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冯玉祥住泰山时生活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151
颗粒名称: 四、冯玉祥住泰山时生活状况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冯玉祥两次隐居泰山时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 冯玉祥 泰山 生活状况

内容

冯玉祥两次住泰山,都是住在普照寺。这个寺有两个院落,冯住在右院,有四幢房共十二间,冯和他夫人李德全以及他三个女儿理达、英达、小达,一个儿子鸿达,住在后殿里。李德全有时还在北京住,因冯在北京置有一处房子,后因经济困难卖掉了,李德全就经常住泰安。后殿前面有一棵大松树,有一个石桌子。我们十几个随从住中殿,左厢房住传事兵,右厢房是接待室。左边院子住手枪队、手枪团其余部队住普照寺周围,共约四五百人。第一次住泰山时,团长是梁国栋,第二次住泰山时,团长是魏凤楼。另外在抗日同盟军失败后,从张家口带来一个师,后改为团,团长彭国政。一九三四年四月,这个团就被编为韩复榘所属手枪旅第三团,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被韩复榘强迫遣散了。其余一部分闲散人员和幕僚,都住在关帝庙一带。
  冯玉祥的日常生活和起居,是很规律化的。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每天早六点起床,夏季提早到五点。洗刷后,就登山活动。七点至九点读书,九点吃饭,十点到十二点读书,十二点午睡二小时,下午两点至四点读书,四点晚饭,五点至六点读书,夜间同李德全在室内读书,约晚十点睡觉。有客人来,随到随会,不使客人等候。
  冯玉祥读书,是采取自学和请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他从北京请来陶知行等几位教授,给他讲政治、经济、哲学、英语等;请前清翰林王瑚讲经书;请泰安范明枢先生讲《易经》,张雪门讲《左传》。他除读书以外,还请赵望云教他书画,如画老农使牛耕地,老头骑毛驴,以及萝卜、白菜、山水、花卉等等。他成天忙着送走这位老师,迎来那位老师。有一次冯玉祥从北京买来两柳条包新书,记得有《革命的外交》、《共产主义初步》以及其他进步书籍和杂志。他不但自己学,还强迫我们读书。他分给我们十几个人每人一本书,限定时间读完,并要用红蓝铅笔圈点了。每个星期天集合我们,让每个人汇报所读书的大意,他都认真地听,有时还记下来。一本书读完,收回去再换一本,照样的再考核。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知识与思想。冯玉祥还在高级干部研究班担任一门课,讲人生观。讲课时他不到班里去,而是将学员带到普照寺接待室听课。
  冯玉祥的生活也很俭朴,他并不是装样子给人看,我们跟他多年,历来如此。他使用的家具,如桌、椅、床、凳,都是白楂不上油漆,饭具、茶具都是粗瓷。全家大小穿的都是粗布衣服。冯自己穿一身粗蓝布裤褂,冬季穿一身粗蓝布棉裤袄,外扎一条白布腰带,戴一顶毡帽头,外出时大衣都是自己拿着。每日两餐与我们和传事兵一个伙房,吃的是一样饭菜。除了招待客人,每天主食是馒头、面条、窝头、米饭换着吃。副食就是一般的蔬菜,冬季是白菜豆腐粉条,另外有辣椒、咸菜。星期日改善生活吃顿红烧肉,来了客人,添个炒鸡子。冯玉祥爱吃馒头炒鸡子,做法是将干馒头在水里泡透,捣碎加上鸡蛋葱姜炒出来,又嫩又好吃。到年节,他召集部队和闲住人员会餐,每人两个碗,一个碗盛两个酱鸡子、半个烧鸡、一块五香咸菜:一个碗盛半碗酒,个人吃个人的。另外是馒头和白菜炖肉,能吃多少吃多少,他也陪着吃。冯的生活简单朴素,外面有些人说是装的,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其实并非如此。我跟他二十多年,对他的生活情况知之颇详,他是表里如一,始终如此的。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民国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回忆在国民会议运动期间的王尽美同志、、罗荣桓同志在鲁南二三事、怀念洪涛司令员、深切怀念王麓水同志、记高唐谷官屯暴动的领导人金谷兰、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对李人凤同志遗作的补充、周年祭忆范明枢参议长、冯玉祥两次隐居泰山见闻片段、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实、张宗昌在军阀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韩复榘入鲁前的略历、刘珍年的起家与失败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赞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冯玉祥
相关人物
泰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