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342
颗粒名称: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1
页码: 81-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个人简介和先进事迹的具体情况介绍。
关键词: 山东 沈鸿烈 主席

内容

一、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及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的经过
  在抗日战争初期,第五战区司令是李宗仁,副司令是韩复榘,战区司令部设在徐州。韩复榘派驻徐州的代表是何思源。这个战区的部队,主力多半是李宗仁的桂系部队,韩复榘的部队都撤至津浦路以西,鲁西南的金乡、单县、曹县和河南哲城、宁陵、陈州、西华等县(省府在宁陵),并逐步向西撤退。于学忠所属五十一军、五十七军驻徐州以东地区;李宗仁主力部队大半驻徐州以南扼守淮河一线。日寇进攻淮河,将近两月,未能渡过淮河。但桂系部队因防淮日久,疲惫不堪,李宗仁即调于学忠所部开赴淮河与桂系部队换防。不料,在换防后两天,日寇即突破淮河一线,进攻徐州。李宗仁电告国民党中央。据闻回电叫于学忠所部仍撤至徐州以东苏鲁边区,并任命于学忠为苏鲁战区总司令,任命沈鸿烈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并兼任苏鲁战区副总司令,迅速开赴鲁南山区与于学忠部合作,建立敌后政权。此时韩复榘已被捕解往汉口。韩复榘所部,包括山东省府人员,在蒋军关麟征师的追击下,逃回山东曹县。蒋介石电令韩复榘的师长孙桐萱负责第三路军的整编工作。陈维新(蒋派在韩复榘省府的参议)负责省府的领导工作。就在此时,沈鸿烈率所部赴曹县接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二、沈鸿烈改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
  沈鸿烈就任山东省主席后,因原省府秘书长张绍堂潜逃,不知去向,秘书长就由沈鸿烈的前青岛市教育局长雷法章接任。原民政厅长李树椿,辞职不干了,沈鸿烈就叫秘书长雷法章兼任民政厅长。财政厅长王向荣,为韩复榘旧属,但在韩被捕后,由于鹿钟麟在蒋介石面前保荐的关系,也就继任了沈的财政厅长。教育厅长何思源,本非韩之旧属,系国民党陈立夫的嫡系,所以何思源仍继任教育厅长。建设厅长张鸿烈在韩被捕前就离职了。沈鸿烈电请国民党中央派人,国民党中央就任命游击第五纵队司令兼省党部常委秦启荣任建设厅长。
  沈鸿烈设置了三个行署,一是鲁西行署,由沈之旧属孙秉贤担任行署主任;二是鲁北行署,由何思源任主任;第三是胶东行署,何人担任行署主任,记不清了。这些行署,都是沈鸿烈由曹县进至鲁南途中建立的。
  沈鸿烈由青岛带出来的人,在省府行政机构内并未安置许多,因此在军事机构尽量安排他的旧属。如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廖安邦(前青岛市保安大队长),参谋处处长宁春霖,副官处处长朱某(前海军陆战队副司令),经理处处长王心锦,军法处处长刘宪亭,政治部主任邓继禹,谍报队长董某(别号董胡子),警察大队大队长肖洪顺,这些人均系沈之旧部。电务室主任谢云祥是沈的外甥,电台八部总台长沈士祥是沈之侄子。另有八人为分台台长,均为沈之旧部。
  沈鸿烈兼任保安司令以后,自感实力单薄,他本人从青岛只带来两千多名海军陆战队。因此沈鸿烈竭力拉拢吴化文(原韩复榘手枪旅旅长),电请国民党中央将吴化文部扩编为新编第四师,任吴化文为师长,于怀安为副师长。沈鸿烈是苏鲁战区副司令,所以新编第四师也就归苏鲁战区统一指挥。沈鸿烈为人非常狡猾,处处为个人打算。他以为吴化文不一定可靠,又新成立了教导一团有千余人,团长是沈尹,沈之同族;教导二团二三百人,团长刘某(名字忘了),系沈之旧部,并继续培植其私人实力。
  三、沈鸿烈怎样由曹县转至鲁南山区沂水东里店的?
  沈鸿烈接任省主席后,在曹县将省府及保安司令部各机构整顿完毕,他的所部已安置妥当,于一九三八年年底,即奉命开始转移。他新成立的教导一、二团武器很差,一团仅有轻机枪二挺,编为直属机枪排,团长和几个营长各有匣枪一支,士兵均是步枪;二团没有机枪,仅刘团长和几个营长各有匣枪一支,弹药也不充足,两团总人数不到一千五百人。他的海军陆战队,装备比较好,弹药也充足,轻重机枪都有,人数约两千余。司令为杨焕彩,司令部内有参谋处、军需处、副官处等机构,编制比较齐全。下设四个大队,每大队约四、五百人,大队长相当于营长,各大队均有机枪,另外司令部还有直属炮兵连。扩编的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原为韩复榘的手枪旅,有两个团,其中一个团,由雷太平率领随韩赴开封,在韩被捕时,为关麟征部缴械。因此,新编第四师此时仅有一个团的兵力。但在当时装备还算是好的,士兵都有三大件(步枪、大刀、手榴弹),轻重机枪、迫击炮各营都有。沈鸿烈在移防途中,依靠的力量就是海军陆战队和第四师。
  由曹县出发后,第一目的地到鲁西东阿县。在东阿县时期,建立了鲁西行署,由孙秉贤担任行署主任,并将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廖安邦留在鲁西协助孙秉贤,同时将教导二团留作行署的守卫部队。就在这个时期,沈鸿烈在东阿一带,大肆招募新兵,借以补充他的嫡系部队教导一、二团。教导一团因为是他同族沈尹任团长,就扩充到一千余人,二团只扩充到四、五百人。另外还给吴化文部补充到三千多人。
  在鲁西得到兵源后,就转到鲁北惠民以东地区。当时这个地区有一部分游击队是刘景良部(为首的刘景良系土匪出身),沈鸿烈当即委任刘景良为惠民专区专员、保安旅长兼保安司令。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鲁北行署,由何思源担任主任,警卫部队即由刘景良部负责。在鲁北布置妥当后,即开始往鲁南转移。在转移以前,沈亦考虑到鲁南山区,益都是必经之地,但益都又驻有日伪军重兵,通过此地相当危险。此时(一九三八年年底)尚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八路军是坚决执行协议,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合作。就在这时,八路军渤海军区杨国夫司令员闻悉沈鸿烈的军政机关,要通过胶济路到鲁南山区,当即派所属第十团(团长李人凤)第三营(营长刘斗臣)负责护送沈鸿烈所属军政机关及部队,由益都以东夜间穿过铁路,往临朐一带转移。不料被日寇发觉,当刘营长率部返回的途中,与日寇遭遇,在激战中因乘骑不听指挥,刘斗臣营长为国牺牲。
  沈鸿烈到鲁南后,即以沂水东里店为省府住在地。此时建设厅长秦启荣(五纵队司令)也就正式就任了。在东里店又成立了山东省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旭初(国民党改组派),省党部同时也建立了,主任委员牟希禹,系国民党中央派来的。又成立了省府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沈兼任。不久沈鸿烈即率领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在秦启荣陪同下,到苏鲁战区司令部与于学忠会见。
  四、沈鸿烈和于学忠矛盾的产生与发展
  沈鸿烈到苏鲁战区司令部会见于学忠,因他是兼任苏鲁战区副司令,此行是必要的。但他还有个人目的。主要是解决省府人员和海军陆战队的粮饷问题,其次就是吴化文部队驻地和给养问题。沈鸿烈此行,这些问题都未得到解决。关于吴化文师的防地问题,沈鸿烈原来想叫吴化文部驻在省府附近,作为沈的守备力量,但于学忠将吴化文部调到临朐县蒋峪驻守,离省府所在地东里店很远。蒋峪是从益都到鲁南山区的必经要道,也可以说是鲁南山区的咽喉。于学忠调吴化文部防守此地,其用意就是一旦日寇扫荡,吴化文部首当其冲。吴化文部能击退敌伪进犯,固然很好;若吴部抵挡不住,于学忠的司令部可以从容转移,但这对沈鸿烈来说,是个很重的打击,这不仅削弱了他的防守力量,同时使他对吴化文部不能直接指挥了。至于经费问题,是统一由国民党中央用空军投给苏鲁战区司令部,再由于学忠转发给山东省政府和新编第四师。在转发当中,于学忠经费充裕时,就如数拨给;在经费不足时,于学忠就托辞不发或少发。于学忠在经费掌握上主动、有权;而沈鸿烈则受到很大束缚,对其部属不能按时发饷,影响统治威信,因而对于学忠很不满意。对于给养地区划分,于学忠要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与新编第四师,是在驻地自筹自给。而省府和新四师所驻地区,地瘠民贫,筹措给养,十分困难。这就使沈鸿烈对于学忠非常气愤,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沈鸿烈除向国民党中央控告外,对战区司令部的指示,则阳奉阴违。由于沈、于矛盾逐渐公开化,沈鸿烈就紧拉吴化文;而吴化文也就更加依靠沈鸿烈。于学忠知道沈鸿烈向国民党中央告他,但国民党中央,对他是鞭长莫及,只能作些调解。沈、于矛盾日深,不能合作抗敌,就给日寇扫荡造了机会。日寇扫荡,对东里店轰炸扫射,使沈鸿烈和吴化文部都受到重大损失,而农民群众的伤亡与财物损失,就更是不可估量了。
  五、沈鸿烈在东里店的活动及被日寇袭击的情况
  沈鸿烈到了沂水县东里店,组成山东省政府后,与于学忠不断发生矛盾,因此,他不是计划怎样抗日,而是拉拢地方势力,争权夺利。这时,离省府较近的县,都向沈鸿烈请示机宜。凡是拥有地方武装的,沈鸿烈都封官加爵。如寿光县的张景月有三个团的武装力量,沈即委他为十四专区专员兼寿光县长、保安第十六旅旅长等职。昌乐县的张天佐,原是韩复榘时代的昌乐县公安局长,日寇侵占山东后,张天佐率领昌乐县的全部警察,到昌乐南部山区搞所谓游击活动,实际是骚扰地方,敛财害民,亦被沈鸿烈委为昌乐县长。还有许多有名无实的县长,有的只光杆一人;有的物色几个人,给以秘书、科长等名义,回到各县潜伏,作假抗日真反共的宣传,隔一时期,到省府领几个月的活动费。如临朐县长吴芳庭,临淄县长于治堂,就是这流人物。还有其他,不多赘述。
  大约在一九三九年五月前后,日寇出动大批敌伪军,扫荡鲁南,北路由益都向南;西路由博山向东;南路由沂水向北;东路由莒县向西,四面八方指向东里店的省府所在地,并使用飞机进行轰炸。省府的唯一武装教导一团,根本没有战斗力,分散撤出东里店。省府各机关人员,更无力抵抗,只有各处潜伏或四散奔逃,离家近的就从敌人空隙里逃回原籍。沈鸿烈本人虽有教导一团来保护他,但结果还是被敌人冲散数次,最后只有他的随从数人和经理处长王心锦,跟他一起逃到一个山顶,隐蔽下来才保住性命。省府人员被冲散后,有的被俘,有的因山洪暴发被水淹殁。这时于学忠不但不予增援,反而悄悄撤出敌人包围圈,逃往剡城方面去了。
  至于吴化文的师部(约一个营的兵力),驻在沂水八区张庄,另外一个团部(约一营兵力),驻在师部附近的埠村。在日寇扫荡期间,除吴化文率一部分武力与敌人作游击抵抗外,还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去东里店增援,但中途与敌人遭遇,稍作抵抗就撤走了。吴化文驻在临朐蒋峪的一个团(两个营的兵力),和驻在蒋峪附近的海军陆战队两千多人,受到日寇重兵的攻击,经过一天的战斗,吴部伤亡很大,被敌人攻进村去。但吴化文部并没有撤退,与敌展开白刃战,用上了他们的大刀片,结果敌人伤亡惨重,又退出村外。同时海军陆战队又在敌人外围猛烈攻击,敌人受到突然袭击,不支而退。海军陆战队乃将吴部接应出来,安全撤出包围圈。这次敌人扫荡,东里店人民群众受到极大损失,人有的伤亡,房屋财产损失惨重,日伪并在这个镇设置了据点,长期盘踞,残害人民。
  东里店受到敌人袭击的二十多天后,沈鸿烈才逃到临朐八区的东廖子村(大约一九三九年九月以后),重新建立起省府,并派人四出寻找失散的部队和人员。经一个多月后,各厅、处就有一大部分人员回到省府报到,总算省府和保安司令部又可以开始办公了。各厅、处损失较轻的是财政厅,几乎没有损失,因他本身有一个精悍的警卫排,用作保护省金库力量的原故。在东廖子村住了一个时期,继续回来的人比较多了。这个村容纳不下,在十一月左右,省府和保安司令部移到蒙阴八区唐家沙沟。这个村位于鲁村(蒙阴八区较大的集镇)东边,相距仅三华里,房屋比较宽大,教导一团就住在鲁村,作为省府西面的屏障。吴化文部仍住沂水张庄一带(鲁村以东三十余里),另外吴化文还派了一个连作为省府警卫力量。海军陆战队在敌人扫荡后,转移到安邱县泥沟村,作为省府和胶东各县来往办公人员的联络地点。
  六、沈鸿烈住唐家沙沟时期的活动
  山东省府和保安司令部来到唐家沙沟以后,各厅、处人员陆续回到省府,各厅除教育厅长何思源留在鲁北行署,建设厅长秦启荣常住五纵队外,其余厅、处长均已回到省府办公。这时经费已由国民党中央直接发给沈鸿烈,不再经苏鲁战区转手。吴化文部经费也就由财政厅拨交保安司令部经理处直接发给新四师。这就一反以前经费困窘状态,沈、吴二人大得其利了。经费是由国民党中央空运至安徽阜阳投交那里的驻军,沈得电后,即派新四师一个营亲去阜阳领取,来回约一个月,半年或三个月领一次,在返回途中有时也会遇到敌人,但经费很少损失,只有一次与敌人遭遇,一个背款士兵伤亡丢失五万元法币。运款办法是一个连专管背款,每人五万元,其余三个连前后掩护。沈鸿烈和吴化文经费直接拨领后,与于学忠的矛盾并未缓和,于学忠曾几次调动吴化文部移防,吴化文每次都是与沈鸿烈商洽后,托辞不听调动。所以于学忠就对沈、吴两部给养地区加以刁难,哪里歉收,就把哪个地方拨给他们。这样沈、吴两部给养来源就造成很大困难,有时为筹措给养,吴部与于学忠的部队常发生小冲突,因之吴与于的矛盾更趋尖锐。沈则竭力拉拢吴,在经费上优先照顾新四师,以便使吴化文忠心耿耿听他指挥。
  这时国民党中央又派了一位所谓住山东省府特派员叫周先龙,沈鸿烈待为上宾,他单独有办公费每月由财政厅拨给他,还有一个勤务兵单独为他做饭侍候他。一般公务人员他是不接见的,只与厅长和保安司令部处长以上人物接近。此人行动诡秘,也不知他在省府是干什么的,半年后才从我们科长口中探知,他是国民党中统派来的代表。后来又由苏鲁战区来了一位不明不白的人物叫王崇武,经常往来于苏鲁战区与省府之间,半年总有一二次,来了就由副官处优厚招待,随便向经理处借支。后来才知他是军统局派驻苏鲁战区的代表。这两个人与以后沈鸿烈在各县扩编保安旅、保安团,乱委旅、团长,予以经费补助,并与敌伪勾结,摧残真正抗日的八路军,有密切关系。
  就在这个时期(一九四○年上半年),各县地方武装和专员公署,有的在省府设立了办事处,作为与省府的联络机构,由省府补助经费。记得章邱县王连仲的代表高蔚斋,代表着三部分武力,一是王连仲,二是翟毓蔚,三是程畅汀。寿光县张景月的代表崔汉生,此外还有不少这类办事处。同年下半年,有历城县的岳伯芬来唐家沙沟晋见了沈鸿烈,沈即委为历城县长兼保安团长,岳伯芬当即领到一部分经费,大请其客,并委高维斋兼历城县代表的职务。
  沈鸿烈把盘踞高密一带的张步云部,改编为保安二师,师长由张步云担任。这个师的经费,除由保安司令部补助一大部分外,其余由张步云在地方自筹,因此,就给高密、诸城等县人民带来悲惨命运,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和掠夺。张步云系土匪出身,事变前由韩复榘招安委为省府高级侦探队第二队队长,经常出发在外县作便衣侦察。韩复榘由济南逃跑时,张步云正在高密一带。日寇侵入山东后,张即率所部打游击,在当地敲诈、勒索残害百姓。此时一经沈鸿烈编为保安二师,更可以名正言顺地压榨人民了。高密附近的地主、富农、流氓、地痞,多半为张步云所网罗,人数增至五六千人。自改编后,这个部队对人民群众的奸淫掳掠,变本加厉;更为严重的是对高密一带抗日力量(八路军及地方工作人员)的摧残,损失之大,是不可估计的。这一地区人民群众对张步云恨入骨髓,这也是沈鸿烈造成的罪恶之一。
  沈鸿烈改编张步云部后,又将韩复榘时代的莒县县长许立夫,委为保安一旅旅长兼莒县县长。在这时期,沈鸿烈除扩编地方武力外,还在鲁村西的王家石沟开办了一个干训班,男女兼收,期限三个月。学员多数是由各县流亡政府保送的,也有志愿投考的,还有济南来的。训练期满后,大多数回到各县,与省府有人事关系的,即留在省府机关工作。在这期间,沈鸿烈对所属人员,也是严加控制与防范的。记得一九四○年冬天,经理处中尉科员毕钧山,省府秘书处科员张海涛,他俩人年岁较轻,往来比较密切些,沈鸿烈即以共党嫌疑将他俩扣押,经过军法处和周先龙多次审讯,长期逼供、调查确无事实根据才放出来。因此,当时在政府的人员,处处存有戒心,虽然沈鸿烈打着抗日的招牌,但人们不敢谈抗日的事情,上上下下除了白天办很少几件例行公事外,晚上就是打牌消遣。早晨睡到何时起床也无人过问,这就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的沈鸿烈山东省政府和保安司令部。
  七、沈鸿烈的山东省府又遭日寇袭击转移到吕匣店子
  约在一九四一年一月(旧历腊月二十三),据省府谍报队的报告,日伪分四路来扫荡省府住在地。西路是莱芜之敌,西北一路是由博山经芦家店(鲁村以北约二十五里山麓下的一个小庄,驻有教导一团的一个排哨)进攻鲁村,东北一路是由临朐三岔店出发进攻驻在张庄的吴化文师部,东路系沂水东里店的日伪军向西逼进。沈鸿烈得到这一情报,就准备转移,他首先为自己的安全打算,计划分两部分转移。第一路是省府各机关和保安司令部各处所有人员(都是徒手)编为一队,由秘书长雷法章率领,由唐家沙沟往东南方向撤退,据报这方向已无敌人。这一路由吴化文部一个连和教导一团第三营(该营实力很差,士兵只有步枪)担任保卫。第二路由沈鸿烈本人带着他的卫队(三十余人)和几个副官,率领教导一团两个营(共有轻机枪四挺),保护着他向西北方向撤退。正和第一路背道而驰,目的是两头转移,使敌人扑空。当晚转移时,敌人已到达鲁村距沙沟仅三里许,我随雷法章这一路仓惶向东南沂水方向转移。第二天黎明到达沂水的胡家庄(距东里店敌人五十多里)。这个庄四面皆山,附近还有其它几个村庄,进村后发现村内人已上山,粮物搬得一干二净。雷法章派人上山找来几个农民群众,说明是省府人员,群众才将这村的村、保长等人找来,筹措了一些麦草和吃水用具后,村长等便上山了。这个村原驻有五十一军的一个旅部,得到敌人扫荡消息后,旅部通知群众坚壁清野转移进山,同时旅部也转移了。我们一夜行军八十多里,疲乏已极,加之敌情也不了解,就在胡家庄住下了。住在该村后,雷法章除派谍报队侦察敌情外,整天与厅、处长研究如何转移。在这里停了两三天,原来人们犹如惊弓之鸟,谁也不敢熟睡,随时准备逃跑。到了腊月二十六日晚,据谍报队报告,五十里以内无敌情,大家都放心大胆打开行李睡了,并安排了值班人员,如发现敌情及时报警。谁知二十七日拂晓,东里店敌人到达庄北向北山进攻,守卫北山的是吴化文部一个连,连部住在山下,山上只有一个哨兵,敌人打了几枪,哨兵就跑下来了,敌人占领了山顶,即向山下连部集中火力射击。这个连虽拚命抵抗,终以敌人占有有利地势,部队损失过大,连长赵莲芳腿部负伤,因此溃退下来。当战斗打响后,省府和保安司令部所有人员,仓惶失措,每人只带一个公事背包和背得动的东西,将行李都抛弃了,顺着庄南边山沟撤退。有的人想爬上山去以为可以快点脱离敌人,但却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都被打得滚了下来,有的人被打伤了。最后撤下来的是财政厅,由于有警卫排的掩护,人未掉队,东西未损失。教导一团,一面掩护省府,一面把新四师的一个连接下来,但这个连未再跟随省府,单独向其它方向转移了。
  早饭前后,乱作一团的省府军政人员,沿着山沟聚集在山南脚下,经检查人数,掉队的不多。将人员整顿编队后,发现敌人未曾跟踪,才又向东北方向鲁村转移,当天(旧历二十七日)晚又回到唐家沙沟住下来。这次在胡家庄遭受袭击,除新四师的一个连损失较重外,各厅、处人员只有几个轻伤,但个人物资损失殆尽(财政厅除外),以后由公家借给一部分钱购置了棉被衣物等。不几天沈鸿烈带着教导一团的两个营回来了,他们这一路未遇见敌人。由此可见沈鸿烈的老奸巨猾善为自己打算。沈鸿烈对新四师的伤亡,当然优予抚恤,但得到实惠的是吴化文本人。国民党的士兵阵亡了,刨个坑埋了就算了,那里谈得到抚恤。事后从济南、青岛来的人说:“日寇报纸大字标题刊载‘伪沈鸿烈山东省政府在胡家庄一役,除沈鸿烈一人漏网外,其余全部被俘。’”可见敌人的宣传也是一片谎言。
  省府回到唐家沙沟不久,住在鲁村以西小张庄的吴化文部沈营,与真正抗日的八路军闹磨擦,八路军将这个营围困了四昼夜,最后还是八路军本着共同抗日的精神,将北面兵力撤开,让这个营撤离小张庄。在双方发生冲突后,沈鸿烈也未出面进行调解,就仓惶率领省府及保安司令部全部人员,转移到临朐八区吕匣店子,此村距唐家沙沟八十多里。此时沈鸿烈活动区域,东西不过百里,南北不过四、五十里。省府各厅及保安司令部各处,分驻在吕匣店子附近各村,何思源也由鲁北行署回到教育厅。此时又成立了粮食管理处、田赋管理处,及省动员委员会等机构。
  八、沈鸿烈在吕匣店子期间的活动
  1.设立政治干校
  沈鸿烈在一九四一年春,在吕匣店子办了一个干校,学员由各专署和县保送,内有科长、科员等职务的人员。教学方式是由沈鸿烈、雷法章及各厅、处长,省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轮流讲话。关于国际形势及各战区作战情况,由沈鸿烈和雷法章分别负责传达;民政问题由雷法章、教育问题由何思源和教育厅秘书主任刘道元分别讲授;各县建设问题由建设厅秘书主任赵公鲁、财政税收问题由财政厅第三科科长王会南、军事常识由保安司令部参谋处长宁春霖分别讲授;对各专区、县所属武装的政治教育问题,由政治部主任邓继禹担任,对沦陷区人民宣传抗战问题,由省动员委员会主任刘旭初担任。据闻沈鸿烈借讲话之机,对八路军进行诽谤、诬蔑,并蒋国民党部队对八路军的袭击,都说成是八路军搞磨擦。这个干校三个月一期,共办了两期,沈鸿烈办这个干校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宣传国民党那一套假抗战真反共的货色而已。
  2、收编地方武装,摧残抗日力量
  沈鸿烈到吕匣店子后,各地自称抗日的游杂部队,相继到省府请求改编给予正式番号。除过去改编的寿光张景月,昌乐张天佐,惠民刘景良,高密张步云,莒县许立夫,历城岳伯芬以外,计有伪军赵保原部改编为暂十二师(驻招远),伪军刘桂堂部改编为暂十师(或系暂三师)驻费县,诸城张瑞亭编为保安十三旅,临朐窦来庚编为保安十七旅(因无地盘,常驻省府以东附近地区),广饶李焕秋编为保安十四旅,博兴周胜芳编为保安旅,临淄的伪保安二团王砚田改编为保安第五团,桓台的伪保安四团王金生改编为保安六团,章邱翟毓蔚、王连仲均编为保安旅,程畅汀部编为保安团。另外蔡晋康、赵保原都委为专员,还有鲁南临沂一带王洪九部改编为保安旅。除这些番号以外,还有许多保安团队,具体番号已记忆不清,总的说沈鸿烈共扩编了十六个保安旅,三个保安师(新四师在外)和九个保安团。这些地方武装分散在本省各个角落,有的打着抗日的幌子,有的挂着两个招牌,如临淄王砚田在日寇那边是建国保安二团,在暗地里又接受沈鸿烈改编为保安五团,还有其它团队也是如此。这些地方武装名为抗日,实际见日寇避而不战,对抗日的八路军则寸步不让,有机会就袭击,甚至配合日寇向解放区进攻。如张景月、张天佐、王砚田等部,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称之为反共能手。
  寿光张景月的保安十六旅有三个团,张团、马团、徐团(徐振中),他与渤海军区防地毗连,每逢日伪扫荡时,张景月多半是采取不抵抗的办法或事先逃避。可是对解放区则拚命的进攻、偷袭,并杀害地下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徐振中团,他被沈鸿烈委为临淄县长,驻在益都、临淄边界地区,对八路军家属和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采取的手段尤为残暴。凡是与八路军有关的亲友,都加上嫌疑犯的罪名,施行活埋、杀头、点天灯等酷刑,罪恶累累,当时人们称之为杀人魔王。此人在解放济南时,被解放军俘获,押回临淄县游街后镇压。至于张景月本人和其它两团在寿光一带血债也不亚于徐振中,听说日寇投降后,张景月因保护何思源有功,到济南后被何思源保为省府委员,结果如何,笔者不知。
  临淄的王砚田,桓台的王金生,挂着两个招牌,他们在日寇那面直接受张店日寇指挥。这两部分人在抗日时期,始终当汉奸助敌为虐。他们是本地人,因此对地方上抗日力量和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杀害和摧残的特别厉害。对八路军家属,无故逮捕加以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对当地人民群众更是穷凶极恶,农民既要向各县城敌伪军交粮,又要应付这两部分人,因此在抗日战争中,这两县农民受着双重剥削和压迫,生活苦不堪言。他们还强迫农民种鸦片,以便从中榨取人民血汗。他们还配合日军进攻解放区,凶恶残忍的行为,比日寇有过之无不及,他们是血债累累的刽子手。日寇投降后,王砚田部在周村一带被八路军消灭,只王砚田一人逃跑,他的团、营长全部被俘,后来押回临淄县镇压。
  至于沈鸿烈收编的其它地方武装,无一不是挂着抗日的招牌,干着与日寇勾结反共反人民的勾当,他们摧残抗日力量,压榨掠夺人民群众,罪行累累死有余辜。这些人大多数在解放后落入人民法网,受到应有的惩罚。
  3.沈鸿烈自印民生五角券,骗取民财
  沈鸿烈转移到吕匣店子后,他的经费仍需到阜阳领运,由于交通不便及拨发不及时,就造成经费困难,有时维持不下去。沈即电请国民党中央准予自印民生券,以补充经费的不足。电请批准后,即买通汉奸将韩复榘时代的印刷机,由济运至鲁南,开始印制民生券。印的总数不详,但自一九四一年初至下半年,在省府辖区内,都被迫使用民生券。省府的军政人员、部队都使用民生券买东西,在名义上是公买公卖,实质上是骗取人民物资。原因是省府一转移,这民生券即成废纸,同时在苏鲁战区于学忠辖区内,就一律不准使用。因此,东至临朐寺头,西到蒙阴鲁村,东西百余里地区的农民群众,都受到民生券的坑骗,以至物价上涨,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
  4.沈鸿烈的省府财政、经济、粮食极端困难
  沈鸿烈的军政机关,在一九四一年初,对公务人员名义上都不同程度提高了薪金,最低三、四十元,最高约八、九十至百元。但经费来源不及时,虽印制了大批民生券,除按月发新四师的经费外,所余的才酌量发给各厅处、教导一团和海军陆战队,仅是维持各单位生活而已。因此,原来机关人员伙食是用现金向群众购买粮食,只教导一团及警卫大队所需给养,由保安司令部经理处下设的粮站征粮供给(新四师、海军陆战队由于学忠划拨粮区自筹)。这时机关人员不能按时发薪,所以也就由粮站征粮供应了。这样就必然加重了辖区人民的负担,人民生活也就更为困难,过去吃糠咽菜的现在连糠菜也吃不上了。这时国民党中央虽空投了一次经费,除发了新四师经费和补发公务人员一部分薪金,及各旅、团一部分补助费外,所余仍无法继续维持。此时沈鸿烈极感狼狈,在军事上既无基本精锐部队来保卫自己,每逢敌人扫荡,就得东跑西颠;在财政上又不能及时拨发,若长期印制民生券,只能造成物价上涨。当时粮食管理处有一职员孙某编了一副对联,是“民政厅财政厅民穷财尽,田赋处粮食处田荒粮绝。”由此可见当时情况的一斑了。沈鸿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感到与于学忠矛盾日深不能合作,本身困难重重,他本人又不是蒋介石嫡系人物,置身沦陷区内,国民党中央有不闻不问趋势。因此,沈鸿烈就有前往重庆述职的打算。
  九、沈鸿烈赴重庆述职前后
  沈鸿烈在这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于一九四一年八月间,由吕匣店子去安徽阜阳,再转赴重庆。沈鸿烈走后,省府主席职务由秘书长雷法章代拆代行,保安司令由参谋处长宁春霖代理。沈鸿烈走时带着教导一团,另外邀请吴化文部的一个营随同前往,作为途中的防卫力量。在将到达阜阳附近的时候,被日寇发觉尾随追击,幸教导一团拚命抵抗和掩护,沈才逃得性命,但教导一团伤亡很大,沈的警卫队长赵学让,电务室主任沈士祥阵亡。沈到重庆后,不外乎向蒋介石揭发于学忠对他的排挤,并要求一定的武力和充裕的经费。据闻蒋介石已答应他的要求。在重庆住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适值国民党中央农林部出缺,蒋介石就任命沈鸿烈为农林部长。约在一九四一年十月前后,沈从重庆电知各厅厅长和保安司令部的处长,委雷法章为全权代表,负责办理军政机关交接事宜,听候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到省府接事。当年十二月前后,牟中珩派了一位关副官长带了几位办公人员来省府办理交接手续。事隔数月牟中珩才来省府,即将省府由吕匣店子迁至吕匣店子以南约五里的梨行村。牟中珩当时发表关副官长为代理秘书长,其他各厅处长暂未更动,一面工作一面办理移交。牟到省府未带武力,又重新成立了一个营的兵力,作为省府防卫力量。
  十、在沈鸿烈纵容下的秦启荣
  秦启荣在“七·七”事变前就是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委,抗日战争爆发,韩复榘不战而逃,秦启荣同时也跑到汉口。他在汉口利用关系,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搞了一个游击第五纵队的名义,就回到邹县招兵买马,搜罗民间枪支,打着抗日旗号,拉了一部分队伍进入了鲁南山区,并与于学忠取得联系,归苏鲁战区指挥。于学忠给秦的部队,划分了给养区域,就在临朐八区寺头东南、东北一带。秦启荣到达鲁南山区,大肆招募扩充势力,这一带地、富分子,地痞、流氓纷纷投秦,不数月即达千余人。过去鲁南山区的惯匪也都携械投靠,声势日渐壮大。及至沈鸿烈发表秦为建设厅长后,投靠者更多,能文者秦即安置在建设厅,能武者即安置在五纵队,至一九四一年下半年,秦的兵力扩充到三、四千人。秦启荣大部分时间在部队里,很少在厅内理事,此时他仍兼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常委。他这些部队所需经费,单纯靠上级拨发是不够的,因此,就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同时地、富分子及在五纵队当官当兵的,就可以免交免征,这些负担就完全加在贫苦农民身上。在五纵队辖区内,劳动人民由于负担过重,生活非常悲惨,缴纳不上,轻则打骂,重则逮捕扣押,最后就是借高利贷也得缴纳。更为严重的是,见到谁家有青年妇女,当队长的就托人说媒,嫁给他做姨太太,如不顺从,就强行抢走,强奸后还得拿钱去赎。当兵的奸淫掳掠更为常事。秦启荣对此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沈鸿烈虽有所闻,亦无可如何。
  秦启荣打着抗日旗号,但对日寇则避而不战,每逢日寇扫荡,比任何部队跑的都快,倘与敌人遭遇不得已稍作抵抗即行溃逃。可是对坚持抗日的八路军,则极端仇视,是山东地区摧残抗日力量,杀害共产党工作人员的首恶分子。早在抗战初期,八路军坚决执行了国共合作协定,为了一致抗日处处忍让,而秦启荣那时驻在新泰、莱芜一带的部队,就时常与八路军闹磨擦,偷袭八路军,杀害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无恶不作。在沈鸿烈主鲁时期,在五纵队辖区内,摧残的抗日力量,杀害的共产党工作人员及抗日群众,是不可胜数的。
  秦启荣五纵队的横征暴敛残害人民,对鲁南无人区的形成,起着首恶作用。形成鲁南无人区的根本原因,是沈鸿烈来后,机关人员和部队都靠这狭小地区供应粮食,加上为饱私囊的额外勒索,本已民穷财尽,初则还有点粗粮,继之掺糠吃菜,后来糠菜都不足了,还得掺上树皮树叶。更为严重的是在沈走后,牟中珩接任前这一段时间内(一九四一年八月以后),秦启荣的五纵队,对这一地区的搜括压榨特别厉害。五纵队最初利用保甲人员催征,后来群众粮食已被搜括净尽,加上当年久旱无雨,农业歉收,个人吃的都没有了,那里还有粮食供给他们。这时五纵队就每天派兵下乡,到各村农民家里,不管屋内屋外的地面都用镢乱挖乱刨,屋墙乱敲,找到粮食及其它衣服财物等,就抢掠一空。村内找遍后,再到地里去刨,连梯田石砌的堤坝均遭破坏。这样几个月的反复搜抄,遍及这一地区所有村庄,农民生活悲惨已极,只有以糠皮树叶充饥。这样的残害还认为不够,看到那个村子的树皮树叶还没吃光,就认为还有藏粮,就再去搜抄。因此,整个五纵队势力所及的地区,已成人间地狱,禽畜早已抢掠一空,农民养的狗也吃完了。至于地、富分子早已逃往沦陷区,留下来的劳动人民,个个面黄肌瘦,有的脸腿臃肿,连行动力气都没有了。有的扶老携幼逃往异地谋生,走在路上冻饿而死者有之,父母妻子离散者有之,野有僵尸,途有饿殍,各村十室九空,这一地区已成人间地狱。例如临朐八区寺头以西,有一黄崖村,全村三十四、五户,平常年景尚能自给自足。这时经过五纵队的多次抢掠搜括,有三十多户被迫离开故乡,只有三户未走。其中一户姓张名起,全家八口饿死六口,仅张起(三十多岁)和他儿子未死。还有一户尹光月,一家六口饿死五口,尹月光将亲人一个一个背到河滩地里掩埋。另外一家姓王的父母均冻饿而死,他把他妻子和女孩卖于异乡,只他本人和小儿子未饿死。象这样悲惨景象,其它村庄也不鲜见。总之在五纵队势力所及,这东西南北几十里地的广大地区,劳动人民遭受了空前未有的灾难,除冻饿而死外,大部分逃入解放区。所谓鲁南无人区,以临朐八区为最,以后这些村庄,田园荒芜,蒿草没人,悲惨景象前所未见。秦启荣和他的五纵队,在临朐大部分地区造成无人区后,他们也不能立足,就率领他的不抗日专害民的五纵队,转移到安邱以西地区,秦的司令部驻在泥沟,继续掳掠人民群众。据闻约在一九四二年下半年,这部分残害人民的五纵队被八路军歼灭了,秦启荣被击毙,广大人民才获得了解放。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汇编,记述了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基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沈鸿烈
相关人物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