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青岛“寓公”与张勋复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305
颗粒名称:
青岛“寓公”与张勋复辟
分类号:
K250.6
页数:
9
页码:
175-183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鲁海的文章青岛“寓公”与张勋复辟。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青岛“寓公”
张勋复辟
内容
鲁海
一
一八九七年德国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胶州湾,次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及东岸大片土地划为殖民地。一八九九年,德皇下令把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德国有了这块殖民地,锐意经营,欲与香港、上海媲美,修铁路、建码头以及其他城市建设,不遗余力。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清室的王公贵族、封建官僚、遗老遗少,纷纷逃离北京,许多人来到青岛。据日本人所著《胶州湾》一书的统计,仅巡抚、副大臣以上的就有十八人之多。如宣统元年全国九个总督中,有六个在辛亥后来到青岛。来青岛长住或暂住的官僚有:溥伟、徐世昌、周馥、吕海寰、赵尔巽、张人骏、李经羲、张勋等人。
胶澳租界的市区,原来划分青岛区和鲍岛区两大部分,前者限住欧洲人,后者住中国人。由于大批下台官吏移居青岛,德国当局下令允许中国人居住青岛区,可见德国帝国主义者对被推翻的清室是同情的。清室的遗老遗少,在青岛受到德国殖民者的优待,他们依然带辫子,每遇典礼仍是顶带花翎,马蹄袖,年月仍用宣统几年,不称民国,他们把青岛看做自己
的“桃源”,自称为“寓公”。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以参战为由,从德国手中夺去了青岛。在日、德交战时,有些“寓公”离开青岛,有的去上海,有的去天津或大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看到日本当局对这些“寓公”也很优待,他们察悟所有帝国主义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者,于是有些“寓公”又回到了青岛。
这些“寓公”们,多数是不甘心清家皇朝灭亡的,时时都在想着复辟。他们不做民国的官,在张勋复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
刘廷琛,是复辟清朝的狂热者,是张勋复辟的有力助手之一。
刘廷琛,字幼云,晚年号“潜楼老人”,江西德化人,光绪二十年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三年任学部右参议,次年任京师大学堂监督,袁世凯执政时,曾任他为学部副大臣,不就。辛亥后,移居青岛,在离海滨不远的大街上筑有花园洋房,题曰“潜楼”。他与另一复辟分子,清末监察御史胡思敬为儿女姻亲,一九一三年聚会青岛两月,策划复辟。在当年七月,《覆潜楼书》中说,“近日局势实与曩时不同,少轩(张勋)纵肯践约,亦恐无济于事,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①
一九一六年,刘廷琛以青岛为基地,充当张勋代表,到处活动。郑孝胥记载“张勋使刘幼云为代表,与其友商云汀、张念慈同来……②三月去上海与郑孝胥、章一山、陈伯严、杨子勤等人酝酿复辟。十二月又去上海与郑孝胥、姚文藻以及日人森山少
将等往还,向在上海的复辟分子传达张勋的复辟活动,准备派陆宗舆赴日商谈复辟事。
刘廷琛几次去徐州见张勋,亲为擘画复辟。张勋率兵北上,在天津了解日本支持不力,犹豫不决时,刘廷琛、陈诒重、陈曾寿等人已先期抵京,知张勋犹豫,力劝张勋入京。待张勋复辟后,刘廷琛为内阁议政大臣,起草文件,擘画人士,为著名幕后人物。
张勋复辟失败,清朝一些遗老大失所望,乃迁怒刘廷琛等人。郑孝胥在日记中写道:“报言:段祺瑞已入京,复辟之举遂败。前后才七日耳。张勋之无谋,刘廷琛之躁妄,皆足取败,辱我幼主,羞当世之士,哀哉!”③
复辟失败后,刘廷琛举家都在青岛,重做“寓公”。
升允,字吉甫,蒙古镶黄旗人,光绪八年举人,三十年任陕甘总督,辛亥革命中是顽固的反对派,为力主复辟的狂热分子之一。
三
升允在辛亥后到青岛定居,但他不安心作“寓公”,信函往返,到处奔走,为复辟出力。一九一三年他在库仑与蒙古王公贵族以及沙俄进行勾结,企图组织武装,进行复辟,并策动地方军阀官僚封建势力作响应。以后,又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日本黑龙会分子佃信夫,是当时日本对华政策的各种派别中认为复辟是最好的一个人,佃信夫与日首相寺内商谈后,一九一七年一月到了上海,与姚文藻、郑孝胥、李经近、升允等密谋,并前往徐州与张勋面谈,以后张勋派升允为代表去日本东京与日本首相寺内会商。
升允到日本东京时,寺内因病在家休养,特更衣接待。升允向寺内介绍了中国的国内形势后,寺内说,听说先生寄寓青岛,归国之后届时尽可与日本驻军司令官大谷商量,不必客气。《张勋与佃信夫》一文中,对这段会话有以下叙述:“寺内的谈话十分恳切,富于感情。升允听罢,在感激之余,不禁啜泣起来,老泪横流,不能自禁,连连称谢,竟至语不成声。寺内也被这一为清朝矢忠守节的孤老遗臣的容态所感动,亦不觉滴下泪来。”④升允效忠清室,一心复辟的言行,是十分坚决的。
四
劳乃宣,桐乡人,自称韧叟,与另一复辟分子罗振玉是至交。罗振玉说,“韧庵尚书与先府君订昆季之交,尚书之甥又玉之从姊夫也,故两家为世好。……移青岛,迹日疏而神愈亲,书简往还,殆无虚月。”⑤可见关系之深。
清末,劳乃宣曾任学部副大臣和京师大学堂总监,辛亥后移居青岛。他自己说:“青岛为德国租借地,国变后中国遗老多往居之,德人尉礼贤笃志中国孔孟之道,讲求经学,设书院于岛境有年,与我国诸寓公立“尊孔文社”,挽周玉山制军来函招见主持社事,适馆授餐,情意优渥,于十月移家至岛……。”“日、德之战期间,一度移居曲阜,”“旋又移家青岛,居礼贤书院。”⑥
劳乃宣在青岛,讲论经业,不忘复辟,他与德、日人交往,有文记载:“中秋之夕,东友鬼头君,招饮于芦田沵三郎新筑三层楼上,同座者为我国升吉甫、高孟贤、吴君廉三君,东国鹤渊仙助,浅井新太郎及鬼头芦田四君,鬼头目之为八仙。”⑦与中国寓公不断来往,如他自称的“十老会”,按清朝官衔称的:
相国陆风石(润庠),尚书吕镜宇(海寰),制军赵次珊(尔巽)、张安国(人骏),观察童次山、王石坞以及刘云樵、李惺国等。
张勋复辟前夕,他给宣统(溥仪)送去一封信,“发信者是一德国人写的,代表德国皇室,表示愿意支持清室复辟。劳乃宣自己还有个想法,是由德、清两皇室结婚,这就更有把握些。”⑧
劳乃宣与刘廷琛、升允一样,效忠清室,妄图复辟的思想是一致的。
五
溥伟,清室贵胄恭亲王。“一九一二年三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恭亲王溥伟及清廷的显宦……均寄居青岛。徐(世昌)亦随其弟世光移住青岛,均以遗老自命,与旅居大连的宗社党首要人物肃亲王等联系不断。”⑨
溥伟在辛亥后,长期居住青岛,与皇室复辟分子往来甚密。在青岛的刘廷琛、升允、劳乃宣等不时拜谒,徐世昌、吕海寰、周馥等人也均趋访,他们对辛亥革命后的政局仇视,曾共谋对策。
一九一三年,为谋复辟,欲在边疆组织力量,溥伟选择人员作为私使,进行谋变。胡思敬在给刘廷琛的信中说:“同乡有熊君冠英,曾从何宗莲在张家口当差,今辞差返沪,谈蒙事甚悉,可通多伦之信。又有一南昌刘姓者,系筹边学堂毕业生,通晓蒙语蒙文,亦可效用。此二人现同居客栈,如恭邸欲称使北方,可荐此二人择用其一,当令束装前来。”⑩这个时期,升允亦再三写信策动蒙古上层,共谋复辟,溥伟是个重要人物。
当蒙古王子一九一三年在边疆与清室联系的同时,溥伟与于式枚、刘廷琛、陈毅、温肃、胡思敬等人在青岛集会,密谋举事,暗与张勋议定出兵计划。张勋派胡嗣瑗、温肃劝说冯国璋,又拉拢兖州镇守使田中玉。王饴山、宝田自兖州,檗庵自天津均到青岛,参与溥伟的密谋。陈毅与于式枚主草檄文。这一复辟活动“事前泄,济南大震有备,檄为袁世凯所得,佯不省,……会岛谋毕露,世凯遣使侦恭王,将不利于刘,兼及于余。”可见恭亲王溥伟在复辟活动中的地位。
张勋复辟失败后,溥伟仍在谋变,他通过姚赋秋约郑孝胥往青岛。郑孝胥因张勋新败,在静观其变。未曾往。只让姚赋秋给溥伟传信件,溥伟也给郑孝胥写信由姚赋秋传递。
六
康有为,字南海。“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著名的保皇派,一度逃亡国外。
丁巳(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前,康有为于夏历五月初八日,同沈曾植(清末护理安徽巡抚)等,乘津浦车北上,九日到达北京,参与了张勋的反革命武装复辟,接受了弼德院副院长职务。
短命的复辟灭亡以后,康有为躲在美国驻华使馆半年,然后由美国派专车武装保护送出北京,经天津到了青岛。康有为忠于清室的心并未泯灭,在青岛仍与溥伟等复辟分子过往。
康有为先后四次在青岛短期居住,曾写诗以纪念与恭亲王溥伟等相会,如写有题为《游青岛谒恭亲王殿下》等。一九二七年,他专程去天津为废帝宣统祝寿,后回青岛病死,葬于青岛近郊李村。
七
在青岛的复辟活动中,还有一个外国人,那就是德国在青岛的传教士、以汉学家而著称的尉礼贤。
尉礼贤(Ricbavd Wilhelm)音译为:威廉里·夏尔特。尉礼贤是他自取的汉文名,并自取一个字叫希圣。
尉礼贤于一八九九年即来青岛,创立了一所“礼贤书院”,并与在青岛的“寓公”们办了“尊孔文社”,建立“藏书楼”,宣扬孔孟之道,他自己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学。劳乃宣在其《青岛尊孔文社建藏书楼记》中说:“德国尉礼贤以西人而读吾圣人之书,明吾圣人之道者也,时居青岛闻而忧之与中国寓岛诸同人结尊孔文社以讲求圣人之道,议建藏书楼以藏经籍,同人乐赞其成。”
尉礼贤尊孔讲经,结交“寓公”,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一九一四年以后,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尉礼贤仍然充当德国代表,参与张勋复辟的活动。
在复辟活动中,复辟分子与帝国主义国家进行勾结,争取支持。德国也是争取的对象。郑孝胥在一九一七年闰二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鉴泉自徐州来,言于徐州遇升吉甫、章一山、刘幼云等。吉甫携尉礼贤书与一山同至徐州,夜见张勋,将来沪。刘幼云告之日:日人已闻借德款事,将出干涉,恐姚泄之于日人,子宜勿行。升吉甫惧,即返青岛。”刘幼云、升吉甫都是尉礼贤在青岛的“朋友”,在闰二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又写道:“赋秋来,示吉甫信云:一山来,即拟偕行,而尉礼贤执拗不肯作信。……而与余信则曰:借款已为谋者所觉。……盖鉴泉言尉礼贤虽无信,而有一名刺,背面有洋文数行。姚谓:
得此已足介绍,不必信也。”从中虽然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之间、复辟派之间有矛盾,但充分证明了尉礼贤在青岛绝不止办学习经,而是有其政治目的,参与了复辟的政治活动。
八
一九一七年六月十三日,张勋在天津德租界寓所召开会议,后同徐世昌进行了密谈,并把密谈情况告诉了刘廷琛等复辟中坚分子,作好准备之后,与李经羲等人到了北京。
六月三十日,张勋偕同陈宝琛,刘廷琛两人到清室保留的皇宫内,参加所谓“御前会议”,次日——七月一日正式复辟。复辟后,下了几道谕旨,其中有任命徐世昌为弼德院院长,康有为为副院长。瞿鸿〓、升允为大学士,张人骏,周馥为协办大学士。赵尔巽、岑春煊、陈夔龙、吕海寰、邹嘉来、张英麟、铁良、朱祖谋、胡建枢等为弼德院顾问。上述这些人物中,大部分皆在青岛居住过,是所谓“寓公”。
辛亥革命后,青岛这一小城市,而大批下台的官僚居此作“寓公”,并积极参与复辟活动,从此一端,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与封建复辟之间的关系。
附注
①《退庐笺牍》(选录)见《近代史资料》三十五号 ②《郑孝胥丙丁日记》丁巳(一九一七年)正月三十日 ③同上,丁巳(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④《张勋与佃信夫》见《近代史资料》三十五号 ⑤罗振玉《韧叟自订年谱序》 ⑥劳乃宣《韧叟自订年谱》 ⑦劳乃宣《桐乡劳先生遗稿》 ⑧溥仪:《复辟的形形色色》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 ⑨张达骧:《我所知道的徐世昌》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八辑 ⑩同①〓陈毅:《丁巳同难图记》见《近代史资料》三十五号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入:忆刘少奇同志对山东地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次指示、护送少奇同志去山东等约19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鲁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