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名饭庄“聚乐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041
颗粒名称: 博山名饭庄“聚乐村”
分类号: K250.6
页数: 15
页码: 151-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博山名饭庄“聚乐村”,包括了开业经过、经营概况、业务管理。
关键词: 山东 饭庄 聚乐村

内容

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反抗侵略,抵制日货,挽回权利的斗争。这时,国内“南北战争”趋于议和,军阀混战稍事弭息,在这种暂时相对稳定的局面下,我国民族工商业和一些中小手工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博山的炉、窑、炭三大行,也在这个时候兴盛起来。当时博山的炉业(琉璃)最为兴盛,尤其内画瓶、鼻烟壶、鸡肝石花瓶等产品,行销于南洋各国,其他工艺品如充翡翠、耳环、手镯、念珠、琥珀、玛〓、玳瑁等制品,也广流滇、川、康、藏,很受少数民族的欢迎。尤其是琥珀烟嘴,风行一时,供不应求。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几个琥珀嘴,就能沾大光”。由于手工业的兴盛,导致了商业的繁荣,百货、货栈、饭庄、茶肆等,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车马辐辏,万商云集”的繁荣景象。博山“聚乐村”饭庄,就在这繁华的社会背景下开张营业了。
  开业经过
  “聚乐村”成立于一九一九年夏天,当时主要发起人是栾玉琢、王光镛、张新曾等。张新曾,字焕宸,博山人,清光绪进士,任过县知事。清帝逊位后,居家赋闲多年,后任过博山商会会长,是当时既有权势又有众望的地方绅士。栾玉琢,字子如,早年跟张焕宸在任内当厨师,二人交往甚密,栾又有一手绝妙的烹饪技术。王光镛也是博山名厨师,在济南饭庄工作多年,精通南北大菜,红白两案均极娴熟,技艺高超。他们三人除张新曾外,栾、王都是菜馆业的内行人。他们看到当时商业兴盛,开饭庄有利可图,便邀请张新曾酝酿开设饭庄事宜,一者借张的名誉地位做个台柱,二来利用张的关系,多招几份股东。几经商讨,最后决定集股开设饭庄,对字号名称、组织形式、资金筹措、人员的安排等,都做了详细的研究。拟定饭庄起名“聚乐村”,雅而不俗,并由张亲笔题名,刻制了金色大字匾额。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资合股经营,股东多是博山殷实商号和大家族,如人和成、福荫堂石等。当时股份集六十股,三十六份,每股四百吊铜元,多者认十余股,少者认一股到半股,共筹集资金两万六千多吊钱。饭庄地点设在西冶叠道街北首。这里北靠车站,东靠税务街,西靠西冶街,南通大街,地点适中,客商行旅,就餐方便。在人事安排上,栾玉琢任经理,副经理由王广镛兼任,刘岱峰任主管会计,其他伙友多人。栾、王两家都是厨师和干过饭庄的内行,家俱器物各有底货,另外添置了桌凳、餐具、室内摆设及其他生产设施,采购了各种干鲜原料,便择吉日开张了。当时饭庄规模虽不很大,但生意却很兴隆,各大字号及地方上的名流士绅,都前往祝贺志禧,有的送贺幛,有的送镜匾及室内摆设品,一时贺客盈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饭庄方面也设席回请,以表谢忱。从此“聚乐村”饭庄便名噪一时了。
  经营概况
  “聚乐村”自成立到解放前夕,整整经营了三十年。它经历了由小到大、坎坷不平的道路。当时的组成人员共十七人,其分工情况是经理一人,副经理三人,红案三人,白案三人,看座伙计四人,会计一人,其他为学徒工。由于班底整齐,人马硬朗,旗鼓相当,上下齐手,再加饭菜驰名,它在同行业中是首屈一指的。许多商号、货栈、厂矿、作坊等,凡有筵席,无不在“聚乐村”设宴,其他如祝寿、乔迁、结婚、析产、承嗣等,也以在“聚乐村”请客为荣耀。当时到博山演出的四大名旦及各种艺术团体,也是在此接待。官场中的升、遣、调、补、各种代表团的参观访问,也多在此送往迎来,就是过往客商也慕名而来,予以光顾。再如当时炉料业正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俗称“烟嘴市”,琥珀琉璃嘴盛销南北,供不应求,料货庄生意兴隆,炉业工人的收入也成倍增长,由于收入大增,他们花钱也在所不惜,不少炉工也进“聚乐村”。
  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三二年,在这十多年里,“聚乐村”盈利不小,积累了雄厚的资金,经股东会议研究,筹款四千余银元,决定另觅新址扩大经营。于是在西冶街北首路东,修建了四合院,盖起两座东西大楼,比旧址扩大两倍,修建完毕后,经过油漆彩绘,粉刷装饰,饭庄面貌焕然一新,管理和生产人员增加到二十多人,由此“聚乐村”的经营便青云直上了。
  忆昔当年饭庄的风貌,颇为壮观,崭新的两座中式大楼分列东西,大门檐下挂着“聚乐村”金字大匾,漆黑的狮环大门上,张贴着“聚太和气”,“乐适意游”两副门联。门外还悬挂着四面铜质小招牌,镌刻着“包办酒席,随意小吃,烧烤燕耳,一应俱全”十六个耀眼铮光的正楷字,铜牌下方系有红绿绸的“流苏”,随风飘荡,益增门楣之彩。进大门迎壁上,画着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再进月圆门,便是宽敞清新的庭院,两楼走廊上有朱丽华饰的雕栏,金粉灿烂的画廊,楼前厦廊分别矗立着八根方柱,镌刻着金饰的古代名人佳句“旨酒盈罍,佳肴益俎,珍履三千,乐适意游”。饭庄客厅另有一番清雅布置,墙壁上名章秀画,琳琅满目,有墨仙王讷书写的巨幅中堂,高悬在客堂正室,内容是“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是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佳句;中堂两边配有对联一副,上联是“水自石间流出洁”,下联是“风从花里过来香”。这是博山书法家钱钟山老先生的手笔。在朱颜精雕的四扇木屏风上,镶嵌着博山特产琉璃“铺丝”画屏,两幅是博山李左泉的山水画——雪景,两幅是丁耀东的花鸟画,为客厅增色不少。在每间客厅正面的“条山几”上,陈列着许多树桩、盆景、怪石、古瓷等,供顾客茶余酒后欣赏玩味。客厅中间的方桌或圆桌席上,都铺着雪白的台布,餐具器皿都是江西景德镇的细瓷,包银的乌木筷,银制匙碟,铮光明亮,美食精器,益增乐适意游之感。
  “聚乐村”由于经营有方,技艺超群,服务周到,态度和蔼,营业蒸蒸日上,整日是一派“车水马龙,顾客盈门”景象,每天平均接待顾客二十桌左右,如遇节日或大集,则多达三四十桌。在营业时间上,一般的是早上八点开门,到午夜十二时方休,营业额最高时,每天曾达一千多元现洋。当时每袋面粉才两元多钱。在同行业中,如双盛居、永盛馆、公和馆、鸿福楼、一心居等,都不是它的竞争对手,生意有的萧条,有的亏损,唯独“聚乐村”却青云直上,鹤立鸡群了。
  从“七七事变”到解放前夕,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聚乐村”的经营也曾波浪起伏,兴衰不定。特别是在日军侵占博山八年中,敌人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经济封锁,使博山的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有的倒闭,有的濒于破产。“聚乐村”在这种动荡的局面下,经济地位尚能稳定,这主要是由于经理栾玉琢审时度势,上下逢迎,八方周旋,一面结交帮会头目,拉好关系,一面对伪军政人员及地方士绅,趋意逢迎;对商会的各种摊派也尽力负担,减少了在经营中的阻力和冲击,有时还利用这些力量,为其遮风避雨。在经营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既包办大桌酒席,也设随意小吃,为便利市民群众,还零售“合菜”,化两三角钱,即可买到一大碗有炒、炸、酱、拌的菜肴,既可下酒,又可就饭,经济实惠,受到群众的普遍称赞。为了进一步扩大营业,他们还实行“煨菜”的办法,就是由师徒数人,带着较好的原料和半成品,到外地顾主家作生意,如张店、周村、青岛等地,既保证了菜肴质量不变,又保持了博山的地方风味,深受外地老主顾的欢迎。对当地的一些老主顾,则采取“摺字记帐”的办法,先用菜后付款,一年三次分期付款(端阳、中秋、春节),这种主顾多是老户,年年新陈连续,从无清帐,每年尾欠更于下年。另外对一些家庭宴会,不分远近登门送菜,便利了客户,扩大了营业额。还有外地客商来博办货,往往是客主双方先在“聚乐村”饮宴,洽谈业务,饭后再到“官膏店”吸大烟,晚上住宿妓院,通过这些方式,不少生意就很快成交了。
  “聚乐村”的意外损失也时有发生。在日伪时期,日本宪兵队是“阎王殿”,横行霸道,蛮不讲理,汉奸、特务狗仗人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如特务队长李兴堂,翻译赵云台等人,不但吃喝不支钱,连“叫条子”(即招妓陪酒)的费用,都得由柜上垫支。有时这些家伙还假惺惺的付钱,不收还不行,柜上只好象征性收几个,应付过去,但他们对饭菜稍不如意,即百般挑剔,甚至掀桌子砸窑货,有时还打骂伙计,掌柜还得出来赔情道歉,请客谢罪。宪兵队长则更加厉害,不管白昼黑夜,也不论风雨交加,一声电话要酒菜,就得马上送到,不敢怠慢,要妓女陪酒,也得随叫随到,稍有迟慢,打骂成为常事,扣留也成便饭,吃喝玩乐不支钱,已经成为惯例。尤其他们来饭庄饮宴,历来都是独占客厅,不准再安排别的席口,席间猜拳行令,吆五喝六,敲匙打碗,丑态百出。他们用的烟酒不管用与不用,都得准备齐全,如酒类就有各种啤酒、露酒、白酒、果酒、“礼酒”(一种在家礼用的特配酒)等;卷烟有“大前门”、“哈德门”、“三炮台”、“粉包”等,非英美烟草公司的出品不吸。最令人作呕的是他们与陪酒的妓女,言语戏谑,调情骂俏,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轻薄动作不堪入目。当他们饮至酣半时,还要让她们唱些《夜来香》、《叫我如何不想她》、《特别快车》等黄色歌曲助兴,清唱京剧取乐,弄得乌烟瘴气,闹得四邻不安,他们是不醉不散,致使有些顾客一听他们在座,都望而生畏,不敢问津,致使饭庄营业受到极大影响。
  饭庄为了减少上述事情的发生,议定每逢节日向汉奸队长、翻译、特务队长等,每人分送酒席一桌,向他们表示买
  账,这些家伙贪得无厌,为了得其实惠,便派人到柜上将酒席折成现金取去,其贪婪卑鄙程度已达极点。就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也不例外,如第二绥靖区王耀武的“天山部队”,驻防在四十亩地,该部长官用饭,由“聚乐村”包送三天,分文不支,并将窑货全部扣留,如此事例不胜枚举。柜上只好另立一本亏损账,前后已经登记的就有六千多元(老法币)。那个年月,干饭庄这一行业是极不容易的,经理人员必须具备审时度势、察情观人、灵活机智的本领,遇事以“少吃亏”为上策,或是“钱吃亏,人不吃亏”,否则就会“人财两吃亏”。
  业务管理
  “聚乐村”为了获得更多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在业务管理上,采取许多措施,使企业获得巩固与发展,其做法有下列几个方面:
  ①采取经济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经理栾玉琢在用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常说:“要想用人,必先识人,量材录用,发挥所长”。他采取的办法是“奖勤罚懒”,他对积极肯干的学徒或伙计,定期分别以提升、奖励、照顾等来加以鼓励;对工作懒散干活不踏实的,轻的扣发分红,重的婉言辞退;对偶而违犯号规的,不直接斥责,以打比喻的方法促其自觉改正,或着别人间接劝导,以照顾其自尊心。柜上人员有生活困难或婚、丧、嫁、娶等急需事宜,经理都安排照顾,有的给以假日,有的可以先使“长支”,日后酌情归还,确有困难无力偿还者,还可一笔勾销。他这样付出一定的代价,换来的则是更多的剩余价值。栾经理常说:做买卖就是要讲本图利,只要上下齐手,就能“协力山成玉,同心土变金”。在用人上他还有一着,就是光招学徒不请师傅,本号自行培养厨师,既可扬名又便于掌握使用,一箭双雕,名利两得。
  “聚乐村”的上下人员之所以同心协力,是和优厚的待遇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除按月发工资外,每月“擗小账”,这部份钱是来自茶资、赏钱以及酒瓶、包皮绳扣的处理费,归全体上下人员所有,不做柜上的收入。在分配时不分职务高低大小,每人平均一份,有的伙计学徒擗的小账,高出其本人的工资。到年底还有“辛劳费”,就是将一年的盈利部份,按“钱五人五”的比例分成(股东),即钱份分百分之五十,人份(包括掌柜、会计、厨师、伙计、学徒)分百分之五十,这是除工资外的一笔收入,对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和调动积极性,起到极大的作用。
  此外,一年的重要节日,柜上对全体营业人员赠送实物,如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日)送糖瓜、蜡烛等物,过大年(除夕)送鸡、鱼、肉、火鞭等物。尤其到了正月十五日,是开市的一天,柜上全体人员都提前到号,整顿铺面,清扫卫生,添置货源,做好一切物质准备,使店容店貌焕然一新,红、白二案的原材物料都充足丰盛。十五日黎明,张灯结彩,放鞭炮开市,锣鼓喧天,灯烛辉煌,店铺间互相登门祝贺,“恭喜发财”之声不绝于耳,热闹盛况,超过除夕。十五、十六、十七三天,柜上摆席,上下人员一律参加,饭菜异常丰盛。与柜上有来往的铺号之间,也互相宴请,共祝新的一年“发福生财,百事如意,万事亨通”。
  ②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这是“聚乐村”的经营特点。经理栾玉琢总管一切,主要是人权和财权,副经理由王光镛、王德汉两位厨师兼任,一个兼理红案,一个兼理白案,这样使管理和生产统一起来。其他炉台、看座、送菜、采购等也都由伙计分工。严把质量关是“聚乐村”又一特点,为保证饭菜质量和声誉,经理亲自把关,按天检查红、白二案,特别注意炉台上的配料和烹饪操作规程。如检查白案时,首先注意发酵面引的酸甜度,出笼馒头、花卷的松软度,面条、水饺的软硬度等,都亲尝亲看,发现熟食有酸、硬、稀的情况,随时责成白案人员下次注意改正。对菜肴质量要求更为严格,经理常带着一套匙碟和筷子,在厨房门口蹲点,他的做法是“看”、“闻”、“尝”,即“看”色泽火候,“闻”香味浓淡,“尝”咸淡适中,凡色、香、味不合格者,即让打回重配另作。他常告诉制作人员说:“淡了不为病,咸了不中用”,并把这句话作为守则。特别对一些海味菜的要求更严,宁缺勿滥,并定有“三不准”的规矩,即不准以海茄代海参,不准以皮肚代鱼肚,不准以海蜇皮代海蜇,以保证质量。经理还经常到席间串游,了解情况,见到顾客吃得盘净碗光,是饱餐而去的现象,如发现有菜剩的较多或根本未动,他随时找到厨师分析情况,找出原因,是菜多吃不了,还是口味不合适,注意今后提高。他常对管理人员和师徒伙计们说:“人叫人千声不语,菜叫人一点就到”,这是他多年的经验谈。
  “聚乐村”的进货保管人员,都非常认真负责,对一些干鲜海货,如烟台的海参,东北的口蘑,苏杭的玉兰笋干,以及高档海味鱼翅、燕窝等,都用卡片标明编号、产地、级别、价格等,便于使用,并存放在通风干燥的货仓内。对新鲜的水
  产、肉类,掌握日进、日作、日销,不存隔宿菜,当日用不完的半成品,则用炖、炸、蒸、炒、馏等方法,进行加工后,贮存于地窨内冷藏,保证质量。因此,顾客都把“聚乐村”出的菜叫做“四时鲜”。
  “聚乐村”由于资金雄厚,股东殷实,营业额大,周转灵活,在进货方面带有独占性质。如烟台海参来多少收多少,货价一次付清,其他干鲜进货也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是其他饭庄不易办到的。由于大批进货,成本降低,出菜价廉,利润较高,一般的毛利率可达百分之五十,最低时也达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它在经营上虽然遇到多次颠波,始终能屹立于同行业中,岿然不动。这和专门跑外的伙计(采购员)消息灵通是分不开的,他们对行情有锐敏的洞察力,一发现物价波动,立即用电话或电报告诉柜上,请示机宜,总的目的是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保证柜上的利润。由于上下人员同心协力,人人对企业负责,都抱着“肉肥汤也肥”的心理,群策群力为企业,没有“吃里扒外”的,这也是“聚乐村”能站住脚的原因之一。
  ③礼貌待客,和气致祥。
  饭庄这一行业纯属服务性质。能不能招徕顾客,能不能生意兴隆,关键问题是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聚乐村”自开张以来,上至管理人员,下至学徒伙计,都首先注意“礼貌待客”,这是饭庄的规章制度之一,也是学徒的基本功之一。不论是衣冠楚楚的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短着的市民百姓,不论是包办酒席的,还是随意小吃的,一进饭庄大门,都热情招呼,并引领顾客进房就座。一面端洗脸水递手巾把,一面沏茶奉烟,然后询问所需饭菜,到账房和厨房进行安排,有时因顾客拥
  挤,倒不下席口,监理人员便请顾客暂时偏座,并主动攀谈表示歉意,请其稍候,以免顾客扫兴而去,这样取得了时间,供应了饭菜,做了生意。
  俗说,“待要吃好饭,围着博山转”。“聚乐村”的饭菜,在博山一带是有口皆碑的。在面食方面,较为有名的有“荷叶饼”、“盘丝饼”、“金丝糕”、“银丝卷”、“虎蹄包”“蟹黄水饺”等。在菜肴方面,如“梅花大肠”、“蝴蝶海参”、“红烧鱼翅”、“氽脊髓黄管”等,这些菜肴形象美观,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其他如“布袋鸡”、“鸳鸯鸡”、“三鲜锅”、“生肉火锅”等,亦脍炙人口。仅甜菜一项就有“蜜炙山药”、“拔丝山药”、“琉璃山药”、“水晶馍”、“琉璃藕”、“糖炙莲子”、“八宝饭”等不下二十余种。至于其他名菜佳肴,就数不胜数了。现今编写的《博山菜谱》就是以“聚乐村”老厨师的拿手杰作为基础的。在过去饭庄的管理人员和学徒伙计,都把背诵菜谱和价格作为基本功,并做到一问三答,让顾客选择定菜。
  在宴席规格上,博山盛行“三台席”、“四四席”。“三台席”即四盘、四行件、三大件、二饭菜:“四四席”即四盘、四行件、四大件、四饭菜。后来又盛行吃拼盘,分别有“二拼”、“四拼”等,这样能使顾客花同样的钱,吃到多种口味的菜,经济实惠,颇受欢迎。随着社会习俗的演变,宴席规格也有所改变,除礼仪性的宴会还按旧俗套外,一般“聚餐”性质的宴会,多是吃几元一桌的,不受人数钱数的限制,随吃随添,灵活机动,主客称便。
  各席口间顾客催菜时,伙计必须立即应声“随后到”,不能简单的用“等等”或“稍等”来回答,避免顾客产生急躁。
  席间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东道主中途请客添菜,或是送信或购买其他佐酒食物,均由饭庄派专人送信、打电话,代请代办,处处给以方便。
  还有摆席口,不论是八人一桌的方桌,或是十至十二人一桌的圆桌(圆桌怕十三),在放置碗、筷、匙、碟时,均须轻拿轻放,摆正放齐,不能碰得叮当乱响,并在匙碟下放拭纸,喜庆席用红纸,一般用白纸,以便顾客擦拭匙碟,讲求卫生。席罢撤馔后,随即准备好“漱口水”和“牙签”供客使用。结算时不论记账或现金,都得向顾客交待时楚,如有小费或茶资,伙计必须高呼“茶钱!”账房及厨房人员立即高呼“谢谢!”随即送客。如有的顾客三至五人不等,不成席吃饭,而是随吃随添,监席伙计必须有高度的记忆力和口算能力。一人管理三四桌,用菜数量及价格不等,各席间不能混淆,每桌结算时,伙计一面盘点窑货,一面累计菜价,最后准确无误地说出饭菜价格总数,并与账房所记的金额完全相符,这叫做“一口清”,很受顾客赞许。这种特技是由实践中长期锻炼出来的,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宴会中有时遇到顾客酩酊大醉,藉故寻衅,肆意诟骂,或挑剔饭菜吹毛求疵,上下伙计均婉言劝阻,绝不与顾客争吵,更不使设宴主人为难。同清还伺候酽茶、水果、清凉饮料解酒,临走时柜上还得派人搀扶回家,免得路上发生意外。总之,饭庄送往迎来以“和”为贵,以“礼”待客,招徕了主顾。
  此外,有外地客商来博,慕名赐顾,有意考验厨师的技艺,巧立名目点菜,无论有无,都必须和悦相待。如解放前,有一年,两位南方顾客来馆就餐,点了一个菜名叫“烧南北”,当时伙计报与厨师,他们一时也摸不清楚,便请示经理栾玉琢,研究菜名。栾由于走南闯北,经多见广,随即答应照做,吩咐厨师作“口蘑炒竹笋”,原因是竹笋产在南方,口蘑产在东北,故取菜名“烧南北”,顾客表示满意。还有一次是有四位外埠客商,来饭庄吃猪肉水饺,上饭后,客对伙计说:拿点“义和菜”来,伙计听后回答声“好!”但不知什么是“义和菜”。还是经理栾玉琢知晓,便告诉伙计“拿点大蒜去”。因大蒜的形状是七、八个蒜瓣围聚着蒜苔杆,象征义气团结,故名“义和菜”,这是跑外客商的吉利用语,相当于一句江湖“行话”。
  培养人才,遐迩驰名
  多年来,“聚乐村”培养了不少烹调人才,著名的厨师王光镛,已成为博山菜肴制作的名家,他精通南北大菜,红、白二案技艺超群。他曾在军阀政客张勋幕下,当过庖厨一年多,每天的菜肴多达三十余种,年之中饭菜不重样。他之所以成为名厨师,不仅因为会做南北大菜,而且对地方风味的土产名菜,也是行家里手。如“蜜饯海棠果”酸甜适度,“爆炒绿豆芽”脆嫩可口,“海米馏豆腐”香酥滑嫩,“三鲜豆腐箱”筋条味鲜,别具地方风味。另外,厨师配菜根据宴席的性质,搭配与宴席的内容相适应的特点菜,如庆寿宴席,配以点心“长寿糕”、“大桃酥”,取高寿之意;如系乔迁宴会,则配以“凉糕、糯米糕”等,取其步步登高之意;如系订婚宴席,则配以“鸳鸯鸡”、“四喜丸”等,取福禄鸳鸯之意;如系合同成交宴席,在凉拌菜垫底中,配以生菜(生财)、白菜(白财)、芹菜(勤财)等,取发福生财之意,既取其吉利,又带
  有祝贺性质,增加了宴会的喜庆气氛。这位厨师不仅有超群的技艺,还是一位育人的能手,经他亲自培养的厨师不少,比较有名的有冯兰谱,在博山被评为一级厨师。李永昌是“聚乐村”站炉台的名厨师,他的烹调技术和饭菜质量,俱臻上乘。他概括自己的经验是:“饭菜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原料技术结合,火候是个硬功”。因而他经手出的菜,都能达到“色、香、味、形”俱备,确能使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还有一位名厨师孙乐金,出师“聚乐村”,解放后,曾被选聘到国务院外宾招待所工作。他做的饭菜风味,极受外宾的欢迎。其他如王福海、阎百珍等厨师,都成为博山饮食业的骨干,后来为饮食服务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手。有的虽然年老退休,却还继续发挥光和热,如老厨师冯兰谱,虽已年近七旬,又受聘于博山“利民饭店”,一面搞好传、帮、带,一面拿起炒勺,老年当炉,每天迎接着慕名而来的无数顾客,使“利民饭店”的营业蒸蒸日上,成为市、区的先进单位。
  ×××
  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八年的血腥统治。不料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博山也遭到生灵涂炭,曾出现过“四出五进”的拉锯局面。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货币贬值,法币、关金形同废纸,这时的“聚乐村”也和其他同业一样,不得不一度停业,直到博山第五次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经济政策,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发展,“聚乐村”才又获得了新生。
  一九五六年,党和政府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这一新形势的影响和鼓舞下,“聚乐村”也被批准参加“公私合营”,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锣鼓喧天地向领导机关报喜。“聚乐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博山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委员会供稿)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并写了《忆董琰同志》、《歼灭日伪守军收复郯城》、《莫正民率部起义八路军解放莒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昃继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