?”陈辞出之后,第二天就离开了洛阳。
  安茂寅是很会作官的。他曾通过郭梁臣在洛阳见过吴佩孚,在那里住了几天,觉得伺候不了,又迳自回鲁。
  熊炳琦初任山东省长时②,我和于春圃计划去洛阳见吴,进行倒田中玉的事。后我因病未去,于单独往见郭梁臣,并想就便自觅出路。于到洛阳之当晚,正在与郭谈话,吴提着长烟袋进来。一听郭介绍是议员,就说:“国会议员,神圣不可侵犯,不敢惹,不敢惹。”于见事不顺,想于次日回山东。郭说吴说话向来随便,允于次日为之先容。后吴接见于,说话很客气。辞出,吴送之檐下。据说他送客一向只到房门口。这次远了一点,补偿头一天晚上的失礼。郭为于写信,介绍给熊炳琦。熊发表于任山东省教育厅长。
  王葵若曾说过一件事。郭梁臣病故后,孙丹林继任秘书长,约王葵若去掌管财政(在秘书长下工作)。有人上书,向吴建议用铅炼银子,并请发给工厂开办费三十万元。吴批:“照办”。王问孙如何处理,孙说吴批了也就忘了,不用管。一次吴和他们一起吃饭,忽然问起。孙说:“能炼还找我们,不会自己发财?这是骗局。”吴也就不再过问。
  一九二二年山东问题解决,接收青岛事宜由王正廷主持。安福余孽陈干曾去洛阳对吴大吹大擂一阵,吴竟为所动,荐陈当了第一辅助委员。话由王说,陈有意见可以条陈。这个位置吴原定丁佛言担任,竟又发表了陈干。此亦吴氏说话没准之一例。
  过去很多人都评论吴佩孚“刚愎自用”,主要是说他很固执自信,欠灵活,不接受别人意见。据邵次明谈:山东省议会反对田中玉,曾想物色一个可以代替田中玉的人选,当时考虑靳云鹏比较合适。靳是山东人,时任第十四师师长,驻郑州,是吴佩孚的得力将领。认为吴对此事会予以支持。先通过郭梁臣与靳联系,靳表示对此期望甚殷。一九二三年八月,山东省议会代表到洛阳见吴,不意吴竟大打官话,说用人政府自有权衡,地方不得过问,断然拒绝了。不仅山东代表大失所望,就是他的重要部下郭梁臣、靳云鹏亦深为不满。后他保荐皖系的郑士琦续田中玉督鲁。第二次直奉战争他失败的时候,郑借口“保境安民”,不准他退入山东;他浮海南去,到南京,原为直系之齐燮元又拒绝他登岸,才不得不到武汉投奔肖耀南。靳云鹏后在河南投蒋,也与他为敌。一时都说吴自食其果。
  吴完全失败后,在四川住了很久,后辗转到北京,抗战时期,仍住在那里。据说后为日本人害死。
  我听徐阶平说过吴佩孚在北京时候的一段事。徐是诸城人,住天津,解放前是天津山东同乡会的会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天津一家小报当主编。他说,那时候日本人利用齐燮元、张英华想拥吴当傀儡,在华北组织伪建国军。他们背着吴佩孚搞。有一天,张英华和日本人在北京招待中外记者,要代吴宣读建国军宣言。徐阶平是报界,亦在被招待之列,故得亲见当时情形。张英华对记者说,大帅(吴)有病,不能出席,由他来代为宣读。各记者都表示愿一睹大帅丰采,如不能出见,则公推代表到吴氏病榻之前相见。张只得入内面报。吴氏遂即出见,但坐在那里,没有说话。张拿出宣言,代吴宣读。读了不到一半,吴氏说:“这不是我的意思”,随把宣言撕毁。他对记者们说,他的主张是日本和蒋介石都退兵,中间地带由他来主持,并说他已给日本天皇去信。说罢,张劝吴回去休息,全场顿呈混乱。散会的时候,日本宪兵把住大门,没收记者的笔记本,并禁止发表有关此事的消息。英国记者回天津租界后,把当时情形揭露,秘密因之传开。吴氏正患牙疼,由张介绍日本医生拔牙,被打针毒死。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的文史资料,记述了苏鲁支队参加开辟邹滕东抗日根据地经过,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诞生,鲁西茌平地区游击战瑣忆,鲁南动委会和抗协自卫军的前前后后,国民党第五十九军临沂抗战纪实,国民党第四十军抗击日军防守临沂的经过,营救美国飞行员纪实,缅怀德籍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同志等重要历史事件及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公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吴佩孚
相关人物
曹锟
相关人物
郭梁臣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