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赴南京请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285
颗粒名称: 二、赴南京请愿
分类号: K250.6
页数: 7
页码: 123-12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文史资料的文章,赴南京请愿。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南京 请愿

内容

一九三一年,青大增设教育学院,连原有的文、理两院,共有三个学院。秋季召考了第二届学生。开课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密令东北边防部队采取不抵抗政策,因而一枪不放,失地千里。在济南“五·三”惨案时,蒋介石就与日本帝国主义订有丧权辱国的密约。如今日本浪人见他在东北又采取不抵抗政策,便想在青岛制造新的事变,乘机公开占领青岛和山东。于是日本浪人冒充日侨,放火焚毁了青岛国民党市党部的南海沿大楼。国民党当局连个屁也不敢放。此时,民族危机空前,亡国之痛迫在眉睫,蒋介石竟然在南京一方面厚颜无耻地号召全国人民忍辱负重,“听候国联调查”;一方面却丧心病狂地叫嚣“攘外必先安内”,集中全国兵力于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青大学校当局禀承南京教育部的密令,也借口青岛环境特殊,不允许学生进行任何反日爱国活动。同学们极为不满。中共青岛地下市委书记祖茂林(化名李春亭)同志指示青大支部:要激发青年学生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愤怒情绪,迅速掀起群众性的爱国运动,促使国民党当局放弃媚日外交,出兵收复失地。青大支部的党团员遵照市委的指示,首先秘密散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告全国民众书》,其中有“武装保卫苏联”的字句,被国民党分子发现并进行挑拨离间,因而几次组织反日救国活动全都遇到阻碍。
  日本浪人火烧国民党市党部大楼后,谣言更嚣尘上。一天晚饭后,几个接近国民党当地官员的消息灵通同学嘁嘁喳喳地说“日本海军要上岸”,要占用青大校舍当兵营(青大校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德国霸占时期的德军兵营,地下有军事设施)。传播这种消息的人恐慌万状地往校外搬行李。平素与他们接近的同学也跟着往外搬东西,恐怖圈越来越扩大,造成全校性的大混乱,有的携带行李直奔火车站上车逃难;有的投亲找友;有的误了上火车就找旅馆住宿。只有党支部的同志和少数同学不相信那种谣言,沉着地留在校内。
  实际上一夜风平浪静,没听到一声枪响,没望见一道火光。第二天少数躲在市区的同学就陆陆续续地都回来了。为这件事,青岛舆论界提出尖锐指责:“堂堂山东最高学府在国家多难之秋,竟然这般丢魂丧胆,领头扰乱人心!”校长杨振声等虽然在校外住宅里没有外出逃难,事后也感到面目无光。那些散布流言蜚语而又逃跑的人,受到广大同学的嘲骂。党支部的同志和积极分子趁此机会,发动同学为坚持在东北抗击日寇的义勇军募捐,立刻激发起同学的爱国热情,于是趁热打铁,召开全校大会成立了抗日救国会。会后又有同学倡议赴京请愿,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收复东北失地。党支部热情支持,提议开大会讨论,以便进一步发动群众。
  这时,张道藩已经回南京去了。南京国民党当局感到民怨沸腾,更怕学生首先发难。于是南京教育部连发训令,禁止学生进行任何爱国活动,并且威胁各地学校当局说:如有禁止不力而产生轨外行动者,立予撤职查办处分。青大新月派当局本来就害怕学生爱国“滋事”,影响他们的“饭碗”。见到南京教育部上述训令以后,更是千方百计地阻挠学生的爱国活动。学校当局忽然接到密报说学生要开大会讨论赴京请愿,校长杨振声嚇得手忙脚乱地团团转。新月派的大师们也全部出动,进行破坏。他们一方面企图软化少数救国会的代表;另一方面威胁学生说:“要防止越轨行动”,“不要受赤色分子煽动”。但是这些谰言都未能动摇大家。多数同学要求召开大会,并要求马上去南京请愿。在这种爱国舆论压力下,杨振声等人改变了对策。假惺惺地表示:“教职员爱国决不能后人,同学们开会,我们也参加。”大家明知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却也认为可以将计就计,以便借此机会揭穿学校当局的阴谋,争取教职员同情抗日。这时地下党支部团结多数积极分子,要求大家作好精神准备,决心在大会上跟新月派展开论战。
  杨振声一反常态,提前带着全班“龙套”来到了会场。当全校学生拥进礼堂后,他竟然厚着脸皮上台,“毛遂自荐”地当了大会主席。他首先吹嘘自己在“五四”时代怎样激进,平生如何“爱国”,继而把口气一转说:“青岛环境特殊,时代今非昔比,因此你们要爱国,不能超出学校的范围,否则就是越轨干政——越出学校之轨,干国家之政。”杨振声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站起来反驳道:“五四运动是因为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对山东问题屈从帝国主义的压力,所以才激起爱国学生的义愤,杨校长自称亲自参加过,当然知道得比我们清楚。今天呢,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我国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民族危机,比起那时更加严重百倍,怎么要我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爱国怎不能超出学校的范围呢?这叫做哪一种性质的今非昔比?”这个同学还没有说完,又有同学站起来愤愤然插嘴说道:“青岛的环境特殊,是对日帝屈服的恶果,帝国主义也是欺软怕硬的,当初在济南‘五三’惨案的时候,北伐军要是坚决抵抗出兵济南的日军,如今还敢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吗?”同学们听了义正词严的发言,爱国热情更加高涨,于是不约而同地高呼:“反对丧权辱国的不抵抗主义!反对寻找任何借口破坏学生的爱国运动!……”
  杨振声面对被激怒的学生,十分尴尬,无言以对。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梁实秋慌忙起来“救驾”,他恬不知耻地替杨振声辩解:“今非昔比的意思,是说当今世界上有个‘国际联盟’的组织,中国人只要安份守己地听候‘国联’的调查仲裁,最后公理终究是要战胜强权的”。同学们听了梁实秋一番洋奴哲学的说教,更加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大家纷纷站起来揭发“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分脏机关,决不会为弱小民族伸张正义的。梁实秋被驳斥得无话可说,十分狼狈。这时有个法文教授又厚颜无耻地说:“坐在火车上吃着面包到南京请愿,是哗众取宠,不足以表达青年人的爱国热忱,如果饿着肚子步行到南京请愿,那才是英雄好汉,你们谁能这样做?”这种恶劣的嘲弄和挑衅,激起了同学们的无比愤怒,遭到了严厉的斥责。新月派的先生们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梁实秋又开了腔,他威胁大家说:“会场秩序太乱,我要退席。”同学们冷笑道:“谁叫你来的?退你的席吧!”还有个同学愤愤地说:“今天开会是讨论救国大事,凡有人心的中国人都不应该退席。”梁实秋发火了,高声喊道:“你们想暴动吗?凭什么干涉我的自由!我愿意退席就退席,谁敢管我!”说罢退出。杨振声也发出所谓抗议,在同学们的讥笑声中,灰溜溜地退出会场。
  新月派的先生们以为他们一退席就会把大会搞垮,但他们完全没有料到,经过这场舌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更加激昂,信心更加坚定了。他们走后,有位同学(地下党支部成员)庄严宣布:“不管他们,我们继续开会。打日本,流血牺牲都不怕,还怕这个!”于是一致通过了罢课赴南京请愿的决议。地下党支部接受第一次罢课的经验教训,防止再有人挑拨离间,就提议再来一次签名运动。群情激动,立刻在宣誓书上挨个签了字。
  请愿团唯恐夜长梦多,第二天就组织大家抢上火车出发了。到了济南,适逢济南市的学生也正准备去南京请愿。他们得悉“青大请愿团”将要抵济,便准备采取联合行动。但是国民党省府和济南铁路局已预谋,等青大学生乘的火车刚进站,他们带着军警挤上火车,装出一付同情的样子,送水送饭,“慰问”青大学生,借以隔离青大与济南学生的联合。并且迅速命令火车开动。青大请愿团未能下车,只好将预先准备好的传单从车窗口上抛出去。
  南下途中,利用各站停车时间,同学们就自动下车向铁路员工和旅客进行宣传。在泰安、徐州等大站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激起了群众爱国热情,客观上控诉了蒋介石国民党当局的媚外压内政策。
  火车抵达浦口,我们改乘轮船到达南京下关,立刻直奔国民党中央政府,高呼口号,要求蒋介石马上出兵东北收复失地。请愿团在“国府”门前伫立四个小时,天快要黑的时候才出来了一个国民党中央委员答话:“中央正在开会,讨论国事,你们既然为国事而来,就不要防碍国事。”并说:“蒋委员长在散会以后,立刻接见你们,到中央军校等着去吧!”随后国民党的“接待人员”把我们领进国民党中央军校。到了里边一见戒备森严,同学们才知道上当,被他们监视起来了。第二天蒋介石在中央军校大礼堂,以训话的姿态接见了各地来的请愿团。他恬不知耻地说什么:“现在日本太强盛,中国太衰弱,不能跟日本作战,要是不自量力,一旦打起来,日本在三天之内就可能灭亡中国”。学生听了哗然骚动起来,表示极为不满。蒋介石在众人怒视之下,用“这个、这个”的口头语,来搪塞。最后竟然吹嘘道:“我蒋某自从北伐以来,身经大小四百余战,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三年之内如果不赶走日本、收复东北失地,当割我蒋某之头以谢天下!”大多数学生知道这是“挂羊头卖狗肉”用大话骗人,但蒋介石却以为自己的大话唬住了学生,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结束了他的“训话”,说:“好了,大家都觉得很满意,那么明天逛逛中山陵就回自己的学校读书去吧。”说完就溜进后台去了。
  蒋介石的讲话,欺骗了一部分人,但大多数同学未受蒙蔽,准备酝酿新的行动。这当儿,忽然接到从青岛本校寄来的一封匿名信(象是跟请愿团出发的时间同时付邮的),大意说:学校当局对请愿团不经过学校批准就毅然南下非常不满,认为是破坏校规。如不立即返回青岛,学校决定开除所有请愿团的代表,并对参加请愿团的同学每人记大过一次。这封匿名信实际上是个预先设计好了的阴谋,由不肯参加南下请愿的学生跟学校当局勾结着发出的,目的是威胁请愿团到南京后不要“越轨”,早日返回青岛。这封黑信果然达到预期的目的,立刻造成青大请愿团的思想混乱和内部分化。这时,北平、天津、上海等各地来南京请愿的爱国学生对于蒋介石的回答表示不满,派代表找青大请愿团研究联合行动,举行游行示威。青大请愿团领队的推说:“考虑考虑”,游览中山陵后就在国民党“招待人员”的怂恿下返回青岛了。
  青大学生请愿团冲破国民党统治和学校当局的百般压制与破坏,浩浩荡荡地进行了这次爱国请愿运动,表现出青大学生群众的高度觉悟和爱国热情。地下党支部在发动群众的工作上是有力的,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住领导权,因而在南京受到匿名信的突然袭击后,未能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揭穿这种阴谋。回到青岛本校后,因白色恐怖也没有抓紧时机去发动同学追查匿名信事件的阴谋炮制者,以反击学校当局对于学生爱国行动的破坏。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入:忆刘少奇同志对山东地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次指示、护送少奇同志去山东等约19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林
责任者
李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